查看原文
其他

劉澤生 || “總編視角”欄目主持人語

劉澤生 汇智澳门 2023-02-15

主持人簡介:劉澤生,澳門理工大學教授、《澳門理工學報》總編輯

姬建敏教授係《河南大學學報》資深編審,其專著《中國編輯學研究60年》等系列成果,在學界甚獲好評。作者也是頗有編輯情懷的期刊人,在2019年末全國文科學報研究會年會上,作為編輯從業三十周年榮獲玉筆獎代表發言,其學術追求與激情演講令人動容。會議期間,姬教授接受了敝刊就“新世紀中國高校社科期刊研究熱點評述”撰文之邀約,三易其稿,遂有此文。

作者對於新世紀20年來的高校學術期刊研究相對集中於學術期刊改革、學術期刊評價、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與國際化、特色欄目及編輯學者化等方面給予高度的關注。該文以其明確的歷史觀念——就新世紀20年研究的時間維度,賦予中國高校社科期刊研究以時代之特色,呈現一種面向現實和未來的價值取向,認為展示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刊發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學術期刊的目標和任務。作為學術研究平台,高校學術期刊更應該拒絕平庸,超越平庸,引領學術,鼓勵創新;更應該呼喚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讓思想成為學術的靈魂,讓學術成為思想的化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走出一條高質量的學術期刊發展之路。

姬文還提出了高校社科學術期刊研究失序、失衡、失重的若干現實問題;提出了聚焦理論的建構創新和改革困境的建議。認為高校學術期刊研究應依據自身姓“高校”名“學術”的特點,在原有學術期刊內容、形式、評價等研究成就和理論建樹的基礎上,有所借鑒,有所創新。既聚焦學術理論、關注現實熱點,又加強研究隊伍建設,借鑒多學科的研究方法與成果,建設豐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期刊概念體系與理念體系,開啓高校學術期刊研究的新局面。

出版生活史是出版史研究的一種新視角、新方法,也是近年期刊界頗受關注的一個熱點課題。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先生曾說過:“史料或事實本身並不能自行給出一幅歷史學家所懸之為鵠的歷史構圖。史學家心目之中的歷史乃是(或者至少應該是)一幅歷史構圖,而這幅圖畫最後是由歷史學家的思維和想像所構造出來的。”(何兆武:《歷史與歷史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近年來,在出版史研究的領域,史料固然有不少新的發現,而怎麽用這些史料來建構、重現這些歷史圖景,則更需要有新的理論或者範式。2017年,范軍教授等首次倡導將生活史研究範式引入出版史研究,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出版生活史的緣起、內涵、研究意義和展開的方法,引起了學術界和出版界的關注。隨後,本刊於2022年第1期刊發了范軍、劉曉嘉撰寫的《出版生活史:對象、立場與可能的走向》長文,進一步闡發了其對出版生活史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作為一篇有着個性特點學術主張的闡述,該文論述思路清晰,觀點鮮明,對出版史的研究乃至出版學的建構都會有一定的推進作用,本刊對此寄予厚望。從這個意義說,本期刊發的何國梅《近代報刊生活圖像的視覺話語身份》,正是對范軍教授“出版生活史”研究的一種回應。

何博士的“報刊生活圖像”說,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作者以近代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特別是畫報類刊物,還有部分綜合性刊物——上面的圖像作為研究對象,這和以往研究報刊側重於文字內容有所不同——即以新的視角,考察了中國近代報刊圖像生活圖景,強調了圖像對於普通民眾生活細節記述的重要意義,並提出,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以及媒介生態和出版人境遇的差異,近代中國報刊圖像形成了視覺啟蒙者與被啟蒙者、消閒引領者與都市消費者、革命者與革命受惠者三種不同的視覺話語身份。這種以圖證史的視角也是一種出版生活史的研究,值得關注。本刊樂於繼續開闢新的版面,期待學界朋友的高論。(劉澤生)


即將推送姬建敏 || 新世紀二十年中國高校社科學術期刊研究熱點、問題與進路何國梅 || 近代報刊生活圖像的視覺話語身份

延伸閱讀《澳門理工學報》2022年第2期文章合集
《澳門理工學報》2022年第1期文章合集《澳門理工學報》2021年第1-4期文章合集
採編系統:

http://MPIJHS.cbpt.cnki.net

本刊網址:

journal.mpu.edu.mo

[網絡編輯  陳志雄]


感谢您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