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cmchh001 功能介绍 媒体高层交流群官方公众号,探讨主流媒体融合话题,坚持无沟通不发文原创精神。金粉公号,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点蓝字关注我 在纸媒读者大量流失、传统广告份额缩减、固有业务模式被打破的当下,一些以某个特定行业为依托的行业报却逆势上扬,在传统强势媒体和新兴媒体的重重包围中,打开了突围的“缺口”,为生存发展赢得先机。 这就不得不让人们想一探究竟:面对不甚乐观的媒体环境,这些本就受众面窄的行业报是如何实现脱颖而出的?日前,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承办的题为“行业报如何更好服务行业”的第二期行业媒体新闻茶座上,几家行业报的实践,或许会为业界带来启发。 依托行业资源  发挥新媒体优势 《中国保险报》:市场化运作重建媒体传播力 “2016年中国保险报业税前利润突破1000万元,5年前还仅有200多万元。《中国保险报》发行量也从六年前的5万多份增长到目前的10万份左右。今年上半年,保险报业营收突破3000万元,按照可比口径,接近公司2011年全年营收。”这是目前《中国保险报》的整体经营情况,也是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增良口中公司“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具体体现。   对于传统纸媒来说,在过去的5年中,能够防止经营下滑已属不易,像这种速度的持续增长自然令人吃惊。 按照杜增良的介绍,保险报业这几年能够保持这样持续稳定增长,主要是发挥了如下优势:依托保险业的行业优势以及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优势。 行业优势对于《中国保险报》来说,是这几年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得益于保险行业快速发展,保险机构不断增多,对于专业传播的需求也逐年增大。《中国保险报》就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遇,在天然形成的重度垂直细分市场上持续进行开拓。现在,保险报业每年举办的各类品牌活动近30场,通过品牌活动带动的营收近2000万元。 “在这些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微信等新媒体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新媒体传播,杜增良有着特别的感受。在他看来,纸媒经营最大的困难在于媒体作为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传播的环节正在被切断,受众接收资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接触纸媒的受众逐年快速减少。因此,传统纸媒如何重建传播力、保持影响力就成了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继续强化报纸内容生产能力的同时,《中国保险报》近几年重点加强了微信端等新媒体传播能力的建设。 中国保险报业的新媒体中心主要由年轻人组成,从三四年前开始,边干边学,持续对微信等新媒体传播进行研究、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类似“沪宁高速连环撞如何理赔”、“保险业公众宣传日活动方案,你更喜欢哪一个”等具有社会性的选题,或带有互动环节的选题,曾引起广泛传播。点击量“十万加”的稿件,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篇,单篇文章最高点击量达到44万,是报纸发行量的4倍多。受到品牌活动带动,《中国保险报》官方微信订阅号粉丝量曾在半个月内从5万跳涨到50万,目前保持在75万左右。 “跨行业传播是微信等新媒体天然的特点和优势”,杜增良认为,对于行业报来说,做微信内容的空间比报纸更大,关键在于如何把行业新闻的社会性不断挖掘出来,并且持续形成传播热点。作为传统媒体,能够保持并提升自身品牌的传播力,是做好经营工作的前提。 尽管《中国保险报》官方微信直接加载的广告营收额每年只有一两百万元,但微信为保险报业品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在,保险报业每年基于品牌活动的营收近2000万元,这其中,微信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用杜增良的话说,现在做活动没有微信参与,活动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可以说,品牌活动是带动公司营收的重要的业绩增长点,而微信又是公司开展品牌活动的重要支撑平台。微信已经融入品牌活动从前期启动到组织实施乃至后期给予客户回馈的全过程。 “我们鼓励员工在新媒体传播上不断探索,通过广泛传播,带动媒体影响力的提升,进而通过恰当的方式实现变现”,在杜增良看来,微信等新媒体的成长空间巨大,在经营工作上亦大有可为。一旦基于微信的营收可以独立支撑公司的运营,我们就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传统媒体经营工作的初步转型。 新媒体扩大影响  深耕行业促发行 《中国国土资源报》:质量和服务赢市场 与《中国保险报》将目光转向新媒体传播不同,纸媒最传统的创收方式——发行,依然支撑着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的生存和发展。 在报社一报三刊的整体营收中,发行收入依然占据半壁江山,另一半的收入,也与报社、报刊影响力直接相关。以新媒体扩大国土资源报刊影响力,以深耕国土资源系统和行业赢得信誉,是国土资源报社经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过去的5年,报社广告收入基本腰斩,好在发行一直在持续增长”,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社长助理、报刊经营部主任李军提到,作为典型的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中国国土资源报》的发行量逆势上扬,有力地支撑了报社这几年的发展。 发行是传统纸媒最核心的收入来源,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可难就难在,当前传播环境中的发行该怎么做呢?  “我们的经验就是做好行业内各个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新闻资讯服务,坚持‘内容为王’,做好典型人物、典型报道的发掘”,李军提到,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推动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在更高的平台上扩大影响力,甚至通过拍摄电影的方式加大影响和宣传,利用这种方式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建立感情纽带,为国土资源报刊以及报社其他新闻文化产品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报刊发行数量的增长,也与报社实行的数字化策略有一定关系。从最开始的手机报、到微博、微信、客户端,关于新媒体的所有端口,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均有涉及。但就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比较稳定的盈利模式,新媒体推广不敢有太多动作。李军提到,对于数字报刊推广的顾虑,从某种程度上缩减了网络对纸质发行的影响,可数字化进程今后如何推进也是困扰他们的问题。 在这方面,报社的基本思路是,先向偏远的地区发展。把纸质报纸还没有覆盖到的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赠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形成对报纸的信赖和阅读黏度。 比如,报社坚持了多年的手机报,每天把当天报纸主要的新闻,以及国内外重要的和国土资源相关的新闻,浓缩在一起通过短信方式发出去。哪怕没有任何收益,甚至每年需要补贴几百万,但报社依旧坚持下来。原因就在于要通过这种方式,保持报刊的影响力,产生某种情感纽带。 “新媒体传播也好,贴近服务也好,或者是打感情牌也好,通过这些方式营造报纸在系统内的影响力,进而把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用李军的话说,保持一定的营收水平,报刊社才有条件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讯服务。 从发行广告到现场广告  从服务受众到深耕受众 《国际商报》:立体化服务带来发展生机 “立体化服务,真的是给我们报社带来了生机”,管延斌发出这样的感慨,有深刻的原因。 在他2009年从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的位置上调任国际商报社负责人以来,经历了传统媒体从巅峰到式微的过程。在这期间,愈加沉重的养老负担、传统市场的步步萎缩、财政支持的寥寥可乏以及报社转型面临的种种困难像“四座大山”一样压在头顶。而报社为了寻找出路进行的多种尝试,办展览、搞培训等却均以失败告终。 在管延斌看来,这个助力报社走出困境的“链条式、多元化、系统化”的立体化服务的核心要义,就是把原有传统业务做大、做深、做细。 而对于传统发行遭遇广告下降的尴尬,国际商报社也找到了一条更有效的路径——现场广告:把报纸发到客户想送达的对象的桌子上。比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际商报社的记者在采访之余,将报纸特刊送到了每一位会上遇见的嘉宾手里,效果非常好。论坛期间国际商报刊登了近100个版,共有200多万的广告收入。 对于如何解决立体化服务的动力问题,管延斌选择了从改变报社的机制入手,最先被改革的就是分配制度,实行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一套分配体制。也就是说,在遵循基本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基础上,搞活效益工资,每个项目组根据业务难易程度和创新程度,按收入总额的不同比例计发绩效工资。“这就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愿意去做立体服务”,管延斌提到,在此基础上,报社还建立地方指导委员会,‘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平台,为立体化服务提供便利。 “对于行业报来说,其他形式的各种探索都很难,只有回到老本行上来,把业务做深,通过灵活的机制解决动力问题”,这是管延斌的感受,也是很多行业报认识到但还没有走通的路。(一家行业报的7年记:脱困,营收翻番!) 近期热门文章 1.“端”倪之一|岳建雄:借用商业思维实现凤凰新闻客户端逆袭! 2.“端”倪之二|进退维谷,传统媒体还要不要做App? 3.“端”倪之三|传统媒体想做App?这些事我必须告诉你! 4.“端”倪之四|他说:离开用户和产品的媒体融合都是大忽悠! 5.媒体人必读: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禁用词和慎用词(最新修订版)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