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芳华》热映,传统媒体文艺评论不该难觅“芳华”

2018-01-04 周文韬 传媒茶话会

点蓝字关注我

导读

冯小刚新作《芳华》火了。

有多火?上映20天,票房已破12.78亿,《芳华》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自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芳华》影评轻松收获巨量点击。

然而,《芳华》的热映却衬托出传统媒体此刻的悲凉。遍观传统媒体版面,难觅一篇高质量《芳华》影评。

曾经,书评、影评、剧评等文艺评论是传统媒体牢牢掌握的思想宣传主阵地之一,曾经,传统媒体借助优质文艺评论打通文化产业链,收获黄金百两。

这一切不应成为过去,传统媒体亟需在文艺评论领域再续芳华。

2017年末,《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传媒茶话会》首席顾问顾勇华,法制日报文艺版编辑李东霞。探讨主流媒体文艺评论如何再续芳华。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7年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5%,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令人欣慰,但不能不保持清醒。中国电影业的文化积累尚显欠缺,专业影评在电影软实力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恰恰相反,像传统媒体承载的其他内容一样,专业影评日渐式微,正面临颇为尴尬的境遇。

加强传统媒体文艺评论建设迫在眉睫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互联网影评可能正在损害崛起中的中国电影业。


互联网为草根作者提供了发声的渠道,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对高质量专业影评的消解。用正面或负面标签对电影进行评价,对影评行业是一种伤害。当观众看电影前,第一个念头就是“它在影评网站上有多少分”,无疑是悲哀的。



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芳华》是电影,也是艺术品、文艺产品,网友发表的评论水平不高,基本上都还是时事政治的评论手法,大家看完电影,简单的用“好、坏”来评价,讲得不专门、不专业,对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没有实际意义。电影能成为电影,要有对于时代的把握、对历史的认知,需要专业的评论进行评价。


顾勇华认为,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号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已有3年,但很多讲话精神还未落到实处,包括传统媒体的文艺评论在内,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不仅电影上缺少很好的评论,诗歌、小说基本上也都很少见专业的评论出现。这实际上,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0·15”重要讲话精神,对于繁荣我们新时代的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不足。

话语权转换是传统文艺评论式微的症结所在

 

不少人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报纸上一篇豆腐块大小的文艺评论就可以让昨日还不甚知名的演员、导演、诗人火遍大江南北。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诗坛王子汪国真,正是从《北京日报》的一篇文艺评论《一枝红蔷薇》开始被大家熟知。像《红高粱》《边走边唱》等影片,也正是因为得到传统媒体专业文艺评论的认可,才成为时代经典。



但是,2000年以来,从《非诚勿扰1》 《一步之遥》等影片开始,网络影评人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影评话语,甚至左右了票房。


法制日报文艺版编辑李东霞对《传媒茶话会》表示,社会的发展、价值的取向、网络的速度很难让年轻的一代去坚守老一代的传承,可以说这个时代坚守专业文艺评论的大家越来越少,存在文艺评论大家“断代”的问题。


互联网搭建了直接、快捷的沟通方式,纸媒生产的滞后和传统影评话语方式的老态,使得它很难适应今天动态的、高度视觉化的媒体,无法传递即时情感。有专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导演对影评人特别尊重,是因为影响电影的可能是影评人和知识分子对影片的评价,票房却没有那么重要。现今,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最大的话语权在观众,在票房。

变局中,传统媒体要用专业性守住文艺评论阵地

 

鲁迅说,“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


互联网为大量缺乏专业素养、基本思考、正确的价值导向的“乱骂与乱捧”打开了方便之门,面对这些过于强调个人化意见表达,漠视客观评价标准的文艺评论,传统媒体首先要做的是用专业精神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李东霞认为,传统媒体需要专业精神的坚持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传统媒体的精品文艺评论更需要正确价值导向下的一种精神坚持与传承。


无论面对何种市场环境、媒体环境,传统媒体进行文艺评论时,都要旗帜鲜明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鉴赏、观察、剖析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



文艺评论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传播,顾勇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我们要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首先要专业。”


顾勇华引述一位专家讲的案例说:“以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为例,有一家企业在俄罗斯做企业形象广告,大力宣传自己的企业绿色环保,但效果不好。这是为什么?俄罗斯不存在环保问题,相对于环保问题,俄罗斯更看重企业实力。同样,如果企业在欧洲宣传,就不能秀实力,要讲环保;在非洲,要讲社会责任。未来很多推介如果没有文化上的考虑,我们很多的传播就不会有效果。在外传的时候要了解对方的国情、宗教、文化、历史,保持专业性,传播才会有效。

 

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传统媒体文艺评论可以借鉴互联网评论所长

 

2017年6月26日,在被封17天后,“毒舌电影”改头换面,以“sir电影”之名低调回归,依然保持着每篇头条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加的关注度。


我们抵制这类“公众号影评”戏谑、贱萌、油滑的鄙俗风格和价值观,但“毒舌电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欢迎,必有可取之处。


李东霞认为,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时,其文艺评论怎样保持独树一帜值得探讨,而保持、呈现出来少而精的传统媒体文艺评论作品应该是其出路之一。互联网的直接、快捷是传统媒体难以匹及的,《芳华》还没放映完毕,观众就可以一边看就会一边发影评了。这对传统媒体影评确实是一种“压力”,传统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沉下心来,博广大网络之所长,产出更优质、深度的《芳华》影评。



有专家撰文指出,一个优秀网络影评人和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一点不亚于一个杰出的教授,这需要具备三点能力。其一,突破“茧式”文化的能力,把自己身份形式打破。其二,影评形式问题。既可以用表情包写文章,也可以用视频写文章,这是时代对新影评人的要求。其三,降低性思维。把自己降到一个低的位置上,以平等思维面对观众,弯下腰和受众、粉丝进行交流。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坚守专业性的同时也需要真正放下身价。真正优质的影评不会没有市场,毕竟,知识上的提升、见地上的引导和阅读上的快感是每个时代的读者的共同需要。

 

 

《传媒茶话会》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不是空喊口号,做官样文章,我们希望,传统媒体把推出高质量文艺评论上升到增强“四个意识”的政治高度,真正用高质量的文艺评论作品充实版面、波段、屏幕,用高质量的文艺评论作品指导文艺创作,引导大众审美,留下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评论佳作。



 

近期热门文章


1.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主流媒体要利用创新“换道超车”

2.“茶话会”两文获赔万余元!原创维权和影响力提升不矛盾

3.又有十多家报纸停刊,纸媒的冬天难道真的无法逾越?

4.传媒茶话会新年献词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梦想

5.马上满周岁啦,《传媒茶话会》想听见你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