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人物通讯写得感人至深?
2017年4月15日和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分别刊发两篇通讯《“樵夫”的魔力——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的大爱人生》(以下简称 “樵夫”“大爱”),追忆廖俊波的感人事迹和爱民情怀。
2017年4月19日,第4版刊发长篇通讯《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以下简称“渠文”),讲述黄大发带领村民历经千难万险修渠致富的故事。
记者到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我们与通讯的主要作者、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姜洁和吴储岐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更多平面文字背后的“立体”故事。
读这几篇人物通讯,会发现构思都很用心。构思妙,读者之思才能被作者之思牵着走。扣紧与时代脉搏的共振点。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虽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点”,但力透纸背的都是时代脉搏。可以说,既要见性格风骨,更要见家国情怀。先进人物通讯,如同鲜明旗帜,可以回答当下社会追问。这两个典型,紧扣人民至上、不忘初心、从严治党的当代中国主题。高尚品格背后的大爱至诚、无私精神背后的党性本色、36年凿出一条生命之渠背后的脱贫攻坚,都与时代背景相契合,以小人物为象,与大时代共振,为改革克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樵夫”与“大爱”,展示人物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书写“楷模”与“丰碑”的时代蕴含,激励党员干部将学习典型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对标先进、以身作则、争当表率。“渠文”,则呈现一名老党员、老村支书的责任担当,诠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质,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发出感召、鞭策与警醒。找到与人物精神的触发点。触发点是记者采写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在写两个人物的过程中,记者都是经过艰苦的思考,找到了能够反映人物精神特质的触发点。“樵夫”一文,即以主人公的微信名“樵夫”为喻,生动反映这位“砍柴人”在创业、凝聚人心、爱民、扶贫、处理“亲”“清”关系、制造快乐等方面的事迹,“樵夫”的主要功绩是主线,“魔力”是触发点。“大爱”一文,主线是将心比心的道理,“爱”是触发点,从主人公爱百姓、爱干部、爱家人等方面展开。两篇文章从不同视角,将人物作为领导干部为党为民至真至诚的好官形象,和作为家人爱妻儿、接地气的“暖男”形象结合起来,刻画得生动感人、丰满立体。2017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转第4版刊发通讯《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的大爱人生》。“渠文”中,修渠脱贫是主线,触发点就是“渠”。渠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因渠通水,有望脱贫。正如文章开头发问:没有水的日子怎么过?下文即顺着修渠不同阶段描述坎坷进展,表现共产党人情系苍生、不惧牺牲、坚韧执着的高尚情怀。
雨果曾经说过:“富人凭借客厅里的寒暑表去判断冷暖,穷人却只能依靠自己的皮肤去感受。”这话也可以用在新闻采写上,新闻记者就好比是永远的“穷人”,唯有用自己的“皮肤”、感官和心灵去感应,才能将报道写得深入人心。尤其对人物通讯而言,要将人写出精气神儿,若不能真正触摸到“个体的温度”,怎能触发记者“个体的感受”?两位记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抓鱼和淘金,大有学问。求异思维,独辟蹊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主动从集体采访中“突出重围”,自主选择采访对象,细心挖掘,沙里淘金,甚至金中提纯,优中选优。2017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转第6版刊发通讯《“樵夫”的魔力——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在对廖俊波这个典型人物的采访中,平均每天被安排的采访对象超过20人。姜洁深感这种七嘴八舌座谈式采访很难搜集到更有价值的素材,便先后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当地记者等,获得许多一手的独家信息,挖掘到集团式采访得不到的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对一些集体采访时不够充分的重点采访对象,例如廖俊波的妻子、女儿、秘书、司机和曾经同吃同住过的老同事等,又进行了补充采访,还在回京的火车上进行电话采访,对细节进行核实。她坦言,“采用单独采访或者两三人对一人采访的模式进行,这样受访者可以放下顾虑、敞开心扉,与我像朋友一样深入交谈。对方也容易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启发,回忆起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和故事”。“从和很多采访对象闲谈的内容中,我触摸到了一个更加多面、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廖俊波的形象,他并不是那么的完美无缺,但他的确又是如此的努力、如此的乐观、如此的拼搏不懈、如此的和蔼可亲。”
2017年3月24日,黄大发沿着水渠巡查 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为了写好黄大发,吴储岐在采访“大部队”撤离后特意逗留多日,再单独回访主人公和家人,并增加七八名新的采访对象,特别是找到了20年前水渠修通后负责采访的记者,采集到了更加丰富扎实可信的素材。
真情投入,以情写情。如今,回忆起采访对象,每每说到动情时,两位记者便眼圈发红,声音哽咽。姜洁说,通过采访,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升华,每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不自觉地想到:如果换成廖书记,他会怎么样?自己又应该怎么做?想要打动读者,先要打动自己,他们做到了。“樵夫”一文,时间紧,任务急,报道发表后,姜洁仍心有遗憾,如果再给点时间,可以更好地打磨。“渠文”一稿用《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作题,首先在标题上就更显人情味。小标题的创作也精心,“立誓 有条汉子不认命”“学艺 他还想与天再斗一次”“再战 修不好,他拿命来换”等,有对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语句简练却内涵丰富。兄弟媒体的小标题,全部采用直接引语的方式,虽然原汁原味,但内涵与艺术性明显逊色。记者写稿有主动性动机,也有被动性动机,常常要变被动性动机为主动性动机,需要记者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更需要情感的投入、真情的释放。真正开启灵魂的力量,只能来自于采访与写作中超常的投入。
人物形象是否塑造得有血有肉,是否能与读者产生精神共鸣,都是判断人物通讯成败的主要标尺。这里面,还是有个讲故事的问题,得考虑接受心理。根据心理学,人们在阅读时只有内心瞬间产生一种愉悦情感,才有继续读的冲动,如果直觉不能诉诸快感,就会降低甚至取消阅读欲望。所以,“渠文”的作者吴储岐说,写黄大发时,他是写一段读一段,换位体验一下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如何激发读者的阅读快感,从这几篇人物通讯看,文学技巧确为他山之石。片断式呈现,放大微观镜头。“樵夫”一文中,作者利用一个个故事片断串联起主人公的工作轨迹——出钱为灾民代建房、推进产业化专业平台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加班累了的时候给别人唱歌、每逢生日都记得给妻子送礼物。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都是一些片段,汇集成先进人物的立体形象。这方面,“渠文”表现得更突出。不认命、学技术、筹资金、打哑炮、失亲人、去省城等,都把故事的重要片断写具体、写丰实,用活生生的微观镜头,消解了读者对典型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的刻板印象。这里摘录一个片段:去省城的当天,黄大发和妻子特地穿了一身新衣服,帽子洗得一尘不染。陪同的乡干部徐飞还没到,老两口就早早等在路边。到了贵阳,黄大发既没去景点,也没去商场,而是要求直接去省委。“老支书在省委有相识?”徐飞心里一阵嘀咕。进了省委大院,黄大发却不进大楼,根本没有找人的意思。“就见他挺起腰,注视着大楼,还有远方飘扬的五星红旗,一言不发……”
冲突式设计,矛盾调动情绪。冲突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冲突往往因矛盾而生,能够引人入戏。这几篇人物通讯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冲突和矛盾。两篇写廖俊波的报道,看似讲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实际包含多个戏剧化矛盾,国之大爱与家之小爱之间、百姓上访与解决上访之间、用地纠纷与解决纠纷之间、垃圾村与美丽乡村之间……矛盾共生,冲突迭起,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展现主人公品格与魅力的过程。据吴储岐介绍,他在写“渠文”时,就有意识地设计冲突,学习剧本的手法,每个小标题下都有一对戏剧冲突,在展现矛盾——化解——出现新矛盾——再化解中,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草王坝的穷根是没水,文章就围绕缺水—修渠、没技术——学技术、没钱——筹钱、曲折心酸——最终通水进行布局,让故事在矛盾与化解中一步步推进,在冲突与转合中抓住读者的心。文学式表达,增强审美意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读过的新闻远远超过文学作品,可能记住的文学作品却远远超过新闻。为什么?新闻与文学的功能不同当然是主要原因,但不得不承认,文学作品拥有很多新闻没有做到的叙事抒情策略,能够更加打动人。人物通讯无疑是新闻作品中最可借鉴文学创作的一种文体,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对文章加以润色提升。2017年4月19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发长篇通讯《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樵夫”一文,借主人公微信昵称,巧妙喻示县委书记甘当“砍柴人”,将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无私与崇高。“大爱”一文,生动形象的比喻比比皆是,“就像女儿大了不能留,好干部要赶快推荐、提拔出去。”“我看,他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在干。”通过描述性语言,写活典型人物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渠文”则更像一篇纪实文学,从大小标题到小说式架构,再到长短段的结合,以及排比、设问、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之余,也启迪人进行党性与人性的深层思考。人物是时代的精灵,人物通讯永远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有句话说得好,“路为纸,地成册;行做笔,心当墨”。当代新闻人应该有这种使命与理想,行走大地,情注笔尖,通过对个体人物的精彩描述,来反映我们所在的这个砥砺奋进的伟大时代。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研究事儿”微信公众号,较原文有删减、改动。
原标题:爱人人恒爱 边写边流泪:《人民日报》两个先进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 作者:陈利云 寿川
记得点“在看”哦!另外,把公号加星标,新文章才不会漏。
更多及时资讯欢迎关注《传媒茶话会》微博:@传媒茶话会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小编将邀请您进群~~《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优质原创来稿我们将会推荐选刊至《新闻战线》。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