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口 VS 伪命题,主流媒体怎么看“中视频”?

陈莹 传媒茶话会 2021-09-07


2020年下半年,中视频概念横空出世,时长1—30分钟、横屏播放、专业团队制作的视频被定义为“中视频”。
一边,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向“中视频”靠拢。另一边,对中视频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主流媒体怎样看中视频?要不要入局?难点有哪些?
7月底,《传媒茶话会》对话资深媒体人、北青网董事长刘鹤,中青网副总编辑、青蜂侠创始人王海,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



媒体怎样看待中视频?



西瓜视频给中视频的定义是,区别于短视频和长视频而提出的新视频制作和传播模式,其突出特征是1—30分钟灵活时长,以横屏的方式展现更为丰富的视觉信息,以专业内容创作者为核心进行内容创作。


目前,对于中视频尚没有权威定义,上述中视频概念仅从时长、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三方面明确了其特点。


“如果说短视频是消息,‍‍‍那么中视频就是深度报道。”资深媒体人、北青网董事长刘鹤抛出观点,“短视频时长太短了没有观点,中视频将迎来发展机会。


他认为,用户需求、生产要素、技术支撑三方面原因催生了中视频热潮。


一是用户需求,互联网围绕用户需求发展,用户需要什么、平台就生产什么。短视频过于碎片化,信息不够完整,用户更希望看到全面的信息,而不满足于仅看到场景、现象,他们还想了解片段背后的意义、观点。


二是生产要素,短视频更多的表现现象、场景,而讲述完整故事需要相对稳定的时长,对于媒体来说,中视频的时长更长有利于完整叙事、传播观点。


三是技术支撑,中视频对播放端口、网络环境的要求更高,5G等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最新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2(2021)》支持了刘鹤的观点:视频行业下半场,中视频成为新赛道。


一个数据印证了中视频的火爆。《中视频创作人职业发展报告》显示,近1年高频的视频消费中,消费中视频的用户达6.05亿网民渗透率64%


不同视频呈现不同的需求,短视频不会被淘汰,对短视频的需求也不会降低。”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的观点很鲜明,“随着近几年短视频的发展,慢慢的给中等长度的视频打下了基础,但很难讲能否成为风口。


在中青网副总编辑、青蜂侠创始人王海看来,中视频是个伪命题,不是因为有了短视频、长视频就必然出现中视频概念。“分析短视频概念普及的背景,其本质并不在‘短’,而在素材以网民为主体用智能手机拍摄产生,经专业团队选择和加工后,在移动端传播,其素材生产过程不介入新闻事件进程。因此与其对应的概念,是以‘推拉摇移升降甩’方式生产的‘传统视频’。”


王海认为,短视频根据其承载的信息、传播的需要以及专业加工的能力,不仅可以传播场景、现象,也可以传播鲜明的观点和完整的故事。



要不要做中视频?



尽管部分媒体人不认同中视频的概念,但事实上,完整叙事、还原事件脉络,视频时长1—30分钟,媒体已经在生产这样的视频。


某种程度上,中视频就是媒体人熟悉的视频栏目。”彭远文如是说。


在彭远文看来,相比呈现场景、瞬间的短视频,“栏目”更需要体量和内容深度,自然时长更长一些,因此各方面门槛都比生产几十秒的短视频高很多。


当媒体有能力做影响力更大、含金量更高的产品时,自然就会往中视频发展。”彭远文如是说。


从传播角度来看,我们视频的多档栏目既有完整叙事的几分钟视频,也有拆条成几十秒的内容,以迎合用户对短视频的需求。先后推出《出圈》《世面》《紧急呼叫》等一批定位不同、时长不同的短视频栏目。


  • 国际新闻栏目《世面》集中在1分钟以内。

  • 热点新闻栏目《紧急呼叫》集中在3分钟左右。

  • 定位人物访谈的《出圈》,短则几十秒,长则超过20分钟。


《紧急呼叫》部分视频内容

视频时长的长短对媒体生产来说‍‍区别不大,根据信息传播需求,需长就长,需短则短,‍‍把场景、故事、观点表达完整了,把想表达的信息承载完了,视频就可以结束。”王海对《传媒茶话会》表示,青蜂侠并没有设置专门基于所谓“中视频”的栏目或产品线。


“就像传统媒体报道,一个事件可以做成消息,也可以做成通讯、特写、评论,消息可以长,也可以短,根据需求,该做成什么就做成什么。”‍王海介绍说,‍青蜂侠做了大量表达观点、叙述故事的短视频,一个十秒甚至更短的视频,只要注入思想,照样可以表达深刻和鲜明观点,照样可以冲击力极大、战斗力极强,照样可以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对话郑州教科书式救援当事人:我不是英雄,只是身为中国人的本能》


据王海介绍,河南暴雨报道,青蜂侠的第一落点是即时信息,包括灾情直击、求助信息、救援现场等。


第二落点就是深度内容。7月20日暴雨最严重的那天,青蜂侠后方记者通宵加班,生产出20多条视频。次日,十余名记者随同各个救援队伍从各个方向朝灾区挺进。“我们重点聚焦河南暴雨中奋起救人的陌路英雄、平民英雄,并推出《同“州”共济》系列作品,按照人物通讯的标准采制,视频叙事完整、信息量丰富。”


《那晚的暴雨非常可怕!搜救队长李延照:我们把“遭遇战”打成“主战场”》

《回忆救人经历,逆行医生于逸飞:已给父母打电话道别,顾不上害怕》



布局中视频难在哪儿?



“栏目的生产成本比几十秒短视频高非常多。比如《紧急呼叫》,几乎集我们视频新闻生产团队所有人力做出的一档栏目。”彭远文告诉《传媒茶话会》,《出圈》更是培养了两三年才基本成型,不仅是栏目找定位的过程难,团队骨干也花了很长时间培养。


《出圈丨生活在曹县的9个面孔:大城市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出圈丨专访高考623分外卖小哥王威:我不是励志典型 我是反面教材》


《出圈》经常1个月才出一期节目。单是约访就很难,约10个,能成一两个就不错。”彭远文坦陈,对于做栏目(中视频)来讲,对角度、深度、采访能力、剪辑叙事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这种现象并不是孤例。


中视频的特点是信息密集度足够高、表达的主题足够垂直,媒体不仅在生产端临选题难、制作难的问题,在人财物等方面也面临考验。


总结上述三位访谈对象的观点,媒体入局中视频主要考验四方面:


一是准入门槛。中视频的进入门槛相比短视频高出许多,媒体作为互联网生态中的内容生产者,将面临MCN、视频生产机构的竞争。


二是人才支撑。中视频需要媒体在选题策划和生产制作方面相应加强。中视频整体拉高了视频主题含金量、信息密集度、制作水平,而市场上这方面人才相对匮乏,媒体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难题。


三是资金投入。中视频在人财物上的投入,不是简单的在短视频基础上成倍投入就能实现的,并且难以靠视频播放、点击量收回投资。


四是变现模式。短视频经过多年发展在商业化方面仍然没有突破,主要依靠广告、直播带货、流量分成等老方法变现。而中视频在投入方面数倍于短视频,变现模式没有突破,将很艰难。


“作为传统媒体从简单的短视频开始,再做中等长度的,再做长的,这是比较自然的发展过程,‍‍并不是说它是一个风口要去做,或者说平台鼓吹就要去做。”彭远文认为,这些视频形态过往一直都存在的,只能说是媒体要想明白自己能不能做,想要做什么的问题。


“媒体应该意识到这是一次洗牌,是发展机会。”刘鹤认为,媒体作为内容生产者要跟着平台走,跟着用户需求,观察行业发展,迅速跟上。


你认为媒体需要做中视频吗?







近期热门文章

转载一时爽,赔偿泪两行!报道东京奥运会谨防侵犯知识产权!


再不互动,主流媒体微信公号就玩不过政务号了!


张家界、张家口、张家港,这些地方在哪儿你清楚吗?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GYJ12750】获取授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