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敢吹!技术变现6亿元、目标上市,这些媒体哪来的底气?

李国训 传媒茶话会 2022-11-24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今年媒体融合进入第9个年头,不少媒体都找到了生财之道,但是,靠卖技术每年获得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元的营收,怎么听都觉得像吹牛!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浙报集团、封面传媒、华龙网等媒体,把大把烧钱的技术部门变成了“下蛋的母鸡”,有的年收入可高达6亿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同行能复制吗?


1

让“碎钞机”变“印钞机”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缺乏技术基因的媒体不得不花钱买技术,中央厨房、媒资系统、媒体中台……动辄投入几千万、上亿元,建起来了还不算完,后期运营、维护、迭代更新还得继续“烧钱”,简直就是无底洞。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催化剂,这话不假,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碎钞机”!


然而,有些媒体却能把这个“碎钞机”改造成“印钞机”。


以浙报集团为例,仅自主研发并使用中的融媒体智能传播服务平台“天目云”,已经服务于浙江省内外的市级、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及政府、企业、高校等100余家单位,每年能带来2000万元营收。而汇集浙报集团各类技术力量的集合体“浙报数智”,每年营收高达6亿元!



“今年预期技术收入达到6000万元,明年预期8000万元,2024年目标1亿元!”华龙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燕说得掷地有声。


原来华龙网自2014年起便为重庆39个区县建设党政客户端。过去几年,更是陆续承建了重庆市政府集约化平台、渝快办、渝康码等重大项目,为200多家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如果说这些媒体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母体能力,那么成立仅7年的封面传媒更具有参考价值。


“6月初,封面传媒科技发布的‘市级融媒体中心解决方案’,就是封面‘智媒云’5.0的核心成果。我们的目标是上市!”封面传媒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解决方案专家肖翔的底气,正是2019年至2021年,数字化相关业务给封面传媒带来了营收连续翻番的骄人成绩。“未来3—5年,数字化业务会成为封面传媒科技的主营业务。”


实际上,还有不少媒体也将自身融合能力进一步释放,通过解决方案、产品、服务等形式向媒体甚至其他行业输送动能。


例如大众报业集团为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妇联、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聊城市公安局等单位建设融媒体中心,珠海传媒集团也为东莞日报、遂宁传媒集团以及部分县级媒体提供服务。


就像浙报集团副总工程师任海平所说,“媒体融合转型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行业成熟应用范例后,便能通过能力输出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楚新看来:“如今的融合媒体建设更需要业务整合、结构化调整的经验性总结,需要方向指导和路线规划。通过部分媒体的模型尝试,总结成熟方案,既能帮助其他媒体减少试错成本,也能带来经济收益。”



2

“会下蛋的母鸡”是如何长成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技术输出也非一日之功。这些媒体能让大把花钱的技术部门变成 “会下蛋的母鸡”,生出若干个媒体融合解决方案的金鸡蛋,背后有哪些共性?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谈赚钱的媒体融合都是耍流氓。有些媒体往往只顾眼前,机械地对标融合要求,上设备、建系统,却对经济效益缺乏长远考量。


而封面传媒、华龙网等媒体在做企业战略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把变现考虑进去,做好顶层设计,明晰战略定位和路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2015年封面传媒成立,到2021年封面传媒科技公司成立,一直锚定‘科技+传媒+文化’的生态体系,面向泛文化、泛内容、泛媒介、泛传播的领域,提供面向政企的专属解决方案。”肖翔说道。


“首先要明晰自己的战略,把定位搞清楚、商业模式搞明白,再厘清战略路径,匹配充满市场活力的团队,让技术服务能真正落地,市场及效益自然就来了。”李春燕表示。


华龙网集团战略就是坚持以新闻事业为龙头,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产业为动力,打造现代传播体系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综合布局的新型媒体集团。


为此,华龙网集团首先升级平台技术架构,推出“华龙芯融媒体管理平台”,为政务云平台的采编系统全赋能;其次,推动平台向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方向发展,打造开放融合的技术平台;最后,提升全方位服务能力,以“内容+技术+运营”的融合模式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这一观点得到了黄楚新的肯定。“能够向外输出的解决方案,首先就是深耕顶层设计方针,以政策趋势为风向标,从宏观定调把控行业动态的。这不仅能使媒体深度融合事半功倍,还能延长解决方案的适用寿命,增加长尾效应。”


2.把非标品变成适合输出的标品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成功经验都能直接复制。想用服务自身融合转型的技术能力赚钱,还需要打通一个环节——把个性化的非标品变成具有普适性的标品。


封面传媒科技的技术发展路径能提供一定参考。


肖翔向传媒茶话会介绍说,封面原生的自研技术一开始是为自身转型服务的,本身具有一些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功能,经过一系列研发、改造后才实现对外输出。“具体来说,需要有一种成体系的模式、一套和市场对接的机制、一个成体系的团队以及一个载体。”


一是标准化。如今的封面智媒云系统已经形成涵盖80多个模块、800多项功能的庞大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和产品调研进行标准化改造,研发出具有普适性的产品模块。


二是组件化。封面智媒云的庞大体系不是每个模块、功能客户都能用到,通过系统改造和软件研发,将其改造为积木式、随时可拆解的形态,从而应对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是体系化。就是在标准化基础上做定制,结合服务对象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改造,加入超出纯技术的部分,比如定制售后服务方案、培训方案,甚至于将封面传媒成熟的媒体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等成体系化的输出。


四是品牌化。通过对相关产品和业务进行推广,使每一个产品、解决方案能够被更广泛的知晓。


“标准化、组件后、体系化之间是递进关系。标准化、组件化的首要前提是技术自主可控,体系化则需要媒体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和具备比较完备的数字生态。”肖翔一语道破关键。



3.技术能力实体化


上文提到“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可能是单独的技术部门或是一个独立公司,其实也是“品牌化”的延伸。


2021年,封面传媒将市场与技术部门拆分出来单独成立封面传媒科技公司。“目的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实现技术转化。”肖翔说道。


为啥实体化?


一方面是更好落实内容、经营分开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媒体利用技术实现体系化的变现。这就好比把鸡蛋进行重新包装,贴上牌子,身价自然比普通鸡蛋提升不少。


比如,华龙网集团旗下的技术公司“华龙数智”,浙报集团的“浙报数智”技术品牌,其目的都是进一步统筹集团技术资源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技术服务能力。


“这些解决方案既具有普遍适用性,又能够一体化赋能,结合媒体自身优势,精细化、全方位地解决媒体转型平台期的各种难题。”黄楚新进一步分析说,一方面为转型期媒体提供方向引导,主动解读政策内涵,剖析技术风向,使其能够降低试错成本,保留原有优势,达成媒体转型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能以自身为例,对症下药,为急需攻克转型平台期的媒体解决技术壁垒和改革过程中的结构化难题。


在李春燕看来,“服务力”是最大共性。“服务不仅是做好商务公关、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也包含媒体对自己所在行业的市场分析、策划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作、资源组织、商业模式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体系化的能力。”



3

啥家庭才能养出“会下蛋的母鸡”?


珠玉在前,这些媒体的经验业内同行能复制吗?


“可以复制!”黄楚新给出肯定答案,“这需要在符合自身转型需求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学习其他媒体的成熟经验,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不断调试”。


那么,媒体想靠技术变现需要具备啥?


肖翔认为:“媒体向外输出的解决方案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解决媒体或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痛点,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行业领先性和科技引领性。”



“有内容优势,并有技术,能连接多种营收产业链,是媒体向外输出解决方案的基础。”黄楚新总结说。


在他看来,媒体需要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全流程融媒体范式,既有特色方案也有普适性策略,能够为其他媒体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这就要建立成熟的“经验库”,能够以成型的融媒体建设架构和媒体融合探索经验与其他媒体交流与共享。


其实,从支撑自身媒体融合的个性化到能够服务行业的普适化,正是很多媒体难以跨越的门槛。


“跨越这道门槛需要具备三点,一是对于媒体数字化转型和泛媒体的数字化业务有深刻的理解,二是有比较广泛的数字生态的基础,三是复合型人才团队,这个是最关键的。”肖翔说道。


本文图片由花瓣美素提供
编辑丨大松鼠

  END  


往期推荐

中台“真香”?媒体建中台好使吗?

沪上争鸣| 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机遇在哪?

“5G+AI”能在媒体界玩出哪些黑科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5DL0RMIO】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