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流量就有价值吗?新闻报道不能沦为爽剧!

裘真 传媒茶话会 2023-07-24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5月上旬,“挖呀挖”视频火爆全网。在这场狂欢中,各行各业甚至是一些国家机构都开始“挖呀挖”。有文章认为,主流媒体推动了“挖呀挖”的破圈传播,而主流媒体也在这场流量的饕餮盛宴中,收获了不少十万+、百万+。在经历了长达半个月的狂欢,公众开始冷静的时候,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流量就有价值吗?

 
不可否认,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没有流量的内容几乎很难产生影响力。为了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很多媒体都把浏览量、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作为考核一篇报道的重要指标,并按照效果来支付稿酬。在这种考核模式下,记者、编辑在找选题、制作内容的时候就会朝着如何才能有高流量的方向思考。


于是,爽剧式的新闻报道登场了:

 
“女子晒用了7年的手机壳破烂不堪”“女生靠摆地摊还清百万负债”“女生月薪8千花15称存200万退休”“住杭州豪宅的人每天多工作38分钟”“妈妈错买3岁娃穿的鞋给11天宝宝”“00后女生上班吃糖粘掉假牙”“男子开车60公里瞒着母亲突然回家”“女子喝中药一周发现成分是蟑螂”,这些被不少网友吐槽为“降智”的新闻在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上大行其道。有不少网友留言“没有新闻可以不发”,但似乎黑红也是红,流量至上的绩效考核模式下,已经容不得大家再去思考除了流量以外的新闻价值。


爽剧式新闻报道案例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这些句子构建了大多数新闻从业者关于新闻价值与使命的认知。但今天,一些媒体发布的部分内容,却与我们对新闻基本的认知背道而驰。那些无关痛痒、鸡毛蒜皮的琐事,除了令人哈哈一笑或顺势吐槽一句,在狂飙的流量后,对公众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有丝毫的促进吗?长此以往,浸泡在这些爽剧式的新闻报道中,公众将逐渐失去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和思考,在这种娱乐中,沦为事不关己的看客。


前几年,我们都在探讨算法推荐可能给新闻公共性带来的影响,我们担心算法会形成“算法黑箱”,通过左右用户接收的信息,浏览信息的次序来损害新闻报道的“价值逻辑”。但如今我们却发现,在我们用“流量”这个单一维度来判断一篇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时,就注定在编辑、记者的脑中潜移默化地安置了一个“流量黑箱”,除了严肃的时政报道,在其他领域,什么事情有流量就关注什么,如何采写播发有流量就如何采写播发。在“流量黑箱”的操纵下,新闻价值等同于流量大小,流量越大越有新闻价值,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上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隐身了,新闻的公共性丧失了。

主流媒体不仅要占据流量主流,更要占据价值主流。任何时候,新闻的公共性价值都不能被流量的工具性价值所取代,公共性必须回归新闻报道的“C位”。

让新闻的公共性回归,就是让新闻和媒体更多、更深刻地报道与公众密切相关、重要,具有公共价值,而非娱乐、无聊、浅智的新闻,沦为“娱乐至死”的工具,就是让新闻报道促进公众参与、维护公众利益,这样才能满足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价值期待。同时,主流媒体要及时完善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不被流量牵着鼻子走,评价指标细化,尤其要突出体现新闻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先声夺人、释疑解惑、一锤定音能力。


主编:刘娟
编辑:李磊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盲人化妆师、保洁员画家……现实版《平凡之路》太励志了!

文旅局长“卷”起来!撬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周六招聘|环球网、南方都市报、人民健康大数据等【共9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