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7月5日,著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再次引起了公众对抑郁症的关注。 实际上,抑郁症、焦虑等心理疾病也困扰着压力较大的媒体从业人员,近几年发生过多起媒体人疑似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
哪些表现是抑郁症症状?媒体人如何调节心理健康?作为用人单位,媒体又需要有哪些举措?
“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全世界超3亿人患抑郁症。”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上海长征医院医学心理学科主任柏涌海在第四届健康科普网络晚会上说道。《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14个人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实际上,近几年,也发生过多起媒体人疑似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2022年年底,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渡过”平台创始人张进,在对抗抑郁症多年后去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庆东曾向传媒茶话会表示:“长期处于压力下,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媒体人的真实感受恰恰印证了上述调查,绝大多数媒体人在接受传媒茶话会调研时表示面临较大压力,焦虑、抑郁情绪也并不鲜见。有人提到:“收入不足,工作压力、房贷和养家的压力、家庭关系的压力、孩子教育的压力……综合交织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积压,一旦遇到导火索就会爆发。”“面对压力时经常睡不好、熬夜,整个人处于焦虑状态。”也有人说:“长期兼顾写稿和签版工作带来了焦虑症、强迫症,黑白颠倒导致精神萎靡,枯坐到清晨无法入睡,心理上总觉得不踏实、不放心,担心期号、版号等错误没看出来,莫名焦虑。”一名健康领域资深媒体人提醒说:“媒体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长期没有得到缓解或释放,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些媒体人不当回事儿,觉得不是病,即使心情低落很长时间没有走出来,也觉得是工作繁忙导致的,实际上问题已经出现了”。在精神医学的定义中,“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三低”“三无”是抑郁症典型症状。在临床上,抑郁症患者的“三低”症状指: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抑郁症是较长时间的情绪低落,伴有认知(思维)和行为(意志)低的临床特征。“三无”体验指:“无能”,认为自己无能、无用;“无助”,没有人可以帮助到自己;“无望”,认为未来没有希望。值得注意的是,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因为自知力的缺乏或不完整,并不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改变(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反而会因为这些特征带给自己的不良体验而产生负性的思想。因此,及时识别抑郁症非常重要。柏涌海详细介绍了排查抑郁症的四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对应抑郁症的核心症状。问题2:除了不开心以外,是否比平时更加悲伤、特别想哭?如果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从医学上高度怀疑答题人是潜在抑郁症患者。此外,媒体人还可以参考下方视频,利用“90秒4问题询问法”快速筛查抑郁症。需要提醒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有情绪的降低就是抑郁症,抑郁情绪≠抑郁症,需要进一步加以识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应用心理学硕士导师肖磊曾撰文介绍,普通抑郁情绪之所以不是抑郁症,是因为抑郁症的诊断需要完整表现出“三低”症状和发现内心的 “三无”认知,并持续一定的时间、躯体问题有一定的表现,最后经由精神科临床医生确诊才可确认是得了抑郁症。从抑郁症防治的重点人群来看,属于“高压职业人群”的媒体人位列其中。对于高压职业人群,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工作方案》提出:用人单位聘用专兼职的精神心理专业人员;为处于特定时期或特殊岗位工作的干部和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及心理援助。从抑郁症发病年龄来看,初入职场的年轻媒体人,以及媒体中的资深人士也需多加警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方贻儒教授曾表示,抑郁症发病高峰年龄段为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在生理上,这是从青年晚期到更年前期的变化;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等情况,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
除此之外,微笑型抑郁和隐匿性抑郁是两种不易被察觉的特殊类型抑郁症。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喜悦,但在社会交往中可能会有礼节性的微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谈笑风生,让人很难把他们与抑郁症联系起来。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往往觉得自己有躯体疾病,反复去综合医院就诊,实际上是存在抑郁症状。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了预防抑郁症的四个步骤。一是作息规律,有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二是保障充足的睡眠,成年人要保障7—8小时,充足睡眠对预防抑郁症非常有益;三是保持适当运动,它不仅可以预防抑郁症,甚至可以改善轻度抑郁症;四是学会识别情绪变化,一旦有问题,要积极就医,及早治疗。关爱媒体人的心理健康也需要用人单位作出努力,刘庆东给媒体单位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邀请名校专家或心理医生做讲座,讲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同时传授一些方法;二是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媒体人,安排团体辅导,一般连续做一段时间,焦虑状况就会得到缓解;三是邀请专家,传授媒体人冥想、催眠的方法,通过“正念减压疗程”等缓解焦虑。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即日起,广大网友可以联系工作人员购买“传媒实操”系列图书。购买方式一:整套(共三册)购买,7折优惠后共计100.8元。购买方式二:单册购买,其中,《不可不知的采编小技巧》33.6元,《不能不说的避雷小建议》34.3元,《不容错过的爆款小经验》32.9元。方式一、二邮资均为10元/套,大量采购按实际产生邮资为准。图书销售客服专线:刘老师,电话15313967256(微信同号),也可扫码添加微信内容综合自:传媒茶话会、人民日报微博、新华社微博、凤凰网健康视频号、蝴蝶健康视频号等主编:刘娟
撰稿:陈莹
编辑: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