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抢到第一落点!这条常规社会新闻为何还能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传媒评论 Author 何百林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2016年11月,金华日报义乌新闻中心何百林的连续报道《义乌最美民工张明伟:“东家”比我更需要这笔钱》(点击标题阅读原文)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何百林表示其最大的感受是:在自媒体时代,记者更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面对首发落后的采访局面,后发制人同样也能写出精彩。
本文就是何百林从在常规新闻中寻找新闻点、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扎根群众这三方面出发,分析这篇获奖报道是如何在常规社会新闻中取得“后发优势”?


何百林(左)在采访


 

01

学会从常规报道中,发现遗落的新闻珍珠



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获取独家新闻线索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除了增强抢新闻意识,学会从常规报道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功之一。


“义乌最美民工”连续报道就是一次成功的案例。


义乌最美民工张明伟是贵州省遵义县人。2012年6月25日,29岁的张明伟在义乌市义亭镇鲍宅村一家私营企业上班期间被工具刺伤左眼,导致左眼彻底失明。张明伟受伤后,企业主徐某曾去医院看望过一次,前后只支付了1500元医药费。


由于生活困难,同时也为了找回自己应有的补偿和尊重,张明伟找到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和义乌市外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2014年2月7日,义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定厂方负责人支付张明伟医疗费、护理费、鉴定费等共计7.96万元。但裁决书生效后,厂方并没有付款。


2015年元旦后,张明伟的代理律师准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的话,有可能通过强制执行的方式拿到全部或部分赔偿款。此时,张明伟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主动放弃近8万元赔偿款,从此不再向厂方索赔。


原来,不久前张明伟得到确切消息:原来的工厂已倒闭,工厂负责人徐某因病去世,徐某的妻子盛东玲已到癌症晚期,家里欠下巨额债务,且还有一个年幼的女儿需要抚养……


其实,在金华日报开始报道之前,已有媒体报道过张明伟的事迹。不过,当时的报道只是一条常规的社会新闻,且在刊发第一篇报道后,相关媒体并没有继续跟进。


幸运的是,独具慧眼的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社长陈东刚好看到了这条社会新闻。敏锐的他当即意识到,这是一条有着重要价值的新闻线索。于是,陈东社长第一时间将这条线索转给金华日报义乌新闻中心。


可以说,如果当时不是陈东社长在海量的常规社会新闻中发现这条重要线索,就不会有后来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拿到这条线索后,我开始思考如何着手采访、以哪种体裁见报。毕竟从时间上看,当时金华日报已没有首发优势,只有从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后发制人。


经过认真思考,同时在陈东社长的指导下,我决定首篇报道采用通讯的体裁。之所以这样考虑,一是首发媒体采用的是消息体裁,如果金华日报仍以消息方式刊发,很难超越前者;二是从张明伟事迹的内容看,通讯体裁有助于展现更多的感人细节,也更容易打动读者。


之后,我开始着手采访。当时,我没有新闻主角张明伟的联系电话,也不知道他现在何处。我打听到帮张明伟义务维权的是义乌市外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就及时跟工作站负责人陶旭明取得了联系。


在陶旭明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张明伟的手机号码。拨通他的手机后才得知,当时张明伟已离开义乌,在临近的县市打工。于是,我跟张明伟约好采访时间,及时赶到他打工的工厂,面对面进行了采访。就这样,金华日报对张明伟近一年的持续关注拉开序幕。


02

层层递进深挖到底,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第一次采访后,我对张明伟的事迹及事情经过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在结束对张明伟的第一次采访后,我又采访了3年来一直义务帮张明伟维权的义乌市外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志愿律师,详细了解3年来的艰辛维权过程。


之后,为准确把握张明伟维权案件的相关法律知识,我又采访了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最后,围绕细节我再次采访了张明伟,对一些时间节点和细节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无误。


就这样,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采访,我对张明伟的事迹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一名外来民工在异地他乡遭遇工伤后的孤立无助,以及在获悉“东家”家里接连遭遇变故后,毅然作出放弃全部赔偿的可贵品质。


2015年1月13日,《义乌最美民工张明伟:“东家”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在金华日报第4版刊发。这篇报道图文结合,共有2800多字,是关于张明伟事迹的新闻报道中内容最翔实的一篇。


文章刊发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明伟以德报怨、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一时广为人知。


按照常规稿件的要求,报道进行到这里应该差不多了,但我并没有停下追问的脚步:


比如,张明伟作出放弃赔偿的决定,到底是出于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因为3年来索赔无果后的无奈之举?毕竟对于一名来自贫困地区的民工来说,7.96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况且这是他工伤后应得的赔偿。


比如,在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义乌,类似张明伟这样艰难维权的案例究竟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会不会引发民工群体性事件,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再比如,张明伟之前打工的工厂老板娘盛东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冷漠无情、故意拖欠赔偿款,还是实属无奈、另有原因……


于是,我决定进一步寻找答案。因为我坚信,如果张明伟只是因为无奈才被迫放弃赔偿,那么他的言行之间一定会露出蛛丝马迹;如果外来民工维权难现象在义乌比较普遍,那么我的报道就不能只局限于张明伟一人,而要将视野投向更大的外来民工群体;如果工厂老板娘盛东玲不是故意拖欠赔偿款,而是无力偿还,作为媒体人的我是不是可以帮她做些什么?毕竟,她是年幼女儿的唯一依靠。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我将采访范围扩大到张明伟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与盛东玲同村的村民、村委会负责人、盛东玲的亲属、盛东玲户籍所在地的义乌市义亭镇政府民政办公室。


通过深入采访得知,张明伟作出放弃赔偿的决定并非无奈,而是发自内心的善美之举。为了让盛东玲安心养病,张明伟还坚持在记者和律师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主动放弃赔偿的书面证明。他说,希望盛东玲安心治病,希望盛东玲的女儿不用从小背着沉重的包袱面对生活。


作为新闻事件的另一名重要对象,盛东玲常年在外治病,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去向和联系电话。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方设法辗转联系到盛东玲,并多次对她进行采访。在这起新闻事件中,金华日报是唯一采访到盛东玲本人的新闻媒体。

 

03

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感受草根的人性之美



义乌最美民工张明伟:“东家”比我更需要这笔钱》这组连续报道的主角是生活贫困的外来民工和接连遭遇变故的破产小企业主等草根阶层,讲述的都是草根人物的感人故事。


采访期间,我始终被这些草根阶层身上的淳朴品质所打动:张明伟的妻子3年来一直陪着左眼失明的丈夫艰难维权。得知张明伟主动放弃近8万元赔偿款后,她说:“老板娘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不容易。如果因为我们索赔导致老板娘压力过大而出现意外,她女儿就没有妈妈了。果真那样的话,小孩子太可怜!


义乌市天天快递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元海得知张明伟的父亲为了替儿子还债,卖掉家中唯一一头耕牛后,被张明伟父子的淳朴品质深深打动。为避免张明伟家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于元海决定捐出6000元,帮助张明伟父亲重新买一头耕牛。


当我将张明伟主动放弃赔偿的消息告诉盛东玲后,她感动地说:等以后有能力了,她一定想办法还这笔钱;万一她不在了,也会在去世前嘱咐女儿长大后还清家里的所有债务。她还通过金华日报郑重承诺:如果自己的病治不好,她愿意在去世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以此回报社会好心人对她的关心和帮助。


在金华日报的持续关注下,义乌市有关方面将盛东玲母女列入低保对象,盛东玲女儿就读学校为她办理了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申请手续。


2015年12月24日,金华日报联合义乌市慈善总会、义乌市外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共同发起成立义乌市外来民工关爱基金,这是国内首个专门救助贫困外来民工的关爱基金。


这既是新闻媒体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也为化解外来民工群体性事件这一重大社会课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在之后的采访中,我先后采写出《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还清这笔钱》《感人故事引来社会关注和援助》《春节前首批困难民工将获救助》《义乌民工救助项目获省民政厅资金支持》《病重“东家”吐心声:我愿捐献眼角膜》《20万元福彩基金集中救助贫困民工》《盛东玲母女已被列为低保对象》《义乌设立国内首个民工关爱基金》《再微小的善举,也是一种力量》等9篇后续报道。


这组报道的总字数超过两万字,持续时间近一年,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民网、光明网等众多知名网站均在第一时间转载了这组报道。在第二十六届(2015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这组连续报道被评为一等奖。


近年传统媒体受到诸多挑战,一些媒体人存在迷茫、悲观的情绪。其实,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革,受众的新闻需求始终客观存在,那些能打动人心的优秀新闻作品始终会有传播的土壤。只是受众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越来越“挑剔”,那种自言自语、枯燥干涩的新闻报道再也难以吸引读者。


因此,作为媒体人的我们更需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需要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毅力。对于媒体人来说,不断提高新闻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今后我将牢记使命,多用手中的笔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客观、真实地记录来自草根基层的真、善、美。



作者何百林,金华日报义乌新闻中心

本文转载自“传媒评论”微信公众号

主编:刘娟编辑:蒋婷婷校对:李媛 毛洁

——The  End——


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购书方式


即日起,广大网友可以联系工作人员7折购买“传媒实操”系列图书。


图书销售客服专线:刘老师,电话15313967256(微信同号),也可扫码添加微信

  END  


往期推荐

人民日报怎样使用比喻?来看这些“妙喻”实例吧

18个很惊艳的高级小众文案

假期荐影!这10部高分电影,建议刷100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