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态法庭、草原骑警、基层派出所、社区调解室……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主题词其实有着相同点,它们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法治新枫》的主角,也都是各地基层探索出的社会治理的法宝。
国庆期间开始播出的《法治新枫》,深入优秀“枫桥式”基层党组织,深度解码“枫桥经验”。节目以“传承创新”“乡村治理”“群众调解”等为主题,从人民视角出发,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全国观众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说到“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可谓深入人心,如今全国各地不断创新和深化,将“枫桥经验”在不同场景实现了创造性地运用。城镇社区版、海上版“枫桥经验”不断涌现,从一地“盆景”发展为全域“风景”。在首都北京,长安街被誉为“神州第一街”,在北京市西长安街派出所辖区内,8万多名居民沿街而居,形成了最具北京特色的生活圈。在这里,民警不仅守护安全,还用爱心和责任感与居民共同构建社区和谐。他们是“枫桥经验”的践行者,他们的坚守与奉献,让城市更温馨,人民更安心。
今年暑期,不少游客拍到了守护草原的骑警们工作的样子,他们身骑骏马,动作间尽显英勇威猛。这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海东青骑警队,他们守边境安宁,护草原无恙,累计执行各类安保任务600余次,救助群众400余人。
还有将矛盾化解“由陆至海”的鲜活案例。福建宁德海警局在远离城市的海岛上探索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关心渔民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守护海上和谐。在这片蓝色领域,他们以“95110”海上报警平台为支点,构建了“四快”接处警模式,确保港外1小时内、港内半小时内见警。
再看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浙江绍兴诸暨枫桥镇枫源村,已连续18年实现“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百姓零刑事、村民零邪教”。民风淳朴,人人向善,枫桥镇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从前的一座小镇,打造成为持续助力法治社会建设的一片沃土。
《法治新枫》还专门介绍了浙江绍兴“老娘舅”张尚明深耕基层调解事业近40年,秉承“枫桥经验”精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成为当地有名的金牌调解员的感人故事。
在张尚明纠纷调解室,他用“感化法、教育法、引导法、联合法、借力法和担当法”调解矛盾,工作室挂牌5年来,成功帮助不少乡亲解决了矛盾纠纷,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的一张“金名片”。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司法所所长曹玉娟面对镜头动情地说:“张尚明同志在我们当地非常有名望,老百姓很愿意有问题来找他,让他来当这个‘老娘舅’。”镜头一转,在曹玉娟手边是一摞厚厚的卷宗,“这么多年来,这些都是我们形成的调解案卷,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调解了400多起案子,调解成功率在98%左右”。
《法治新枫》从多个鲜活的案例入手,展现出全国各地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新时代“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美丽画卷。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法治新枫》的诞生正是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提到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沿海到边陲,《法治新枫》在编排上注重抓典型、抓样板,将多个案例融入“传承创新”“乡村治理”“群众调解”等主题,从人民视角出发还原解决矛盾的过程和逻辑,每期节目见人见事,在兼顾可看性的同时总结了宝贵经验。甚至每期节目的主题也是用了心思的,《乡村治理好“枫”景》《融入基层治理,绘制更美“枫”景》《行走山水“枫”景间》……凝练概括主题的同时,巧妙将“枫桥经验”融入其中。这些都离不开栏目记者对各地“枫桥经验”的观察和分析,彰显出国家级媒体的专业性和制作水平。《法治新枫》站在全国视角呈现新时代“枫桥经验”,由于地域不同执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直面这些不同之处和各自面临的挑战,节目展现出了全国各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运用“枫桥经验”的实践。在广西涠洲岛,生态法庭在保护布氏鲸和修复珊瑚的工作上已经颇有成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金竹青肯定称:“涠洲岛生态法庭实际上就是把基层法院的普法教育职能、诉讼职能和诉源治理的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生态纠纷的发生。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诉源治理意识都值得学习和推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金竹青
在江苏如东,阳光岛警务工作室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于海事基层治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黄振威提到,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阳光警务(工作)室的做法就是把治理的最后一米进行了延伸和拓展,这也是‘抓基层、打基础’的本来含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黄振威
无论是工作室调解员还是社区民警、执法队员,与群众打成一片都涉及源头治理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也在节目中明确:“‘枫桥经验’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在‘跟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当中诞生的、催生的,这是源头治理的最通俗的解释,实际上也是‘枫桥经验’诞生的真正原因。源头治理就是,治心治本治早。”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
实际上,在现实中,矛盾纠纷的化解通常有三道防线,以张尚明等人为代表的人民调解构成了第一道防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方式是第二道防线,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线。“‘枫桥经验’的第一个不变的内核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就地化解矛盾。而人民调解制度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宋世明表示。据了解,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全州法院干警到独龙江法庭驻庭,助力独龙江无讼乡村创建活动,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1年至今,独龙江乡仅有1起纠纷成讼,独龙江法庭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无讼法庭”。
守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不变底色,创新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特征。《法治新枫》通过三位专家的分析点评,展现出全国各地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生动实践,生动揭示了“枫桥经验”的不变内核。在宋世明、黄振威联合撰写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文中这样写着:尽管“枫桥经验”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断变化的特定内涵,但其内核一直保持不变,即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党治国理政的要求与群众需求有效结合、源头治理。“枫桥经验60年历久弥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每一个阶段的枫桥经验,恰好契合了特定历史阶段治国理政的内在需求。”
鉴古知今,行稳致远。《法治新枫》让各地的优秀经验被“看”见,也展现出各地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累累硕果。在绍兴柯桥,张尚明不是在调解室里为争执不下的双方耐心疏导,就是行色匆匆地在赶路过程中穿插调解,繁忙的调解工作之余他还能挤出时间接待前来调研的律师团队、为小学生们讲课;在浙江诸暨,民情110执法队员接到联动警情后出警解决村民纠纷,他们不厌其烦地与村民解释沟通,不知不觉警服背后已被汗水浸湿,但接到电话又马不停蹄赶赴下一处解决矛盾……
《法治新枫》全片镜头语言高度凝练,每期27分钟没有差镜头、废镜头,尤其是注重使用纪实片段,这些来自一线的画面真实、感人,也从侧面刻画出“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落地生根。《法治新枫》用7期节目将镜头对准了10个省(区、市),紧紧围绕“枫桥经验”这一主题提炼各地特色,每期节目也适时提炼小标题、突出亮点,仅“老娘舅”张尚明一期节目就出现了11次总结。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一线群众的声音,节目中出现了大量方言,节目组便在后期包装上下功夫,方言翻译精准、字幕编排舒适,帮助受众更准确地理解节目内容。《乡村治理好“枫”景》《融入基层治理 绘制更美“枫”景》等节目由社教节目中心与江苏、江西、上海、青海等地方总站联合摄制,这种统筹协作的制作模式不仅带来了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也展现出总台的策划调度能力、雄厚制作力量,是总台善于利用广泛触角和辐射能力赋能节目制作的体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法治新枫》正是用一个个实践案例,展现全国各地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揭示出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从“抓末端、治已病”到“抓前端、治未病”的发展创新。正如《人民日报》仲音撰文所说: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不断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短短7期节目,《法治新枫》以鲜活的基层案例为观众展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节目剖析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内涵所在,也为各地基层党组织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提供了有效样板。参考资料
1.仲音.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N].人民日报,2023-9-27(1).
2.宋世明,黄振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J].管理世界,2023(1):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