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网用户2.9亿!创刊20年,新京报如何诠释“热爱”?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今天,是新京报创刊20周年的日子!

20年来,在宏大历史事件中,感知时代脉搏,寻幽探微,以精品力作,书写时代“芳华”;

20年来,倾听人民心声,讲述百姓故事,平凡闪光,让感动常在,挺身而出为普通人画像;

20年来成功打造“一报、一刊、两网、三端、四阵”全媒体传播格局,全网覆盖人群已经突破2.9亿。

以热爱之名,风雨无阻向前,与时代同频共振,不负所托,不负韶华。今天,传媒茶话会转发新京报创刊20周年社论,与大家分享新京报如何诠释、践行“热爱”。



今天,是新京报创刊20周年的日子!

从2003年11月11日创刊至今,20年不长,因为我们正青春,满怀激情斗志昂扬;20年不短,因为我们见证成长,从一棵小苗变成参天大树;20年,7033期报纸、7305个日日夜夜,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携手同行,暖心相伴。

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充满力量和激情的话题:热爱。

热爱,是新京报风雨无阻努力向前的力量源泉,也是与报社共成长的全体伙伴挥洒青春与汗水的动力所在。

这份热爱,源自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在时代大潮中,我们不负所托,不负韶华。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们用大型主题报道,记录、见证、呈现北京作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的精彩魅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推出《身后是我的国》《薪火之源》《破晓》等26个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系列报道;围绕党的二十大,我们策划《中国答案》《我家门前》系列报道;我们用《战贫记》《小康故事》等系列报道,反映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宏大历史事件中,我们感知时代脉搏,寻幽探微,以一部部精品力作,为时代画像、书写“芳华”。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新京报推出一系列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报道,回顾百年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这份热爱,源自与人民的气息相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年来,我们倾听人民心声,讲述百姓故事。镜头笔端那些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让平凡闪光,让感动常在,为他们画像,我们义不容辞。

我们记录北京“23·7”洪灾中随处可见的救援“微力量”,于细微处润物无声。我们首次将“悬崖村”带入公众视野,以一篇篇报道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见证“悬崖村人”翻天覆地的生活巨变。

我们关注汶川地震中的“敬礼娃娃”,他的乐观努力与奋进,让人们看到了普通人的坚强。泸定地震中的“逆行者”甘宇荒野求生,重庆山火中勇敢逆行的摩托骑士,谱写着一曲曲救与被救的生命赞歌……

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里,看见普通人的力量,我们始终与人民同在,与人民共鸣。

这份热爱,源自对理想的执着坚守。我们始终坚守着主流媒体的价值与担当,在风云激荡中发出主流强音,在纷繁复杂中厘清事实真相,在众声喧哗中作出理性判断,用有温度的报道推动社会进步、携手时代前行。

我们用《沙漠之殇》揭开腾格里沙漠里的污染真相,见证环境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揭露知名餐饮企业食品加工环节的暗箱操作,对民生消费安全始终保持“敏感”。

腾格里沙漠生态修复后

我们联合出品的电影《看不见的顶峰》,成功登顶珠峰的盲人张洪,让大家看到了心中那个热气腾腾的理想……我们关注每一个人的身边事,为社会进步不断积蓄“破圈”的力量。

这份热爱,源自对未来的探索创新。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面对新媒体传播的迭代变革,我们积极探索,在技术带来的“颠覆”中重新校准方位、找准航线。

我们用3D全景动画“转动”北京中轴线,让数字人小贝探索“数智化”应用新场景……短视频、直播、VR、AI、音频、海报、长图、H5,从笔头功夫变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专精一门变成“六边形战士”,我们不断用最新科技,记录、展现动人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热爱,不是凌空蹈虚,不是空中楼阁,它有着最实在、最坚固的情感基石。

热爱,是对成长的追求。杭州亚运赛场上少年冠军的朝气蓬勃,怒江大峡谷深处“溜索女孩”聚光灯背后的成长,黔西南大山中足球少年寻找梦想的故事,藏族格斗手从“放牛娃”到“高原雄鹰”的命运流转……

这一路驰骋的日子,终不会辜负沉潜的力量。我们传递着为成长而拼搏的感动,这份感动同样给予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热爱,是对信仰的执着。回顾百年前的北大红楼《破晓》,跨越百年的蒙藏学校《星火逐光》,让我们感叹“觉醒年代”革命火种燃烧的峥嵘岁月;《新警察故事》中的缉毒“钢铁侠”毕光熙,笑对血肉上的荣誉“勋章”,让我们看到坚定如磐的忠诚信仰;帮助游人脱困后亮出党员徽章的新疆大叔,面对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热泪盈眶……对“热爱”与“信仰”的执着,正是我们始终卓立于时代潮头,与国家、时代同频共振的源动力。

“梦想开箱记”记录青年人奋斗的故事

热爱,是对生活的珍视。生活如同一片广袤的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安宁如镜。在我们笔触下,“一城三带”文化守护人,守护着流淌千年的文化,也守护着一座城市的根与魂;雨果奖获得者、“90后”科幻作家海漄,诠释着热爱何以创造无限可能;记录青年人奋斗故事的“梦想开箱记”,助力每个普通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有如蝉鸣一夏般的绚烂,有如静水流深般的平淡,心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热爱,是对责任的担当。懂得承担责任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勇于承担责任是一家媒体最深沉的价值底色。20年,品质源于责任,热爱如和风穿林,似空山鸟语,我们满怀光荣与梦想,向着头顶的灿烂星空踏歌而行。

20年来,新京报始终走在探索、改革、创新的最前沿,开创性地提出媒体融合“十大战略”,成功打造“一报、一刊、两网、三端、四阵”全媒体传播格局,全网覆盖人群已经突破2.9亿。

不负当下,才能放眼未来。2024年,新京报社将在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继续蓄力,向着打造在全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努力前行。我们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让主旋律文化“跨界”,让正能量导向“破圈”,在时空流变中,展现媒体人的使命担当。这是我们在融媒体改革之路上不变的价值坚守。

峥嵘过去已成序章,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作为一份主流媒体,我们必将守护好心中的“热爱”,让热爱之火不熄,拼搏之路延伸。今天,我们因“热爱”相聚;明天,我们将继续以“热爱”为媒,携手坚定前行,不负时代,不负梦想!


11月11日上午,在新京报创刊20周年活动现场,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发布《新京报媒体融合十大创新策略》。


《报告》精华看点↓↓↓


1.高度:主题报道的价值引领与创意策划

 

在主题报道策划、内容生产创新等方面,新京报主题报道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相统一。选题策划方面,坚持规定动作与灵活谋划相统一。根据实际环境变化情况,进行更具时效性、趣味性的选题策划。技术赋能方面,叙事创新与互动增强相统一。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特性更加要求主流媒体培育优质内容,强化技术应用与用户互动,提升视听呈现效果。




2.精度:特色报道的全时段生产与全要素呈现

 

实时报道方面,从点式传播到链式传播。以北京冬奥会为例,新京报突破常规滚动式报道,精心筹备,周密策划,从冬奥开幕一周年、倒计时 100 天、冬奥开幕式、比赛过程及闭幕式等,全程跟进每一个关键节点,构建了一条实时而连续的冬奥报道链。全面整合方面,多维叙事挖掘亮点。以报纸特刊为例,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新京报推出88 个版报纸特刊《冬奥冰嬉图》;在建党百年北大红楼特别报道中,44个版《薪火之源》特刊,从人、物、楼三个维度,让人物事件可见可感。



3.深度:社会调查的多平台联动与全链条追踪

 

以社会调查为代表的深度报道是最能体现主流媒体内容生产优势的产品类型。在社会调查报道中,新京报牢牢掌握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聚焦社会热点,履行社会责任。全链条追踪,呈现事实真相。包括多视角、沉浸式追踪与探访;明察暗访相结合,揭露事件真相;以技术赋能,采集事件关键信息。多平台联动,强化深度报道效果。基于多平台联动,新京报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调整调查报道的呈现方式,使新闻内容的表达符合平台特点和用户的认知习惯,强化这一类型报道的传播效果。



4.锐度:新闻评论的新锐观点与稳健风格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新京报评论向新媒体阵地转移,在众声喧哗中有立场、有态度,从内容上突围,在观点上取胜,用新锐观点表达媒体的立场和态度,以稳健的风格体现媒体的责任和定力。新闻评论的创新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评论选题上尽量多元,力求高点站位,观点新颖。二是坚持内容为王,以用户为导向,实现有效传播。三是扩大作者主体,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稿件,打破传统新闻评论的观念束缚,积极发声、稳健行文,以公信力与专业性将舆论引导落到实处。


5.系统:全媒体生产的流程再造与技术支撑

 

面对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京报着力于加强技术融合、机构融合与体系融合,以全媒体思维重塑组织架构,探索优化内容生产流程与体系。流程再造,优化内容生产。新京报实现人员全面转型新媒体,实现 7x24 小时新闻全覆盖;升级新媒体采编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媒体生产效率;完善全媒体统筹策划调度体系,以项目制为载体,组建跨部门、多兵种、机动式融媒报道团队,灵活机动的组织模式极大提升了全媒体战斗力。



6.端口:移动客户端的资讯聚合与全息发布

 

在移动优先战略指导下,新京报提出了打造“大端”的战略,服务新京报客户端的建设与发展,客户端作为报社媒体融合的重要发力点和落地点,集中呈现“新闻 + 政务、服务、商务”功能,是新京报进行媒体融合改革的重要成果。客户端设有26个频道、146个栏目,日均原创内容300条,新京号精选内容200条,提供全面、精品的资讯服务。细分频道,资讯聚合,提供快速、全面与精品的新闻资讯服务。客户端作为新京报新媒体矩阵建设的中心,发挥了重要的中心辐射作用,以一端带动其他平台账号,提升整体品牌形象。



7.矩阵:用户触达的全场景与立体式布局

 

新京报通过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建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报、刊、网、端、微、屏协同联动,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以新京报客户端为龙头,打造“一报、一刊、两网、三端、四阵”全媒体传播矩阵平台,突出新闻短视频特色,强化深度报道品质,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我们视频、贝壳财经、新京智库、书评周刊、动新闻、政事儿、北京知道等新媒体品牌,形成一批拥有强影响力和口碑的 IP 产品,建设多元业务生态支撑的新型融媒体。目前,已覆盖2.9亿用户。



8.融通:政务服务的运维拓展与高效联结

 

基于全媒体平台和多元化业务资源,新京报打造“新闻+政务”模式,提供政务新媒体代运维、党政机关品牌形象提升、城市形象建构等服务。权威发布,多渠道联结民生诉求。贴近群众,直击民生痛点。对接政府,整合公共资源。强化技术赋能,创新舆情服务。新媒体运维,一站式推进“互联网+政务”。加强新闻策划,利用关键时间节点,协同自有全媒体矩阵,创新“新闻+政务+服务”。形象推广,多角度彰显城市亮点。


9.辐射:文化服务的品牌打造与立体传播

 

作为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新京报顺应媒体变革趋势,积极推进媒体转型,利用平台优势,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品牌打造,从文化盛典到体验式服务。以主题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彰显使命担当。如连续多年举办“大国匠心”致敬礼、发起“益起圆梦”公益计划等。以文化盛典升华品牌价值,助力书香中国。以体验式服务扩大品牌效应,点亮城市空间。



10.跨界:智库服务的治理嵌入与数字拓展

 

媒体智库是媒体与智库融合发展的产物,二者通过融合以期产生“1+1>2”的效果。新京报致力于将新京智库升级打造为新型媒体高端智库平台,与各界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紧密联动,探索“记者+学者”模式,充分利用“外脑”资源,强化与专家学者的多元合作成为重要途径。深度参与城市治理,助力政府完善治理评价体系。重视网络空间治理,通过舆情监测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主编:刘娟
编辑:李磊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首秀空降销售榜榜首!央视综合频道推出全新融媒IP《好物来一套》

今天,记者向何方?

记者节评论|我们在现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