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做“被喂养的宅记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文融媒云 Author 刘国昌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有的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拿了材料、通稿回去改改就发稿;还有的记者习惯从网上“扒材料”,用“复制+粘贴”的办法“攒稿”。如此搞出来的稿子,无特色,“炒冷饭”,聊备一格而已。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当今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记者?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媒体人认真思考。



01

“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



记得刚到报社工作时,有位老记者说:“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最初不大理解,后来慢慢懂了其中的含义。
 “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要求记者不当“二传手”。
记者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很正常,这是获得更多信息的一个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记者不要当“二传手”,即把会上发的材料或通稿改改就发稿。
人民日报有位记者经常参加新闻发布会,他说,参加发布会能得到不少新的信息,我的责任是看看这些信息是不是新闻,有无新闻价值,而不是简单的“逢会必报”“简单发稿”。
这位记者说得在理。记者不是简单的“二传手”,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判断来决定是否写稿。这本是当记者的题中应有之义,可近些年来做得“走了样儿”。这是需要改正的。
“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要求记者勤于思考。
记者不是“跑街的”,有闻必录。要做一个真正的记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很重要。
“四力”中有“脚力、脑力”之说,“脚力”说的是“走”,记者不能总坐办公室,要到基层去采访。“脑力”说的是“想”,记者要想问题,要思考、要问几个“为什么”。只有把“想”的功夫做到位,才能把事情看得清、问题抓得准,写稿写在“点儿”上。
现在有些记者在“想”的方面做得不够,有的被受访者所说误导,有的被现成文字材料牵着鼻子走,有的盲目相信网上的只言片语,因而对情况没搞准确,写出的稿子毛病不少。
“多思”是记者的宝贵品格之一,当很好锤炼。
“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要求记者要有采写的主动性。
在编辑部里有分配写稿任务的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是消极被动的,相反倒是记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极好机会。
人民日报原记者部经常有“分题目、领任务”的会议,当领导把任务分配后,记者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觉得某某题目可以换一个角度去写,有的自报自己准备写的选题......然后大家进行讨论,使选题做得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记者得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得有自己的选题。如果平时缺乏采写的主动性,疏于思考选题,那就很难达到上面的要求。

02

不要盲目追求发稿数量



上面说的是记者自身的问题,下面说说媒体管理方面的问题。
据说新闻单位每到年底都要统计发稿数量,并据此来进行总结评比。
这样的评比总结活动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促进大家写稿的积极性,但也带来一些弊端,逼迫下面人盲目地赶数量、忽略了稿件的质量。
其实,新闻工作的总结评比有它的特殊性。一年下来没发几篇稿子说不过去,但稿子多、质量一般这恐怕也不行。数量与质量是统一的,质量更占重要位置。一位资深报人说,1篇质量高的稿子胜过10篇一般稿子。这话说得形象,道出了质量在新闻工作中的分量。
有鉴于此,媒体、媒体领导当把稿子质量放在首位,强化记者的“质量意识”,并在奖励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久而久之,记者就不会盲目追求数量,而在质量上下功夫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文融媒云”作者:刘国昌,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主编:刘娟

编辑:蒋婷婷

排版:陈莹

值班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 毛洁


——The  End——

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购书方式


即日起,广大网友可以联系工作人员7折购买“传媒实操”系列图书。


图书销售客服专线:刘老师,电话15313967256(微信同号),也可扫码添加微信

  END  


往期推荐

远不止于娱乐,需正视游戏的多维价值

周六招聘|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中国新闻网等【共16家】

不懂就问,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选题都是从哪来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