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要多去采访下层群众……今天,重温周恩来新闻思想

郑保卫 传媒茶话会 2024-03-31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今天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8周年纪念日。周恩来一生与新闻工作结缘长达62年,他为报刊题写“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他提出新闻记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他认为党报(包括党领导的通讯社、广播电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宣传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意志……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周总理的新闻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当中,周恩来的新闻实践活动开始得最早,经历的时间最长,创办的报刊最多,其内容也最为丰富。其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中极其重要的资源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他对新闻工作一般规律和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原则与方法的阐释,更是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周恩来新闻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其中许多观点,特别是关于党报工作的许多观点,如党报要做党和人民的耳口喉舌,新闻要做到真实,新闻要讲究时效,新闻报道要把握好度,新闻记者要注意调查研究,对外宣传要注意策略和方法,等等,都是他对自身党报活动实践的概括与总结。这些思想迄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践性,对当前我国的新闻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周恩来的新闻思想

是其丰富新闻实践活动的概括与总结



周恩来从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的报刊活动,并且一生都与报刊结下不解之缘,报刊成为其革命的锐利武器。


在其早期的报刊活动中,他先后创办和编辑了《敬业》,参与了《校风》的编辑和经营管理工作,创办并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和《觉悟》杂志。


在旅欧期间,他为《益世报》采写和发表了一批旅欧通讯,并且参与创办了旅欧党团组织机关报《少年》与《赤光》等,内容十分丰富。


而在其新闻实践过程中,他就新闻工作发表了不少文章,阐述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内容包括报纸的定义、报纸的性质与功能、报格、舆论监督与报纸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的原则及要求、群众办报,以及报纸专栏征稿的标准、特约记者的聘请、报纸号外的出版和报纸的经营管理等,涉及内容非常全面,体现了他对新闻工作的多方面的思考。


例如,他提出报刊可以“介绍现在最新思潮于社会”;“对于政府的政策有指导同监〔督〕的责任”;对于社会生活、各种学术进行“公允正确的”批评等。


他还把报刊看作是“政治斗争最有力的武器”,认为报刊可以通过对新闻事实的系统记载,引导国人关注世界大局潮流,政府也将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施政方针,这正是报刊独特的力量所在。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新闻实践活动中,他充分地认识到了报刊与社会政治的密切关系,并且很好地运用了报刊这一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同时,他还从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报刊是一个强大的舆论阵地,在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就充分发挥了《新华日报》的舆论作用,通过报纸来组织舆论,引导民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再如,周恩来根据自己长期的新闻实践,深刻体会到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耳口喉舌,他反复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明确党的新闻事业的这个根本性质,无论作报道或写评论,都要牢记这一点。


还有,周恩来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在报刊的多种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报道事实的功能,而报道事实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因此他总是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必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报刊题写“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的题词;他告诫新闻工作者要反映客观现实,不要弄虚作假,不要用虚假的东西欺骗群众的箴言;他针对一些弄虚作假,搞“客里空”的行为提出的批评,等等,都反映出他对新闻报道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要遵守真实性原则问题的高度重视。


周恩来在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中还体会到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重要性。


抗日战争期间,针对《新华日报》刊载的一些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新闻报道,他提出了新闻记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思想。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了解读者的愿望和要求,就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因此,他建议记者要多去采访下层群众,譬如擦皮鞋的难童、渡口的船夫、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愿望。在他的教育和指导下,当年《新华日报》的采编人员认真改进自己的工作,努力拉近报纸与民众的距离,增强了报道的接近性和可读性,也增强了《新华日报》的战斗力。


周恩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新闻观点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当年他为了报道英国煤矿百万工人发动总罢工的情况,曾专门深入到煤矿工人中进行认真考察,到了法国后仍继续对英国煤矿工人罢工运动爆发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先后撰写了全面反映英国煤矿工人斗争和生活的9篇通讯。


周恩来一生与新闻工作结缘长达62年,持续时间之长,超过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内的任何一位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他尽毕生心力,从长期新闻实践中萃取而来的新闻思想精华,则是其对新闻宣传工作深刻的理性思考与高度的理论概括。



2

周恩来新闻思想

是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恩来在其革命的一生中长期从事新闻实践,并有着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董事会的负责人,卓有成效地领导着《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工作,长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坚持斗争。

他把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同当时大后方党的报刊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探讨党的报刊宣传如何更好地为抗日战争服务,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与斗争策略服务,形成了独到的在国民党控制区开展革命宣传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央新闻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直接领导和参与指导了许多重要的新闻宣传活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闻观点。


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其通过自己几十年大量的新闻实践积累形成的,它是周恩来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最早形成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他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都与其新闻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1914年,年仅16岁的周恩来便开始了报刊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报刊实践工作,周恩来接触到了很多新事物,了解到了很多新情况,对中国当时的时局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这些报刊活动为其以后在各个领域内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周恩来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思想的形成是和他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活动和指导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分不开的。


例如周恩来新闻思想中“党性论”“群众论”“喉舌论”等观点就是其政治思想的表现之一。


周恩来认为党报(包括党领导的通讯社、广播电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因此从事党报工作的人必须兼备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在政治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能,倘若没有政治素养为基础,专业技能再强,也不能为党的新闻事业所用。


他还认为新闻宣传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意志,政策性极强,因此,一切新闻从业者都必须对国家和人民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从这些思想中不难看出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以其政治思想为基础的,是与其政治思想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的。


另外,周恩来新闻思想与其军事思想也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周恩来早年立志救国,在开展报刊实践活动的同时就开始注意军事问题。他在天津和同学发起成立敬业乐群会时,就曾经在会中设立“军事研究团”,研究国内外军事动态。他发起组织国防演说会,请人讲“军舰—炮台—陆路”,引导青年学习军事知识。旅欧期间,他所领导的中共旅欧支部在坚持报刊实践活动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军事部,这是当时中共中央和其他党组织都没有的。


与此同时,他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把握对报纸和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并且论述了笔杆子与枪杆子之间的关系,指出“笔战是枪战的前驱,也是枪战的后盾”,由此可见,其“党性论”思想既是对其新闻实践活动的总结,又是对其军事实践活动的概括,二者具有共同性。

此外,周恩来新闻思想中“报刊是最有力的战斗武器”的观点也可以看作是其军事思想的表现之一。周恩来认为武器是可以用来“革命”的,而报刊则是用来“革心”的,“革心”是改造人们的思想,革除人们思想上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和传统影响。“革命”和“革心”须并驾齐驱,方能缔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同时,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其外交思想也是相互融合的。


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其早期的报刊实践活动中找到根源,这些背景使他善于协调由于不同意见造成的冲突,并造就了他深谋远虑、自我克制的性格。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1937年在武汉建立的中共领导的一个重要外交机构——国际宣传小组是周恩来外交生涯的起点。而这个机构就是一个典型的新闻宣传组织,周恩来利用这个机构经常和国外新闻工作者保持联系,并借助他们宣传中共在抗战方面的方针、政策。此外,他还利用该机构代表中共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并广泛接触外国的外交人员。


正是在这一时期,周恩来的主要外交理念和方法——“不拘形式团结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推行“人民外交”等思想最终成型。而这一外交理念和方法,可以说正是其新闻思想中统一战线、群众办报观点的原型。


反之,周恩来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对其新闻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基础上,周恩来提出了对外新闻报道要服务外交大局,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既不丧失原则,又不强加于人的新闻观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同其政治、军事、外交等思想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周恩来新闻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其整个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周恩来新闻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在大量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这些新闻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共产党后来新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许多内容,从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中都可以找到源头和根据。


例如“喉舌论”,是周恩来新闻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核心观点,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等人都有相关的提法。而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新华日报》工作时就多次强调《新华日报》作为“人民大众喉舌”的特征。1947年1月,他为《新华日报》创办9周年的题词就包括“为人民喉舌”。他领导《新华日报》的成功实践,说明了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为后来、以至今天的新闻媒体都树立了榜样。


再如,周恩来提出的“导向论”,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观点。


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提出了报纸对于政府的政策有指导同监督的责任。而他一生中,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的大量新闻实践其实都是在做导向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周恩来关于“舆论导向”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


还有前面论及的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提出的新闻记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思想,这可以看作是“三贴近”思想的源头。或者说,今天所倡导的新闻工作“三贴近”思想是当年周恩来“三深入”新闻观点的延续和发展


新闻宣传要遵循客观规律也是周恩来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新闻宣传工作只有把握并遵从新闻宣传的客观规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并进而达到既定的宣传目标。他在新闻实践中坚持的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讲求时效,考虑效果;增强针对性,适合读者口味;语言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等等,就是他对新闻宣传规律的一种认识、总结和尊重。


作者: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原文刊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下卷)第489—496页,较原文有删减

主编:刘娟
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 毛洁


——The  End——

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购书方式


即日起,广大网友可以联系工作人员7折购买“传媒实操”系列图书。


图书销售客服专线:刘老师,电话15313967256(微信同号),也可扫码添加微信

  END  


往期推荐

“报应来了?”主持人言论引争议!如何把好员工社交账号内容关?

“尔滨”凭啥火爆出圈?3点经验启示、4点舆情风险建议!

2024年媒体行业展望:柳暗花明又一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