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如何“剧”有品质?揭秘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系统打法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作为新兴的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微短剧在文旅、科普、传统文化等领域大放异彩,成为影视行业发展的新蓝海。
10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西总站、山西省广播电视局、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在山西省临汾市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精品微短剧好剧榜、精品微短剧上新榜等双料榜单,邀请知名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知名编剧、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龙平平,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知名演员王洛勇,以及演员冯雷、黄小蕾等作为“上新推荐人”推介精品微短剧,堪称一场共促微短剧行业发展的高质量、高规格盛会。
如今,微短剧发展已进入精品化时代。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其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积极入局微短剧,为引领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变量。
10月中旬,总台央视频以《中国精品微短剧创投融媒体行动》为契机,充分联动行业上下游资源,探索产业创投合作共赢新模式,引领微短剧赛道,推进微短剧生态健康发展。
短短一周后,一场具有市场关注度、行业影响力、产业牵引力的微短剧主题盛会——《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在山西临汾拉开帷幕,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微短剧里看中国”——微短剧生态合作计划、成立中国精品微短剧产业暨全屏矩阵联盟后,总台央视频全面发力微短剧赛道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合作计划的发起和聚集平台,总台央视频以身入局,积极探索“微短剧+”形式,赋能千行百业,开启了中国微短剧行业的又一新篇章。
价值引领,促进精品、高质量微短剧创作
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如今,微短剧行业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微短剧精品化、品质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精品化时代,微短剧行业需要正向、积极的价值引领,保障其沿着正确发展方向前进,成为促进文化传播、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抓手。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布局微短剧赛道,打造了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创意活动IP,通过好剧新剧推介、行业交流分享等形式,打造出一场聚焦优秀创作成果和产业发展前沿的微短剧主题盛会,引导、促进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
一是,发布精品微短剧好剧榜、精品微短剧上新榜,展现微短剧行业内容生态,展示优秀、创新作品,引领优质、正向的微短剧创作风向。
《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创新推出了“好剧榜”“上新榜”两类榜单。比如,“精品微短剧传统文化好剧榜”“精品微短剧传统文化上新榜”“精品微短剧城市文旅好剧榜”“精品微短剧城市文旅上新榜”聚集“微短剧+文化”“微短剧+文旅”的优质好剧、潜力新作,全面提振微短剧的观感、质感、美感,以精品力作传播时代声音。
具体来看,“精品微短剧传统文化好剧榜”“精品微短剧传统文化上新榜”涵盖了多部展现灿烂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题材的微短剧,带领观众感受文化创新的勃勃生机;“精品微短剧城市文旅好剧榜”“精品微短剧城市文旅上新榜”从全国各地制作的文旅微短剧中遴选出13部好剧、新剧,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目的同时产生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进而萌生实地旅游的兴趣。
二是,洞悉行业发展现状、前沿,发挥行业智库作用,通过发布行业研究报告为微短剧精品化创作提供指引。
在此次活动上,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短视频和直播工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结重磅发布了精品微短剧关键词,分别为——“精品化”“正能量”“跨界共生”“AIGC赋能”“国潮国风”“横竖多屏”“短平快”“微短剧+”“出海”“IP衍生”“光影临汾”。不难看出,关键词系统总结了当下微短剧发展现状、趋势,也为精品微短剧创作指明了方向。
合力荐剧,打造国家级微短剧推介平台
“酒香也怕巷子深”是内容创作领域面临的永恒话题。内容、产品的走红、爆火,不仅需要以优质的内容为基础,更需要便捷、高效、贴近受众的推广、传播渠道作为加持,实现优质内容的可见、可及。
微短剧行业也一样,其健康、繁荣发展,不仅需要源源不断地创制优质作品,涵养、提升内容生态,同时也需要构建高效的传播生态,解决“酒香也怕巷子深”问题。
央视频秉承共建共享思维,发挥资源协调优势,搭建精品微短剧之夜平台,邀请媒体、地方政府、知名专家学者、视听平台相关负责人,打造综合性的微短剧国家级推介平台,赋能精品微短剧走近观众,实现出圈、破圈。
微而不弱、短而有力、剧有品质,当下,一些精品微短剧开始涌现,它们用精彩故事传递社会价值,折射时代发展,给予观众以思考和力量。这些优秀作品不应该籍籍无名,而是值得为更多观众看到、铭记。
在《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上,央视频邀请到知名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知名编剧、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龙平平等文艺名家、专家学者,组成微短剧推介“天团”,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为广大观众推介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多次探访临汾的梁晓声,通过讲述霍去病、晋文公、荀子、尧等临汾“家门口”的故事,推介了《大漠骠骑冠军侯》《晋公的君团》《荀子新传之学习高手》三部微短剧作品。此外,他还与央视频、总台山西总站、临汾市共同发起《最初中国》微短剧创投计划,邀请创作者以微短剧为媒,赴一场光影之约。
在“精品微短剧向上力量上新榜”的推介中,《觉醒年代》编剧、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龙平平提出,微短剧以小切口、小体量,在有限篇幅中勾勒着大千世界。微而精、小而美,微短剧也正朝着精品化的道路高歌猛进,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机动组》《少年田野》《追梦人》《京西回响》《警务室的故事》等新剧,将用文艺传递向善向上的力量。
演员冯雷、黄小蕾,《黑神话:悟空》的动捕演员殷凯、面捕演员王国豪、配音演员李璐,腾讯、快手、抖音、微博、爱奇艺、哔哩哔哩等主要播出平台代表,上影、西影、阅文、完美世界、容量、东方演艺、无忧传媒、光谱合元等头部影视公司代表,以及35个精品微短剧剧组代表也重点推荐了多部精品微短剧,彰显出多元社会主体共创、共享精品微短剧的蓬勃生机。
此外,今年7月,央视频平台也上新了“微短剧”Tab页面,搭建微短剧“生态”平台,为精品微短剧挺进主战场、主阵地提供传播平台。目前,央视频已与20余家头部版权方、各地文旅、制作机构达成合作,涉及1000余部微短剧。
产业融合,释放微短剧经济社会双重效应
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内容、好的传播渠道,也需要与产业、文化、技术融合,开拓多元、正向价值,繁荣行业生态。
今年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先后推出多个微短剧创作计划,探索微短剧与文旅等产业跨界深度融合、推动微短剧赋能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让微短剧释放出多元溢出价值。
一直以来,“微短剧+”也是央视频的打法。央视频加强与地方政府、视听平台、制作机构合作,打造《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促进微短剧与文旅、传统文化、AIGC的深度融合,让微短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兼具。
首先,促进微短剧与地方文旅、传统文化融合,让微短剧不止于娱乐。
四川省甘孜州,福建省泉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甘肃省金昌市等超25个全国省、市、县城市精品微短剧产业代表,以及临汾17个县(市、区)的代表齐聚,介绍各地文旅微短剧发展情况,推介家乡文旅资源。通过微短剧+文旅产业联动,实现了线上短剧、线下文旅有机结合,延伸微短剧内容样态,延长文旅产业链,提振地方文旅经济效益。
诗画乡村,共富梦想,微短剧《水韵风情梦塘栖》带领观众走进中国杭州临平,感受乡土的温暖与力量,见证梦想的拼搏与绽放;穿越千年,物是,人也是,微短剧《我在芦芽山等你》展示中国山西芦芽山的大美,带观众观景、看世界、找自己;微短剧《三井胡同的夏天》带观众感受都市繁华,胡同可亲。
此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大圣来“临”》《大闹天宫》《大话西游》三部作品的创投计划,总台央视频联合总台山西总站、山西省临汾市、上影集团、西影传媒等机构,用微短剧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古典IP形象演绎形式,为微短剧增添文化内涵,助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强化技术赋能微短剧创作理念,丰富、提升微短剧表达形式。
微短剧的精品化之路,需要创作者用心用情用力雕琢好内容,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等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目前,央视频已将AI技术运用到微短剧生产,并致力于推广AI在微短剧领域的落地。
今年3月,央视频推出了我国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以及《AI看典籍》系列原创微短剧。《中国神话》的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AI看典籍》通过AI,呈现史志、文学、农学、茶学、医药学等经典典籍。
《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知名演员王洛勇以“盘古开天辟地”为主题,从文字生产剧本,到AI剪辑合成,演绎了AIGC微短剧的创作全流程,展示了技术与微短剧碰撞出的火花。
不是零敲碎打,而是从内容生产、搭建推介平台、举办行业盛会、推动行业融合多方面系统发力、躬身入局促进微短剧生态建设,这是央视频布局微短剧的基本打法。除了举办《光影临汾·中国精品微短剧之夜》《中国精品微短剧创投融媒体行动》,央视频还将推出《CMG首届中国微短剧年度盛典》等行业盛会,打出“组合拳”,全面引领、助力微短剧行业进入精品化时代。
主编:刘娟
撰稿、编辑:李磊
校对:李媛、毛洁
END
往期推荐
连续5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4人成为三大央媒主要领导
划重点!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公示,这8点变化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