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最美书店 | 李玮珉谈"物外书店"设计

Zoe 大师设计 2021-10-22

传统与时尚的解构,集体和个体的融合

    实体书店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与人文符号,是一个城市沉淀人文气质不可替代的载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实体书店已非仅仅做为满足卖书功能的地方,它已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情怀,一个知识流动的场所,一个人文互动的场域。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李玮珉即是以他对现代阅读文化的思考、观察和理解,突破以往传统书店巢臼,来设计和演绎全新的书店品牌【物外|书·生活·空间】。

    武汉【物外|书·生活·空间】第一家书店于2015年1月31日开业,空间面积达6000平米,藏书12万册,作为一个复合型体验式大型书店,【物外|书·生活·空间】致力于构建一个结合阅读、人文、艺文活动与生活创新的文化场域与服务平台。通过空间与人、书、生活的四维融合,创造出阅读的更多可能性,使人们在实体书店阅读成为一种令人喜悦,流连,眷恋的生活方式
    那么,物外是如何通过空间美学的营造,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藉由与物外建筑设计师李玮珉先生的对话,我们慢慢靠近答案。


质朴的设计理念:物外,做一个好的书店
    李玮珉:物外,最初亦或最终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好的书店。一个好的书店,既需要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商业场所,也是一个需要满足文化休闲生活的社会公器。因此,在基本的空间规划上,就是将各功能区块以人性需求为考量,清楚地划分,包括:成人综合图书区,独立的儿童馆和艺文空间,以及配套服务的餐厅,文创生活区。

    我们希望这个书店,成为一种集体的、群众的,共同分享的文化场域。也希望 每个人在物外书店找到属于自己个人的、独立的、自我的角落。实现两个互动关系,其中人与书的互动关系是一对一的,安静的、私密的、与书浑然一体的;另一方面,人与书店的空间关系,是更大环境的沟通交流,一种集体的生活体验。在我们的设计理念里,我们希望能完美的将这种私密性与集体性包容在一个好的书店里面。实现心中对美好书店的想像与憧憬。

空间营造 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与解构
    李玮珉:作为设计师,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替场所创造感觉与感受,因此,对品牌的理解,也是必要的,我觉得”物外”这个名字是时尚洋气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意念。也许名字本身是传统的中国文字,以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物与外都蕴涵了许多的文化意像,“物”与“外”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其实是一种现代解构的处理方式。

    阅读这种行为,和“物外”一样,包含了一种传统的意义,但同时也是一种时尚感知。我们希望,物外书店有它的时代感,能够变成潮流的,聚集的,成为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融汇的生活场所。


天井带来诗意庭园,合院创造剧场氛围

室内空间开天井,以合院型式组织动线
    李玮珉:为了将私密性与集体性包容在一个好的书店里面,也为了在一个广达2000多平米的平面大空间里,为顾客设计出一个清晰的方向动线,我们很大胆地在书店中央开了一个天井,以此天井形成中国传统合院建筑形式,这有传统文化的考量,也有纯粹阅读情境的考量。从大的方向来说,天井具有传统合院的意像,本身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特色。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大楼平面图的时候,觉得在这个大楼平面上,有机会重新创造出一个天井,是非常棒的。在水泥大楼内有一个天井空间,可以让人仰望天空,这跟站在窗外看城市夜景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

    从功能性来讲,一个天井放在书店中间,让原本很大的书店空间产生了一个很清晰的方向感。所有的事物围绕着这个天井展开。这种方向在书店里是非常重要的。天井为室内空间提供了柔和的自然光线,有效的软化空间,并赋予这个空间更自然的元素。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场所。

    而且透过天井,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家人与朋友,或者寻找你的人,这也是创造另一种空间情趣。更有可能有机会透过天井,夏天听雨声,冬天看落雪享受自然天气的幻化情境,这样独特的阅读环境,是网络书店所不能体验感知的。

破坏性创造幕墙露台,代表朝内与朝外的两种阅读
    李玮珉:任何事物都需要辨证,才会让人觉得兴奋、刺激和生动。物外书店位于一栋现代玻璃围幕大楼的四楼内,过于规整的室内空间,筐限了阅读的思维,在设计上,我们想突破,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两个高空露台设计,象征一个静态空间与一个动态空间,一个内在空间和一个外在空间,对我们来讲空间的对比很重要。

    内向的空间让人能够沉静下来;外向的空间,让人朝外观看都市街景,当你站这个书店空间时,可以特别的角度重新去观看这个世界,面对这个社会,这也正是阅读的原始目的。这会让你有更不同的心境感受。在设计上面,我们将大楼原有的窗户保留下来。设计出更清晰,更具层次的两个观赏平台。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对比、平衡和对抗。在虚实与静动之间,朝内阅读内心的灵魂,朝外阅读整个世界。两个面向的阅读,同时在物外成立。

挑空夹层设计,辩证的空间美学与剧场性
    李玮珉:为什么在5米挑高的空间做设计夹层,也是一种辨证的空间美学。通过夹层设计,形成高的与矮的、私密与公开、内与外、明亮与幽深等各种对比。从功能上来说,夹层设计,创造出室内的二层,阅读更加私密。透过空间层次的布局,将人在环境流动游逛穿梭的起承转合完整而有序的安排,希望能成功地将空间的戏剧性与趣味性放入规划中。

    李玮珉:在这偌大的书店空间里,我们以天井合院为中心,四周设计了一些平台和一个大的阶梯空间,让区域具有公共聚集性,你可以坐在那里看书或欣赏别人,也可以被欣赏,借由灯光、人、舞台的关系,形成空间剧场。读者可以变成演员,当别人走过去的时候,读者也可以变成观众。

    这里就刻画出人与书、人与人的各种互动关系。我们知道,来书店的人群,都是一些有同样兴趣的人。我们期待在物外书店更令人兴奋的地方是,不只可以找到新书、好书,还可以和相同兴趣的人擦肩而过、相濡以沫。所以,物外书店,既是人与书的交流空间,也是人与人的交流空间。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空间只是阅读的背景,书与人才是主角 

儿童阅读区,斜面设计的关怀视角


    李玮珉:儿童阅读区突破空间的方正性,采用斜面开放性设计,呈现一定的童趣。但最核心的考量是,斜面开放式通透设计使儿童的活动能在大人的视线和关注之中,既保证了儿童阅读的独立与自由,也给家长提供放心可控的环境条件。

    除了创意展现,人性需求永远是设计师关怀的重心,以儿童阅读区为例,从小培养儿童阅读的习惯是书店服务的重点之一,方正格局是成人固有的惯性,但我们认为,可以打破方正规矩,给孩子营造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的身体感官,以环境变化带给儿童不同的感知发展。

色彩与材质,空间只是阅读的背景

    李玮珉:物外书店采用了沉稳低调的色彩和材质。因为我们认为:室内空间只是阅读行为的背景,书才是书店的内核,当十万余册书进入书店,书籍本身的封面、背脊,将充实活泼与鲜艳的色彩,等到各类读者进入书店,各种文化活动进行,带动人与书、生活、空间的互动。物外书店将随着时间的推进,变化和积累出更丰富的季节性色彩和对比。从这个角度看,建筑空间设计只是一个背景设计,作品完成要等到书和读者的进入。

    我认为物外书店不同于传统纯粹功能性的书店,仅是通过书架、不同的标签,形成一个为卖书服务的空间编排系统,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找到书籍,没有考虑到人在这个空间里面最强烈的充分感受。

    我认为现在的书店有很多的竞争对手,数位平板阅读、咖啡馆、玩具店、茶吧都是竞争对手,因此,实体书店的互动体验与空间感受就更为重要,就需要创造不同的体验。比如苹果手机,网络上也可以买到,但更多的人还是会到实体店去体验。

    实体书店如何竞争,不仅有空间的体验,书籍的选择,还包括软件的安排,比如人与人的演讲互动、话语交流、行为展示,是一个整体性考量。而书店空间会为这些软性活动提供场所。

    而我作为建筑设计师,其实是参与这其中一部分,提供一个更好的体验空间。让实体书店体现了人们对城市的态度、对知识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只有在实体书店,才能养成翻阅的习惯。

物外: 时尚回归本原,殿堂演绎仪式

    李玮珉:时尚感是我们设计物外书店的重要元素,物外的时尚感觉,不是通过单一、碎裂的所谓时尚元素来呈现的。它的时尚是一种整体的不张扬,低调内蕴,同时又丰富多元。与其说物外的时尚是符号化的,还不如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实体纸质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一个慢的、享受时间的、回到生活本质的态度。我相信,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朝向。

    物外书店的设计具有一种知识殿堂氛围,初始的设计概念是有创造仪式感的想法,对我而言:殿堂代表与象征着一种经典的意义,而不是严肃或古板的印记,用”知识殿堂”为形容词或许是一种媚俗的表达。

    但谈到殿堂的仪式性,实际上是基于空间本身是一种珍贵资源的理解。我们希望物外这个空间,是沉稳的,有份量的,未来将供奉着人类文化的经典,展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通过多层次的空间体验,塑造更多可能性的生活和影响力。物外的设计,具有强大的空间逻辑性,许多角落、区域和特定节点的都有起承转合叙述性,形成一种电影胶片的感觉,这也是一种殿堂的仪式感的诠释。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被刷屏成“网红”的最美图书馆真的美吗?真相在这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