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者的学习大会-我的群岛杂思

黄小蓓蓓 等风来的蒲公英 2021-01-16

 写在前面

关于本文

去年ESI交流期间,同行的伙伴山羊每天都会记录当天学习的所得,并通过公众号分享,让我十分羡慕。这次参加群岛大会原本打算每天记录,但内容实在太丰富,我又缺乏迅速整理和记录的训练,最终前后大概花了10个小时把零散的记录整理成本文,全文约6500字。

关于群岛大会

群岛大会致力于为教育创新的创业者们提供共同学习的平台,建立连接,形成协作,以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形式,促进教育变革,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2019年的群岛大会于5月9日-5月12日在舟山的一座无人居住的砚瓦岛举行,共有180名与会者参与,活动期间共有约150场小活动。

(2019群岛合影)

我与群岛大会

去年就知道顾远老师做了一场很有意思的群岛大会,今年还未开放报名,炳廷哥就强烈安利我一定要参与,面对将近4000的报名费加往返交通自理,无产阶级的我还是很犹豫的(暴风哭泣),下定决心买票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最贵的那种票,不过好歹也算获得了登岛资格。

(登岛前的合影)

参加群岛大会的4天时间里,整个人不断被激荡、被鼓舞和被影响,每天都舍不得睡。回头来看,群岛大会的价值远非门票可以衡量,它对我的意义和前些年的春晖论坛有些类似,不在于学到了多少方法论或者经验,更多的是在与类似的人的交互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上岛时开心到表情失控的我)



群岛有很多“黑话”,这些词语和句子被印在KT板上、被印在T恤上、被大家口头讨论和传递、也被每一个参与者感知和再传播。

每一句都很有意思,以下是一些与会的收获和记录,多少都与这些“黑话”有关。


01·自由


整个群岛大会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之外,其他所有的活动均由与会者(以下简称岛民)自由发起,只要有合适的时和空间,你均可以在app上发布魔力块(活动),同样,每个人都可以在若干活动中选择自己想要参与的活动或者不参与任何活动。

魔力块多种多样,有观鸟的、读诗的、讲故事的、戏剧的、做教育方法分享的等等,甚至还有DIY奶茶、品咖啡、品精酿啤酒的等等等等。

(DIY奶茶魔力块)

(精酿啤酒夜魔力块)

根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活动期间共有约150个魔力块,这种开放性和随机行,正是群岛称自己为“最不像大会的大会”的原因所在。

此外只要你可以承受大家的目光,你可以随时离开一个你不想继续参与的活动,只要你不打扰到活动的开展,并能承担可能无法深度参与该场活动的风险,你也可以中途进入某一个活动。

在场内也没有规定的姿态,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听、可以坐在桌子上听、可以站着听、甚至可以躺着听,当然你也可能因为太困而睡着,有一场活动就有一位伙伴睡着,打呼的声音把分享者都逗笑了。

(各种姿势听分享的岛民,猜猜我坐哪)

(没错,就是还有这种奇葩姿势)

大会没有大咖和平民之分,大咖发布的活动也有可能参与人数极少甚至开不起来,大咖也没有特殊照顾,比如去年的大合照就漏掉过了主要发起人顾远老师哈哈哈……

在这里没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或者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每个人基于自己的需求做出的自由选择,承担相应的风险,尊重他人的权利。

(深夜2点兴起到海边观察生物,拍到的螃蟹)

(岛上日落)

 

02·共创


整个群岛大会80%的内容都来自与会者的自发组织,哪怕是开闭幕式,也都有岛民共创的成分在:开幕式每个人的DIY夜灯上呈现的是自己对雾卡时代所需特质的理解,闭幕式的岛歌歌词来自与会者的即兴创作,这场“不像大会的大会”对所有第一次参与的伙伴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没有议程、没有被安排,大会本身就是共创的过程和成果。

(共创旗帜中)

鉴于我并没有在某个方面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和造诣,担心不能给参与的伙伴带来收获,我没有发起任何魔力块。但我却参加过几场和我一样对一些问题一知半解的伙伴发起的魔力块,他们对自己发起的主题并没有很深的认知或理解,只是有想进一步探讨的欲望,就找同样感兴趣的伙伴一起,这让我很惊讶。

(一个正在进行中的魔力块)

在一场关于教练的魔力块中,所有的参与者对教练都没有清楚的认识,但就是这样的交流,让我们知道彼此都对教练感兴趣,然后结伴学习;在一场关于0-3岁普惠儿童教育的魔力块中,面对这个全新的议题,所有的参与伙伴都不能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但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灵感和可能性。

(深夜偶然相遇,自然交流)

这让我看到,并不是你得有一个很成熟的东西、或者你是领域专家才能参与贡献或创造,每个人都要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伙伴的信息交互和交流能帮你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知,打开新的视角,可能的话还可以共同成长。

“每个人都只是一块砖,而不是一座教堂。”

我们常常迷信权威或者专家,却忘了其他人的声音同样值得倾听,相信彼此、并创造一个易于共创的场域,我们都可以共建一座教堂。


03·涌现


在大会中很多次的即兴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即兴力”的美妙,参与的过程常常会有“哇哦,还可以这样”的感受。

即兴课程设计

在池晓组织的一场课程设计的分享中,我们每个人先写下了一个我们自己觉得最值得推荐的课程,然后我们做了一个极有可能失败的尝试,去在行色各异的课程间建立连接,尝试两两联结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没有任何两个课程是完全不可能产生联结的。

尝试去把十几个人的东西都融成一套体系的时候,看似很难,但最终我们最终成功了。虽然知道可能会成功,但当十几个人的各种想法真的全部被串联起来的时候,我还是有wow的感觉,万物皆相连,先不要说不可能,不要给自己设限。

(我们的课程)

即兴戏剧

体验了2次即兴的塑像剧场,虽然之前也接触过YES AND,但两次连续参与,又让我在欢乐中对它有了新的认知。

(Yes and)

(热身环节我即兴劈了个叉,

需要跟着我做的伙伴全员崩溃)

即兴写歌词

闭幕式上我们每人写了一个自己词语,最后每个小组用这些词语在15分钟内即兴创作了8句歌词,整个过程十分有趣,最后还十分有成就感。

(一个小组的共创歌词,曲调为《送别》)

越来越感知到“即兴力”的有趣和有料,很多有趣的想法都来自即兴、每一个有趣的想法都让我兴奋和激动。整个大会,我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很多东西,也经常有很多新的想法和东西涌现出来,很多个时刻都想大喊“Aha”“Bingo”或者“Wow”来表示自己的开心,我超爱这种感觉。


04·联结


群岛大会很重视联结,用很多有心的设计来推动岛民与尽可能多的人建立联结:比如开幕式中有3轮自我介绍,要求岛民分别与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认识;比如餐桌上每顿饭前都准备一些小纸条和话题,推动在同一桌吃饭的岛民打开交流的话匣子。

(第一餐之前的小纸条)

这些小小的设计有心又有趣,让伙伴们都能充分融入,互相认识并建立联结。刚上岛的那天,我就因为乘船同行、吃饭同桌、住宿同屋、开幕式同组、活动同场,乃至于借充数据线,至少与超过30位伙伴有过交流和互动,每一位伙伴都很热情,也都能基于教育这个共同的话题快速延展出不同的交流内容,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和一些伙伴快速地就一些问题做过深度的交流,感受非常酣畅。

(深夜3点的畅聊)

在群岛中和很多人的联结都是弱联结,仅此一次交集,但在我看来,这种联结能让我们看到有很多伙伴也在一起前行,或许彼此不能成为合作伙伴或建立深入的互动关系,但仅仅只是知道和看到有人也在为着一个我们共同期待的未来而努力,就能带给人力量。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坐孤岛)

一天午饭的时候有个晚到的姑娘坐在了我的旁边,全程她安静地吃饭和同桌伙伴几乎没有交流,在后来的几次活动中我注意到她是活动摄影师,偶然从大群中她分享的活动照片追溯到她的公众号,了解到她的故事。一个在而立之年勇敢辞职做摄影师,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姑娘,所有的摄影作品都带着自己的理念和温度。

(雯雯拍摄的照片)

离岛前在大厅的人群中瞥见她,我走上前说“雯雯,我看了你的公众号,很喜欢你和你的故事,希望你继续加油”她笑着说“谢谢”,我们拥抱彼此,然后匆匆各自前行,我们之间未来很大概率不再会有交集,但我真的很喜欢她和她的故事。

闭幕式的时候小组内的伙伴轮流走过由岛民围起来的人墙,和每位伙伴打招呼并说一句话,从人墙一端抬头望去,一个个小灯映衬着伙伴们温暖的笑脸,不由让人心生感动。

(从人墙中间通过的伙伴)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虽然和群岛的大多数伙伴都没有打过招呼或者有任何交流,但我好想对所有的伙伴说,“嘿,我知道你在,也知道你在努力,你和你在做的事情带给我很多力量,谢谢你!”

 

05·拥抱不确定


群岛大会中反复被提到的一个词是“雾卡”,意思是我们当下所处的是一个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糊的时代。

(雾卡时代)

开幕式中主持人问我们认为应对这样的时代最终要的3个特质是什么?我想到的是“内心坚定/安宁”“开放心态”和“快速学习”,它们或许不太合适归为特质一类,但他们确实是我最近感触颇深的三个点。

(同组伙伴的分享)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变化、不确定性和模糊的人,这些东西会使我焦虑,我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是可掌控的、清晰的、准确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很谨慎地开始、很较真地探究竟、很执着地要一个确定的答案。

但我越来越意识到之所以自己会害怕变化、会随外界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是内心对一些东西还是不够坚定,如果你内心很清楚、坚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会延伸出相应的准则、标准,构筑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在系统,以自己的不变应对所有的变化;

而拒绝变化更好的方式,或许是主动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去寻找新的可能性,用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可能到来的好的坏的东西。最后一个词是“快速学习”,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唯一能跟上变化的途径吧。

其他伙伴提到的词还有悦纳自己、信任伙伴、成长型思维、内驱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等。无论答案是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问我们自己如何应对,也是问我们如何激发和赋予未来的孩子拥有应对这样的世界的能力。

(80%的准备和设计去应对和拥抱20%的不确定)

”在意外中学习,在混序中成长。”

这是群岛的一句黑话,拥抱不确定,越是无秩序,越能从无序中学到东西。其实论坛开幕式也有诸多的小意外,比如视频的音乐声音放不出来、比如主持人忘词等等,但对所有的伙伴而言,这些小意外反而成就了开幕式的诸多特别回忆。对任何活动而言,充分和必要的前期准备都是一定要做的,但在面对意外的时候,如何应对甚至将这种意外变成活动很特别的一个部分,也是一种艺术。

 

06·每个人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


在“一人一故事体验”魔力块,分享人关于的分享让我很感触:一人一故事用戏剧的形式将一个人的某种情绪或场景进行还原或延展,让当事人得以从另一个视角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情绪、看到自己的感知被另外的人接收和演绎,这种被看见、被听见、被感知到的感觉有治愈的效果。试问我们谁不希望自己被看见、被听见、被感知到呢?

(豌豆公主的故事,从下到上依次是豌豆、被子和公主,我是铺被子的仆人)

在分享“艰难日子中的故事”魔力块,喝着魔主自酿的酒,倾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从十点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半,每个人在成为自己想要的人的路上都经历诸多艰难险阻。

(把酒话艰难的夜晚)

有单一的生活方式,不知道还有其他可能性的人是知足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的人是幸福的;意识到有其他可能性,正在不同可能性之摸索徘徊阶段的人则是痛并快乐着的,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终究值得。

我很欣赏哪些“自洽”的人,他们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清楚,在世俗的评价体系中他们算不上成功,过的不是稳定或者富足的生活,但他们充满热情、创造力和勇气,乐得接受并享受当下的状态,他们的生命姿态很舒展。

(沙滩上玩极限飞盘的岛民们)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幸福,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某个工序、某种工具、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载体或者别的什么。

 

07·相信相信的力量


偶然参与了巴别梦想家的分享,3年前曾听过他们创始人璐瑶的分享,这一次从两个被陪伴10年的孩子口中听到他们的故事,仍然深受震撼,其中1个孩子即将成巴别梦想家的全职员工,继续陪伴和影响更多的人。

巴别梦想家在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用10年的时间陪伴一群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探索一种用社会教育补足和回应学校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真正塑造和成就乡村学生的可能性。

(巴别梦想家的实践方式)

没有人知道所有的付出和坚持是否会得到回报,10年间璐瑶一定有过无数次的怀疑和想放弃,但10年后,这群被陪伴的孩子的成长给了她答案。

(2016年巴别梦想家的数据)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璐瑶的坚持让我看到,在漫长的日子里,“相信相信的力量”如何支撑和激励一些人,让他们耐心播种,静待花开的。在另外一个观星的分享中,一个伙伴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织女星的星光实际它在24年前发出的光,牛郎星的星光则是它16年前发出的光。

(夜晚观星的伙伴拍到的星空)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很多我们当下做的事情并不能很快看到所谓成效或回报,但是在漫长的看不到星光的日子里,要相信那星光正穿越星河而来,未来也一定有人,能看到那星光。

 

08·To be,not to do


这是用整场大会在诠释的一句话,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第一次在工作人员的T恤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困惑的,大概知道它的意思是“去成为,而不是仅仅只是做”,但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背后的含义。直到第三天晚上旁听群岛筹备小组的复盘分享时,顾远老师的话才让我豁然开朗。

(筹备组复盘分享)

他说所有与会者参与的、看的都是都是表象,都是浮在海上的冰山,但是海面下看不见的部分才是这场大会真正的支撑,如背后的机制、工具、方法、规则、治理结构、理念等。如果我们希望伙伴之间是彼此联结支持的、我们希望教育是自由的,那我们就把这场大会去做成这样的大会,去亲历它、共创它,让大会本身成为理念和想法的学习、实践场域,而不仅仅只是让那些理念和想法停留在PPT上、成为我们口头宣扬的无力的口号。

To be,而不是to do,去成为它,而不仅仅只是做它。

我相信所有能被感知到有灵魂的东西,一定是基于一些理念去做了用心的设计,通过氛围、通过每一个其中的人的行为、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让参与的人感受到、看到那些原本无法被触碰的东西,这些东西才是真实的、深刻的。

 

09 · 学习者的学习


就像顾远老师所说,大会只是呈现了冰山一角,因为看到感知到了这冰山一角的神奇魅力,让我对冰山下面80%更重要的那些原理性的东西充满好奇。

如何创建青色组织?如何实现“弱连接、强协作”?成人如何更好地学习?北京涟漪何以能够成为一个紧密的学习和成长共同体?为什么把冲突称作“张力”,这中间有什么区别?如何应对?

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脑中挥之不去,这些问题就是邓豪老师所说的信息缺口,好奇心将成为驱动我学习的原始推力,推动我不断解构自己的原有的知识认知、然后重建,这就是学习发生的过程。

《PBL初学者入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斯通纳》、《结构化研讨》、《赋能》、《重塑组织》……这些在群岛大会中有意无意被提及或推荐的书籍,每一本都吸引着我。但怎样的学习方式是更适合我且有效的?阅读如何更好地被转化为行动?这些都是我仍然需要不断摸索、练习的东西。

群岛大会为我打开了很多新的大门,但打开大门还不够,真正促成改变的是走大门去探索内里的世界,同时,不仅仅是to konw、也不仅仅是to do,而是to be。

接下来半年,希望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能在贵阳找到一些同样有自我成长意愿、乐于学习和分享、喜欢探索和尝试的伙伴,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和成长。

我想,岛民们自身能够保持持续学习的姿态,不断学习并践行被我们共同认可的东西,还能像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在各地、各个领域凝聚和影响更多学习者,这是群岛大会的期待,也是每个岛民的期待吧。

 



写在最后


大会结束离岛的时候下着很大的雨,远处的海和岛都被迷雾笼罩,岛民们在风雨飘摇的码头上等船,全然不顾恶劣的天气和离别的哀伤,只是和身边的人热切交流。

一群内心燃烧着火种的人即将离去

他们不害怕风雨

因为他们曾在岛上见过绝美的日出和日落

他们不惧怕平淡或凶险

因为他们曾体验过生命可以怎样热切地燃烧

怎样彼此激荡

怎样互相温暖

他们也都知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因为

我们就是群岛


推荐阅读资料

关于2019年群岛大会:在砚瓦岛,我们共创未来教育

摄影师雯雯的故事:我想成为一个人,而非一道工序

关于To be,not to do:顾远: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问题


注:照片均来自岛民的拍摄及分享(感谢)及自己拍摄,巴别梦想家的图片来自巴别梦想家的公众号。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