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基于数据的医院精益管理【标杆精医】

2017-06-11 David Jaimovich 标杆精医

点击关注"标杆精医",打造“医疗技术+管理技术”双剑合璧的绝世名医......

数据共享的运用,会使得医院整体运营状况完全公开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过高的曝光率可能会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业界排名等等。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能使得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这种共享实际上具有非常高的长期战略价值……

作者:David Jaimovich;来源:经济观察报

患者就医安全、患者就医质量,这是考量医院服务水平的硬指标。其实,这也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竞争的核心。

所谓患者就医安全,可以表现在导致患者入院的疾病能够有效地被控制甚至治愈;病人留院期间,不会因为医院的环境或治疗方式产生其他不必要的症状,如感染,术后并发症等。

患者就医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的医院中都存在着,也呈现出一些差异。这或许是很多医院不愿意提及的事,但很多医院却正视了。正是这些正视的医院,他们在改善方面进步很快,最后使得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

来自大数据的发现

从根本上说,患者就医安全是全球所有医疗机构都在不断治理的重点问题。因为一所医院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能够安全地在医院接受救治。我在访问中常常会与医院管理者们聊到这些敏感的问题,例如用药安全管理、输液安全管理、医院规划设计合理性等等。其实,不论是中国,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就医安全问题都很突出。

但是,美国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用数据说话。政府每年会收集大量各行各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到网络上供民众查看。我最近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美国每年1000万的住院或者到医院去的患者中每135人里有一个是因为他没事跑医院,反而得了病。估算了一下,院感(院内再次感染)的这些病人,在美国一年的消费大概270亿。另外,我最近读了一篇经济学的文章,是说人们得了各种并发症,得病原因是由于医院感染也好,由于用药也好,甚至由于实施过程中细节不完善而导致也好,最终的结果是造成了并发症修复,这样进行处理费用的花费大约是14万亿。从经济学上来讲,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如果假设我们能改善四分之一,25%能省下来,省下来这些钱用于更有利的事,是不是能做出更好的成果来。

但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明确的指标准确反应此类事件,所以需要我们使用适当的技术从海量的病人数据中发现此类现象。例如,近些年随着大数据水平的不断发展,世界多国的医疗研究所,例如英国的NICE,德国的IQWIG以及加拿大普通药品检查机构等,都开始运用大数据手段,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对医院运营情况的高度分析,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数据共享的运用,会使得医院整体运营状况完全公开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过高的曝光率可能会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业界排名等等。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能使得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这种共享实际上具有非常高的长期战略价值。

此外,就诊安全还涉及到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在美国,看病实行预约制度,“预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一个医生一天只看几位病人,每一位病人都可以享受到完善的诊断和治疗。美国医院非常重视培养医生要善于与人沟通,要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病人在门诊都是私密性较好的一对一服务,医生不厌其烦地解答、检查患者,一般初诊约45分钟,复诊约20分钟左右,遇到复杂病例可能时间还会延长。病人都知道:如果需要,他们有权利占用医生更多的时间。

在公立医院,美国医生的收入和诊治的病人量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医生自己开私人诊所,收入是与病人量有关的,但是与药品、诊断或实验检查无关,只与其行医的专业行为有关。

医院需要引入精益管理

患者的就医质量、就医安全,这看上去是个独立问题,事实上是紧密相关的问题。它和社会医疗资源大背景有密切关联。当一个国家的医疗资源分布均衡,且不那么紧张时,患者的安全系数就会提升,否则相反。

在中国,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也就是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口只占用五十分之一的医疗资源。导致医疗资源紧缺的原因也包括中国政府医疗投入不足。美国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是13.6%,德国10.7%,英国为6.8%,日本为7.2%,而中国仅为2%。

同时,中国的医疗资源还有分配不均的问题。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进而造成了全国的病人蜂拥至上海、北京、天津或广州的三甲医院。病人数量多,医生根本忙不过来。常常是病人通过彻夜排队好不容易挂上了号,真正见到医生以后的问诊时间却不过短短5分钟。患者根本无法和医生进行全面详细的交流问诊。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就医质量将会降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中,为了提升患者就医质量,以及就医安全,医院就要规划和设置更为科学的流程。

但是,目前中国医院的整体改进工作情况进行的并不尽如人意,除了制度上的问题以外,对先进的管理改进理念的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到位也是一大原因。其实,不仅中国,世界上很多医疗机构都还没有意识到像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法等先进理论对医疗保健机构质量安全提升的重要性。

我们在阿根廷的医院,做了一项改进患者跌床的方案。因为在医院里面,如果服务或者是流程设计不好,患者就会出现跌床状况。之前的数字高达每一千个病人大概有3到4人,出现跌床摔倒的风险。经过优化治理之后,这一数字有了大幅度下降,现在达到了每千人约0.5。

还有广州妇幼中心,我们帮这个医院院做JCI认证准备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适合用六西格玛方法来实施改进的项目——门诊静脉输液项目。这个工作通过这些优化设计,之前每天门诊输液患者量需要配备1600名医护,场景特别乱,半年之后就降到了600名,到现在每天是一个正常量,300-400名之间。

对医院来说这个提升非常重要,原来需要1600人去应付,现在变成400人,有50%的护士管理人员不需要在那里,把他们转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去了,这些人员就省下来了,效率提高,同时减少了整个抗生素和输液用量,也减少了成本。

这样方式的医院管理和质量的提升,在目前中国医疗改革的医院用药要求下,肯定是较为理想的,也是科学的。事实上,当一个医院提升医护效率、科学设置就医环节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是会提升的,业务量也会跟着上涨。

Dr. Jaimovich是一名认证的儿科专家,也是国际认证服务机构JCR和JCI的前任首席医学事务官和副总裁,主导了众多旨在为全球患者就医安全及医院认证相关的提升医院业绩与质量和患者安全项目。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

欢迎各医院的精益推行案例投稿到标杆精医。发邮件:gunny@vip.sina.com

===========

感谢您分享本文给您的每个医生朋友,他(她)会感谢您一辈子!

=====

欢迎订阅标杆精医——致力于医院精益管理的普及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