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Formative Assessment 第二章
拆书人:陈文Wendy
对外汉语专业,14年毕业后赴泰,在泰两年主要教学对象为幼儿,也持续辅导几个华裔中小学生读写。喜欢并擅长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16年回国,目前任教于公立小学。爱教学,爱读书,爱旅行,爱远足和爬山,爱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欢笑!٩۹(๑•̀ω•́ ๑)۶
第二章 关于形成性评价核心问题的回答
本章作者回答了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十二大核心问题,并希望读者能借此消除自己对于形成性评价的一些疑问。
Ready? Go!
问题一:形成性评价是新事物吗?
既新,也不新。至少从苏格拉底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了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来决定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这种认识。但本书中所提出的将形成性评价作为课堂实践的一个常规部分,可以说是在近40年的教学实践中才形成的。正如第一章中提到的——“形成性”这一术语最早由Michael Scriven于19世纪60年代末提出,在其后的20年间,其他学者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和完善。但是一直到1998年,Paul Black和DylanWiliam发表《黑匣子之内:课堂评价标准的提升》这一影响力巨大的文章,如今在课堂和学校中被应用的形成性评价才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咚咚咚!重点来啦!) Black and Wiliam通过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形成性评价可以提升教学标准并提高学习效果。这一证据促使全世界的教育领军人物去定义形成性评价,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
问题二:形成性评价与其它的学校改革有什么区别?
有歌唱得好,春去春又来,花谢花会再开~~~教育改革也是这样,一个旧的倒下去了,多少个新的又站起来了!(此处应插播进行曲……)但是!形成性评价在两方面体现出了与其他大部分改革的不同。
首先,它结合了“人们是怎么学习的”以及“测量并提高学习的最佳实践”这俩问题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其二,它专注于师生间的日常互动。把形成性评价有规律地融入日常课堂实践的老师们洞悉学生在学什么以及学得怎么样,并知道如何快速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更接近教学目标。所以,形成性评价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本身不是一场改革,而是改变教育和启示教育(者)的一种方法。(这个很有意思,让我想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能不怎么恰当。)
我们还要注意到,形成性评价这种报告教育信息的功能,还意味着它可以用来呼应其他的教育方法。什么分层教学法呀,建构主义呀,实境学习呀,标准化测试呀等等等等,不管你对这些概念是否感兴趣,形成性评价都有助于你帮助学生逐渐掌控学习。
问题三:什么使得一种评估表现出形成性?
针对形成性评价,定义还挺多。比如Margaret Heritage说它是“持续收集学习证据的系统过程”,Carol Boston又说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诊断性地运用评估,给师生提供反馈”。(老师们,有没有在这两个人的两种描述中觉出一丝相同的气味呢?我闻……!其实作者已经帮我们总结了→)本质上,形成性评价不是一个固化的产物,而是一个流动性的过程,因为它致力于揭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什么,并达到怎样的理解程度。(可以对照上一问题中的“日常”、“常规”理解,其实在所有问题的回答中,作者都反复强调了这种“常”,或者说贯穿性吧。)
使任何一种评价表现出形成性的,不是其运用的特定测量工具,而是运用某种工具时,信息如何被收集。(It’s not about WHAT, it’ about HOW.)而且,形成性也是为师生收集学习证据,让学生参与评价,并用数据来改善教学的一种系统化方式。这么说吧,不管你用什么测试方式——什么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或者各种随堂测验和小论文,只要你用任意一种测试方式,分析性、诊断性地获得了教育信息,并由此去跟踪学生学习、给学生反馈,并且为了使学生在朝向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而调整教导策略,那么你就是在使用形成性评价。
(还不太明白?没关系,作者用反例让你懂!)与上面这种通过形成性评价达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相反,哪怕你用的测量方式,跟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老师用的测量方式一模一样!但你仅仅是为了收集数据向相关的上级教育部门报告,或裁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那么你使用的是总结性评价。
问题四:形成性评价能用在各个学科领域吗?
答案必须是YES!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形成性评价在任何学科领域都能发挥无差别的作用。而且,它还有作为一种跨学科工具的潜力。举例来说,(这里作者是用生物学专业来举例的,我们换成大家更熟悉的语言教学好了。我之前在泰国工作的学校有一个教数学的英语老师,如果他在课前设计一项预评估,要求学生从英语词汇和数学学科知识两方面,总结自己已知的关于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那接下来他就能通过评估得到的信息,在英语词汇和数学学科知识这两方面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展开教学。)
问题五:形成性评价如何支持课程?
课程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和顺序,明确了教学的步骤和结果,有的是概括化设计的,有的则详尽描述了每日目标、具体内容、学习活动以及评价策略。
然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程,形成性评价都能为其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通过提供关于学生学了什么以及学得怎么样的核心反馈来实现的。形成性评价所囊括的一些策略可以让教师在教室中定期使用,以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随后再根据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掌握情况去调整所要传授的内容。从这方面来看,通过反映学生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对课程有指导作用。(注意这两个词——“反馈”、“反映”。)
问题六:形成性评价如何被用来确立教学优先项?
通过持续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并了解不同学生学习间的差距。利用这些信息,教师就可以确立以后的课上应该把哪些内容放在优先的位置。比如,如果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一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花时间去对原有的学习标准进行深化,或者开发出应用层面。而如果形成性评价指出学生还需要更多的教导或练习,那你或许可以决定重教某一知识点或者针对某一项技能,安排更多的小组练习。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性评价帮助确立了教和学的优先任务。
问题七:形成性评价如何被作为教学策略来使用?
形成性评价不仅是对已有教学做出评价,更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展开教学而进行评价。
用于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策略有很多,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对形成性评价进行前、进行中、进行后各个阶段展开说明,并给出具体的例子。然而不管这些策略有多么纷繁,你需要记住的最重要的观念是:从整体上来看,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改善学习而贯彻的有计划策略。
问题八:如何用形成性评价来评定成绩?
作者认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取决于你是怎样的老师。
用形成性评价来评定学生成绩,其实已有争议,矛盾核心在于应该一贯地以学生的成就水平还是以学生在达标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来给学生评级(或评分)。这里,作者举了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例子。假定一个尖子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从90%上升到100%(净增长为10%),那他应该比一个知识掌握水平从50%上升到75%(净增长为25%)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评定吗?
如果既定的期待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某一标准,那么以学生的成就水平来评级(或评分)往往能反映出学生带入课堂的已有能力水平与其后补充学习的结合。然而,如果评定达标过程中的进步,显然知识掌握水平从50%上升到75%的学生比那个从90%上升到100%的学生要学得更多,分数也因此能在反映最终成就水平之外,更反映出学生的成长。
认为评级应反映出达标过程中的进步的老师,把形成性评价的数据纳入了成绩的评定。他们通常并不会把学生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的每项活动都计入分数,但可能会把教学过程中被作为基准的数据纳入评分。形成性评价数据被赋予的价值因老师而异,但总体上它被认为没有总结性评价数据重要。要记住,将形成性评价的一些数据纳入评分有助于更公平地反映出应对更传统的考试形式有困难的学生以及经历考试焦虑的学生的学习。对于那些认为评级(或评分)只应反映出最终的总结性评价的纯粹主义者,折衷方式是在报告学终成绩时也报告进步迹象。底线是:在成绩评定中,任何事都应该被评估到,但并是不是任何事都需要被评级(或评分),而且等级(或分数)应该同时反映出进步和最终结果。
问题九:形成性评价能缩小成就差距吗?
毫无疑问,形成性评价能缩小“学生知道什么”以及“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什么”之间的差距。它能使师生双方都认识到知识或理解的漏洞,既而引领教师设置具体的内容或采取补充的学习策略来填补漏洞;引领学生设定目标或追踪自己的进步以战胜不足。在某些地区,“缩小差距”意味着针对考试内容,对学生做特定的辅导;而在另一些地区,教会学生如何在广域课程中思考和学习,被认为是更有效的方式。作为老师,不管你按照哪种系统去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都能帮你缩小差距。
问题十:形成性评价与评分准则是什么关系?
评分准则和形成性评价显示出了一些相同的功能。当评分准则被运用在形成性课堂,它能帮助教师监控教学并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反馈。具有分析性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应标准的各项达标条件,而且对不同等级的表现“质量”做了详细描述。当一套评分准则在任务之前就呈现给了学生,它有助于使学生清晰理解老师对他在这项任务上的期待。老师们可以适应或调整评分准则,着重某一特定的达标条件,以使任务显示出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评分准则帮助学生检视学习行为,因为它使得师生容易地辨认出为了达标而需要做出的改变。老师们会发现评分准则使得评估更加客观,因为学生的行为被严格按照给定的达标条件来评估。使评分准则更具效力,这一发展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思虑,但长远来看,它使得形成性评价更连贯而高效,而且不管你是采用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一样的评分标准都能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问题十一:我该如何帮我的学生理解形成性评价?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很“蠢”或者是学业败将的学生,形成性评价可谓是一个启示,因为形成性评价向这些学生更清晰地指出了为了成功,他们需要做些什么:掌握哪些材料,学会哪些知识,或发展哪些技能。形成性评价的意义是为了报告信息、改善学习,而不是横加判断。成功孕育成功,动机亦来源于其中。(对于这个观念,简直不能同意更多!鼓励后进生并帮助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格外重要!大部分尖子生其实是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的,老师并不用过多关注,时不时点拨一下,有问题时引导一下就好了;但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学习动机不强、自我评价游移或偏低,如果老师能多鼓励和帮助他们,尤其是在他们有提高时加以强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待和信任,感受到自身进步的可能性和成就感,他们就有更大的可能收获成功!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也一定能成为尖子生,事实上作为老师也不应该对每个人都做这样的要求,但是他们可以成为更自信、更努力的人,这就给为们潜力的发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这里,可以复习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就开始运用形成性评价,并确保你能借其帮助,找出哪些需要更多支持的学生。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对那些成就更低的学生最有效。这并不是说那些学生能力更低,而是说有的时候,他们与传统的学习科目相脱节,而来自形成性评价的反馈有助于他们与传统学习科目的重新对接。
问题十二:我一定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吗?
要列一个清单说哪些事是老师一定要做的,这清单简直长到停不下来……(这里,作者回答地很巧妙)——把形成性评价并入你的教学之中,我相信这会是你想要去做的事情!形成性评价是为数不多的被证实能直接支持优质教导及有效评估的策略。我们都想要学生们走向成功,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选择成为老师。(感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每个读到这里的老师们都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真的想做老师吗?为什么?如果答案是让自己信服并觉得有意义的,就一直心怀这份赤诚,与可爱的学生们携手继续前行吧……)老师们采用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改善教和学,试试吧,你会感受到它的奇妙的!
问题十三:我怎么进一步学习形成性评价?
想进一步学习形成性评价,可以从本书最后给出的参考书目开始。Paul Blackand Dylan Wiliam (1998), Linda Darling-Hammond (2004), Robert Marzano (2003,2006), Lori Shepard (2000), Margaret Heritage (2007), W. James Popham (2008), Rick Stiggins (2001, 2002), 以及 Susan Brookhart (1997,2003)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尤其不可取代。
老师们应该知道,当学习被留心观察、操练、讨论并再传授给他人时,学习可以说就根深蒂固了。当你读完了这本书及其他的资料,我希望你能反思你学到了什么。与他人讨论形成性评价,建立一个形成性评价学习小组,参加一个形成性评价研讨会,把你学到的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新知识应用到你的课堂中去……(不多说,贴上《中庸》里的治学名言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与各位老师共勉!)
更多本书的拆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