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美剧《天才》所想到的

→_→ 艳君Yanjun
2024-09-04


图片来自谷歌

最近生病了,一直没顾上更新。

年前的时候,我和王同学在看一部美剧,叫《天才》。讲的是爱因斯坦的故事,电视剧制作方是国家地理。第一季主要就讲了爱因斯坦的成长、成名的过程。他的婚姻家庭,还有跟他同一时代的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所以王同学是看得津津有味啦,而且对其中的很多人物、历史都比较了解,我就跟着看看。

让我们感触特别深的是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的经历。她原本也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天分的数学家苗子。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跟爱因斯坦也有点关系),没有拿到本科学位,没法走上科研的路。结了婚以后,爱因斯坦完全不管家里,她要协助爱因斯坦的一些科研工作,做数学计算,要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孩子,就不顾上学业了。加上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她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最后特别遗憾...... 总之不幸福。

爱因斯坦虽然在他自己的科研领域很成功,可是他跟第一任妻子、跟两个孩子的关系都不好,后来也离婚了。这个故事就让我想到阿兰德波顿的一个演讲《A kinder, gentler philosophy of success》,这个演讲的内容大致上出自他的书《身份的焦虑》。德波顿在演讲最后他提到一点:你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获得成功,你总是要有取舍,要有平衡的。

想到龙应台的一个演讲,关于文学艺术这些东西的作用,她提到了一点,说文学是让人看见(你平时看不见的)。很多电视剧、电影也属于大的文学艺术的范畴,有类似的作用。那些你看不到的东西,你平时忽略的东西,或者你平时根本不会去关注的问题,经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在你面前,引发你的思考。这也是学习无处不在的一个例子。其次,龙应台还讲到历史的作用: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件事情是孤立存在的。我就想到,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女性在职场上困境、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经历的一些困境,当我们把它放到一个更长的一个时间维度、放到一个历史的框架上来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现代女性的选择跟100年前或者说是70年前相比已经多了很多很多。特别是看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挣扎的那个过程。只是,这些进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又能为下一代乃至下下代的女性开拓哪些可能性?不说别人,如果是你自己的女儿呢?你会希望她长大后面对的是怎样一个环境?

由此联想到最近刚开始看的一本关于儿童性教育的书籍:《From diapers to dating, a parent's guide to raising sexually healthy children》。性教育的含义很广泛,包括父母(以及社会)对各个不同性别的态度和看法。拿家庭环境来说,作为父母:你认为男孩和女孩可以玩一样的玩具吗?(《老友记》里Ross对Ben喜欢芭比娃娃一事耿耿于怀)你对性、婚姻所秉持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你认为男女应该平等么?怎么个平等法?你会认为女孩子从事某些工作比较好,而男孩子从事另一些工作比较好吗?等等。父母的这些观点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不在于家长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而是身教大于言传。

大致就想到这些,祝好!

近期文章

01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18春节前

02

63个简单已操作的亲子科学小实验

03

2018年1月小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