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君Yanjun

其他

省时秘籍|厨房篇

蔬菜提前处理好,保鲜膜包起来。或者超市买处理好的蔬菜。多来几种。加上沙拉酱拌一拌。嫌沙拉酱热量太高的,可以加酸奶。还可以加橄榄油和意大利醋。除了蔬菜,还可以加水果、虾、水煮蛋等等。
2018年12月20日
其他

63个简单易操作的亲子科学小实验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孩子的都是妈妈居多,大概是因为我朋友圈里女性占了绝大部分。在公众号做过的三次团购,无论是字卡,还是点读笔、绘本,参与的几乎都是女性。微博上,陪孩子读绘本玩游戏的也是妈妈居多。怀疑是不是样本有问题,翻了翻男性占了80%以上的王同学的朋友圈,晒娃的寥寥无几,大部分男性都是孩子出生晒一次,就没有然后了。育儿过程中的“妈妈很辛苦,爸爸的参与很重要”是共识,那么爸爸可以带着孩子做些什么呢?前不久在YouTube上闲逛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系列视频,给王同学看过后,他也觉得很赞,于是整理了推荐给大家。资源及出处这个爸爸在YouTube上做了很多个系列视频,今天推荐的这个系列《Kids
2018年2月13日
其他

2018年1月小结

整个一月都在做电子书《短片里的中国》的相关工作:排版、组织校对、宣传等等。没怎么写文章。一月底,王同学收到了欧盟委员会的好消息,以99.2的高分拿下了玛丽居里的Individual
2018年2月8日
其他

多平台文档在线协作工具:石墨

在2016年9月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十一个提高效率的小工具》。文章中最后一个推荐的是石墨,比较简略。经过了一年半,石墨的功能更完善了,我也用过几个月的付费版。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文档协作来说,免费就够用了。手机上可以用(依托微信公众号:石墨文档),网站上也可以用:shimo.im。简单来说,石墨约等于Google
2018年2月7日
其他

两个文化短片教学的通用活动

《短片里的中国》这本电子书制作过程中,我们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收集反映当下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短片。大部分短片并不以语言的教学为重点。不少老师对如何使用这些短片有一些疑问,于是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两个来自林淑慧老师推荐的小活动。3-2-1
2018年2月6日
其他

从《真实语料学中文》到《短片里的中国》

艳君注:2016年,因为和一百多位老师一起制作电子书《真实语料学中文》的缘故,认识了好多同行,郭军老师是其中一个。这次,《短片里的中国-Understanding
2018年1月26日
其他

免费资源|电子书《短片里的中国》

可能很多从教多年的汉语教师都有我这样的毛病:上街看到招牌、广告、任何带字儿的,都想拍下来,想着可以拿到课堂上当作教学用的真实语料。这是2016年制作电子书《真实语料学中文》的初衷。在短片蓬勃发展的2017年,我犯了同样的毛病,大部分时候,我用微博或者浏览器收藏短片链接,可是等到要用的时候,常常就找不到了。于是又冒出了做《短片里的中国》这本电子书的想法。短片的特点非常明显:信息丰富。即使学生不能完全听懂,也可以从短片里获取非语言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课本、真实语料图片上不容易展现的。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来理解短片里的内容。我们常常说,要有“可理解性输入”,借助短片,可以达到这一目标。每个学生看了短片之后,都可以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无论他看懂了多少,相信都有东西想表达。然后,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设置更多活动引导他们做“输出”练习。参照《HSK考试大纲》的话题列表,我们把短片分成了九大类:自然、科技、文学艺术、职业工作、经济、教育、文化、日常生活,及其他。40多位小伙伴一共推荐了120多个短片/系列短片,其中“文化”和“日常生活”这两大主题短片最多,老师们可以根据正文目录里的标题去查看相关的短片(见下图)。PDF左边的书签(红色框框)也可以轻松查阅视频标题并定位到文档的指定位置(见蓝色框框和箭头)。“+”号代表可以点开,有该主题下具体的短片推荐清单。此外,因为是电子书,所以可以用快捷键“Ctrl+F”轻松实现全文检索。每个短片推荐的正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考虑到国内老师的情况,部分短片我们提供了不止一个链接,少数链接需要相应网站的账号才能观看。理想状况当然是全部短片下载好了供大家使用,但是因为短片都有版权,所以我们也只能做到这里,希望大家理解。如果链接万一不能用了,老师们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短片内容简介中的关键信息,再去网上搜索。我们选取的短片多数都是五分钟以内的,如果超过五分钟,就会在文中注明。请所有老师在使用短片之前都自己观看一到两遍,确保短片内容适合自己的学生。最后,感谢每一位发来邮件提供短片推荐以及参与电子书校对工作的小伙伴!有了大家的支持和付出,这本电子书才有可能从想法变为现实,小伙伴的名字和自我介绍都在书里,每个视频推荐下方也都有具体的推荐人。总之,谢谢大家!希望过去四十多天在群里的交流增进了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也期待将来有机会和群里的小伙伴一起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短片里的中国》文档为PDF格式大小为6.07M下载方法方法一打开电脑,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www.teach-chinese.com/download(注:方法一和2016年下载《真实语料学中文》的方法一模一样,只是网站半年后到期,下面的方法二会一直保留。)方法二在公众号“艳君Yanjun”对话框里回复“电子书”or“電子書”(见下图),即可获得电子书的百度云链接和Dropbox链接(任选一个即可),老师们可以保存到自己的账户里,然后用电脑登陆账号,下载文档。存至电脑之所以反复强调“保存到电脑上”是因为:我很清楚只有把东西保存到自己工作用的电脑上,备课时用起来才方便,存在手机里常常就忘了。所以,请大家务必尽快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上。(觉得自己真的很啰嗦,可是又忍不住~~)多多分享最后,请大家多多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汉语教师交流群、FB社群等。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之后,大家也可以通过邮件附件的形式把它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只有让更多人知道和用上这份文档,所有小伙伴过去四十多天的付出才更有价值。在这边就先谢谢大家的帮助了!非常欢迎业内公众号的转载或推荐,需要白名单的话,请直接联系我添加,留下公众号名字即可。
2018年1月25日
其他

故事的另一面

在《关于分享的分享》一文中我提到:当你开始分享以后,生活中就会充满了很多意外的惊喜。前不久有一位老师给我留言,还没说话就发来一张图片,是她的笔记本。上面贴了一张打印出来的纸,纸上的内容特别熟悉。仔细一看,发现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的节选。第二张图片上是她看了我的一篇讲教学思路的文章之后记的笔记。收到这样的信息时,其实内心特别感动。因为,很多时候,在看到之前,根本不敢相信原来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对某些新老师来说还是有一些价值的。然而,故事往往都有很多面。今天呢,我想跟大家聊聊分享之后还会在生活中出现的另外一些东西,也就是关于分享这件事情的另一面。妹妹丽君也做了一个公众号,一年零三个月了。她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一边读研(北大医学部,明年转博)一边上班(北大第六医院)。公众号叫:LLJ的精神病世界。有一次,丽君整整一个月没有更新公众号,同时一个订阅者都没有减少。你知道这件事情有多神奇吗?看了一下我公众号过去一个月的数据,只有一天没人取消关注。几乎每天都有人取消关注。对绝大部分的公众号来说,我遇到的情况才是正常的。后来仔细观察、研究规律过后发现,我只要一发文章,就一定会有人取消关注。现在的频率大概是一周两三篇左右,每周都有几天不发文章,那几天又会怎样呢?事实上,不发文章的那天,也会有人取消关注。其实刚开始我很不适应这一点,不得不问:What
2018年1月20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17冬

stuff他:今天18号了?我:没,17号。他:那后天中午有个讲座,关于“根”。我:啊?他:Root
2018年1月17日
其他

聊聊农村孩子学英语的问题

去年暑假回国的时候,发现王同学正在读初中的两个表妹英语这门课都学得都不太好。她们在云南的一个小县城上学,师资一般,教材连配套的CD都没有,老师也从来没在课堂上放过录音。结果就是,学生们都是用拼音或者汉字标注单词读音,看不懂音标,单词离开了自己的注音就读不出来,更别提读句子了。跟我们近二十年前学英语没有任何区别。甚至那时候,我们的状况还好一些,老师至少在课堂上放磁带,课外我们可以用步步高复读机。当时我忙着写毕业论文,也没什么时间帮她们补习英语。后来,我想到了点读笔,或许点读笔可以帮到她们。但是实际上市面上点读笔多是针对儿童学英语、读绘本设计的。甚至根本没有中学英语的资源包,普通的音频(MP3之类的格式)不能直接用,格式不对。即便我给她们读好了,做好了录音,也还得教会她们的家长(或者她们自己)用点读笔。靠远程指导想想也不太现实。点读笔用起来需要一点电脑基础,下载、安装软件,对于大学生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这些初中生,以及农村的很多家长,还是太难了。点读笔并不能识别文字(中文或者英文),然后直接发声。即使是直接点读的书籍,也是整本书或者每页对应一个标签,标签和录音(点读包)捆绑,点读笔通过识别这个标签达到点读的目的,点标签就自动放录音。所以,点读笔拿到手,第一步就是要捆绑到电脑软件上,然后通过软件建立点读包文件和“标签”之间的联系,然后给书贴上标签。最方便的是出版社做好的直接点读的书,会简单很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商场购物里用的商品二维码,其实是一个道理。回到学英语的事上来,最后,我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目前有很多手机APP上都提供中学英语课本的音频,比如“可可英语”:还有,“每日英语听力”:于是,我就把这两个APP推荐给了他们,手机APP的使用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毫无障碍。课堂上学得少,课程落下了一些,最后她们能从这些APP中受益多少,就得看她们自己了。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超值团购|小达人点读笔,给孩子一个双语有声图书馆!》。王同学的师弟留言说,他给自己的外甥买过,还买了一个送给另一个在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同时也提到,得一切都替他们都弄好了,小朋友才能直接用。他买的是科大讯飞的点读笔,和小达人相比,可点读的资源少得多。现在科大讯飞也慢慢放弃这一块了。聊到农村学生学英语的事情,他说他的家乡(安徽某小县城)倒是越来越进步了,是老师给学生推荐的点读笔。至少,科技可以惠及一部分农村孩子。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科技进步到底是加剧还是缩小了城乡差异?比如,现在网上有了很多在线学习英语的资源,免费的有不少,付费的也有各种价位可以选择。有些课程并不贵,听说李笑来做的课程《天天学英语》一天一块钱(一年365块),妹妹丽君买了,说针对中学生的也有。但是,这些信息要怎么传达给那些在农村的家长和孩子们呢?他们对这些课程的认知会是怎样的?会不会认为这就是骗钱?在美国的时候,我工作的私立学校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个iPad。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享受着很多人都没法享受的“特权”。王同学上本科之前,没碰过电脑,开机键在哪儿都不知道。班里来自江浙的同学已经玩游戏的玩游戏,写外挂软件的写外挂软件,最后有个去了谷歌工作。大家还记得前阵子很流行的美国小学生编程课吗?以前在海外,给长辈只能打电话,我们也从来没期待过长辈能学会用智能手机,这一切直到微信出现才有了改变。有多少科技会成为像微信、智能手机这样惠及大众的存在?当然,还有更多的孩子根本顾不上英语学习的问题,例如云南昭通的那个“冰花男孩”。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欢迎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给我留言,谢谢!点读笔团购说明0120人成团,50人以上价格更优惠。02详情请点击《超值团购|小达人点读笔,给孩子一个双语有声图书馆!》
2018年1月13日
其他

超值团购|小达人点读笔,给孩子一个双语有声图书馆!

很多父母都想亲自给孩子读绘本、读书,可是苦于没有时间。白天忙着上班,回到家已经精疲力尽,晚上闲下来了,有时间却不一定有充足的精力。小朋友可能一天要让你读十几本绘本,相同的绘本天天读,读几十遍。孩子听得很兴奋,可是对成年人来说这样的重复并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为了给孩子读英文绘本,不少家长把大学毕业后就抛下的英语又重新捡了起来。这里面,有重重矛盾。当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产生冲突的时候,相信每个父母都是想着为孩子付出更多时间、说服自己更有耐心一些的,但是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印象中,在我们小时候,除了课本以外,其他的书都被父母认为是闲书。几十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工作中也意识到了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石,进而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是一大进步。我的不少大学同学已经为人父母,在和他们的沟通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小朋友花了很多时间在看电视这件事情上。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追着父母要手机,不给就哭。暑假回国,两岁的小豆豆也每天定时要看熊大熊二。我觉得那部动画片制作太差了,于是就找了《小猪佩奇》给她看,每天也只能看一点点。我还给她买了不少绘本,有空的时候就给她讲绘本里的故事,她很喜欢,每天早上起来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舅母,教我读书!为什么很多小朋友会沉迷于电视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小朋友没有找到比电视更好玩的东西,不让孩子看电视的话,你必须给孩子提供另一个选项,这时候很多家长又想到了阅读。那么看电视和看书(阅读)到底有什么区别?阅读和看电视的区别在于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之间的区别。主动注意指的是是需要付出意志力去控制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很重要;而在生活当中,如果突然有一声巨响,我们都会转头,被这种新异的、强烈的刺激所吸引,这就是被动注意。阅读和学习需要的都是主动注意力,但是看电视不需要。换个说法,看电视是你跟着电视剧走,阅读和学习则是自己的注意力做主。对比国内那些粗制滥造的动画片,绘本、书籍的海洋广阔得多。可是,问题马上就来了,孩子不用教就会看电视,但是孩子不是天生下来就会看书、就能自己阅读的,需要父母花时间陪伴孩子走出阅读的第一步。在以前,这是没有办法解决、也没有办法弥补的,因为在孩子还不能够自主阅读的时候,阅读就意味着家长对孩子时间的大量投入。在欧美国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大环境的支持,幼儿园小学有图书馆、社区里也有图书馆。以美国为例:《美国图书馆目录2002-2003》(American
2018年1月12日
其他

读儿童杂志的意外收获

春节快到了,想起之前在Swap
2018年1月11日
其他

彭洁|我在美国高中办中国文化节

艳君注:2013年,我和彭洁同期赴美,在北师大培训时住同一屋。后来分到了临近的两个州:弗吉尼亚和北卡。她在当地两所公立学校任教,到今年任期结束就五年整了。我在美国时,做过《“中国之夜”文艺晚会》、《春节手工&主题餐厅》等活动,非常清楚在国外做大型文化活动的困难。所以当得知她最近的《中国文化节》顺利举办之后,就跟彭洁约了稿,跟她说,一定要写下来,对新老师们很有帮助的,文化节上的活动以及整个准备过程都能给我们很多启发。于是就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篇。如果要给这篇定一个主题的话,我认为是“合作”。一、准备阶段想办中国文化节已经很久了,从2013年刚来的时候在加州岗前培训看到Heidi老师展示她学校的中文俱乐部和中国之夜就向往有一天我也能在学校举办一次。今年是任期的最后一年,终于在强大亲友团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愿望。2014年11月我和几个学生一起建了我们学校的中文俱乐部,每周三放学后在我的教室做文化活动,不论选修或不选修中文课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只要想了解中国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都可以来。我的学生也建了中文俱乐部的网页,课程介绍会也去纳新,还在学校走廊、图书馆食堂等地贴海报做宣传。之所以介绍我的中文俱乐部是因为他们成为我后来组织任何大型活动的主力军,有时间,也愿意尽全力帮我。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小助手是Jessica
2018年1月9日
其他

2017年的58个瞬间

12月30日的晚上,失眠了。以前以为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父母都还年轻,五十出头,我们暂时还没有孩子,正是没有负担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的好时候。可是,生活哪里是这么简单的呢......今天,和王同学聊起过去一年的经历。我:这是我毕业以后过得最不顺利的一年。发生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昨晚想起来的时候,我都完全睡不着。他:那又怎么样?不还是过来了?(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仔细回想起来,截止至六月底回国的时候,一切都还好好地,之后就各种不顺利。九月来意大利算是重新开始了,结果飞机落地第二天,我妈查出了乳腺癌。我爸靠不住,我刚到意大利,丽君还在上学,小妹亚君当时怀孕快生宝宝了。还好我妈坚强,检查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动了手术,做了四次化疗,最近到北京,丽君陪着去做了一次检查,没有转移,算是2017结束前的一个好消息。下午,我对着电脑翻看过去一年的照片。其实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不愉快的、痛苦的,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但是,痛苦会被无限放大,快乐不会。所以,选了一些照片,和大家分享2017年的一些瞬间。【一月】月初,忙着写学科论文。我们留在英国过春节,去了趟曼彻斯特,曼城的中国城很热闹,到处都挂满了红灯笼。【二月】去了海边看悬崖。中途在小城Hull转火车,逛了逛古城区和当地的三个博物馆。【三月】应邀到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做了一场分享,认识了几位年轻的孔院老师,还遇到了曾经一起赴美的孔老师。王同学意大利的工作面试顺利,对方发来了工作合同。周末我们去了趟New
2018年1月1日
其他

脆弱而敏感的刘同学

公众号的很多小伙伴可能都看过这两篇《结婚两周年:我比原来更爱你》及《和王同学的日常
2017年12月25日
其他

2017就要结束了,来干一票大的吧!

目标做一个PDF文档,整理各类可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短视频。PDF文档提供:(每个视频的)视频标题,播放地址,关键词,视频内容简介(一百字),语音字幕的语言,以及使用建议等。
2017年12月19日
其他

如何做到目的语教学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在网上写了那么多关于教学的文章,在对外汉语这个小小的行业里,在大家都说读者的只愿意看千字文的情况下,这篇三千五百多字的《如何做到目的语教学》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却有两万多次的浏览。这几乎是我写的所有关于教学的文章中,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想起来还没在公众号发过,于是整理了一下,补充了一些新想法,放在这里:一、什么是目的语教学?有一次和好友聊起天来,说到目的语教学。好友说在国内教留学生反倒是全汉语,因为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讲英语对方也不一定听得懂,所以常常绞尽脑汁,一句媒介语都没有。来了美国,因为学生都会说英文,所以课堂上,有时候就会走“捷径”,冒出一些媒介语。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媒介语真的是非用不可的吗?目的语教学在美国外语教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最简单的理由是,老师在课堂上多说一句媒介语,学生就少了一次听到目的语的机会。而且一旦开始用媒介语,学生就会对你有所期待,学生也会开始用媒介语和老师沟通,很多事情发展着发展着,就没法控制局面了。有时候我和其他老师提到课堂上用全汉语教学,很多老师都不理解,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是沉浸式项目吗?一方面,沉浸式项目的要求远不止全部用汉语教学,而是用汉语学其他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等等。另一方面,我在高中,沉浸式基本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开展,犹他州的汉语沉浸式项目做得特别好。二、反思:课堂上,哪些时候我们用了媒介语?1、课堂指令、课堂管理这个是最常见的。课堂指令其实取决于老师一开始的习惯,一开始培养起来了,后面就不会有问题。课堂管理部分如果用了一些英文是我比较能理解的。这个环节对汉语老师们来说并不容易。国外的孩子整体上来说不像国内孩子那么安静。我并不认为安静的语言课是件好事。但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学生年代安静的课堂,有时候转变思维就不那么容易。2、解释生词、语法生词的解释,有的老师会用翻译法,很直接,但是其实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个联系太弱了(根据记忆的原理,联系越多,越强,越不容易忘记)。随着所学生词的增加,翻译法用得多了,如果学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把它变成长期记忆,学得多,忘得也快。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欧美学生眼里,记忆就是记忆,记忆是一种学习方式,记忆并不是学习本身。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我们习惯了记忆就是学习。语法很多时候是不能一一对应的,用英文解释会造成一些问题。3、师生沟通有时候会听到老师用英文问学生是否理解了,或者问学生作业做完了吗?这些在我看来基本上也是可以用目的语替换的。4、文化课如果文化课,老师在讲、学生在听,那几乎就是没法避免媒介语的介入了。这种情况下,上课模式需要改变。三、如何做到目的语教学?我反思自己能在目的语教学这块做得比较好,一方面是因为我是中文系的,英文不够好,所以基本不说英文。有的对外汉语老师出身英文专业,教了多年英文,有可能是思维习惯改不过来,而且有的时候用英语比较简单直接,就比较习惯用英语去解决问题。回到上面四点。1、课堂指令、课堂管理开学的时候,我会把课堂指令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把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句子都列出来。比如老师会用的一些指令:打开书、打开课本、打开练习册,在没学数字之前,就用口令加数字的方式,比如打开课本第五页(在黑板上写个“5”),学生就明白了。学生要用到的包括:老师,这个用汉语怎么说?这个字怎么写?这个字怎么读?我不舒服。我明白了等等。前不久公众号更新的一篇《免费资源|Bitmoji使用示例》,黄彦老师做的那份120页的文档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课堂管理在海外一直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公立学校。主要是美国的学生不像国内的学生一样,他们从小就是在玩中学,很少老师在上面长篇大论。他们的课堂上是有充分的时间给他们小组讨论的。在我看来,课堂管理最终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认真学习,捣乱,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对汉语课不感兴趣等等。公立学校课堂里还有一些特殊教育的孩子,所以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老师能做的,首先是要转变模式,设计教学活动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把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整个课堂里松弛有度。小组讨论和个人学习交替进行。此外,把教学评估和课堂管理结合起来,课堂表现一般都占期末成绩的20%等等。我还见到很多老师,编了一些汉语的儿歌,进行课堂管理。分小组,让小组长来帮助课堂管理,等等。2、解释生词、语法关于生词的问题,总体的思路是建立生词和已有知识的联系。比如最近的课上,在机场的话题,学生看到托运“箱子”能联想到学过的“冰箱”,“护照”能想到“照片”,“超重”能想到“超市、体重”,即便不认识的汉字,也能通过偏旁来猜一猜。这样的话,生词就会容易很多。原本已经学过的汉字生词是零星的点,再学新的生词汉字,就是继续布这些点,建立少量联系。当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和紧密的时候,这些汉字生词就会结成网。联系越多,就越不容易忘记。语境也是联系的工具,语境可以把一连串的词联系在一起,比如:机票、护照、签证、登机牌、登机口、行李、超重。生词用旧句型学,学会生词之后,新句型里面就没有生词了。这样新句型就是单纯的语法问题。先复习相关的旧知识,旧句型。然后用To-With-By的模式教新的语法点,先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说,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展示的时候,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语法我很少直接讲,基本上是让学生学会之后,把句子罗列在一起,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自己去总结。这个也要根据学生年龄来,因为我的学生是高中生,所以这招比较行得通。无论是生词还是语法,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句子里面既有生词又有新的语法点,那么就分两次来。贪多嚼不烂。在新旧知识对比的时候,先复习旧知识,以防学生混淆。3、师生沟通有一次,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冒出的句子不完整,少了关键的动词。我就会问:动词呢?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在每个班都能实现。有个班级效果比较好,因为我让学生做了很多字词卡片的归类联系,学生知道: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几个词语。所以沟通就比较顺利。我一开始在课堂上会问:明白了吗?懂了吗?会了吗?其实后来想想,这些都不是好的沟通方法。想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会了,不应该问他们,而是应该设计课堂上的Assessment,通过Assessment的结果来判断多少学生会了,会了多少,还有哪里学生存在障碍。这个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生都说会了,但是一做起题目来,都不会,这能怪谁呢?肯定不能怪学生。所以,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才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会了多少的工具,而不是直接问:会不会?师生课前一般还会问好,问周末过得怎么样,今天课多不多,今天有没有运动类的比赛,等等。课前课后的问候要多样化,如果每天都和学生说早上好,下午好,可能学生学了一年也只会这两句问候语。所以我会加入很多不一样的问候:今天怎么样?周末怎么样?昨天的比赛怎么样?今天课多吗?今天下午有比赛吗?下周见。明天见。明天上午见。等等。4、文化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练习,在说。老师说得少是好事情。好的外语课是学生一直在操练,老师是负责设计活动,相对来说不会那么辛苦。如果老师课堂上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了。文化课因为会涉及很多概念,抽象的东西,所以如果老师来讲,就免不了要用英文大段大段地来解释。所以我一般是布置任务,学生分小组去搜集资料,来展示。老师备课主要备教学目标。文化的3P:Products,
2017年12月15日
其他

《万箭穿心》观后感

一个跨越了十多年的故事,看完之后久久无法下笔,是非曲折说不清楚,太沉重。1电影里,李宝莉发现丈夫马学武和另一个女人有了私情,然后打电话报了警。马学武因此失去了主任的职务,最终下岗,跳江自杀。这件事后来成了儿子憎恨和质疑母亲的最大理由,把她赶出了家门。原著里,李宝莉的好朋友小景也一个劲地叮嘱宝莉,千万把这件事情掩藏好。小景也认为这件事是宝莉错了。可是,明明是马学武犯错在先,一个成年人,犯了错,不就应该自己承担后果么?背叛了妻子,还指望妻子忍气吞声,这是不是便宜占大发了啊?2电影一开场,宝莉就是以一个泼辣底层妇女的形象出现的。马学武虽然在外人看来是个干部,但是面对宝莉却很懦弱,但是懦弱如他,在搬进新家之后,不声不响地冒出了一句话:我要和你离婚。不知道多少人觉得娶了妻子,一切就大功告成了的,生活中有不满,那就忍一忍过去了,直到最后忍不了,那就来个大爆发,一拍两散。可是矛盾不是一天积攒出来的,这中间,人们都干啥去了?对这个道理比较明白的,其实是小景,小景在直到宝莉告发了马学武之后,问宝莉,早些时候你干啥去了,怎么把他抓在身边呢?可是讽刺的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小景,自己的丈夫也在外面养了两三个情人。原著里,宝莉的母亲也一直劝她“忍”,最后,即使宝莉多次意识到孩子对她的冷淡、敌视、甚至恨意之后,她也不断告诫自己要“忍”,就这样早出晚归,只为了撑起这个家,最后被这个家抛弃。可是,为什么要“忍”?3小宝是宝莉和马学武的孩子。小宝的逻辑是,父亲死了,还是被你“害”死的,那么理所当然,你就该抚养我,供我上大学,这是你欠我的。电影里,上大学是靠奖学金。原著更残酷,小宝拿着宝莉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读了四年大学,穿好的、吃好的,还防着宝莉会对爷爷奶奶不好,每周回家一次。大学毕业以后,找了好工作,年薪12万,打算买联排别墅,把原来住的房子卖了凑首付,然后把爷爷奶奶接过去,宝莉呢?落得个无家可归的下场。所以,小景说,你这哪里是养了个儿子,分明是养了头狼。可是,儿子是怎么变成狼的?宝莉唯一能关心孩子的不过就是:作业做完了吗?高考的时候,小宝的奶奶甚至提出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让宝莉出去住几天。宝莉以为孩子只是小,不懂事,毕竟母子之间血浓于水。可是孩子口口声声:我们马家。完全把宝莉排斥在了他的世界之外。大部分的时候,儿子对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说的最多的那次是对她下最后的“判决”。李宝莉把这个解读为“报应”。她离开了,当初马学武的遗言里没有给她留一个字,这次她也没有给儿子留一个字。可是,真的是报应么?4宝莉不欠任何人的。我们对死人总是特别宽容,一死了之,然后一切就烟消云散了。受苦受难的是活着的人。宝莉为了儿子读书,选择了“扁担”这个苦力活。原著比电影更残酷,多次卖血。如果不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她不至于如此辛劳。儿子上大学月月从她手里拿钱,却从没给她一个笑脸。她苦闷,只能找小景诉说。从来风风火火的宝莉,在面对小宝的时候,只有“忍”和退让。小宝失去了父亲,爷爷奶奶把他宠坏了。加上会读书,宝莉的眼里那是要出人头地的,而宝莉为了生存根本顾不上照顾和教育他,事实上,小宝完全不会也没有给宝莉机会。小宝从来没有进入过她的世界,也无意去了解宝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他来说,宝莉最多就是一个提款机。最悲哀的是,宝莉也觉得自己是亏欠儿子的。彻头彻尾的悲剧。注:三年前写的短文,最初发在了简书上。先看了电影(YouTube上有资源),之后找了原著来看,作家方方的同名中篇小说。豆瓣对电影的评分是8.5,对国产电影来说,算很高了。此外,主演颜丙燕我超级喜欢,演技很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点赞、转发、留言,我都会很开心噢~~
2017年12月11日
其他

老师家长都是人,但是……

前不久,在《如何第一时间发现孩子被虐待?》一文中,我写了这么一段话:在英美,老师接受的在线培训内容其中一项是怎么发现孩子在家被家长或者监护人虐待了。结果,在中国,反倒是该培训家长怎么发现孩子在学校被虐待了,真的是特别虐心。在约克读研时的同学转发了文章,并评论说:我觉得事情不分国界,事情都是人做的,人都差不多……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话题,觉得可以拿出来讨论讨论:的确,老师和家长都是人,事情都是人做的。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都是被虐待,可是,这中间有区别吗?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当你听到孩子在学校被虐待的时候,会特别愤慨?我们对学校、对老师的期待是合法合理的吗?为什么?在赴菲律宾任教的面试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要做一份心理测试卷,测试成绩合格才能入选。在赴美任教之前,J-1签证要求中有一项是无犯罪记录证明。刚到英国的时候,我也考虑过申请英国的教师培训课程,要求提供过去几年(五年?)生活过的所有国家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所有这些,我想说的是,教师这个行业,应该是有一些准入门槛的。为什么在中国出现了一些外教虐童的新闻?在从业人员的标准和资格审查上,我们是不是缺了什么?在英国,所有和孩子打交道的职业,在上岗前都必须拿到DBS,即使是兼职工作,比如周末的中文学校等。以下是英国政府网站上的说明:You
2017年12月7日
其他

在英国逛博物馆的感受

在草稿箱放了好久的一篇文章,最近看到央视一档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大火,于是整理了把它发出来。节目再怎么火,把几个国宝介绍得再深入人心,在我看来都是不够的,各地博物馆努力把博物馆本身做好,做出特色,才是正道。在这一点上,英国的博物馆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某个周末去海边,在Hull转火车,原本只打算停留一个小时,逛逛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博物馆,结果却舍不得走了。除了大英博物馆那种大型博物馆之外,我发现逛小博物馆也非常有意思。小城位于Hull这条河的入口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作为一个城市,从12世纪至今,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在Hull,我们逛了三个博物馆。我想主要以这三个博物馆为例,谈谈英国博物馆的几个特点:一、定位在英美,博物馆不单单是旅游景点,而是当地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文化教育、历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等。很多博物馆都专门设有Study
2017年12月5日
其他

儿童英文学习(教学)资源

英语是一个工具,对大人来说是,对孩子来说也是。前几天,孩子在英国上幼儿园的张老师在群里聊起这个话题。他推荐了一本孩子学语法的立体书(也叫互动书),设计新颖且非常有趣,寓教于乐的典范。(我搜了下,万能的淘宝上果然有:The
2017年12月1日
其他

如何第一时间发现孩子被虐待?

最近北京某幼儿园的虐童事件让我想起:在英美,老师接受的在线培训内容其中一项是怎么发现孩子在家被家长或者监护人虐待了。结果,在中国,反倒是该培训家长怎么发现孩子在学校被虐待了,真的是特别虐心。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英美两国时接受的在线培训课程的一些内容,供家长、老师们参考。课程的主题是:Awareness
2017年11月29日
其他

2017年11月写字小结

刚刚过去的十一月在公众号《艳君Yanjun》更新了以下12篇文章:2017年10月写字小结双11团购|汉字启蒙必入的识字卡七年光阴的痕迹十个评估阅读教学的活动给打算开始写公众号的你妹妹丽君的60篇文章合辑青春期少女的必修课路,要自己走这些年遇到的台湾老师和王同学的日常(2017.秋)包裹丢了以后……第一次当“卖家”其中九篇为原创文章,以下三篇没有打上原创标志:
2017年11月28日
其他

第一次当“卖家”

双十一前几天,在公众号组织了一次团购。产品是几个月前我在文章中推荐过的小象汉字甲骨文识字卡。第一次当“卖家”,产品还是卖给公众号的订阅者和朋友圈的熟人,这样的尝试带来了一些新的感受、还有一些乐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团购信息除了转到自己的朋友圈,我发了一个大学同学的群(80人,大部分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一个和我一样美国大理会项目回国志愿者群(华南地区,25人),最后一天发到了“海外中文教学群”(我是群主)。当写了自己觉得对大家有用的文章时,对外汉语教师的十来个微信群,有时候我会挨个发一遍,一点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涉及到团购,就不一样了。即便是你觉得特别好的产品,如果单独推荐某一个,就基本上没法这么做,因为会有广告的嫌疑,大部分群主不会允许。所以我写推荐的时候,会尽量把相近功能的不同产品都列出来,让大家自己比对,参考。像这次,有商业利益瓜葛的话,更是一个群都不能发,即使是我自己就是群主的微信群(真实语料群、海外中文教师群),我都会非常非常慎重。在这件事情上,你之前做了什么(分享了多少干货)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正在做什么。以公众号目前的关注人数来说,我对第一次尝试的销售结果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的,很清楚要一步步慢慢来的道理。在此之前拒绝了两个,都是因为我觉得产品不够好。以前看过一本书,讲“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对销售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销售技巧,而是选对产品(为什么会看这种书?我也不知道啊)。所以在这“第一次”尝试之前,我想的就是一定要选对产品,选自己真正认可的。这是第一点,也是今后在公众号推产品时都会遵循的第一个原则,选自己真正认可的产品。对了,前面提到的大学群里的一个当年同专业的同学买了:这次尝试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在豆瓣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标题为《观察大量案例得出的结论:创业可分为自然流和作死流》,现在在豆瓣上还能找到(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直接阅读)。可是我们仔细地来分析一下,创业需要什么?人脉,经验,渠道,资金,自然流的创业者,只是等着,一直等到自己把这些素质都存到了足够达到”创业标准线“的那一刻,就开始创业了,虽然速度慢,但是到了创业的时候,他们什么也不缺,只要有个机会,就能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的创业,所需要的资金,许多来自个人积蓄,以及”社会信用“。就是在这行里混了多年,大家都认识你了,信任你,自然愿意借钱给你。当然,我这种尝试算不上“创业”,只是文章里所说的道理是通用的。第一批客户,很多时候是用我之前写文章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和“社会信用”换来的。至于这些信用积分能给我用多久,以及我接下来分销的产品会积累信用还是损害信用,暂时还都是未知数。最后一天,来自“海外中文教学群”的英国某中文学校校长:有个在印度的老师在公众号给我留言,她人在印度,不方便付款。最后我让她加了我微信,她微信转账给我,我转给妹妹丽君,让丽君替她下了单。从公众号后台的信息来看,她关注我近两年了,从来没有在公众号跟我互动过。借着这次机会,我收到了她的鼓励:蔡老师人在马来西亚:朋友圈还有在英国的、法国的老师:还有一个在西班牙的老师,从简书找到公众号,来了就遇上我在卖东西,二话不说就买了:大部分都是买了自己教学用、买给孩子用、或者送人:还有替在海外教学的女儿下单的妈妈:买了送给当汉语教师的女友的小伙子:and买了打算送给自己未来的孩子的朋友:公众号的关注者中有一些台湾老师。这次来自台湾的赵老师联系了我,因为运费不便宜,所以她转发到Facebook和朋友圈后,组织台湾的老师一起订了近39套字卡,每套1.25kg,总共有50公斤。总的来说,就是两个经验和一个决定:两个经验:为了小小的微店能继续经营下去:一来,我会继续写有价值的文章,积累我的信用值;二来,“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我会在选择产品上非常慎重。一个决定:通过和商家合作,大家能买到好的产品,我能有一定的收益(支持我继续写文章,与大家分享),商家也找到了更多潜在客户,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是商家、我、公众号读者,三方共赢的事情,所以接下来如果有合适的产品找到我的话,会考虑继续做。一些后续想法公众号文章如果是广告的话,我都会在标题说明,比如用:广告、团购,这样的字眼。上次团购的时候,看了些其他公众号的文案,发现很多公众号会先做一波“预售”的广告。然后再“开售”。我不喜欢这样,喜欢一次把事情说清楚,所以直接就用“团购”。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怪胎,比如公众号满一年零八个月的时候,订阅者满5000,文末就可以挂小广告了,会有一些收益(虽然我至今不知道大概会有多少)。可是,就觉得文章末尾挂个小广告特别丑,迟迟不愿意。丽君说:“挂了才能显得像一个大号啊,不过,我也觉得很丑。”两人哈哈大笑一场,最后就决定不挂了。挣钱有很多方式,我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比如,菜头叔前不久写了《为什么标题党总是有效》,我也非常赞同他的看法。赞同归赞同,同时,我也更加坚定自己不要当标题党的初心。所以公众号订阅者增长即使很慢,我也劝自己要有耐心。别人三五年可以做到的,假设我花五年七年做到了,也很棒,对吧?最后,真心感谢每一个支持我的小伙伴!互动环节01大家去微店评价可能并没有那么方便,欢迎已经收到字卡的小伙伴在留言处留下具体评价。02除了第一次当“卖家”,上周在11.24在线做了场免费的关于自学英语的教训和经验分享。当天只有300多人在听直播,三天过去了,现在看有600多人听过。也是新的尝试,蛮有意义的。即将过去的2017年里,不知道你做了哪些新的尝试?有什么收获?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
2017年11月27日
其他

包裹丢了以后......

十一月,我在网上买了些东西寄到一个转运公司。请转运公司把包裹收集了一起寄到意大利。十四个包裹,其中一个申通快递的包裹(最贵的那个)不见了。快递是送到某小区的门卫处,快递小哥一开始说对这个包裹没印象,后来我联系上了之后,请他找一找包裹或者找一找底单,拍张照片发给我,至少可以证明包裹到了他那里(他或许也投递了)。虽然快递小哥各种不耐烦,还是替我找到了底单,上面没有收件人签字,照片如下:没有人签字,事情其实就说不清楚了。快递小哥说投递了(也可能没投递),门卫那里说没见到这个包裹(可能见到过,后来被人拿错了),甚至都有可能转运公司的员工拿到了包裹(但是不小心弄丢了)。诚实地说,以上各种可能都有。而且转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除了顺丰和EMS,都是可以没人签收就投递的。有了底单,可是没有签字,也不能确定快递小哥真的投递了。我是很想确定他没有责任的。于是,我就问快递小哥要通话记录,即使不需要人签字,那你电话肯定是要打给收件人的吧?打给对方通知有包裹。或者发短信通知。你说,你是某天投递的,那只要你把打电话的记录/发的短信发给我,我确定你通知了收件人,那也OK。但是,快递小哥说,每天打的电话太多,通话记录找不到了。快递小哥不能证明自己投递了包裹,甚至不能证明自己通知了包裹收件人,理清责任的第一步就卡在了他这里。我能怎么办?呵呵......即便如此,我还是说服自己遇到这种小概率事件,不能百分百确定是快递的责任的话,我也不想为难对方。而且,听说即使赔偿也只赔偿快递费的三倍,没什么意义。之后,我就让发货方用顺丰给我发了新产品,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他们去处理了。结果星期六,对方说包裹投递了,上面还有签字,签的是我的名字(这是逗我玩吗):这就是赤裸裸的造假了,本来责任不一定在快递小哥那儿的(他可能真的投递了......),但是直接伪造一个签名(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是去跟收件人确定了一下,确定不是他签的),这个快递小哥的职业道德还有么?在美国的英国生活的时候,我也很少亲自签收包裹,学校收发处或者公寓前台代收。他们会在收包裹的同时替你签了名字。第一步,他们会把包裹登记一下,然后往我们的信箱里塞张小纸条:几月几日,有你的几个包裹,附上你的名字。第二步,当你拿着这张纸条去找学校收发处或者公寓前台的工作人员时,对方会找到你的包裹,给你。最后,你取走包裹的同时,还要在他们登记的表格上签上自己领取包裹的时间和日期。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流程,责任就很清晰了。代收,签字(快递公司就没有责任了),塞小纸条通知包裹的所有人,学校收发处或者公寓前台的工作人员把包裹给你(防止被误领,不同的工作人员交接有凭据),领了包裹之后,包裹所有人也要签字。责任非常清晰。做起来很难吗?也不难对不对?我不知道这样丢包裹又理不清的事情有多少人遇到过,但是,如果允许没有人签字就直接投递包裹,交给门卫之后也没有任何登记,这一个个环节里,哪个环节出了错,都可能丢包裹,责任也永远认不全。最后,也就只能寄希望于好运气了。近期文章01和王同学的日常02这些年遇到的台湾老师03路,要自己走04青春期少女的必修课
2017年11月25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其实婚姻关系里面涉及到很多关于沟通的学问。在《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概念是:表达自己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不是“你伤害了我”(责怪对方),而是“听到你说的这句话,我觉得很难过。”不下结论:“你老是不接我电话”,而是陈述事实:“我早上给你打了电话,你没接。”是人都会犯错,做错了就认,该道歉道歉,该改就改。婚姻中,两个人一起进步和提高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如何?哪些需要(价值、原理)导致这样的感受?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简单的公式如下: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从我和王同学的对话中,大家或许可以看到一点我在实际沟通中运用理论的例子。供大家参考。1刮目相看某天晚饭后。我:今天我学会了一个新技术,我录了段音频,然后把背景里的噪音都处理掉了。他:家里不是很安静嘛,怎么会有噪音?我:还是有的啊,我先录了五秒,没说话的,作为噪音样本,然后再用Audacity的降噪功能。他:哇!太厉害了!我需要用"刮目相看"吗?我们中午才见过不是?2我很受伤不记得那天在聊什么了。他:你那手机总是静音,想找你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人。我:我哪有总是静音?(反应有点激烈)他:你自己打开看看有多少未接电话。我沉默,觉得很受伤。想了想,还是开口。我:王同学,你说我“总是静音”,这是直接评价我的行为。当你说“你那手机总是静音”的时候,我觉得你在攻击我。这样我很受伤的。我第一反应就是反抗。他:这么严重?我:对啊!如果你说“我上次打电话你没接,是不是静音了”,我肯定就主动认错了。以后你只要陈述事实就好。就像我不会说学生“你老是迟到”,最多就点出“你今天迟到了”或者“你这周迟到两次了”。他:可是那是学生啊,你都成年了,还要我像对学生一样对你吗?我:我一个成年人也会受伤啊,王同学,feelings!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这些年遇到的台湾老师

在菲律宾的三年,我任教于马尼拉的一所华校。中文部的主任是一名国民dang员。主任太太也是中文老师,以前在台湾读的大学。刚认识他们的时候,两位老人家都近70了。大陆每年向菲律宾派普通志愿者和孔院志愿者,而台湾也每年都向菲律宾派替代役男(男老师通过教汉语带代替服兵役)。印象中特别深刻的是,一次华人社团组织汉语教师的技能培训。有两个来自台湾的男老师做了讲座。大概是2011年。他们用了电子白板,还用了一些我完全没听说过的软件和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各样的学生参与、互动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即使学校条件比较差,只要每个学生有一个鼠标,这样子通过一些软件就能同时参与活动,控制智能白板。当时我还记了详细的笔记,多年过去,软件名字不记得了,但当时在现场感受到的震动还记忆犹新。那次培训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台湾老师的特殊优势。他们的网络是他们是真正的互联网,没有墙。台湾和美国的联系非常紧密。派出去的老师,他们使用的软件、教学法在很多时候跟当地老师、当地学生熟悉的课堂是没有太大差异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大陆出去的老师包括我在内,Facebook是从我们出去的那一天,或者说出去之后不久才开始有照片、有记录的。但是台湾老师他们的Facebook,可以追溯到大学、高中时代,他们的所有人际关系都在Facebook上,用起来毫无障碍,也更有动力去使用这些社交工具与当地人互动。后来到了美国,一位在台湾某大学任教的老师在某次会议上做了分享。他在台湾培养的本科生因为没有那么多去海外实习的机会,于是他选择和在加州中小学任教的台湾老师合作,让他的学生用Google
2017年11月20日
其他

路,要自己走

这些年,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故事,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让大部分女老师都会在某个点遇见类似的问题。有多少老师都是当年同班同学中,同专业的同学中屈指可数的依然留在这个行业里的呢?(见文末的推荐阅读)
2017年11月18日
其他

青春期少女的必修课

Day》。2013-2015,我任教于弗吉尼亚州的一所私立女子高中。全校120个女孩,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学校开展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活动,Girl‘s
2017年11月16日
其他

妹妹丽君的60篇文章合辑

在昨天的《给打算开始写公众号的你》一文中,引用了和菜头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好友看了说:就跟我考研那会儿似的,人家说“坚持复习,然后去考”。很多人想考,没报名;很多人报了名,然后没去考;很多人去考了,但是没考好。还有这两句(一句出自和菜头,一句出自《The
2017年11月14日
其他

给打算开始写公众号的你

真正把写博客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从2014年开始的,那时候我已经工作了三年多,25岁。到现在也不过四年的时间,写久了,也就写成了习惯。自娱自乐是一部分。就像在《关于分享的分享》一文中所说的,把自己受益放在第一位,其他的收获都是意外的惊喜。关于开设一个公众号,有很多前辈已经写了不少。我时常也会翻出来看一看,比如和菜头的这几篇。写得非常详细,手把手教你怎么给公众号起名字、你的第一批读者要从哪里来、以及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写下去。事无巨细,不愧是“网络慈父”。有的文章也是我在写了好久之后才看到的,非常希望自己在开设公众号之前就看到。所以整理了一下,放在这里给需要的小伙伴参考(自己随时翻阅也方便,你看,自己受益是第一位的)。和菜头在文章里说:人生也好,写作也罢,从来都是长程跑。所以,你无需为短跑运动员的来来去去而太过在意,因为,他们注定不会和你同路多长距离。甚至我要告诉你:他们之所以来,完全是个误会。写作和任何行业一样,只有进入前5%才会有出名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想在写作上博取关注甚至是大量收入,那都是完全无望的事情。想一下就能知道,为什么你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全行业前30%都不可能,换了写作,你陡然之间就不同了?就可以迅速突入前5%?你当写作是什么了?起点几十万作家,超白金作家不超过20个,写作的专业领域内竞争一点不比金融行业的竞争轻松。我一直在谈的是普通人在业余时间搞创作。在我看来,对于普通人来说首要的问题并不是创作上的博和专应该如何取舍,而是如何才能动笔写下第一个字;能写下第一个字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其中发现乐趣;能够发现乐趣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变成一种可以长期实施的习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支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生活小事、心情感悟、读后感、观影笔记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有趣,所以可以持久一些。如果写专业文章,很可能写了几篇就立即放弃了,原因是感觉到像是回家之后还在加班。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创作时应该忘我,忘我时应该爱人。相关文章,来自槽边往事:《如果你要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的格式》《公众号创作指南》《公众号创作指南(续)》《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一位我关注了很久的博主也写了一篇:巴别塔:《如何写好一个公众号》文章里给了几个建议,以下是我赞同的六个:Write
2017年11月13日
其他

十个评估阅读教学的活动

今天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看到了这十个活动,整理了一下,附上例子,供大家参考。这些活动适用于语文教学、英文教学,也适用于外语教学,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内容来选用以下的活动。以莫泊桑的《项链》一文的教学为例:1、假如......当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项链没有丢,
2017年11月10日
其他

七年光阴的痕迹

前不久,一个朋友和我说,她最近约会的一个男生比他大七岁,工作多年。然后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男生:单纯。听到这里,我就笑了,说:你想一想七年前的自己,和现在进行对比,七年的饭是白吃的吗?比你大七岁的男生,怎么可能很单纯呢!(在社会上起码混了十多年了好吗?)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七年我到底经历了什么,菲律宾三年、美国两年、英国两年、现在到了意大利。当我回顾这七年有什么变化的时候,我想了好久,都想不清该从哪个角度入手,以前每年工作汇报都要计算一年的课堂教学时长。于是突然想到,“时间都花在哪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1、上课备课七年前的我,差不多22周岁,刚刚大学毕业走出校门。从一个新手汉语教师到现在,在讲台上站了2000多个小时。课下还有备课的时间。这或许是除了睡觉以外,最大的“支出”。2010年到2015年,全职教班课。2015到2017在英国的两年,周末教课、工作日的线上教学做了半年。2、和王同学及家人沟通认识王同学之后,到2015年我们一起去英国之前,除了暑假,其他时间我们都是处于异国的状态。所以在认识之初,王同学就问我,你每天哪个时间段有空?之后就定下了每天定时沟通的习惯。工作日每天半小时,周末的话,一两个小时。也算是一大笔时间支出。家人里,和妹妹丽君聊得最多。闲下来的时候,天南海北,一聊可以聊俩小时。今年回国临走前才见到她,算了算发现上一次见面已经是三年前了。但是一点儿都不觉得陌生。我们家破碎到什么程度呢,活到29岁,没有留下一张全家福。幸好,我们都已经平安长大了。3、走走看看去了不少地方。有时候就想,以后要来估计也没那么方便,那就趁在外面的时候四处看看。特别是在英国的两年,我和王同学一起走了大大小小的英国的各地,从南到北,北边苏格兰高地没有去是个遗憾。路上拍了好多的照片,有几十G。大多是风景,某天看到同学写的一句话“只有风景的照片是明信片,有人的照片才是回忆”,想想觉得有道理,以后多拍人。4、书、电影、美剧和公开课还看了很多书,可能在菲律宾的那三年看的书是最多的。因为那个时候每天下午上两个小时课,只教一个班。有很多的闲暇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是大学毕业才开始看原版书的,在此之前很少看英文原版书。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有意思的书很多。况且世界上书那么多,不喜欢就换。读着读着,经过几年和各种书的磨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就变得很容易了。也是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看美剧的,大学时流行的是韩剧,所以这七年里看了很多的美剧和电影,这些东西可能对我个人也有非常大的影响。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感恩的是公开课资源。以前需要高考考680才能听到的清华或者北大的课程,现在无论你高考考多少分,很多都能找到资源了。国外名校的公开课资源数都数不清。刚毕业的时候,李叔叔把哈佛大学幸福课推荐给我们时,没有字幕。后来在Coursera上看杜克大学的《Think
2017年11月8日
其他

双11团购|汉字启蒙必入的识字卡,让你的孩子、学生爱上汉字的秘诀!

几个月前,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汉字教学资源集锦》,推荐了一些我所了解的市面上的汉字教学产品。其中小象汉字的甲骨文游戏字卡被我放在了第一位。第一次听说这套材料是因为一席演讲:刘良鹏有个5岁的女儿,正当识字敏感期,却对汉字全不感兴趣。后来他发现自己研究十年的甲骨文总能吸引她,于是找来通晓儿童心理的朋友、绘本老师、无印良品产品设计师,历时半年完成了一套甲骨文游戏字卡。当时写文章纯粹觉得那几样产品都很好,值得推荐,在末尾我补了这样一句:要是有小伙伴认识以上产品团队,欢迎把本文转发给对方~
2017年11月7日
其他

2017年10月写字小结

刚刚过去的十月在公众号《艳君Yanjun》更新了以下文章:写在公众号“艳君Yanjun”两周年重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意大利初印象PGCE-英国教师培训课程申请之路(下)-by
2017年11月2日
其他

知识的诅咒

图片来自谷歌上周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博主推荐了一本关于论文写作的书籍《Writing
2017年10月31日
其他

女科学家和男汉语教师

有一天吃晚饭时,王同学说到下周要开始做实验。他的上司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美国某大学的一位教授,两人聊得很投机,对方寄了个东西过来,请他们帮忙。说到这,王同学突然补充了一句:其实女性在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有优势。
2017年10月26日
其他

免费资源|Bitmoji使用示例

上周四,在弗吉尼亚州一所公立高中任教的黄彦老师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她制作的一份近两百页的PDF文档。看过后,很多老师都觉得特别棒。我向黄老师请教了文档的制作方法,她也非常乐意把这份材料和更多的老师分享,于是就有了现在你看到的这篇文章。我们先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份材料吧!制作方法经黄老师介绍,图片用是一个叫Bitmoji的app制作的。大家可以用它做成和自己很像的卡通人物,可以选发型、脸型、眼睛、身材等等,然后生成几百张图片,这些图片均可以下载。黄老师在这些图片的基础上加上了中文。做成了这个PDF。以下是我在手机app上的实验结果:以下是在电脑上用浏览器登陆网站www.bitmoji.com呈现的页面,我用的是Google的Chrome浏览器,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上加一个扩展程序:之后,用Google
2017年10月23日
其他

老外眼中的现代中国(视频推荐)

Ranger在YouTube上订阅超过了一百万。(不能和中国微博动则上千万比哈,已经非常厉害了)一个叫
2017年10月18日
其他

PGCE-英国教师培训课程申请之路(下)

艳君:在《PGCE-英国教师培训课程申请之路(上)》一文中,侯婷老师帮助大家理清了一些相关的概念、介绍了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申请经历、还介绍了一些可以选择的学校。下面就进入实质性的申请环节了。以下是正文:请忍受我的前(luo)言(suo):PGCE开学已经6周,课业压力和第一个实习让每个人都苦不堪言,Facebook上我们班同学们的牢骚也日复一日得越堆越多,让人看了心理压力更大也更觉疲惫,我目前的状态是每天只睡6个小时,已经算是班里睡眠比较多的人了……今天刚刚提交了第一份作业,肩上的压力卸掉了一些,但是下周立刻又要迎来和导师的第一次评估,每个人都在翘首期盼圣诞节!言归正传……四、准备申请材料在正式进入PGCE申请环节之前,申请人需要准备如下资料:1一份Personal
2017年10月16日
其他

意大利初印象

我当时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不知道司机会把我送到哪里去。最后司机把我送回了机场上车的地方。因为距离很近,从上车到下车整个过程不超过二十分钟。
2017年10月11日
其他

重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在阿德勒看来,“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的特点。赏罚教育是为了操纵孩子。表扬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表扬他人的目的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2017年10月10日
其他

写在公众号"艳君Yanjun"两周年

Shop,四篇文章的阅读量也超过了6000,对于这个小小的公众号来说,算不少了。重点是,有价值的内容传播了出去,我相信每个参与者,都觉得自己的分享是有价值的,自己付出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2017年10月2日
其他

PGCE-英国教师培训课程申请之路(上)

在英国,想要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能够获得最全面最官方信息的网站是英国政府的官方网站:https://getintoteaching.education.gov.uk,许多教师都是从这个网站开始,走上
2017年9月19日
其他

适合外语教师的公开课

因为公众号文章里不能嵌入外部链接,所以做了个PDF版本,在公众号回复“教师节”就能下载,在PDF里,可以直接点击课程链接打开。希望这些资源没有被国内的墙屏蔽掉,不然国内的小伙伴就得另外想办法了。
2017年9月13日
其他

从“小朋友们上课好吵,怎么办”谈起

针对整个班级来进行管理,可以设计一个班级音量表张贴在醒目的位置,可以用颜色和数字直观地告诉学生做什么活动用什么样的音量,并持续地训练他们,直到养成习惯,这个是十分有效的办法。文末附图。
2017年9月3日
其他

结婚两周年:我比原来更爱你

王同学去德国东部一个城市,在西边一个城市转机,地图上看到莱茵河穿城而过,犹豫了一下,拎着小行李箱就出了机场。利用转机的两三个小时空隙,去市中心的河边逛了一圈,把地铁、公交、电车都坐了一遍。
2017年6月29日
其他

Weekly Swap Shop 第四期分享

这是迷你书“中秋节的故事”,有插图,插图下面配有中英文的句子,学生需要补全句子,最后可为插图上色,图为workshop的小学生,零基础基本就只能补全英文句子和填色了,不过这对文化教学还是很有用的。
2017年6月28日
其他

在英国教汉语的日子——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王楚怡老师教学访谈

利兹艺术学院是我们孔院的下属孔子课堂之一,这个学院已有150年的历史了,每次走进那个学校都觉得走进了艺术世家的大门。这门课学生都是利兹艺术学院选修中国模块的大一学生,专业为Fashion
201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