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君Yanjun

其他

读书笔记|直面“冲突”

一直对“冲突”这个主题比较感兴趣。包括亲密关系里的冲突,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出现冲突该怎么办?今年读的两本书刚好有相关的内容,加上好几年前读的另一本。我把相关的笔记放在这里。常见冲突争论的六种模式预测离婚的六大迹象发生冲突时,怎样及时踩刹车关系的修复主要整理了三本书的内容:《获得幸福婚姻的7法则》约翰·戈特曼《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菲利帕·佩里《看见孩子
8月14日 下午 8:50
其他

小土豆玩魔方的这一年

今天突然发现小土豆玩魔方一年整了。这是去年8月1日的朋友圈:这一年我有很多的感慨,最主要的是意识到这一代孩子的学习环境跟我们小时候实在是太不一样了。不记得自己的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买的了,不是大三就是大四。电脑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能够接触到更多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我大学时学魔方用的是优酷网上魔方小站站长制作的视频,那是我当时使用的唯一资源。而到了小土豆学魔方的时候,资源琳琅满目。在我们小时候,传统模式的学习在大学毕业前都是占绝大部分的。个人中心的学习相对占比很小。但是,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小土豆这一年魔方的学习基本上符合个人中心学习的特点。个人中心学习有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一个前提。1.
8月2日 下午 6:21
其他

传统模式与个人中心学习

最近在读卡尔·罗杰斯的《论人的成长》。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标题为“教育的过程及其未来”。我直接从这部分开始读。其中关于传统教育与个人中心学习的特点我猜测公众号很多读者会感兴趣,我摘录在这里。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必要提醒大家一点,这本书出版的年份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一份严肃的女性主义书单

上周和友人约了视频,期间讨论到一些问题。我说:我可能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但是,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我读过的书。也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过去三四年的阅读主要围绕着女性的经历(过去不被书写的婚姻、生育、家务劳动等)、女性是怎样被社会文化塑造的、女性的真实感受等话题展开。“女性”和“女性主义”是关键词。如果要选一句话送给大家,我选择这一句:“女性视角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一种价值观,也是可以学习的方法论。”女权理论基础《亲爱的安吉维拉》阿迪契《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有什么用》《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女性的权利》《应得的权利》《女性主义》李银河《透过性别看世界》《女性与权力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很喜欢的一本书,出了中文译本

本人,书里有她的四个来访者的人生故事,他们为什么来寻求帮助?她与来访者在咨询室里发生了哪些故事?Her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过去十年遇见的好书

Vicky的书架艳君注:今天的文章来自Vicky。她是2021年女性成长读书会的小伙伴。这是她过去十年遇见的好书,与大家分享。以下是正文。我喜欢送书。当读到一本好书时,我常常会想到哪位朋友也可能喜欢。今年读了一些好书,也推荐或送给了一些朋友。还有以前看过的一些好书,想着有时间把它们整理一下写下来。下面的这些书是过去十年看过的比较触动我的书,还有一点简介或与它们的故事。希望你能从中发现几本感兴趣的书。心灵类1.《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看不见的贫困”

第一次读《女性贫困》是2018年,最近和朋友聊天突然想起它,于是翻出来重读了一遍。这本书由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所制作的《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等节目集结而成,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社会问题。书中故事的主人公多为年轻女性,例如:脱离职场十几年、养了四个孩子的女性在丈夫突然去世后陷入了贫困。原本在上市公司工作,因为丈夫工作调动,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生娃后,被丈夫虐待,丈夫把钱投入股市赔光,离婚独自养娃的女性。快二十岁怀上男友的孩子,发现男友有几百万负债,还是决定把娃生下来,结婚,后来离婚独自养娃的女性。单身女性,每个月有18万日元的收入(9000RMB,其中三分之一付房租),有600万日元(30万RMB)的助学贷款要还(有利息)。因为丈夫对孩子施暴而逃离,养三个孩子,打四份工,每个月收入大约18万日元(9000RMB)的单亲妈妈。单亲家庭长大,父亲养不起她把她送到福利院养到18岁,离开福利院后全部家当都放在一个行李箱里、在网吧咖啡店餐厅打工的“充电少女”(抱着手机,在24小时营业的店里睡觉,守在插座旁的女孩)。与认识不久的男性结婚,生育后一个人照顾孩子,情绪出了问题,得了神经衰弱症,丈夫出轨,离婚后独自带娃生活的女性。一家三口(妈妈和两个女儿)都住在网吧的“网吧家庭”。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和妹妹分着吃面包和饭团的女孩。类似的故事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可能你会认为这是少数女性的经历,但是看下面这三组数据,就会明白陷入贫困的女性数量并不少:因离婚造成的单亲母子家庭中,商定好抚养费的只有38%,现在仍在领取抚养费的仅有20%。——80%的因离婚造成的单亲母子家庭都是妈妈在独自抚养孩子。日本全国单亲母子家庭大约有123万户(2011年数据),其中未与亲属同住的有76万户。虽然其中80%都有工作,但短时工、零工等非正式就业占52.1%。母子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223万日元(平均一个月9300RMB),其中母亲在工作中所得到的的平均年收入是181万日元。大部分陷入困境的女性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父母离异,本身来自贫困家庭,艰难长大。家中无力负担自己的学费,早早退学(未成年的阶段就退学),做的都是合同工或者临时工。即使上了大学的女孩,家中既不能支持学费,也不能支持生活费,背着沉重的助学贷款(预计要还到45岁才能还清)。单身育儿。结婚后当全职主妇多年后养了多个孩子再离婚,或者未婚怀孕男友不愿意抚养孩子,或者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育儿和工作的冲突之下,家中长辈也不能提供支持。年轻女孩对网络社交缺乏警惕,从“按摩”服务、“陪散步”服务、“相遇咖啡厅”,像打零工一样一步步迈进了色情业。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女性的贫困是不被看见的。我们一直在讨论贫困问题,但说的都是“男性”的贫困问题。女性的贫困不被看见,更不要说年轻女性的贫困了。书中有的女性孩子上不了公立托儿所,因为她“正在找工作”不能成为孩子需要公立托育服务的理由。讽刺的是,性服务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办了托儿所、也给妈妈们提供宿舍、“就业”机会),年轻的妈妈们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的托儿所,早一点送晚一点接也没关系。卖春店的网页堂而皇之地挂着“欢迎单身妈妈”“宿舍与托儿所设施齐全”的广告。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公益机构,叫“婴儿篮”。她们给怀孕的贫困女孩提供住处,提供医疗服务。这些女孩多数不想要怀孕,也错过了放弃胎儿的时间。这些孩子最后会由机构帮助找到领养家庭。女性贫困的背后有很多原因,职场上的性别歧视,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是其中一个推手。更可怕的是,贫困的代际传递正在发生。现在处于贫困状态的女性多数是继承了上一代妈妈的贫困,来自单亲家庭,打零工的妈妈独自抚养她长大。我们可以预见这些年轻的女性大概率会把贫困传递给孩子,如果她们有孩子的话。书中提到了女性陷入贫困的三大原因:维持我们生活的三大支柱每一根都在摇晃:雇用、家庭和社会保障。首先,女性从事的非正式雇用工作,在丈夫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很多女性不得不只依靠这份收入来生活,特别是有孩子的女性。其次,即使女性去工作了,因为性别歧视和历史文化(女性被认为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等原因,职场对女性来说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残酷,很多女性主动选择了在家当家庭主妇。另外,男女的收入都在下降,甚至到了不能结婚的地步,这也是家庭动摇的原因。第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现在日本的社会保障是以男人挣钱养家的形式为基础的,以养老金为中心,支付给高龄人口家庭的。这个形式已经被破坏,援助单身女性的支出非常少。这些单身女性尽管处于贫困之中,本来应该是社会保障帮助的对象,却依然要负担社会保障支出的部分。这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她们的处境更恶劣了。此外,书中还提到的一点,这些女性因为自身的经历,所以更愿意从事照顾他人,特别是照顾年幼孩子的工作,比如幼师,而这样的工作往往是薪资不高的工作。有女性利用贷款读了幼师,但记者非常担心她的未来,毕业后的薪水可能只够养活自己,还贷的压力太大了。幼师的平均年收入是310万日元(20.5万RMB)。和2018年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相比,现在的我多了个性别视角。书中有一段特别讽刺。去采访那些贫困女性的记者赞扬其中一个采访对象:“你会成为一个称职的妻子”。这些女性是怎样陷入贫困的?多数不都因为婚育吗?作者也承认曾经在街上看到很多拖着彩色行李箱的少女,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去注意过她们。直到采访中遇到这些居无定所,只能拖着行李箱在一个个网吧里过夜的女孩,才意识到曾经在街上看到的那些少女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读到这本书的我们,跟她们相比,或许只是多了一点点运气。与《女性贫困》同一个系列的还有以下几本,一起推荐给大家:完
2022年1月9日
其他

对“教育”的再思考——读《孩子与学校》有感

最近在读日本心理学者河合隼雄的三本书,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孩子与学校》。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日本学校教育的反思,相信国内的家长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感慨良多。读书时,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个TED演讲。Ken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私立小学闯关记》,揭开日本精英教育的面纱

理想国引进了一个纪实系列,每一本都很精彩。作为家有学前儿童的妈妈,我打开的第一本是《私立小学闯关记》。作者是来自日本的槙原久美子。书的副标题叫:不输在起跑线的精英教育。槙原久美子当时是驻俄罗斯的记者,经历了多次怀孕失败后,和丈夫一起去哈萨克斯坦收养了一个男孩,取名为太郎。丈夫是个美国人,在太郎三岁左右的时候俩人离婚,久美子回到日本独自抚养孩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太郎五岁的时候(2004年),打算把他送进私立小学直到太郎毕业后直升中学,最后离开这个学校的故事。一、选择私立学校为什么要送孩子去私立小学?简单来说,四个字:为什么不?久美子一开始是没考虑私立小学的,日本当时大约只有1%的小学生上私立学校。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公立学校的办学质量在下降,既然有这个经济实力,为什么不试试呢?最好是十多年一贯制的学校,早早迈出这一步,就“赢在了起跑线上”。我想国内的朋友肯定对这样的论调非常熟悉。久美子的父亲是著名的企业高管,母亲的曾祖父是商业大亨,日本著名的早期实业家。有了家人的经济支持,送太郎上昂贵的私立学校对她来说经济上不是问题。但是,特别好的小学、幼儿园同时也要挑选“高质量”的学生。确切地说,要挑选学生的家庭。什么样的家庭最受欢迎呢?显然不是久美子这样母亲在工作的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会被认为母亲没有足够的精力正确的抚养和教育孩子,此外,也会被认为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负担昂贵的学费。为了让太郎能顺利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久美子把太郎送去了专门的备考学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补习班”,这在日本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入学考试考什么?写作、艺术、运动和行为能力,外加面试,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项目。题型甚至有一些简单的图形推理题,智商测试里常见的那种题型。显然,这些内容是超越了这个年纪普通孩子的理解力的。所以都需要早早准备。更不要说,这样的考试一考就是一个小时,对这么大的孩子的专注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二、学校里的妈妈们顺利入学,仅仅是个开始。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因为个人的经历,太郎入学的这个过程、上学的经历,对她来说也是陌生和新鲜的,久美子也在适应新的环境与角色。作者童年是在英国度过的(八岁前)。成年后因为工作常年在海外生活,所以她有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在看日本私立小学里的这一切。此外,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也与她成长的年代大不一样了。就像我现在送孩子上幼儿园也会发生一些让我觉得很新鲜很陌生的事情。私立学校家长的参与度很高,这是学校要求的。同时,这个家长多半指的是妈妈。大部分在这个学校就读的学生,家里都有一个全职妈妈(家庭主妇)。职场妈妈是绝对的少数,而且多半都会表示出不能全职照顾孩子的内疚。爸爸只有在重要的场合出现,比如毕业典礼。正因为这些妈妈们都是家庭主妇,所以她们都日常生活都是围绕孩子的学习来展开的。孩子是她们生活的主线。作者想要融入这样的妈妈圈,不想显得自己特别异类,但很难。她本身在海外生活多年,衣着各方面更随意,加上又有自己的工作,年纪也比大多数妈妈们大一些(她四十多岁),领养孩子,在美联社和《时代》杂志社担任过记者。在与妈妈们的交往中,她把这些信息都隐瞒了下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很多年前看的一部美剧《吉尔莫女孩》,故事主线差不多。剧里的美国妈妈因为怀孕生子没有上大学,孩子的爸爸不愿意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两人没结婚,她独自抚养女儿。女儿上私立高中同样是外公外婆出的钱。妈妈经营一家小旅店,也是学校妈妈中的“异类”。但是我同时也在想,这样的家庭,即便有爸爸的参与,妈妈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区别吗?答案很难说是肯定的。孩子的教育多半被认为是母亲的责任。即使是父母同样有全职工作,学校需要家长配合的绝大部分事物都是妈妈在承担。在书中,学校给家长的通知中一大部分是让家长准备一些孩子需要的东西,比如:室内鞋、泳衣、校服、室内校服、擦汗用的毛巾。校服上要缝上孩子的名字。学生要外出郊游,需要准备外出郊游的物品,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7件,到了五年级有整整43件(外出六天五夜),等等。此外还要参加孩子们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家长会、音乐会、体育类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等。作者写到:“几乎每个月,有时甚至一个月好几次,母亲们都要去学校参加活动。大部分母亲都要求更多地参与其中而不是随意地走个过场。”这还是校园之内的,校园外,还有孩子的补习班,同学的生日会。暑假有暑假作业,各种要家长和孩子一同完成的小项目。当然,也有很多妈妈们乐在其中,对作者来说,这其中很多都是负担,因为太多了。今年回国后,送小朋友上幼儿园,我也成了“家长”。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现在孩子上学还有一大问题是接送问题。书中,上公立小学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家住的近的孩子可以结伴上学。这是日本的一个传统,得益于日本超低的犯罪率。因为私立学校孩子的来源区域更广,所以更多孩子是自己坐火车和公交去上学。太郎一开始要坐两趟火车再转公交才能到学校,全程大约90分钟。久美子陪着太郎用一个月的时间逐步放手,之后孩子就独立上学了。这在我们现在看来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三、学业的压力私立学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学业上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这几乎是必然。学校要长期发展,依赖的是学生最终的升学表现(也可以算是学校的产品质量)。在久美子笔下,学校的老师们都是按照班里最好的那批学生的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的。其他的孩子课上听不懂怎么办呢?作业不会做怎么办呢?答案是:送辅导班、家长亲自辅导,还有请家教上门辅导。多数家长都是选两项双管齐下,甚至三管齐下。太郎在学校的学业成绩不算好,所以在做作业这件事情上,久美子和孩子之间爆发了很多冲突。基本上,整个状态就跟国内网上流行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差不多。补习班的老师也对太郎无计可施,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完全超出了太郎的学习水平。太郎在补习班和学校都遭遇了体罚(被补习班的老师扇了一巴掌,被滑雪教练踢了一脚)。在跟学校沟通的时候,校方领导听到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太郎这个孩子真是太顽劣了!”书中另一个特点是附上了太郎各个阶段的一些日记,可以作为一个对照来看。从学生的角度看到他在学校的经历和感受。日记中也写了他被体罚的经过。作为妈妈,看到那样的日记估计伤心透了。后来,太郎还被精神科医生诊断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久美子没有选择直接让孩子吃药,而是试了六个月的行为疗法(“正面强化法”)。在这个过程中,久美子发现自己可能也是太郎的压力来源之一。这就要说到久美子的成长经历和她的父母。久美子的父亲是企业高管,哥哥学习成绩优异。父亲和哥哥都毕业于哈佛大学。从她记事起,妈妈就鼓励她要像父亲和哥哥学习。同时,她从母亲的言语中得到的信息是“跟爸爸还有哥哥相比,你一无是处”。即便是小时候她受到同学邀请参加生日会,这是唯一一件她比哥哥做得好的事情,在母亲那里,也被曲解为:你收到了所有人都邀请,哥哥没有因此而沮丧,真是不可思议。作者在哥哥的阴影下生活。她的每一任男友都会被拿来跟父亲还有哥哥比较。要结婚的时候,妈妈说的是:也不知道他看上你哪里了。作者反思到,她那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优秀,送孩子上私立小学,给孩子在学业上施加压力,可能是潜意识里希望太郎的优秀能提升她在自己家里的地位。而事实上,太郎被诊断出ADHD,又成了母亲责怪她的理由。母亲把太郎的叛逆归咎于她拙劣的育儿方法。在育儿这件事上,她又被拿来跟哥哥和嫂子比较。离婚也都是她的错,没有能力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但是,久美子在经济上还要依赖于父母,所以也没法顶嘴。精神科医生也提醒她,她尊重一个成年人给自己设定高标准,但是不应该把这样的高标准强加给孩子。四、从美国到日本,再到中国这本书还让我想起《不平等的童年》(链接读书笔记)。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社会学家Annette
2021年11月2日
其他

日常丨入园记

ears.此外,引入新名词的时候,我会解释,之后也会提问他,让他解释。这是某天去幼儿园路上的对话:我:Where
2021年9月11日
其他

日常丨夏天的相聚

2021年6月》。104中午我不在家,小妹亚君把娃劝上床,娃自己睡着了。晚上我们坐沙发上闲聊。亚君:为了把他弄上床,我把毕生学的英语都用上了。我:你说了啥?亚君:我跟他说It's
2021年7月31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1年6月

flamingo!99奶奶过来帮忙一个多月了。以下是我亲耳听到奶奶对小土豆说过的话。娃在啃手指时,“有虫虫,不能吃。”娃捣蛋了,“......
2021年7月3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0年4月

61我们在APP上买了蔬菜水果。一个小时内就送到了家门口,跟意大利、英国、美国比起来,国内的蔬菜种类真的是太丰富了。我太久没有做丝瓜,一时有些愣神,问王同学:丝瓜要削皮吗?王同学也想不起来。
2021年5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小说《廊桥夜话》中的女性命运

回国后读的第一本小说,翻开后就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了。小说讲述了一家三代人中四位女性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浙南与闽北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我家就在闽北的小山村,所以小说里的风景和场景都无比熟悉。1阿贵妈阿贵妈是第一主角。在成为阿贵妈之前,她叫李月娇。李月娇家在县城,初中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在家里呆着做做针线活。十九岁那年,她父亲要给家里打家具,熟人介绍了一个木匠来家里,木匠叫杨广全。木匠在家里做了半个月木工,临走找人上门提亲。母亲嫌有点远,但是父亲觉得人家有手艺,人也踏实,就算是答应提亲了,让对方准备彩礼。离开的前一天,杨广全在李月娇的房间里把生米做成了熟饭(没有避孕措施)。然后李月娇就开始等着对方带上彩礼来娶她。原本说好了是一个月,结果一晃几个月过去了。终于等来了人。山路绕啊绕,绕到了五进士村,这时候十九岁的李月娇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杨广全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寡母,一个十六岁的弟弟,一个常年犯哮喘的哥哥,一个哑巴嫂子,还有一对不满十岁的侄子侄女。整个家庭唯一的壮劳力就是二十八岁的杨广全。把她骗到这个家庭,也是全家都合谋。杨广全走的每一步,全家都知道,包括那一场生米煮成熟饭。而此时的她已经怀孕几个月了。李月娇第二天就准备了出逃,躲过了杨家寻找她的人,最后还是回去了。胎动提醒她孩子的存在,她不想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爸爸。而实际上离开之后能去哪里呢?一回去就面临婆婆的暴击:杨广全给你父母打过电话了,你爸爸说,嫁了就是嫁了,这事没有回头的路。于是一边怀孕一边伺候全家老少、充当家庭里第二个壮劳力的日子就开始了,李月娇很快就成了阿贵妈。从小在县城长大没有吃过苦的年轻女孩,在这样的环境里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屈辱,丈夫也不站在她这边。阿贵妈后来又逃跑过一次,那是结婚八年后,耕地的牛丢了,她带着儿子上山找牛。辛苦了一天,回家不仅没饭吃,还被婆婆责难。之后再次逃离打算投河自尽。结果被救了,又发现了身孕,所以她又回去了。这个孩子后来跟她姓,叫李天意,最后通过考大学走出了小山村。2杨家婆婆杨家婆婆也是被骗到这个家庭的,她是被媒人骗。之后的十年里,她出逃过三次。最后一次从悬崖上摔下去,就半身不遂了。她当儿媳妇的时候,被婆婆折磨,最后媳妇熬成婆之后,生活的乐趣之一(甚至是唯一的乐趣)也是折磨儿媳妇。都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是进入了这个系统,等到终有一天掌握“权力”的时候,估计很难抵抗诱惑吧。“这些年里,婆婆那双形同虚设的腿脚,在这世上唯一还能做的,只是踩贱那两个嫁进她家门的儿媳妇。杨广全和他的两个弟兄,看着婆婆作践她和哑巴,却都不敢吱声。做娘的是忍不下年轻时的怨恨,做儿子的是忍不下对母亲的愧疚。他们都把他们人不下的痛楚,扔给了旁不相干的外姓媳妇。”3越南儿媳阿珠李月娇的儿媳阿珠是也是从越南骗到山里的,阿贵去越南买了这个媳妇。阿珠的骗局里处处都有李月娇的指纹,她从受害者转变为了加害者。他们全家骗了阿珠,而事实上,阿珠也有秘密。她原本嫁在当地,生了一个儿子,被丈夫家暴,然后逃走,又被家人嫁到了中国(换了一笔钱)。与阿贵生了俩娃……婚后五年都没能回去探亲一次(没钱)。4女儿阿意整个小说是由阿意回乡探亲这件事串起来的。阿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了小山村的局外人。她小时候在县城的外公外婆家长大,这是她妈妈的要求。她考上大学那年,家里宴请全村人。父亲认为因为宴客,哥哥阿贵娶亲的钱被挪用了,后来彩礼钱一路涨价,所以哥哥十年后才娶亲。父亲认为阿意是欠了哥哥的。可是,谁欠了阿意呢?她原本可以上清华北大的成绩,最后读了师范,因为可以花更少的钱。后来拿奖学金出国读书,在法国做博后。嫁了一个法国人加斯顿。加斯顿离过婚,带着一个女儿。父女俩与阿意一同回乡探亲。在小说最后,阿意想要向斯加顿借钱,让父母去巴黎探亲,被拒绝了。他已经答应阿意的越南嫂子阿珠(会说法语),付费让他们夫妇俩一起回越南探亲。家乡的父母期待阿意的反哺,而现实生活里,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一辈自己从零开始也是处处捉襟见肘,走出了大山,前面也并不是坦途。最后是杨广全的一句话点破了现实:“阿意的手头,哪有什么钱?我看她穿的运动鞋,还是两年前的那一双,鞋尖都踢破了皮。大个头挣的钱,管家,管他女儿,阿意是自己管自己。”最后,推荐大家去读原著,非常值得一读。相关文章:小说《Free
2021年4月12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1年3月

45出门遛娃,刚走出小巷子,对面就来了辆警车。警车转弯的时候,戴着墨镜的警察跟娃挥了挥手。娃很开心,也挥了挥手。因为疫情,小镇上天天都有警察开着车巡逻。警车通常开得很慢,警察们对小朋友都格外友好。
2021年3月30日
其他

2021回国记

无论如何,算是安全回国了。从2010年毕业以来,过去十年多我都在海外生活,疫情前几乎年年回国,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阵势。而此刻的意大利几乎全国都进入了红区,每天还是一两万的案例。完
2021年3月15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1年2月

knows.25小土豆最近说的最多的词语是“不要”:不要这个,不要睡觉,不要回家,不要吃肉,不不不……26我:现在能感受到自己是娃在学习英语路上的限制了。他:怎么了?我:娃今天问“What
2021年3月3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1年1月

07午饭后。他:今天你没怎么吃排骨。我:嗯,只吃了四块。今天的排骨好像炖得太烂了。我喜欢啃排骨。他:哈哈哈,我以为是西芹太好吃了,所以你才没吃多少排骨。我:也有那个原因了啦。哈哈哈。
2021年1月31日
其他

英语启蒙路上的两大陷阱

小土豆会说话以前,英语启蒙在我看来都是很简单的,跟中文完全一样的做法。注意给他一些可理解性输入就好了。有一些互动,比如读书的时候通过他的指认,或者通过他做动作,确认他听懂了。在准备给他做英语启蒙前,我读了几本书,听了一门课。记录在这篇文章里了:《英语启蒙越早越好吗?这不是一个好问题》。等到他开口说话,开口蹦单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发现自己又需要补充理论知识了,于是又开始看书,听课程。去年十二月听的British
2021年1月22日
其他

这些年,让我受益匪浅的公开课

互联网看似让世界更公平了,最好的老师都在网上,很多课程还免费。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也不是每个老师或家长都能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01这两天微博上关于《哈佛大学幸福课》的一张截图在传,很多人在评论里问:这门课在哪里能看到?说起来,这门课在网易公开课上也放了有至少十年了。现在你再去看的时候,会觉得,真是“画质感人”。第一次听说《幸福课》的时候,我刚到菲律宾不久。那是2010年,校友李叔叔给我们一群小朋友的群发邮件中提到了这门公开课,当时好像还没有中文字幕,后来很快网易公开课就引进了,我记得当时是一集一集等着翻译,翻译完了上线,我就赶紧看。2011年我把课件发给了朋友,邮件还在邮箱里,一搜就发现了。Tal教授的书《幸福的方法》2007年就翻译成中文出版了。2011年重返志愿者在厦大培训的时候,有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培训,主讲人是汪冰,他是《幸福的方法》的译者之一,所以我很快就把这本书找来读了。这门课到目前为止也从头到尾看了两遍,一共23个视频,每个一个小时左右。应该算是这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课程,没有之一。课程地址:http://open.163.com/special/positivepsychology/02对我影响第二大的一门课叫:Ignite
2021年1月15日
其他

公开课《English in Early Childhood》笔记(下)

Childhood》笔记(上)最初的记忆2020年文章目录完
2021年1月13日
其他

公开课《English in Early Childhood》笔记(上)

早期儿童教育中不应该区分游戏与学习,游戏就是学习本身。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冒出了一两个外语单词,父母/老师该做什么?怎样让对话继续?可以扩展儿童的语言。比如儿童说“car”,你可以说:“Yes,
2021年1月8日
其他

最初的记忆

转发和点“在看”是最大的鼓励
2021年1月6日
其他

2020年文章目录|艳君Yanjun

Talk了解一下常看公众号的小伙伴欢迎加个“星标”,这样能及时看到推送:附:2019年文章目录旧文分类目录(2015-2018)完
2021年1月4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0年12月

birthday”了,但肯定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234王同学上午在工作,午饭后,他坐沙发上对着手机。我:三点了,你还不去干活?他:It's
2021年1月2日
其他

2020下半年遇见的好书

今年上半年读了16本书,见:2020上半年读书记录。下半年我读了20多本,挑其中最值得推荐的放在下方:《成为我自己》是今年读的唯一一本回忆录。欧文亚隆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荣誉退休教授,旧金山市一名精神科医生,也是一名享誉全球的畅销心理小说作者。他的心理小说我没看过,之前读过他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很喜欢,主题分享里引用过里面的内容。今年做读书会,丽君还给我推荐了他的《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美国佬》是《亲爱的安吉维拉》作者阿迪契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尼日利亚女孩去美国留学、工作,拿了美国护照成为“美国佬”,赴美十多年后又回到尼日利亚的经历。很精彩的小说,值得一读,推荐。《新婚之夜》是辽京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一共五个故事,都是女性的故事。看完她这本之后,我还读了她在豆瓣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默然记》。《Maybe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一部适合二到四岁小朋友的动画片

mouse也有绘本。这套书拿过很多绘本的奖项,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也可以买绘本给孩子读。相关文章:英语启蒙越早越好吗?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小土豆英语启蒙半年记(两岁前)小土豆英语启蒙记|两岁半前(视频篇)完
2020年12月30日
其他

原来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么简单 | 《朗读手册》读书分享

1941年,有一个男孩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这个孩子从小就尤其好动,他的调皮捣蛋在社区里出了名,社区里的一些住户甚至联名写信要求他们搬家。在当时,像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问题还不被大众所熟悉。男孩的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他的爸爸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在一个制造公司做销售,但是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大声朗读书籍和报纸给男孩听,一读就是好几年。爸爸的朗读在男孩的心里种下了阅读的种子。种子慢慢发芽,男孩爱上了阅读,多年后,小捣蛋鬼成为了作家,也是世界知名的阅读推广专家。他就是Jim
2020年12月28日
其他

小土豆英语启蒙记|两岁半前(视频篇)

小土豆的英语启蒙是从一岁半开始的,当时因为疫情困在家,索性就开始了。九个月后,也就是两岁三个月,小土豆开始说话,中文英文一起说。英语启蒙相关的文章我放在文末了。早期我视频录得比较少,先上两个两岁前的吧:开心地听Brown
2020年12月25日
其他

Anton Kreil:实现财务成功的十大秘诀

教师是传统社会、传统教育的代言人,是那个系统的一部分。教育不是为了让你更成功。(而是让你成为螺丝钉?)如果你想要的是自由和成功,你的需求跟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有冲突的。老师不会教你,也没有能力教你。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李老师:2020年遇见的十二本好书

这一年真是特别,因为疫情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连工作都不需要出门了,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读书的时间。再加上用了微信读书这个软件,读完一本软件就推荐一本,“一不小心”就读了不少。往年我一般一年也就是读三四十本,这一年居然超过了一百本(艳君注:李老师在微博上有详细记录,微博ID:凝碧的波痕)。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侦探类的小说,通常都是在比较疲惫的时候自我娱乐的。除了女性成长读书会共读的五本书之外,我在这103本书中挑选出了12本我觉得值得一读或者多次阅读的,推荐给大家。按照我的阅读时间排序,简单介绍如下:
2020年12月21日
其他

重复的价值

今年二月,我在《阿兰德波顿教会我的那些事儿》里提到过他的一本书《写给无神论者》,以及他的演讲《无神论者2.0》。书的其中一章为“教育”,讲到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宗教学习什么。德波顿的观点是:在非宗教的世界里,我们认为教过了,人们就记住了,认为重复是无聊的、认为新的总比旧的好。但是宗教认为,人们需要不断地温习、不断重复才会记住。毕业后这十年,我发现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书基本上都是那些读了好多遍的。对自己影响很大的观点,基本上也是在不同的书、演讲里重复遇见的。我常常会在读到一本好书后,去找作者的演讲来看。演讲常常是作者最主要观点的凝练总结。阿兰德波顿是一个例子。前不久读完了Maybe
2020年12月14日
其他

女性成长读书会|2020终期反馈

今年的读书会四月成立至今整整八个月,到今天,就算是圆满结束了。我们共读了五本书,平均每本书有五次主题分享加上一次关于行动指南的讨论,一共有25期主题分享。每本书的主题分享我们做成了专辑(音频+文字版):解读《亲爱的安吉维拉》解读《82年生的金智英》解读《非暴力沟通》解读《向前一步》解读《女性的时刻》习惯听音频的小伙伴可以下面用这个链接,25期的音频可以连续播放:2020女性成长读书会-音频。读书会的设计思路是公开的,见文章:《我们的女性成长读书会为何“与众不同”?》。第一次尝试做读书会,我和李老师大致把它做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感谢群里每一位小伙伴的参与。对读书会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明年加入我们,到时候会提前在公众号发布纳新说明。下面是最后一次群讨论时部分小伙伴的反馈,与大家分享:01布自4月加入读书会,转眼就大半年了。即将结束之际,倍感不舍。加入之前,我是女权小白。在读书会,我学到了女权主义的定义和意义,收获了看社会的女性视角视角,可以说是补上了人生观中的女性观这个大缺口。《亲爱的安吉维拉》里的性别互换和质疑语言这两大工具,使我开始能够辨识出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又已经习以为常的性别歧视。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不说再见,继续同行

艳君注:今天的文章来自静媛,我们2014年在简书上认识,至今没见过面。今年她加入了读书会。上个周末是读书会群里的最后一次讨论,主题为“读书所得和行动指南”。以下是她的分享:还是到了暂时说再见的这一天。昨晚看了李老师写给我们的告别信和爬楼看了小伙伴们的发言,感慨很多,积累了很多的话想对大家说。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愿每一个女孩都闪闪发光!——致读书会小伙伴的告别信

专辑|解读《亲爱的安吉维拉》专辑|解读《82年生的金智英》专辑|解读《非暴力沟通》专辑|解读《向前一步》专辑|解读《女性的时刻》主题分享(纯音频):2020女性成长读书会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0秋冬

mountains”听了三遍就睡着了……午睡破天荒地容易。213烤了一只鸡,娃吃鸡胸肉。王同学切得比较慢,想着晾一晾再给娃吃。娃坐在椅子上等不及了,敲着盘子说:Come
2020年11月30日
其他

我所理解的“女权主义”与“女性成长”

今年的女性成长读书会已经持续了七个月,读到了第五本梅琳达盖茨的《女性的时刻》,还有一个月就结束了。我最大的感受是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是一种看世界的视角,它的本质是透过女性的眼睛看世界。五本书中,除了《非暴力沟通》,其他四本都是女性作者写的书,讲述的是女性的经历和感受。《亲爱的安吉维拉》是尼日利亚裔作家阿迪契给好友(一个新手妈妈)的一封回信。阿迪契在TED上做过关于“女权主义”的热门演讲,好友询问她如何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强大的女性。这封回信很薄,英文版不过9000个词语,最初发布在社交网络上。出版后,全书二十页。中文版加了漫画,有六十页。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想要养育一个强大的女儿,想要女儿是一个女权主义者,那么,首先好友本身需要成为女权主义者。阿迪契给出了两个工具和十五条建议,是读书会的基础,我们讨论后面几本书的时候,不断用到这里面的工具和建议。《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了一个女性从出生、求学、毕业工作、结婚到育儿的整个经过。即便是遇到了对的人,对方不能再好了,她还是得了“育儿抑郁症”。有了《亲爱的安吉维拉》做基础,我们可以看到金智英整个成长过程中,女性身份在生命不同的阶段给她带来的种种困境。这些困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几乎我们东亚的每个女性都能在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向前一步》讲的是职场女性的困境。在职场上,事业发展依赖的特质包括敢于冒险和自我表现,但我们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女孩表现出这样的特质(比如,家长会劝女孩要找个稳定的工作,要顾及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甚至女孩自己也这么想。)职场上女性的自我评价普遍低于实际情况,而男性则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女孩在职场上的成功,甚至会让她变得不那么受欢迎,而男性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扰。女孩被期待在没有额外报酬的情况下去帮助同事,被帮助者不觉得亏欠,如果女孩敢拒绝帮助他人,会被贴上负面标签。这个都跟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固有印象(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有关。等等。到最后一本《女性的时刻》,梅琳达盖茨放眼全球,向我们展现了女性是如何因为性别陷入贫困。从贫困地区的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自主计划生育、女孩教育、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无偿劳动、童婚的女孩、务农的女性、到职场中的女性等等。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帮助女性获得权利和权力的机构都是怎样赋权女性,以及女性本身如何建立互助团体、携手前行。长期以来,我们(包括女性)都是透过男性的眼睛看世界,男性是叙述的主体,故事本身讲的也是男性的故事,所谓history(his+story)。我们一直以来习惯了这种叙述不觉得有问题。不过,只要有了新的视角,一切就不再一样了。我们读书会的主题是“女性成长”。什么是成长呢?最近在读《Think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教导她质疑语言”

Chatzky当发现身边的人不太对劲,怎么关心比较合适?完
2020年10月27日
其他

女性成长读书会|2020年中期小结及反馈

今年的读书会四月成立,已经进行了半年,我们读完了四本书。平均每本书有五次的主题分享加上一次关于行动指南的讨论,目前已经有20期的主题分享。音频见链接,可以连续播放:2020女性成长读书会-音频。每本书的主题分享我们做成了专辑(音频+文字版):解读《亲爱的安吉维拉》解读《82年生的金智英》解读《非暴力沟通》解读《向前一步》主题分享只是读书会的一部分,我和李老师在做主题分享的时候,也是在展示我们的读书方法,我们读书时想到的东西。我们通过联系其他书籍、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读书会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每周一次的群讨论,只要参与过的小伙伴相信都会有所收获,这个收获来自于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的觉察、对自己的反思、阅读他人的分享等等。即便是旁观,也能帮助大家打开思路,学到一些新的东西。读书会的设计思路是公开的,见文章:《我们的女性成长读书会为何“与众不同”?》。第一次尝试做读书会,我和李老师大致把它做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感谢群里每一位小伙伴的参与。对读书会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明年加入我们,到时候会提前在公众号发布纳新说明。最后是部分小伙伴的反馈,与大家分享:01一只短发的喵~不知不觉加入这个读书会竟然快半年了,最大的收获是打开我对于如何读书的一些新视角——比如在阅读《亲爱的安吉维拉》提到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去理解文章,当群里的小伙伴针对书中的一些建议展开自己的一些故事,一下子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更具体化也更具有深度了;最惊讶的是在阅读第二本《82年生的金智英》群主用几个问题的提问让第一本书的内容也继续发光发亮,甚至在之后的很多次主题分享中,都融会贯通着这几本书的一些核心内容,一下子又加深了原本内容的学习,也惊叹这样学习的精妙绝伦!每本书主题分享前提问的问题也很妙,每次都让人经不住把书本和自己的生活再思考得多一点,每本书结束后的行为指南这个点也惊艳到我,抱歉自己在这个群里还是没有完成行为指南的任务,但是这个好点子会让我在读完一本书有了更具体的想法也确实去做过了。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播客推荐|HerMoney with Jean Chatzky

我听播客有七八年了,最开始听的都是跟英语学习、语言教学、教育相关的,后来开始听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内容。这两年中文播客开始出现井喷的态势,于是也开始听一些中文播客。最初我用iPad听,直接打开podcast订阅感兴趣的播客,现在我用安卓手机,用一个叫AntennaPod的app来订阅播客。今年三月,我发了一篇《关于理财,这些年我的学习经历分享》,朋友看到后,给我推荐了一个相关的播客:HerMoney
2020年10月21日
其他

MIT公开课《How to Speak》笔记

something(你做了哪些工作,你有哪些贡献)。老爷爷紧接着给了自己的例子。七、如何“成名”这里老爷爷先讲了个故事:他在一次会议上,身边坐着一位名人,时不时有人来找她签名。于是老爷爷问她:Ms.
2020年10月18日
其他

女性成长读书会|《向前一步》第五期

Walker):“放弃自己力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毫无力量。”我们首先要发掘自己的力量,去表达,去参与讨论,去发起讨论。我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Facebook主页,叫man
2020年10月16日
其他

当发现身边的人不太对劲,如何关心比较合适?

艳君注: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丽君。因为昨天的新闻,我和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关于“痛苦”,我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我们表达“痛苦”的时候,那些“痛苦”很难被看见,更不要说被接纳。对方可能会说:你这已经很好了,我多羡慕你!(言外之意是:你怎么能痛苦呢?)又或者:我也很痛苦啊!我(当年)比你痛苦多了。最近有三篇文章流传很广。人物杂志的《素素的三次选择》,一条的《我只是生了孩子,为什么整个社会都要惩罚我?》,这两篇讲到了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的痛苦。还有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儿童抑郁症,我们为何总是忽视孩子的痛苦?》。在我看来,这三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我们怎么看待他人关于“痛苦”的感受。我们是否承认: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非常艰难的时刻?即便对方朋友圈是可爱的孩子,即便对方本身是孩子?如果痛苦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出来之后不被看见、不被接纳,那么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会表达痛苦了。除了痛苦,“自杀”是另一个没办法交流的话题。只要冒出这个念头,自我谴责就开始了:“爸妈养我这么大,我还没报答他们,怎么敢自杀,太不负责任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我谴责?因为大概率你表达出来之后,外界的反馈就是这样。我们有时候也没办法把想法和行为区别开来。我个人看来,有什么想法都是正常的,想法只是想法,而且只是大脑的想法,不一定是我自己的,我的大脑属于我,我可以再调整大脑的想法。但是,前提是,大脑的想法可以被接纳、可以拿出来讨论。按理说,大家都痛苦过,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0年9月

192我: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女孩会担心自己“错过了这个,下一个可能就不会比这个更好了”,然后年纪轻轻就结婚了。我不这么想,我觉得“哈哈哈,错过了这个,后面还有一片森林呢”,你说是不是?他:OK,
2020年10月5日
其他

关于亲子阅读的几点思考及中文童书推荐

艳君注: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好友原小虾(简书ID:原小虾)。她和我一样曾是赴美汉语教师,目前定居西雅图。宝宝Penny和小土豆差不多大。她家是我身边亲子阅读做得最好的家庭之一,她的丈夫Seb尤其爱读书,也爱给孩子读童书。他们夫妻俩的理念我个人非常赞同,所以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以下是正文。小虾家的书架身边很多小伙伴让我推荐书单,我硬生生拖到Penny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女性成长读书会|《向前一步》第二期

今天,在《向前一步》的第二期主题分享里,李老师和艳君讨论了书的第三和第四章。包括:第三章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关于“FIRE”(财务自由、早早退休),方法和资源都在这里

写在前面的话:这篇文章是花开老号上的精华作品,也是后来很多媒体报道中国FIRE教援引最多的一篇。有朋友说,这篇应该设置为收费,但我知道为FIRE而来的朋友,都想保存这篇,就作为免费公开文章,欢迎转发,本周后会把FIRE教的系列文章贴出。Hi!
2020年9月22日
其他

女性成长读书会|《向前一步》第一期

今天,在《向前一步》的第一期主题分享里,李老师和艳君讨论了书的导言和前两章。包括:导言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七彩人生|我在纽约公立小学当双语教师

艳君注:《七彩人生》这个系列主要是我约身边的朋友、同行老师们写的文章。他们绝大部分都在海外奋斗过,目前大部分依然在对外汉语这个行业里。希望借由这个专栏,通过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正在从事的行业,对过去几年生活工作的思考,给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国际汉语教育在读硕士、以及刚刚入行的新老师们扩展一下思路。让大家看看出路有哪些,怎样到达。这是本系列的第46篇,来自Eva老师。我们认识的机缘是她四月初加入了“女性成长读书会”。在读书会群里,Eva老师分享了一些她的经历,包括高中就跟着父母移民美国。移民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不能解决英语的问题。躲过了高考,她也躲不过生活本身。普通人的成长之路,多半不能一帆风顺,因此我鼓励她写下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吧。感谢艳君老师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历。08年我随着父母移民到美国纽约,那年我刚好读完高二。当时有点侥幸心理,觉得这下不用经历高考了。事实上,即使躲过了高考,来纽约的前几年,日子也特别难熬。语言不通,加上文化冲击,感觉格格不入。当时住在一个华人社区,即使不懂英文,生活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也找得到兼职工作。不得不说当时的我生活在对未知的恐惧下,日子过得非常压抑。高三,就是美国的12年级,把要考的考试都考了,就随便高中毕业,迷迷糊糊地去上大学了。故事就从我申请大学那一年开始讲吧。一、申请大学纽约的大学具体分成三种:州立大学,市立大学,和社区大学(两年制的)。其中州立大学的学费最贵,社区大学的学费最便宜,而且社区大学收生标准比较低(相当于国内的大专吧)。我当时申请的时候只挑了市立大学和社区大学。主要原因包括:刚来美国英文不好、学费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离家近。如果要来美国读书的同学如果英文不是非常流利而且资金有限,可以先读社区大学再
2020年9月14日
其他

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0年8月

Name》,王同学看了,我没看。164我在厨房做饭,王同学倚在厨房的门边,看着在客厅玩的娃,同时和我聊天。他:昨天我给他读《Dear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