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长读书会|《向前一步》第二期
第三章 要成功 也要受欢迎
第四章 职业生涯中的长远梦想及短期目标
你可以听音频,也可以看音频下方的文字版:
音频剪辑、制作:郝小焕
刘艳君:大家好,我是艳君!
李老师:大家好!我是李老师!很高兴又能和大家一起读书了。
刘艳君:上一期我们讨论了女性要克服恐惧,往桌前坐,那么接下来,女性能和男性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在职场顺利地走到领导岗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关于海蒂案例的研究。尽管人们不愿意承认,对于男性来说,事业成功度与受欢迎度成正比,但是对于女性来说,事业上的成功并不会让她受欢迎,甚至会变得不那么受欢迎。因为社会文化对男性的期待里就是事业有成,对女性没有这个期待。当我们看到事业有成的女性时,我们就可能产生排斥感。读海蒂案例的时候,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条微博,来自周玄毅,也在群里发过:
男性最大的隐秘特权,是“自我发展”和“婚恋价值提升”,几乎完全成正比。
但是对于女性而言,自我提升之路,是没办法这样心无旁骛的。
你想练出六块腹肌吗?你想攀登学术高峰吗?你想挑战极限运动吗?你想成为霸道总裁吗?可以呀,但是接下来就必然遇到一个问题:好嫁吗?
李老师:是啊,女性长期以来被界定为照顾者、抚育者的角色,你得温柔,你得体贴,你得学会示弱,你得懂得仰视和崇拜,这样似乎就是传统所谓的好嫁风。一旦打破了这个界限,不符合传统对女性的界定标准,人们就不适应了,不舒服了。比如汉语中的女强人和女汉子,一开始都是贬义词。怎么破呢?开个玩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多一点女强人,多一点女汉子,让大家习惯了就好了。
我看过一篇论文很有意思,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女汉子”这个词的。学者通过对媒体使用这个词的语境的考察,发现一开始这个词是贬义大于褒义的,描述外貌和行为多于内在性格特征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性别观念的变化,这个词慢慢变得有褒有贬,到现在褒义已经大于贬义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这个词打破了对传统的纯粹男性和纯粹女性的观念,人们对“女汉子”的认可度大有提升,对“女汉子”的关注重心由外表、行为特征转移到了性格和品质特征。
我个人发现我现在听到女强人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羡慕和敬佩。二十年前好像我还不是这样的。如果多一些女强人和女汉子,以后大家就能正确看待这两个词了。再往后,说不定这样的词汇就消失了呢。强人就是有男有女,女性和男性在性格品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同,习惯了,见多了,性别因素的影响自然就小了。
刘艳君:李老师刚刚谈到了性别观念的变化,我们把时间拉长一些来看,女性在一百年前几乎全部都在家里,公共领域看不到女性的身影。那个时候没有“女强人、女汉子”,那个时候人们对女性的印象就是“养育者、照料者”。人们的性别观念是随着女性角色的多样化而改变的。而女性在职场上给人的印象,也必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到领导层、掌握权力而发生变化。大环境的改变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那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环境开始。
李老师:作者提到了能干和亲切在女性身上的矛盾。如果一个女人能干,她看上去就不够亲切。如果看上去亲切,就会被认为不够能干。由于从小的教育,女性更倾向于讨人喜欢。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是被人喜欢的。《亲爱的安吉维拉》中有一个建议是不要把讨人喜欢放在心上,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讨人喜欢了,而是说讨人喜欢这件事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一定要讨人喜欢成为对女性的桎梏,会让女性被认为是能力不够的,那我们就要有所取舍了。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是又有能力又让人觉得亲切的,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就是让我们没办法鱼与熊掌兼得,那我建议还是舍亲切而取能力吧。显得更有能力更重要。说句开玩笑的话,别人觉得你亲切会给你发工资吗?但是别人觉得你看起来更有能力,你可是会得到更多赚钱机会的。
刘艳君:关于能干和亲切在女性身上的矛盾,我想到的是,在家庭里,能干的女性,特别是把家务大包大揽的女性跟亲切是不矛盾的。这个“能干和亲切”的矛盾,主要是指职场上的能干。我想起前不久老朋友联系我,让我给她推荐书。我问她最近有没有什么想要解决的问题,她提到自己作为女性,有时候感觉自己“太强势”了,所以想学习一些跟沟通相关的书籍。于是我问她: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一个男的“强势”,我们都不觉得有问题?她瞬间就理解了,说:如果是男生强势,别人肯定还觉得他厉害呢。所以啊,你看,职场上女性如果表现出一些放在男性领导人身上是优点、让人欣赏的特质,都可能会面临“不那么讨人喜欢”的结果。
书中说,我们对个人的评价基于成见,尤其是性别、种族、国际、年龄等等。对女性的成见普遍到即使一个女性成了国家领导人都无法摆脱。书中例举了好几个人们对世界级女性领袖的贬义称呼。我记得之前看The Good Fight 《傲骨之战》第四季的第一集。编剧假想了希拉里当选总统的情景,在那个世界,席卷全球的Metoo没有发生。电视剧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女性当了总统对广大女性处境的改善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我赞同这个结论。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选出一个女总统就能解决。还是要靠广大女性的觉醒,靠大家的力量去推动社会文化的改变。
李老师:是啊,自上而下暂时还不行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更多女性的觉醒自下而上。作者在书中提到,通常女性如果去谈判,会被人认为是斤斤计较,会看起来更苛刻、不友善。但是在作者接受扎克伯格的工作邀请时,她的丈夫和妹夫还是鼓励她继续谈条件。因为和她水平相当的男人不会像她一样接受那样的薪酬待遇。
作者提到了几个谈判的技巧,挺值得思考和尝试的。首先,不要一下接受最初的条件,因为通常这是低于男性的,要为女性群体去提出诉求,要和男性一样。因此也可以多用“我们”来代替“我“这个人称代词。让对方更容易与你共情,更容易接受你的诉求。其次,谈判总要有道理,也就是说你得为谈判提供合理的解释。比如更高层人员的支持,比如行业标准等。也就是增加自己的说服力。最后,就是男人们更常用的”我还有别的机会“这一招,告诉老板还有别的公司给我offer。但还是要带着微笑,表达感激和关注,温柔地去坚持。
作者承认这些谈判技巧的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预期,又要继续让别人喜欢自己,可能就得遵从一些具有偏见的规则,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答案。她还是希望最终女性不必按照陈旧的规则去行动,而是做回自己。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友善,可能是比较辛苦的,但直言不讳的结果就是冒犯他人,同时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温柔的坚持这个做法的。
刘艳君:温柔的坚持是一种选择。作者说打破内心的障碍,其实就是想要强调我们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在做不做以及怎么做一件事情上,都是有很多选择的。第三章的标题叫做“要成功,也要受欢迎”。在我看来,要不要成功是属于自己的课题,如果想要,就去追求你自己定义里的成功。但是受不受欢迎,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别人喜不喜欢你,是别人的课题。我读完这一章,感觉作者是在强调,因为人们的性别成见,有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人,男性做了会让他更受欢迎,而女性做了则是被视作理所应当。李老师刚刚提到的工作场合,男性去谈判,可以表现得斤斤计较,但是女性这么做就会被贴上负面标签,也是一个例子。这就是一种双标,我们要看到这种双重标准的存在,然后努力去打破这种性别成见。
在职场上,对男女可以用一样的标准,如果我们对职场上女性的某个行为产生了负面的印象,可以试着问一问自己,如果对方是男性,我们还会这么想吗?毕竟职场上有近半数的女性,只要女性的观念改变了,那么整个职场对女性的成见也就有机会被打破。
李老师:是啊,我们要多用一用性别互换结论是否一样这个工具。我们多争取一点,多计较一分,多提高一点女性的职场地位,让女性领导人越多,她们展示出来的风格越多样,性别刻板印象也就越容易打破。当人们习惯了女性领导的出现,习惯了看到女强人,也许更多的女性也就能习惯自己的”强势“了,到时候以强为荣的女性也就会更多了。
刘艳君:我在美国女校工作的那两年,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学校里没有男学生,所有的社团都是女生,包括我们学校有十二个运动队、游泳、曲棍球、篮球、足球、高尔夫球、马术队等等。就是,可能在很多普通学校里,你看到男生在球场上比赛,女生作为啦啦队出现,但是在女校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当时同事也是女性居多,篮球教练、学生宿舍的管理员、舞蹈老师都是女性,同事们的个人风格也很不一样。第二年换了新校长,也是女性。我后来回忆起来,才发现那两年对我自己职业生涯、个人发展的的意义。我看到了对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在那个学校的环境下是如何被打破的,这个对后来的我影响很大,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发现。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等到离开了那个环境,重新回去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李老师:我觉得这也是女校最大的优势,女孩子们就单纯地做自己,她们也完全有能力做自己,而不是作为男性的装饰和附属。我发现,即使是在男女同校的普通学校里,女孩子也是非常优秀的,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力争上游,表现出色。她们也是特别受欢迎的,说实话,很多老师是很喜欢女生的。但是一旦进入职场,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社会给女性设限,招聘中男士优先,另一方面女性也会自我设限,求安稳,求轻松,不再尽力向前了。归根结底原因就是婚姻和生育。所以我一直主张女孩子一定要志存高远,也就是桑德伯格说的,要有职业生涯中的长远梦想。
桑德伯格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让社会变得更公正,让世界更美好。这可以说是她的长远梦想。关于短期目标,她的建议是18个月。首先考虑能为公司做什么,其次为自己设定新技能的学习目标,最后对事业上的冒险要持有更开放的心态,敢于打破平稳,挑战自我。我个人非常赞同要有长远梦想的说法,拿破仑不是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长远梦想,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来的话,那就不是梦想,而是梦了。所以我把短期目标理解为具体的行动。比如你要改变世界,那你首先要改变你的小环境。也就是作者说的要考虑能做什么。
比如作为老师,我首先要考虑我能为我的学院、我的学生和我周围的人做什么。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如果我发现我在某个方面有所欠缺,那我就去学习,学习新的技能。比如因为疫情影响,我们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为了教好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我就得去学习视频制作剪辑的方法。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电脑白痴,但是竟然也就学会了。所以说,要实现目标,就得踏踏实实一步步地去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更容易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
刘艳君:找到长远梦想的过程,在我看来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说,长远的梦想跟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能带给你幸福息息相关。以我的经验来看,关于长远梦想,我们很多人都是有一个初步想法的,或者说,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会认为太遥远了,或者太难实现了,所以我们不敢细想,甚至想都不敢想。
我很多年前和王同学看过一个演讲,卡耐基梅隆大学Randy Pausch教授的《最后一课》,他当时得了癌症,这个演讲的标题是:如何实现儿时梦想。推荐给大家。这个演讲后来也出了书,大家可以看看他的例子。我和王同学当时看完这个演讲之后,就深入地讨论了一下我们两个人的儿时梦想。
我个人认为,意识到自己是有选择的、在人生的路上对自己诚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度过一生,很多东西就有机会自然而然地实现。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实现也不要紧啊,至少这一路你是朝着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走的。阿兰德波顿在他的一个演讲中说过一段话:我们不该放弃我们对成功的想象,但必须确定那些都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我们应该专注于我们自己的目标,确定这目标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确定这个梦想蓝图出自自己笔下。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已经够糟糕了,更糟糕的是,在人生旅程的终点发现你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短期目标在我看来跟长远目标是息息相关的。卡伦•霍尔奈 (Karen Horney) 在他的书《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卡伦•霍尔奈相信,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
欧文亚隆在《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引用了这段话,并补充说到:
“自我实现”,并不是象马斯洛说的那样,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产生的高级需要,不是的;他是在个体的生命被创生时就先验地存在着的——“就像一颗橡树籽(需要?)成长为一棵橡树”。人们之所以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因为这种满足是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相对而言,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工具,是手段,而自我实现才是目的。
所有人,在本质上,都在追求自我实现;
所有人,都处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我的理解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设置短期目标进而去接近长远目标。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障碍,来自外界,来自内心的,都有,有的是来自外界的观念内化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才被我们识别出来。我们过去几个月在读书会群里的讨论都不断涉及到这个话题,我们自己内心的障碍,我们想表达的没有去表达,想做的事情没有去做等等。金智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老师:是的,越了解自己,也就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设定这样的目标,越容易发现实现目标还有哪些障碍,也就越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还需要学习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可能还需要有去冒险尝试,挑战一下自我。作者提到了职场的方格架。方格架和竖梯比起来,就多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可以横着走,换个工作换个职位,也可以往上爬。如果我要生育,暂时在方格架上歇一会或者先下来,等我要爬的时候这个架子上依然有位置,我可以迂回曲折,用多种方式爬上顶端。
刘艳君:职场方格架对我也很有启发。但是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那个方向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去的、是朝着你的长远目标去的。前两天和朋友聊天,她同学在北京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做得很好,也很喜欢。但是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现在为了想让孩子去国际学校读书,所以打算转行去国际学校工作。国际学校的学费太贵了,大部分国际学校会给教职工的孩子学费折扣甚至免学费,她就是冲着这个福利去的。我看到的现象是,很多女性为了孩子,不得不改变原本的计划。有的会说,那妈妈也是为了孩子心甘情愿这么做的,但是,我现在会想,为什么她心甘情愿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呢?为什么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去改变自己人生计划的多数是妈妈而不是爸爸呢?
作者说“在很多时候,女性都需要对事业上的冒险持有更开放的心态。”我们之前在金智英那本书的时候谈过相关的话题。智恩要上大学了,妈妈建议读师范出来当老师,说没有比这个更适合女生的工作了。智恩反驳说:如果一份工作是好工作,那不应该是对男生女生一样是好工作吗?我们会注意到,女性在选择专业、在迈进职场的第一步甚至之前,很多时候就是追求稳定的。从一开始,大环境就不鼓励女性冒险。暑假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在网上能够掀起讨论,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性别偏见。所以,观念的转变要从更早的阶段开始。要从小就鼓励女性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业、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李老师:是的,我们的读书会有很多老师,也有不少已经当了妈妈的小伙伴。艳君说到的“从小”,其实希望就在妈妈和老师身上。当然还有爸爸,同样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如果我们能够不再被性别刻板印象限制,用同样的方法来养育男孩女孩,为了矫枉,我们甚至可以多鼓励一下女生,鼓励一下女儿,让她们能够不把婚姻当成就,对事业更有追求,不怕冒险,不惧挑战,那么下一代的女孩子就更有可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令人有点沮丧的现象,就是好的工作表现并不一定会为自己赢得回报。我也经常和孩子和学生说,学生时代最大的优势就是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是能看得到结果的,是真的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但是等你开始工作,就不一定会这样了。
在学校,你的主业就是学习,评价标准大部分时候还是成绩名次。但是职场上一个人要面对要处理的事情就太多了,你要付出的也就更多。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到你的良好表现,也不一定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职场上的皇冠本就不容易得到,女性就更难。所以女性真的需要展示自己的力量,主动为自己争取。该表现的时候要表现,该冒充的时候要冒充,该表演的时候要表演,该计较的时候要计较,不要害羞,不要谦虚,不要逃避,千万千万不要等。
刘艳君:我个人的感觉是,职场比学生时代的校园复杂多了,评价标准也更多元。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跟别人合作,不像学生时代,自己去考试就可以了。作为职场女性,我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该向谁学习?这是书的下一章“寻找人生导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就留到下一期来讨论。今天的主题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一期见。
李老师:谢谢大家!我们下周见!
在书的这两章内容中,哪个故事/例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你身边有没有又亲切又能干的女性?这两个特点在她身上是如何统一的?
你的长远梦想是什么?你是如何找到你的长远梦想的?
你怎么理解“女性要对事业上的冒险持有更开放的心态”?
女性成长读书会简介
我们的目标:让读书会的小伙伴真正读透每一本我们共读的书籍。 通过讨论,让大家从同一本书看见不同的人、不同角度的理解。 扩大相关书籍的影响力,鼓励更多女性去读同一本书。
完
对原创的转发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