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IT公开课《How to Speak》笔记

刘艳君 艳君Yanjun
2024-09-04
公开课和演讲本质上都是教学,涉及到主讲人/演讲人怎样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传达给观众。所以我看公开课和演讲都会特别关注这个角度:不单单是讲了什么,还有是怎么讲的。
前不久看了MIT的公开课《How to Speak》,讲课的Patrick Winston教授是一位老爷爷,一个小时。内容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部分是,他在讲的过程中,把他想要教给大家的内容做了示范,不止一次。我和王同学聊起来,他说:这不就证明了他真正认同他所教授的内容吗?

这个公开课的听众是大学老师及科研工作者。但是我认为也值得普通老师听一听,以下是我的笔记。

一、如何开场


不建议讲笑话:因为部分观众可能还没有进入听课的状态,大家也并不熟悉你的讲话节奏和语调等等,讲笑话可能效果不好。
用promise开场,可以告诉大家结束后会有哪些收获。
艳君注:在《高效演讲》那本书中,建议是给出“路线图”,告诉大家今天你的演讲的主要内容(不超过三个要点),《how to speak》更加侧重于从听众的角度,告诉听众他们会有哪些收获。类似外语教学课堂上,在课堂开始之初给学生的Can do statements,也就是学完这节课,学生能做些什么。
老爷爷在讲完这个观点之后,迅速例举了今天一个小时的课结束后,听众会有哪些收获:
By the end of the next 60 minutes, you will have been exposed to a lot of ideas, some of which you will incorporate into your own repertoire, and they will ensure that you get the maximum opportunity to have your ideas valued and accepted by the people you speak with.


二、四个建议


这是老爷爷总结的,他自己在演讲中实践的四件事,值得大家借鉴:
  • Cycle,重要的观点需要在演讲的不同地方重复三次。为什么要重复?因为全场总是有20%的人不在状态,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三次,可以确保你的关键信息被所有人接收到。

  • Build fence,界定你要讲述主题与他人的区别,这样大家就不会把你的东西与别人的混淆起来。 

  • Verbal Punctuation,在演讲的过程中用语言给大家一些标志,引导演讲到了哪个位置,还有多少。比如“今天我们要讲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已经讲过了第一点(是什么),和第二点(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讲第三点。”如果用地图在做比喻的话,就是给大家一些地标。告诉大家我们走到了哪里,接下来往哪里走。 在这个部分,老爷爷说,前面说了如何开场,然后跟大家分享我的四个经验,我们已经说了三个,分别是cycle,bulid fence 和 verbal punctuation,那么第四个是什么呢?(老爷爷在这里示范了verbal punctuation,同时用提问引出了第四个经验,观众给出了答案)

  • Ask a question,老爷爷说,因为总是有20%的人不在状态,除了cycle,适当地时候,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提醒大家:这时候该回神了(重复cycle,并示范cycle)。


三、演讲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最好是上午11点。因为大部分人已经睡醒了,且不是饭后,刚刚吃饱容易昏昏欲睡。
关于地点有三个要求:
  1. Well lit (光线要好,光线不好就打开所有的灯。有的人会认为打开灯后,不容易看见PPT上的内容,老爷爷认为,光线不好听众就都睡着了,都睡着了跟看不清PPT,你要哪个?)

  2. the place should be cased (提前去看过场地)

  3. reasonably populated (大小合适,座椅数量合适)


四、黑板、道具和PPT


1、黑板的三个好处:
  • 方便画图;

  • 写板书的过程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阅读你的板书;

  • 黑板可以成为一个目标,当你的手不知道该往哪里搁的时候(在某些文化里,演讲人的手不能插口袋),可以指向黑板。

2、道具的使用:
这部分用的例子没太听懂。我个人的理解是,道具会让很多东西更形象。此外,可以让大家对课堂的内容有一个更具体的印象,因为是实物,或者说你拿道具做了什么演示,这种视觉印象比PPT上的更生动。
3、镜像神经元
无论是写板书还是用道具,老爷爷说,这个都给了你大脑里镜像神经元发挥作用的机会,也就是说,大脑会跟着你写板书的过程写一次,看着你用道具演示,大脑里也会跟着演示一次,这个对记忆非常有帮助。以下来自维基百科:
镜像神经元(英語:mirror neuron)是指动物在执行某个行为以及观察其他个体执行同一行为时都发放冲动的神经元。因而可以说这一神经元“镜像”了其他个体的行为,就如同自己在进行这一行为一样。这种神经元已在灵长类、鸟类等动物身上发现。
4、关于PPT:
PPT的作用应该是:To expose ideas。
老爷爷认为大家在使用PPT时最主要的问题是:页数太多,每页上字数太多(Too many slides, too many words)。 
在这里,老爷爷再次重复了前面提到过的一个观点:You ask the audience to read or to listen, you can only do one of them. 每个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套语言系统,听你说的时候,就没法读PPT上的信息,认真阅读PPT上的信息时,就会忽略你说的内容,所以要确保给观众时间读PPT上的内容。如果想要让观众认真听你说,就不要用PPT来干扰观众的注意力。 
No background, no logo, no title (tell them):老爷爷建议PPT不要有背景、不要有学校标志之类的东西,也不要需要有标题(你可以在讲的过程中告诉大家标题)。
以下是修改前:
         修改后:     
不建议用激光笔,因为当你想要确认激光笔指的位置的时候,视线必然会转向PPT,会背对/侧面对着观众,跟观众失去了互动。替代方案是用图标标注你想要让观众看的位置,比如下方绿色的箭头1。

五、如何启发你的观众


Show your passion
Give an example 

六、求职报告


必须在五分钟内展现出:vision(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要解决什么问题), have done something(你做了哪些工作,你有哪些贡献)。
老爷爷紧接着给了自己的例子。

七、如何“成名”


这里老爷爷先讲了个故事:
他在一次会议上,身边坐着一位名人,时不时有人来找她签名。
于是老爷爷问她:Ms. Child, is it fun to be famous?
Ms. Child想了一下,回答说:You get used to it.
老爷爷随后想到的是:You never get used to being ignored.
Why need to be famous? 这个课是针对教职工讲的,教职工又要培养未来搞科研的博士生们。让自己工作被更多的人知道,也就是说be famous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论文被更多的人引用,更多的人认为你的工作有价值,才能拿到科研经费继续做想做的研究(王同学常常跟我这么说)。
解决了Why,接下来就是How?
老爷爷画了一个五角星,五个角分别写了以下五个词语,在讲述你做了什么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出发:
Symbol
Slogan
Surprise
Salient idea - stick out
Story - why you do, how you do it

八、如何结束


1. 最后一页PPT
糟糕的例子包括:
  • 列举一堆合作者(这个应该在第一页,在最后一页会让听众很迷惑,这么多合作者,那你说的这些是你做的?还是合作者们做的?)

  • 一个大大的问号表示进入提问环节(这个问号可能会挂在那里20分钟,很好的机会被浪费了)

  • 一个大大的Thank You(一样是浪费)

  • 给出一个网址(没有人会记下来)

可以这样做:最后一页PPT的核心信息应该展现:你是谁?你对自己所属的行业有哪些贡献?
2. 结束语
  • 可以用笑话结束

  • 可以 Salute the audience (Salute: a gesture of respect or polite recognition, especially one made to or by a person when arriving or departing.)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有些细节被我忽略了,推荐直接看讲座视频,很有意思,丽君同学形容是在看一个艺术品。老爷爷讲这门课四十年了,每一年都在修改,这是最新的版本。MIT官网上有视频、英文字幕文件和演讲文字版PDF(这三个文件我也存了一份在百度云上,公众号回复“MIT”有下载链接)。国内的小伙伴可以在bilibili上找到演讲视频。
注:文中截图均来自演讲视频。 


end



近期文章

 

转发、点在看都是支持,谢谢!

 
喜欢就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