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Part 1:从抑郁患者的话联想到的


A是一位多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住院一周,查房时A说了一段话:


我就是一直顺从别人,希望别人开心,我就开心。Ta说想吃西瓜,我想吃桃子,我就会说,好吧,那就吃西瓜吧。Ta说想去打球,我想去跑步,我就会说,好吧那就去打球吧。我就是这样啊。总是要我理解别人,我一直都在理解别人,我病了我就承受不了了。就没有人关心我真正在想什么。都是为我好,这也是为我好,那也是为我好,可是都不是我想要的(列举大量具体事例)。

 

可是呢,人怎么能真正说出来自己想什么呢?谁和你这么聊天啊?还过不过日子了。我就是情绪波动,我信任你才哭,哭完我就好一些了,结果你们就加药,那我不要表达我的真实情绪了。我觉得我情绪波动就是这个病的一个过程,我又不是不能接受,我不是承受不了要医生帮助。

 

我接收到的信息:


 

A在面对主管医生,表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她说得多清楚。除了抑郁重的时候,几乎说不出话。病情好转之后,她很清晰的表达了她的不痛快。 

 

但是,这样的表达仅限于在她和医生的关系中。她认为这样的表达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她说“那还过不过日子了”,意思是过日子不能这么去表达自己。

 

从世俗意义上看,A的家庭关系特别和谐,整个氛围特别让人羡慕,住院期间公公婆婆忙前忙后,各种体贴,父亲和爱人开明,孩子学习优异。家庭支持系统非常良好。但是,就是这么个和谐的系统,她反复发作抑郁。

 

接下来的时间,我多次和A聊表达自己的话题,基本上是我在听她说,她讲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和公婆的关系、和丈夫孩子的关系,没有什么狗血的剧情,有的是一种不能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的压抑。她哭了几次(我心虚的很,毕竟对方比我年长二十岁,而且也是一名医生。幸好,我有白大褂护体、专业知识加持。),每次哭完她都主动解释:我哭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说出来了很舒服,很痛快。(意思就是你们别TM再给我加药了!Get√)

 

后来我又遇到过抑郁的病人类似的讲述,我常常会想起A说的这些话。我也有了一些思考: 


 

当时刚好在看《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龙应台问儿子安德烈:你最同情什么?21岁的安德烈回答:


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邪恶,多到你简直就不知道谁最值得你同情:非洲饥饿的小孩吗?某些伊斯兰世界里受压迫的妇女吗?被邪恶的政权所囚禁的异议分子吗?而这些人共有一个特征:他们都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过自己要过的人生。最核心的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权利被剥夺了。

 

我在想,自我表达的欲望也许就像食欲、性欲一样,属于本能需求。生理上,人身体的每个细胞里的DNA无时无刻不在表达成蛋白质,DNA在转录成hnRNA再经过剪辑成为mRNA的时候,不表达的序列(内含子),就被剪掉了。那么心理上呢?

 

我假设:自我表达是人生过程,自我表达也是人生目的。


Part 2:低水平的自我表达 VS 高水平的自我表达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

 


你看,你不表达,别人就会替你“表达”了。

 

后来,发现这么搞不行,进化出了高水平的自我表达:

 

 

那么,低水平表达到高水平表达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大学转专业之后,我上了很多心理学课程,要说心理学直接教会我什么,我真说不出来。但有一点很明确,心理学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以及我对自己的认知。

 

心理学告诉你很多研究出来关于人的事实真相,也有大量的理论学说供你欣赏选择。人是需要解释的动物,一旦解释通了,一切就通了。

 

我深刻记得我和我妈关系改善的起点。有一天我和我妈在电话里又吵了一架,挂完电话,我站在宿舍阳台上,看着楼下灯光闪烁的操场,特别难过。不知道怎么搞得,我突然在脑子里想象自己是她,面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瞬间就理解了她。这个过程一共不到十分钟。我非常地震惊。

 

渐渐地我开始听她说,鼓励她说,希望真正了解她。而关系的魅力在于相互作用,此后我的表达通畅了,虽然难免争论,但对方能听到我说话,我也能听到对方在说什么。

 

Part 3:主动表达 VS 被动表达

 

你若不表达,就是个暗箱,别人拿箭射你就随便射,很可能乱箭射死。

 

你若表达,相当于给别人立了个靶子,别人射你就往你立的目标靶子上去了,有个靶子,别人能看见,还要犹豫一下,我射,还是不射?

 

表达是不可避免的。主动表达还是被动表达?

 

别人为什么射你,因为有了解的需求。当你被射了,被逼着表达,就很被动,表达容易显得无力,因为动作不是你发起的,也就没有很多的掌控力。

 

当主动表达变成习惯,别人看得见你,他得尊重你的存在,他想要了解的关于你的一切信息都能从你这里直接得到,他何苦去八卦你。那些信息最少的人往往容易激起大家的好奇心,然后流言蜚语、八卦新闻就这么制造出来了(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Part 4:自我表达的风险

 

凡事都有风险。


自我表达不能的几种可能:


Part 5:如何合适地自我表达


当你意识到这一需求,你会找到自己的方式的。


最后,关于自我表达的欲望:


表达欲是个很珍贵的东西。我们的一生中,大概会有那么几段时间,特别想要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的看法,我们的好奇、反思,我们的困惑、悲伤甚至是绝望。

 

有的人,表达了;有的人表达不能。


之后,表达欲会经历衰减甚至完全丧失。你什么都不想说,没有倾诉的欲望,没有表达的渴望,也不再寻求理解,说与不说都没有关系,这个世界爱怎么样怎么样,也许你感受到了真正的孤独,也许你已经超脱于尘世。

 

那时候,你可能会想,有想说的东西,还能自在地表达出来,无论有没有观众,无论有没有读者,无论有没有反馈,表达本身都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


修改自2016.9.30旧文《自我表达》


近期推送:

卡尔·R·罗杰斯:如何创造一种助益性的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