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两年|王同学的故事

hi 艳君 艳君Yanjun
2024-09-04

注:这篇文章写于今年三月份。当时王同学在写论文,和我说了相关的事情后,我特别生气,于是写了下来。可是王同学不让发出来,说等论文接收后,彻底和那边断了关系再发布。于是就等到了今天。以下是正文:

前不久,有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读的博士,快毕业了)联系王同学。说是王同学的前老板给她发了offer,她浏览了该副教授发的所有一作文章,发现几乎没有和即将要做的项目相关的。所有和该项目相关的文章、且挂了该副教授名字的,都是王同学作为第一作者发的。

去利兹大学面试后,得知王同学在那边工作过两年。所以从researchgate(科研人员的facebook)上找到了王同学,想了解一下情况。比如,该研究组到底怎么样,该副教授人如何。她去面试的时候发现该研究组目前一个博后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等等(王同学在的时候,包括他在内有四个博后)。

于是,就想起去年我们离开英国前我在朋友圈发的吐槽:

老板是两年前王同学刚来时升的副教授,英国人。同事A是学校的academic fellow,五年合同,不出意外合同结束会留下,伊朗人。就这俩是固定的(都不是多靠谱的人),实验室其他人都是博后、在读博士,加起来有七八个,来自各国,大多数都还算不错。就这么个团队,说实话,没有多稀罕……每次我都只好和王同学说,以后我们千万别这么做事情。(孔夫子说,其不善者而改之。)就这样吧……王同学棒棒哒!我们走……


前老板还有个特点是,不守时。王同学在利兹大学的两年,他开会准时的次数屈指可数(平均每周两次会,和王同学单独一次,大组会议一次)。大部分时候迟到十分钟,多则半小时。

(一开始我们都惊呆了,不符合英国人以准时著称的良好声誉啊,后来就习惯了。下班提起今天开会了,我就问今天你们老板迟到了多久?)一次两次有什么特殊事情也就罢了……这样子做,别人的时间不是时间吗?

关于同事A:


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是,A其实做的研究跟王同学没什么关系,但是所有前老板组织的会议,他都在场,算是参与讨论?于是,王同学那两年发的所有文章也都挂了A的名字。更好玩的一点是,有一些我们认为非常过分的要求,和前老板直接利益相关的东西,常常不是前老板自己提的,常常是A提出来,当面提(前老板在场),或者邮件里提(抄送前老板)。很有意思吧?

这不,半年多过去了。前不久王同学去年投的会议论文被评为Top 5%,受邀请写一篇期刊论文。于是前老板又找上门来,说要开会谈谈。视频会议,A也在场。这次提出的要求是:让王同学不要在论文中把所有研究成果都写出来,把所有东西都教给他们那边的一个在读博士生。没写出来的那部分,该博士生可以拓展拓展,作为博士毕业论文。当然,人家话可以说得特别好听:你也可以锻炼锻炼自己带学生的能力啊,之类的。英国人啊,把话说得好听、且冠冕堂皇的能力我们算是见识过了。

对了,回到文章开头。他们在招博后。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拿着王同学在那边两年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应用做了些设想,前老板和A各自申请并拿到了一个基金(王同学根据利兹大学网站上的公开资料得知的),前老板的项目是22万英镑的,所以有钱招博后了。估计是招王同学尝到了甜头,王同学走后,招了个中国的博士生,这次又打算招这个中国留学生做博后。

原则上来说,王同学在高校的研究成果是属于高校的。如果和外界合作,学校都是有权利分享经济利益的。但是作为前老板,拿别人的研究成果去申请基金,事前打个招呼是至少的吧?至于同事A,你有什么权利这么做啊?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邮件往来、还是视频会议,他们都没有和王同学提过拿到基金的事。

王同学说:算了算了,认清人之后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当然,还得等这次期刊论文顺利结束才行。)

去年的吐槽发出来之后,朋友圈有两种声音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1、“这样的人走不远”。(好几位小伙伴这么说)

我的答复是:

Nonono,这世界不是这么运转的。这样的人可能走得更远,因为他们可以比你更“不择手段”,路更多。对我来说,真正的坚定和成熟是:知道即使有不同的方式通往目的地之后,还是选择自己认可的那种方式。不放在心上不是因为我认为对方走不远,而是即使知道他能走得远,我也不稀罕……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2、说实话,作为曾经的科研狗现在的科研狗太太,可以负责任的说,科研界大多都是这样的,老板压榨,同事之间抢课题,争第一作者等等等等,除了开会迟到我们没遇见过,所有的情况都很很很正常。

你看,哪里有完美世界呢?王同学说,现实就是,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老板拿到钱给你做研究,你发论文、攒资历。然后老板再拿你的成果去申新的项目(拿钱)。前老板虽然不靠谱,具体科研上没法给你一些指导,但是人家对于你想做的、要做的,也都是蛮支持的,情况已经不算太糟糕了。而且前老板作为母语擅长写作的母语人士,在论文写作上也给了王同学不少指导。凭借在那边两年的工作,王同学转了个新的方向,找到了现在意大利的工作,他已经比较知足了。

每一段经历都会对人产生一些影响。至少,我认为前老板和A同事很多事情都做得太过分了。有的人或许会从这样的同事、合作者中学会以类似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为什么科研界大家都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了?就是因为相同的方式不断被“学习”、被“借鉴”。然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是吗?

我们很容易被他人说的话所打动。我想,看一个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人心不容易被看透,但是一辈子这么长,我们总得不断长进一些,争取以后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