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认识的民国野蛮女友颜值爆表,因何在美国家喻户晓?

2016-04-21 萨苏 老萨有发现

1934年,杨诗琳和她丈夫(左)、内弟共同组成的考察队在青藏高原合影


无意中在美国一本旧杂志中发现了这张照片,第一个感觉便是——这个带枪的女生绝对有故事!


这张照片使我设法去寻找其背后的故事,事后证明这个直觉一点儿都没有错。


然而……这个杨诗琳是谁?不熟悉?那么陈诗琳呢?如果还不熟悉,Adelaide 'Su-Lin' Young呢?


还是摇头?别担心,正因为大家不熟悉,才值得发现呢。杨诗琳的女儿这样介绍自己的妈妈——“她曾经做过无数令人惊奇的事情,恐怕只有写本书才能说得清楚。”


杨诗琳

1911年生于纽约,

毕业于美国卫斯理大学,

父亲是一家华人夜总会的老板。


她的本名应该是陈诗琳,嫁人后才按照当时美籍华人的习惯改换夫姓。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不知道杨诗琳的故事,但她的确在历史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杨诗琳是第一个敢于深入西藏喜马拉雅山区的女性探险家。我们忽略她是一件不应该的事情。


从诗琳留下的照片来看,她的气质更像一名女白领而不是深入崇山峻岭的女探险家


确切地说,杨诗琳自己本来并不是一个探险家,她在美国最接近探险的活动不过是参加大学的野营而已。杨诗琳的女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我父亲是个探险家和博物学者,他在纽约大学遇到了我母亲。”或许因为某种缘份,两人很快堕入爱河,并决定结婚。诗琳的丈夫杰克·杨也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华侨后裔,在证明文件中,他的名字是Dize Young(推测他的中文名或许是“杨砥泽”)。1934年,他们决定把一次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考察作为自己的蜜月。于是,便有了那次对川西、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地区的考察行动。


之所以决定带着新婚爱人进行这次探险,大概也因为杰克发现诗琳胆量过人,而且有着出色的交际能力,她曾在她父亲开的夜总会卖烟——虽然只买了一天就被叫停,但明显是个泼辣的女生。


这次考察并非无的放矢,从1928年到1929年,杰克和他的弟弟昆廷(Dilin Young,推测他的中文名或许是“杨砥林”)曾护送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到中国西南进行过一次考察,那一次他们主要的目的是为美国自然史研究会和芝加哥博物院征集动植物标本。由于这次行动十分成功,小罗斯福提供了一笔资助,以方便杰克在当地进行更深入的博物考察。


小罗斯福等进入中国时所持护照,可以看到他们是从云南出入境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云南和四川两省


尽管是蜜月旅行,但为了安全起见,杰克还是决定带上弟弟昆廷,因为他是一名出色的猎人,万一出事时可以充当最优秀的保镖。同时,杰克把考察范围扩大到更西的地区。


这个蜜月实际上长达十个月。三人组成的探险队采集了大量鸟类和兽类标本,超额完成任务。令人意外的是,诗琳在这次考察中体现出了探险的天才,不但没有成为累赘,反而为考察增色不少。在考察记录中,他们提到了几件与诗琳相关的事情。


第一件,作为考察队包括向导在内的唯一女性,诗琳当时走到哪里都要被围观。哪怕是洗澡或者刷牙,都会被一群当地女性围住细看。她“在当地中国人中被视为外国人,在外国人中被视为中国人”。


这种复杂的身份定位对诗琳等人是一个相当大的困扰,比如她的内弟昆廷,便曾在寻找大熊猫的行动中力争第一个打到熊猫,并决心将其献给南京博物院,以表示“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而实际上昆廷并不是中国籍,而是美国籍。


或许这种较真是没必要的,都是炎黄子孙便是最好的理解。


第二件,诗琳在藏区考察的时候,毫不在意当地的恶劣条件,有人形容她当时“睡在牦牛皮帐篷里”,“喝着放牦牛油的茶”,“靠烧牦牛粪取暖”,而且“食物中无时无刻不会发现牦牛的细毛”,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她走到哪里都发出一股牦牛的味道。


第三件,她在睡觉的时候,枕头底下永远枕着一支压满子弹的手枪。一次,诗琳在归队时和丈夫走散,遭到了熊的袭击,她果断开枪,当即击毙一头巨熊,尺寸惊人。


不过,也就是击毙巨熊这件事,让诗琳发生了很大改变。她后来对女儿讲,打死熊后才发现它还带了两头小熊。那种负罪感诗琳一直到八十岁都没有改变。因此,她不曾再打杀任何一头动物,并努力劝说丈夫和内弟不要继续为博物馆猎取标本,实在不行,也要努力把猎物活着带回去,使它们能够具有在动物园生活下去的可能。


诗琳或许没有想到,她的劝说,可能救了第一头被人类捕获展出的大熊猫的性命。


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中国名谭卫道),在中国四川雅安附近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大熊猫这一物种。但此后数十年,中国以外从未见过一头活的熊猫。当时的探险家们曾为捕获活的熊猫展开过竞赛。


谭卫道绘制的熊猫


美国探险家比尔是这场竞赛的参与者,却不幸于1936年患病死于中国,壮志未酬。他的妻子露丝,一个纽约服装设计师决定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于是跟随来到中国,继续进行对这种神秘动物的追索。


此时,诗琳已经返回上海,成为《中国杂志》的女记者。露丝和她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相谈甚详。最后,诗琳推荐了昆廷与露丝共同前往川西寻找熊猫。


令其他探险家意外的是,凭借对当地环境的清晰了解,昆廷竟然真的带着他这位不靠谱的老板在当地捕捉到了第一头大熊猫幼崽。是昆廷在一棵枯树的树洞中发现它的,但他记住了诗琳的嘱托,没有将熊猫杀掉制成标本,只是把它抱出了洞,交给了激动得全身僵硬的露丝。


露丝、昆廷与熊猫,这是他们捕到的第二头熊猫,名叫美美


萌萌的诗琳


这捕获的第一头熊猫,被露丝以“一条价值二十美元的哈巴狗”为名,混过海关带回了美国。


为了纪念杨诗琳的善良、勇敢和帮助,露丝将这头熊猫命名为“诗琳”。“诗琳”轰动了美国,后来生活在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两年以后不幸病逝。杨诗琳也因此被戏称为“熊猫女士”。


露丝和队友在照顾诗琳


估计,能了解和熟悉杨诗琳的人不会很多,但她的名字无疑会随着第一头熊猫的有关记载永载史册。


杨诗琳的后半生同样波澜壮阔。2005年,美国首都华盛顿动物园一头新生熊猫,再次被命名为“诗琳”。


我想,这是2009年杨诗琳女士去世之前,最让她激动的事情了。


[完]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请转发好朋友,分享朋友圈,这是对老萨最紧要的鼓励

 ◆  ◆  ◆  ◆  ◆  



往期精华阅读:

历史|红军竟在陕北研究航母?历史穿帮了吗

文化|女人公共场合夸张吃冰棒是性骚扰?

日本|抢人饭碗?日本机器人竟将小说写成这样

图集|独家披露:赵四小姐幽禁期间罕见照片

热点|柳岩这事上,谁是文明人?

连载|寻找幽灵:大结局(全文目录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直接关注订阅萨苏 

萨苏原创,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请联系后台助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