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后一个惯匪【7-8】| 萨苏连载

2016-01-18 萨苏 老萨有发现


7

对大车店进行了突击搜查。让侦查员们颇为遗憾的是后院挖出了胡老医生的尸体——果然是因为他和于毛子照了面,为免以后遭到告发,于毛子在他写信后当天就杀害了胡老医生。


公安人员马上开始了对“挺匪残军于毛子匪帮”的调查,敌伪档案中他的材料其实不少。


于毛子,本名于兴随,黑龙江惯匪。祖籍山东沂县,说起来和《水浒传》中那位黑旋风李逵算是同乡。但同伙回忆,于兴随为人没有一点儿黑旋风的豪爽暴戾,倒是给人一种眼镜蛇的感觉,反正被他盯一眼会浑身不自在,冰凉,粘腻,湿滑那种感觉。他的母亲是苏联十月革命期间逃到中国来的白俄,故此得到“于毛子”的匪号。


此人伪满期间在哈尔滨便恶名昭彰,做过多起大案,但几次围捕都未能将其抓获。伪满时期日伪结合的军警体系相当严酷,抓不到于毛子和他的作案特点有关。他平时隐身于市井之中,侦察好了作案目标,便会从市外招来合伙的土匪,里应外合进行绑票,抢劫,所以成功率高而目标小。因为混迹哈尔滨二十年,有着丰厚的社会关系又挥金如土,旧军警想抓于毛子很难捞到他的边。


也不是没有接近他的机会,但几次都被他溜了出去。


据抓捕成功后见过于毛子的侦查员讲,最坑人的大概就是“于毛子”这个外号了。于兴随被捕前没有照片,大概是其父基因太强,虽然有一个来自俄罗斯的母亲,于兴随的外貌和普通中国人几乎没有不同,只眼睛略带蓝色。所以,多次对他进行抓捕,都因为警察们只顾寻找有白种人特征的嫌疑人而被他逃之夭夭——哈尔滨是我国北方一大国际城市,有白种特征的满大街都是,这要换个地方于毛子早就落网了。


至于最后一条,伪满时没人敢总结,直到公安部门开始对其进行追捕才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于毛子有意无意散布自己武艺高超、枪法过人的舆论,使和他交手的伪满警察未战先怯,不愿意和他死拼,这也算是一种制造迷信吧。


于毛子怎么加入挺进军的呢?


日本投降之后,与他交好的一名惯匪周智富(报号“仗义”)想去投挺进军混个出身,找到于毛子。于毛子犹豫了好长时间没答应。


他犹豫倒不是掂量国共两党到底谁能成事,于毛子自幼闯荡江湖,没那么高文化。他认为参加挺进军的行为叫“招安”。自己就是一个“匪”,自古招安以后能得善终的土匪凤毛麟角,所以为匪之人应该跟为官的保持距离,能躲多远躲多远。能够在公安机关的打击下几乎成为存活到最后的土匪,于毛子的确有些过人之处。他的思维习惯特殊便是其中之一。


但经不住周智富苦劝,最后他答应只在周智富手下干。于是周智富带着他去见了杨特务。


这一见于毛子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死心塌地决定当“挺匪”了。原因是他看到“挺进军二纵队居然有十个师的兵力,他这点儿人枪也就是毛毛雨啊。偏偏杨特务还十分的礼贤下士,这么粗的大腿谁不抱谁是傻子嘛。


杨特务让他们自己报能拉来多少兵力。周智富报了一个营。杨特务二话没说就委任了他当营长,于毛子在他手下当连长,都给了委任状。这事儿周智富事后十分得意,自己说一个营按照编制应该有四五百人,他们这个营分两个连,一个是周智富的杆子有四五十人,一个是于毛子的手下,有三十多人,凑来凑去没凑够一百人,一个连都勉强,居然骗来一个营的番号。于毛子私下还有些怨言,意思是早知如此,我也拉来百多人,可以也当个营长了。在胡家药铺露脸,也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即将告别土匪生涯,什么真人不露相之类的法则不再适合。


俩人一直乐呵到挺二纵队去黎母山改编,周于二人兴冲冲集合人马来找杨特务,一路上碰到几个带七八十人的师长旅长,才终于明白自己这土匪还是太实在,太天真了。


就这么几个人儿敢报十个师?!这不跟绿林动辄报号军长司令的一样吗?


土匪们对党国的信任顿时烟消云散,于毛子没有像其他匪首那样有过分乐观的预期,而是敏锐地意识到了危险。行军途中,他死活拉着周智富不跟别人走一块儿,而且一响枪马上下令自己的人分散往回跑——老子一直是城市户口,跟你们进山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哈尔滨如鱼得水,到山里于毛子恐怕没两天就得饿死。


结果,就他们这个“营”跑出来的多。


如果案情就到这里,于毛子便是一个绑匪加窝匪。


但是,那支“压满洲”使用的冲锋枪引起了公安人员的注意——股匪供认,这是于毛子送给“压满洲”的,而且还说过,是杀了一个穿苏军制服的中国人得到的。


波波沙冲锋枪,并不是土匪常用的武器


这支枪,立即引出了一起公安人员一直在追查的凶案。


8

波波莎冲锋枪是苏联枪械设计师斯帕金的杰作,火力十分强劲。但他是为苏联红军的步兵而不是为土匪设计这种武器的。


东北的土匪用枪十分讲究,最常用的是驳壳枪和撸子。前者取其火力强大,后者取其轻便灵活,但都是易于携带的武器。此外日本骑枪长短合宜故障少,也很受胡子们的欢迎。相对来说苏式武器比较笨重,并不受土匪欢迎,也就是水连珠-莫辛那干步枪因为命中精度高,也受一些有狙击手特质的绿林人喜欢。


至于波波莎冲锋枪,一般不见土匪用这个玩意儿,盖其出现较晚,1942年才装备远东苏军部队,此后苏日之间相对和平的边境形势让土匪没地方淘换这玩意儿。而苏军进军中国东北,虽有一些波波莎冲锋枪流失民间但数量不多。土匪的主要活动是抢劫,不需要打堑壕战,对波波莎的需求不大。大约,也只有压满洲这样经历过和剿匪部队大规模作战的悍匪,才会懂得火力密度的概念,对它产生兴趣。


苏军的波波莎冲锋枪是有枪号记录的,所以对这支枪很快进行了追踪,发现它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起凶案。


原来,这支枪属于一名为苏军服务的中国军人,名叫苏舜臣,俄文名阿列克斯。


苏舜臣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并不是八路军派到东北的人员,也不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人员。他和他的哥哥苏钦臣,都是在抗战中经党组织批准为苏联远东情报局服务的中国特工人员。他们兄弟二人的经历在抗战中可说出生入死,而且接受过苏联方面的特殊训练。


1945年9月,苏舜臣随苏军进驻哈尔滨,一次去和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见面返回途中在道里被枪杀,死因一直不明。当时哈尔滨治安不好,为了安全苏舜臣带了这支波波莎冲锋枪自卫,结果枪也在他遇刺时失踪,时人以为是国民党特务所为。


但这次对案件的勘查有了新发现,证实“特务暗杀说”不甚合理。连陈龙部长都问:苏舜臣的枪怎么会落到“压满洲”手中了呢?


从于兴随匪帮被捕人员口中,公安人员弄清了这次案件的来龙去脉。原来,日本投降以后,于兴随看到日伪崩溃,苏军力量有限,哈尔滨各处呈现无政府状态,于是带了手下对一家金店进行了抢劫。抢劫中他们被苏舜臣看到了。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哈尔滨比较常见,苏自恃战斗经验丰富,又不了解于兴随等人的情况,只以为是市井流氓滋事,大约未想到他们身上有枪,于是孤身上前制止。


他身穿苏军制服,手持枪械,最初的确震慑住了这帮匪徒,并准备将他们押送最近的警署(利用日伪警察机构建立的治安部门)处置。于兴随等发现他只有一个人,便假装恭顺,试图找机会夺枪逃跑。但苏舜臣警惕性高,一直站在距离他们五六米远的地方,使他们没有机会下手。


于兴随十分狡诈,他假借把赃物放在地上的机会,突然将站在一旁的金店老板女儿,一个小学生拉住,猛地抛向苏舜臣,顺势抽枪射击,几名匪徒也同时拔枪开火。苏虽然十分警觉,但面对抛来的孩子还是犹豫了一下,结果身中七弹,负了致命伤。匪徒乘机抢去他的枪逃走。


苏舜臣中七枪后当时还活着,在匪徒们走后拖着血迹爬行三十余米,到一家店铺的门口试图求救,终于力竭而死。


此外还审出了这个匪帮多起绑架,杀人等案件,因为苏舜臣这个案件,于毛子团伙的性质,从“土匪绑架杀人”变成了“暗杀革命干部的反革命匪帮”,不过,因为于兴随狡猾,始终把周智富推在前面充当“大当家”,公安人员相对更看重周智富这个头号匪首,而对于兴随重视不够。公安人员对其在哈尔滨的残存力量进行了调查,初步结论他们仍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然而这项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进行下去,因为两个月之后,发生了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七军军长姜鹏飞混入城中,试图里应外合夺取哈尔滨的重大事件,公安人员的精力被占去了大半。


姜鹏飞,伪满军官出身,光复后摇身一变为国民党军军长,敢于深入哈尔滨活动已属党国将领中的异类,但遇到陈龙这个更加异类的对手,只好束手就擒


直到1946年9月份,等到姜鹏飞被捕,审讯完了也处决了,缓过一口气来的倪钦等人才开始重新对这个案件进行追查。


最初的工作颇为顺利,干警们利用土匪内部组织松散,人员繁杂的特点,很快掌握了于匪在道外区的另一个窝点。


这一次的突袭,公安机关再不敢轻忽,带足了兵力武器,跟打一场歼灭战似的展开搜查。


结果却差强人意,仅抓住两个“守摊”的小匪,根据他们的交代,于毛子在三天以前,已经带大部分匪帮去了克东县。原来,匪首周智富祖籍克东,此人似乎有些官迷,在回乡探亲的时候因为和当地国民党地下军人员勾连,在当地公安机关打击“地下军”的时候也被顺带抓住,此时正关在克东的监狱里。虽然周智富没有暴露真实姓名,但以当时对这类反动分子的打击力度,可谓危在旦夕。于兴随于是召集三十多人枪,到克东去“救大哥”了。


审讯结束已近深夜,姜局长不敢怠慢,急忙给克东县公安局打了个电话,要他们务必看好这个周智富,并派出倪钦带领一班干员乘夜车赶往克东,尽快将周智富带回。


半夜两点钟,再给克东县公安局打电话,就没有人接了。


姜局长只以为对方是作风不过硬,夜间无人值班,不知道此时的克东,已经出了大事。


[未完待续]


长按二维码,关注萨书场(sashuchang20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