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你靠什么养老?——医保和养老话题(下)
T博士/文
我们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容易误以为日本的全职主妇逆来顺受、对丈夫必须低眉顺眼,社会地位低。
但实际上,日本社会对家庭主妇的保障做得比中国好太多了。
例如——
1989年日本所得税法修改后,如果太太做家庭主妇了,先生的个人所得税会大幅下降;
1985年日本社保改革后,家庭主妇不用交保费,也能领取国民养老金;
2008年出台新的“离婚时厚生年金分割制”后,离婚时家庭主妇可以自动得到先生厚生年金,而不管先生同意不同意。结婚时间越长,分割比例越高。厚生年金是日本的社会保险,类似于中国的社保养老。
其实真正应该未雨绸缪的是,中国的家庭主妇。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家庭主妇几乎是“裸奔”状态,所有的保障都靠婚姻关系维系着。在日本,家庭主妇的先生害怕婚姻破裂,因为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养老生活质量;在中国,是反过来,尤其如果先生还耍点资产转移的手段的话。
Q1:
全职妈妈如何规划养老?
首先想到的是,社会养老保险。
Q2:
社保养老金怎样交,才“划算”?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全职妈妈可以“灵活就业人员”到地税部门交社保。有的地方是交医保必须捆绑养老金一起交,那也没得选择;有的地方是可以只交医保,那么社会养老金不交也罢(理由后面说)。
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缴费基数,和上一年度全省的社会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有关,缴费下限是社平工资的60%,上限是社平工资的300%。灵活就业人员是个人部分和企业部分都自己交,缴费比例是20%。
建议全职妈妈按照缴费下限去交费。因为尽管缴费不同,但是大家领取基本一样的基础养老金。
以广州市为例,2015年度社平工资是5525元,按60%缴费下限来交,全职妈妈每月的养老金要交663元,一年就是7956元。
Q3:
社保养老金预计能拿多少?
领取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缴费满15年
到达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
我们算一下,咱一共交了多少钱。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模型简单化。
假设小美25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这35年里,小美每月工资没涨,都是5000元,每月交20%就是1000元,一年是1.2万,35年一共交了42万。
这35年里,假设咱们的社保基金不被挪用,假设35年里小美工资没涨,相应地社会平均工资也没有涨。小美60岁开始,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统筹账户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两部分分别是:
每月养老金总和,以及累计养老金如下:
就是说,139个月后,小美大约72岁的时候,一共领取养老金41万,基本和年轻时交的养老保险持平。以后每活一年,领取的养老金才是“赚”的。
万一小美早早见了上帝的话,所交的养老金就算“充公”了(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提取个人账户部分的金额:未交满15年就身故的)。
再次说明,以上模型假设小美35年工资没涨,社平工资也没涨。事实上不可能,工资和社平工资都会涨,交费会增加,领取的也会相应增加。
Q4:
要有多少养老金,才能位置退休前的生活?
国际通行的算法是,用养老金替代率评估。所谓养老金替代率,就是指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百分比。如果养老金替代率:
低于50%——老年生活将会很困难
50%-70%——老年生活将会比较困难
70%-80%——老年生活和退休前大致相当
80%以上——退休生活优于退休前
而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在设计之初养老金替代率是为60%多,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逐年走低,目前已跌破40%。而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划定的养老金替代率警戒线,是55%。
所以,我们父母辈仅靠社保养老金,就能安度晚年的情况,一定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政府这些年也一直在“宣导”这种变化。
日本、韩国、香港就是我们的样板,如果没有存够养老金,70岁开外还在打工的比比皆是。
Q5:
社保养老金不够,咋办?
基于社保养老“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如果你想自己的老来生活还能维持现在的水准,从现在开始就得未雨绸缪。韩国畅销书《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之所以能在亚洲加印122次,就是因为养老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面临的沉重话题。
理想的养老规划,分三个层级:
个人投资这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股票、房产、基金、国债等等,各人根据专长和风险偏好选择。
商业养老保险这部分,各类分红险、年金险可供选择。如果是分红险,注意分红部分哪些是保证的,哪些是非保证的。相对而言,大陆的年金险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和社保养老一样,我举例说明:
35岁的小美,选择一款年金险,年交10万,连交10年,一共交了100万。
领取如下:
上文说过,如果不幸早早见了上帝的话,社保养老金就“充公”了。年金险的话,不管啥时候身故,只要当时没退保,都可以至少拿回所有本金。
还是刚才的小美,假如她75岁就见上帝了,那么领取情况为:
目前的年金险产品中,只有两款的保底利率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2016年9月,保监会发文(保监发【2016】76号)规定,从2017年4月1日开始,这些预定利率高于3%的产品都要停售。监管的手伸得太长的结果就是,如果要选择这类产品,只能在这一个月之内。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她说我们这一代估计是最后一代“上养老,但不指望下一代养我们老”的人了。哪能指望孩子给我们养老啊,能不啃老就OK了。
本公号所有文字
如无标注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否则一律举报
联系方式,微信:lynjgz,email:41159033@qq.com
T博士
南京大学硕士,中山大学博士
资深保险经纪人
微信:lynjgz
email: 411590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