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自信“胜者为王”,女人看中“剩”者为王
童博士叨叨:
作为保险销售,最难搞定的客户,是老公。其他客户,不愿意投保不勉强,不发生风险最好,万一出险,我不会受损,我也不是受益人。
但老公不一样,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人身保障类的产品,我家都配置到位了,储蓄险之前投过一份,后来3月份停售波、9月份停售波,我都想再补充,都因为老公不同意而坐失良机。
现在看到一款年金险很好,打算投保,希望最基础的养老钱用一种稳定、确定的方式解决。这样万一其他投资方式亏损,至少老来基本的温饱是能保证的。但还是得先说服老公。下面是我们的聊天记录。
涉及年金险(推而广之,储蓄险)是不是坑?它的价值在哪里?年金险是不是保障类产品?
童博士/文
我: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啊?
老公:活到老,工作到老嘛。
好,那什么时候可以财务自由,从此不为收入而工作呢?
50岁吧。
你觉得50岁后每年要多少生活费?
不考虑通胀的话,每个月两三万应该差不多了。
预期能活多久呢?
祸害千年在。
我也希望,不过咱随大流,按平均预期寿命算吧,广州居民目前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1岁多。按80岁吧,你算一下咱得准备多少养老金?
得1000万左右了。
是的,这还没考虑通胀,还只是按活到80岁算的。如果一不小心活过了呢?基本上每隔4年,平均预期寿命就会大一岁,我们大概率是能活到90岁后的。多出的10年,咱向女儿女婿伸手要钱?
哪指望啊?
如果有一笔钱,本金留着,用利息覆盖养老金,活多久领多久,钱与生命等长。是不是一个解决办法?按每年养老金24万算,五年期利息现在是2.75%不到,咱们就按3%算,需要多少本金?
800万。
如果利率下行,降到美国那样,1%呢?如果像日本、欧洲一样,变成负利率呢?
接下来,我俩就开始争论利率会不会下行。因为我们想锁定一个长期稳定的收益率,而利率对此有直接影响。像90年代末,保险公司推出了长期保证年复利9%左右的储蓄险,当时不觉得有多大吸引力,因为银行存款就有10%左右利息。但是,当中国利率降到1.5%的时候,我们再看当年这样的产品,只恨自己没赶上——1999年-2016年,“股神”巴菲特的收益率也不过才每年8.4%。
同样道理,现在我们看一些储蓄险的收益率,不觉得有任何吸引力,一些安全性很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接近5%。但是,财富的积累不是光看收益率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时间。5%的收益率能维持多久?一旦利率降低,货币基金也好、余额宝也好,这些无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降低。
我翻出中国这二三十年的一年期利率走势:
老公反驳说利率是周期波动的,他翻出美国两百年来的利率走势图:
我说,因为石油危机导致的“滞胀”,美国80年代的利率高峰,过去一两百年都未曾有过的最高点。你看,虽然有调整,但大趋势是一路下滑。因为美联储加息,美国2年期国债的收益上升到1.5%,但是隐含长期利率预期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而是下降的,降到2.3%。
我还搬出《利率史》的插图,给他看13世纪以来西欧、美国的长期利率图,大趋势也是走低的:
悉尼·霍默的《利率史》一书,梳理了4000多年来的的利率趋势和借贷习俗,里边引用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利率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智力和道德力量越强大,其利率水平越低下”(引自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
(《利率史》已经成为财经领域的一部经典著述)
对我们来说,看那么久的利率走势,没有太大意义,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的是,未来几十年的利率。老公和我共识:接下来二三十年,中国利率大概率还是会走低。
那就相当于咱们选择一份20年期的国债,20年后如果有长期固定收益高于4%的产品,咱们退保换其他产品。如果低于4%,咱们继续保留,掌握主动权。
老公认同,但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储蓄险能跑得赢通货膨胀吗?
没有投资方式能完全抵御通胀的,只有消费和设置良性债务才可以。但我们不可能把钱全部消费掉,欠债的话,我们已经有房贷了,也已经把房子抵押贷款来周转了,以前买的重疾险、寿险,也相当于用少量保费撬动了一大笔专款专用的资金,充分用了杠杆。
而且,年金险只能保障我们最基础的养老生活,如果想生活得更好,必须同时采用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股票、房产、股权、海外资产配置,乃至或许通过移民做身份规划,这些得靠你,我只负责兜底。
老公想想,觉得也有道理。不过他觉得我太悲观了,说,你要像我这样乐观一点,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多想想我们老来可能在澳洲海滩晒太阳嘛。
我说,乐观没错,但是把最坏的可能想好,抱最好的期待,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是不是更安心?这样即使不能去澳洲海岸晒太阳,至少我们能在家里阳台悠闲地喝喝茶。
他说我想多了,老来对美食、旅游的追求都比年轻时少,开销没那么大的。
是的,老来吃不多、跑不远,生活上的开销是比年轻时少,但是医疗和护理的开销是远超年轻时的。
我这几年事业处于上升期,养老金的事儿到时再说嘛。
那是不是如果有一天,我病在床上,需要有人端茶送水、伺候屎尿的时候,有钱就治着、护理着,没钱就放弃了?我说完这句,泪就下来了。
顿了顿,我说——
我也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老来痴呆,生活都难以自理了,早点离开是种解脱。那是对自己的标准,但是如果你是这样,即使我自己没有力气照顾你了,我还是希望能请人把你伺候得体面些。你再想想,你比我大八岁,女性平均寿命又比男性长,大概率是你走了,我还得一个人生活十来年。这十多年,你不管我了?
当然得管啊。
最基本的养老钱,咱们不能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吧?你觉得要有多少比例是稳健投资的?
一半吧。
那就是400万。让你现在拿400万出来,专款专用作养老金,咱拿得出吗?
不行。
我也没藏私房钱,拿不出。一年存40万,连存10年怎么样?
老来能拿多少钱?
(我马上做了一下计划书)年交40万,10年交,70岁后你可以每年领取40万,活多久领多久,如果90岁身故,已经领了800万的养老金,还有734万留给女儿们。如果想早点领养老金,也可以。
是不错,这几年是事业发展期,等我50岁左右考虑这样的产品吧。
(继续做计划书)你如果今年不投保,明天投,同样的保费,每年领取的养老金少2万。更不要说50岁后,这样的产品还有没有了。如果是我投保,同样交费,我70岁后可以每年领取59万——只是早8年投保而已,差别这么大。
万一急用钱呢?
前十年,基本没啥办法,好在我们人身保障已经做好了。交费期满后,可以保单贷款。那时候保单账户价值按年复利4.025%增长,现在保单贷款利息是4.9%,两相抵消,相当于实际贷款利息不到1%。
每年投40万,压力太大,少点吧?
好的,我也希望这笔钱,不要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那一半,20万?
你不是之前已经投了一份年交7万的了吗?
好吧,那就加一份年交10万的,以后宽裕些再补充。
最难成交的客户close了。
隔两天,我问老公,为什么之前他一直反对我选择储蓄险,这次同意了。他说,还是看重它的确定性嘛。
最后,我们决定这份保单,我作为投保人,女儿作为被保险人。因为除了退保,保单会随着被保险人的身故而结束。我希望能尽可能长锁定收益率,如果我们老来财务状况良好,能不必动用这笔养老金最好,这样如果女儿将来要当全职妈妈,我们可以每年贴补她一笔钱,让她能保持一点经济独立。
上周五,老公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保险文章写得通俗易懂不易,喜欢的话请转发朋友圈
相关阅读(直接点击标题):
《买保险时怎样健康告知,才最有利?》
童博士:中山大学博士,保险经纪公司高级合伙人,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美国百万圆桌)会员,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按需定制保障方案。团队成员多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高校,博士2名、硕士6名,拥有法学、医学、会计学等背景。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我微信,注明:年金险
↓↓↓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