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岁,别再给自己买“假”保险了

Phoebe Liu T博士教你买保险 2022-12-15

Phoebe Liu / 文


所谓“假”保险,不是产品是假的,而是保额没买够,险种没配齐全,保障范围不全面。


“假”保险,只能带给我们心理上的安慰,出事时,并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前几天和一位前辈聊天,我们两人感慨,近些年大家的保险意识肉眼可见地有了很大提升:


遇上车祸,大家第一反应是打电话让保险公司来处理;生病了,也提及先前是否买了保险。


虽然目前保险在中国家庭中的认可度比不上房子和车子,但在中国新时代家庭中,它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安全防火墙。


可是,很多人在实际筑造这堵防火墙时,往往陷入几个误区,导致配置的产品不能很好转移风险,也没能撬起保险杠杆,相当于买了份“假”保险。


那么,买保险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听我一一道来。


正确姿势一:不要一来就让推荐产品,要先梳理需求


“我想买保险,你们给我推荐一个好的产品吧。”


举个手,让我看看有多少人买保险时开口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这么做过,我要告诉你,你很容易纠结于产品的比较,而忽视整体的规划。


我先分享一位客户的故事。


王先生是我们的老读者,也是一位去年找我们投保的客户。他告诉我们由于先前已经买过一份重疾险了,所以目前想多买一份重疾险做补充。


理由是,第一份重疾险保额不够,当时让亲戚推荐的,由于买的时候太纠结于两份产品买哪一份了,保额这些概念都不清楚,导致最后重疾险的保额只买了10万元。要是出事,哪够呀。


我相信跟王先生有类似经历的朋友不在少数:


首先是买重疾险时,比较哪一份更好,买了之后,才意识到重要的是保额;


其次是只买了一类险种,忽视了人身风险包含“生老病死残”,虽然有了保险,但保障不齐全。


因为“生老病死残”这五大风险分别由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还有年金险来转移,比如重疾险作为罹患重疾后的收入补偿,假设只买了意外险,得了重疾是没办法赔付的。


幸运的是,王先生发现得早,身体也健康可以购买其他产品继续做好保障。


可大多数人是直到出险要理赔了,才发现买了份“假”保险,不仅赔付不了,等到生了重病后,能不能再买到好产品也要看身体恢复情况了。


所以,买保险第一个问题不是让对方推荐产品,而是请对方给自己做需求分析。


好比做衣服,要先把自己的腰围尺寸告诉裁缝,才能做出一件合身的衣裳,保险同理,先简单介绍自己买保险主要想防范什么风险,再来考虑产品。


实在不行,第一句话您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来,你先给我做个需求分析吧。”


正确姿势二:不要指望一张保单解决所有保障


当家庭所有财务需求堆到一起,许多朋友就一头雾水了。


大家买保险,是不是希望只买一份保险,它在我们出事故的时候能赔、看病住院的时候能赔、去世了也能赔,要是没有出险,还能够退回已交保费?


实际上,保险是一个大概念,以上这些情况分门别类,风险由对应的险种担着。


比如保障人身方面的有重疾险、寿险、医疗险和意外险。这四种险种都是可以且最好单独购买,理由是各个险种都可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产品或者产品的组合。


但很多朋友觉得麻烦,被人推荐了一款可以保重疾又可以赔付身故的寿险,还附加一些医疗保障就心动,直接下手。


这样做完全是偷懒没好处。


我们以某份捆绑型的保单为例:


.

30岁的女性,主险是重疾险,保额35万,年交30年,保费每年交8435元,


同时附带长期意外险,保额20万,保费年交760元,交满30年,


这样每年保费达9195元。


同样的计划,挑选产品单独购买,假设搭配的是这样一个方案:


以某份重疾险为例:保额35万,交费30年,年交保费5768元,


以某份意外险为例:保额20万,交费30年,年交保费300元。


要达到以上第一个例子,即捆绑型产品的保障,每年只需要6068元,足足省下3127元。


多出来这笔钱可以做高保额,购买其他险种,也可以自己留下来挪作他用,岂不妙哉?


另外,熟悉我们公号内容的读者都知道,重疾保额是30万+3至5年的年收入,这份保单只有35万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这份保单,只有重疾和意外两份保障,还少了医疗险和寿险,也就是说万一被保险人自己生病住院了,这份保单是没办法报销医疗费的。


最后,意外险的保额一般与寿险齐平,只配置20万,若发生伤残,按照伤残等级表赔付,假如食指最外面的指关节断了,属于8级伤残,赔付比例为30%,20万的保额只能赔付6万元,保障作用大大削减了。


所以,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险种可以单独购买,大家买保险千万不要图方便,另外选择捆绑型的保险产品时要尤为慎重。


正确姿势三:看保障范围不要“我以为”,而要看条款


我们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购买意外险,大家清楚意外伤残和意外全残的区别吗?


伤残和全残只有一字之差,但涉及到的责任差别很大,这点我感触很深,


我听一位律师讲过这么一个案例:


M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一份保险,碍于情面以及朋友说这份保险特别适合有车一族,M先生想反正买了也没坏处,就投了。


没想到,投保没过多久,M先生便遇上了车祸,事故导致他三根肋骨骨折。


后来,M先生拿着保单到保险公司报案,得到的回复是一分都不赔,原因是M先生的保险合同里写的是“保障意外全残/身故”。


显然M先生人还好好活着,不满足身故条件。同时,肋骨断了三根,也没有达到全残。


投了保,本以为可以赔的情况却不配,这样的产品不在少数,截2张图给大家看看:


产品1


产品2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买保险前千万要好好看条款,确定好了再签字。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产品良莠不齐的情况,如果是理财产品,投资亏钱了,顶多是心痛。但保险产品,保障的是人身,出事了却没办法理赔,比亏钱还难受百倍。


当然我们也理解,有些朋友之所以不看保险条款,是因为觉得保险很难,条款五花八门,各种套路,有些险种还涉及到各类病种,更是复杂。


恰好之前我们推送过相关文章,对如何看一份保险合同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查看:


普通人如何读懂保险合同——重疾险合同为例


相关阅读


入门必看:保险规划理念


保障类产品:重疾险 | 医疗险 | 寿险 | 意外险


理财类产品:储蓄险


保险小知识:保险公司 | 健康告知 | 保险理赔


往期目录:【T博士】保险避坑 | 往期精选 | 推荐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