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忘!在没有空调的夏天,老上海宁是这样乘风凉的……

2017-08-03 这里是上海



“啥叫乘风凉啊?”


这话问得好!现在很多的上海小孩,真不知此言为何物了。小时候,电扇都是奢侈品。


以前的夏夜,上海比较要紧的事情是乘风凉,有人一天讲十几遍二十遍这关键词,大白天讨论晚上如何乘风凉,到哪里乘风凉?一点也不为过!



它代表上海夏季作息方法的重要部分,“乘”得不佳,意味睡得不好,“乘”就是睡。



上海开埠以前就有了“乘风凉”一说,最旺盛的时候是在70、80年代。炎炎夏日,屋子里的家具摸上去都发烫,房子小,又闷热,屋里呆不了,全家老小、巷子里弄全都出来“乘风凉”!



乘风凉就是普通话的“纳凉”,再通俗一点就是“哪凉快哪待着去”!不过上海宁乘风凉,可是有很多技巧的!最舒服的莫过于“穿堂风”乘风凉了!


穿堂风

CHUANTANGFENG

风口一:国际饭店


上海人出门乘风凉位置也有讲究,这里曾是有几处很知名的“风口”,最有名的就是最高建筑国际饭店,老底子上海宁拿着躺椅坐在国际饭店下,享受楼底下的“穿堂大风”,顷刻间就会让你睡意朦胧,这就是乘风凉爱好者聚集的绝佳所在。



风口二:淮海坊口过街楼


这里弄堂口风蛮大的,有穿堂风,一边是国际饭店的穿堂风,大得不得了,一边对面叫长江剧场散放出冷气,两股风真是惬意的不得了。



风口三:上海大厦一带


“上海大厦”曾是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也是一个“乘风凉”好去处。老上海人坐在大厦楼下,听着夜晚黄浦江畔水滔声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望着外白渡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构成了一副优美动人的画面。



风口四:南京路中百一店附近


“中百一店”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夜晚太阳下山,穿上背心、平角裤,带上席子和躺椅到中百一店门口乘凉,还能感受到商场打出来的空调风,再闷热的天都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风口五:弄堂口


这“穿堂风”的风口,往往就是各家各户面前弄堂口,还有就是大马路的人行道和街心花园。此外,上海人还喜欢南北通风:一股风吹进来,从南边的窗进来,往北面的窗口出去,凉爽的很!



圈地

QUANDI


老上海大部分弄堂里的居民,乘风凉不会走太远,而在乘风凉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圈地”!



圈地就是普通话中的 "占位置”、“抢地方”!因为人多凉快地方少,所以圈地也算是一种划分“乘风凉”领地的方式。买鱼买肉,预先占定位置,摆上个把砖瓦块破篮头;夏天黄昏,头等要紧事是早一点扔掉饭碗,跑出去占一块地方摆牢自家椅子竹榻。



乘风凉的功课就要从“圈地”做起来!谁占的早占地好,谁就“乘”得更惬意,侬晓得伐?圈地是有技巧的!


井水

JINGSHUI


用井圈地?没错!在烈日晒了一整天后,地上滚滚烫,一点办法也没有。大家下班、放学后,都要乘风凉!所以就要先来几桶刚刚打起来的冰冰凉的的井水圈地!



没有井水就自来水,那几桶水冲下去,地上就开始嗞啦冒出热气,等水干了地上凉了,这块地儿就是我“圈”着了。



浇水的是先头部队,通常一家人、几家人,随后就会搬出桌椅、搬出饭菜在此用起夜饭——饭桌,又成了划分“家族领地”的方式。



当然冰凉的井水除了给地面降温圈地之外,还能制作冰镇西瓜!


冰镇西瓜

BINGZHENXIGUA


以前没有冰箱但是有冰凉的井水,20几度的水,只要一根绳子,一个铅筒,往井里一扔,水桶自己沉下去,等完全沉入后把水桶提上来,向冰凉的井水放入西瓜。



中午放进去,晚上等到爸爸妈妈下班后,拿出来冰冰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大口吃起来,一天的暑气全消,这才乐得一个爽嘞!



待圈好了地,占好了位置,一家人拿出乘风凉的必备物件儿,蒲扇、竹席、竹椅!


躺椅竹席

TANGYIZHUXI


把竹席铺在降过温的地面上,男人、女人们往上面一躺,一人一把蒲扇、晚饭吃完了就出来乘风凉!还有人把晚饭端出来吃,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噶山湖,一天的疲劳在此刻消失殆尽!



有人一直睡到半夜,然后回家再睡。还有的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蒲扇

PUSHAN


你要乘风而凉,但风不会召之即来,手里还是要扇。西瓜和蒲扇可是乘风凉的标配!老上海的蒲扇都是圆圆的那种,有的蒲扇稍微用的瓦特啦,还要用一条布条在边上绲绲边。



一来自力更生扇风,二来可拍蚊打虫。手中的扇子多是芭蕉扇蒲扇,用布条包边缝起来以经久耐用。少数是竹簚扇、鹅毛扇。


这些大人们的乘风凉方法,自然不太适合那些好动调皮的小赤佬们了,他们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得闲,但是他们的乘风凉方法更加丰富多彩!


洒水车

SASHUICHE


洒水车拉开了乘风凉序幕,特别是小男孩,“哆咪唆咪-----,哆咪唆咪-----”,听到洒水车来了的声音,小赤佬们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赤膊跟着洒水车奔,水车高小孩小,当洗澡一样冲,从头到脚都湿透了!



冲凉

CHONGLIANG


在弄堂里龙头冲澡、男同志赤膊、下半身短裤,小孩子干脆不穿衣服,拿着一个脚盆,打一盆自来水或者井水,爷爷一盆凉水泼下来,浑身打个冷战,转身跑到街上和朋友厮打玩闹,这比空调、风扇要舒服一百倍!



跑热了、跑累了,就拿着爸妈给的几分钱买个棒冰!


棒冰

BANGBING


“卖棒冰,卖棒冰咧,赤豆棒冰,绿豆棒冰……”


弄堂口出现熟悉的身影,推着一辆自行车缓步而来,后座绑着大大的用棉被盖着的木箱子。孩子们围着蹦着,那箱子里的,是炎炎夏日里能给他们带来幸福一刻的棒冰。




“那时候都是统一的价,白棒冰、赤豆棒冰、绿豆棒冰都是4分钱,断了的是3分钱。后来有了大棒冰,大棒冰和雪糕一样都是8分钱。



冰镇汽水

BINGZHENQISHUI


走街串巷卖酸梅汤等饮料的也随处可见,边走边吆喝,汗珠一滴一滴地从额头上滴下,自己却舍不得喝一口。



劳工、苦力之外,弄堂里的孩子们是常客,奔将过来,团团地围着他的担子,用他们父母挣来的一点钱,享受着那廉价的冷饮,面上浮起愉快的笑容。



老上海是这样制作汽水的: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内盛开水,然后冷却,放一些小苏打,柠檬酸,再加入少许糖精。放好之后,立即把瓶塞塞紧,汽水就做好了。经济拮据的人们,烧一壶开水,放一点白糖在里面,买几个碎冰块放进去,做成冰茶饮料。



嘎三胡

GASANHU


“嘎三胡”又作轧三胡,聊天、闲聊,是老底子上海宁漫长的纳凉时光十分漫长,从吃晚饭开始一直到深夜十一二点,除了打牌、下棋,还能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中,必定有“嘎三胡”——这也是乘风凉的“标配”。




当天色渐渐暗了,身子凉快下来了,嘎三胡不知不觉到了半夜,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喊一句:“早点困觉,明朝还要上班咧!”



这才宣告乘风凉结束,大家散伙。


第二天继续上班、下班、上学、放学、嘎三胡、乘风凉,一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一种情结,可以宣泄一天的紧张和疲劳,彻底放松自我、回归自我。



现在有了空调,我们再也不乘风凉了,也没有了当年自然纯粹的休闲时光。


可尽管旧时光离我们远去,但当年那个陪伴我们成长的老上海弄堂口,仍是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的最美好的记忆!



@图片、部分资料整理于网络

-   End  -


更多精彩请戳 

万万没想到,这里竟然藏着"大上海"!

6个租房人的故事,看哭了所有上海人!

嗲得嘞!老上海本土品牌重获新生?就看这招灵不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