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事 | 每天坐10趟地铁4小时通勤的背后,这背后凸显的是什么问题?

袁童鞋 天袁地访 2023-12-04
点击上方,关注闵行区“媒体+”成员“天袁地访”
 城事 第187期
近日,上海一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4小时坐10趟地铁的新闻冲上同城热搜第一,瞬间戳中了千万打工人的痛点!
上海白领丁小姐介绍,她上班单程花在路上的时间为2个小时,“公司上班时间是早上10点,下班是晚上7点,我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8点出门,到公司正好。”根据丁小姐提供的通勤线路图:她从奉贤出发,在莘庄站5换1,在上海体育馆站1换4,随后在虹桥路站4换10,以及在虹桥火车站10换17。丁小姐说,(单程)坐5次地铁,早高峰的时候换乘晚上回家又要坐5趟地铁,到家都9点多了,洗完澡就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

新闻中的换乘图片(©山海视频)

她家住奉贤,公司本来在徐家汇,自己原先通勤来回2个小时,但后来公司搬迁到青浦,才变成现在的往返4小时。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单程时间60分钟以上的通勤,被称为“极端通勤”。《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在中国,有超1400万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勤,比重为13%。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约40%以上的人正在忍受“极端通勤”。

住外环外,到外环外上班,为什么还要经过内环内?

前文所述的丁小姐,住在外环高速以外的奉贤,工作地点也在外环以外的青浦区。
她本可以不进入中心城,乘坐虹桥枢纽5路抵达虹桥西交通中心,换乘轨交17号线。
但奉贤5号线沿线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便利地坐到虹桥枢纽5路,也不是每天都能保证虹桥枢纽5路的通勤时间。毕竟,虹桥枢纽5路全程需要1个半小时~2小时,如果遇上堵车,那这个通勤时间更是拿捏不准了。
另外,虹桥枢纽5路抵达虹桥火车站之后,换乘地铁有一个小Bug,必须在虹桥机场T2航站楼这里下楼,这里换乘的步行时间预计在10分钟以上。

虹桥枢纽之虹桥火车站(©上观新闻)

论准点、换乘的便利性、整体乘坐的舒适性,丁小姐想必经过综合考虑,还是选择轨道交通优先。
那这里五个新城之间、外环以外区域之间的换乘只能进入内环内乘坐4号线换乘吗?
丁小姐也可以选择1号线在上海南站换15号线,这样可以不进内环换乘,但15号线既不能直接换10号线,在娄山关路换乘2号线时,需要出地面,综合时间和繁复程度并不亚于进内环换乘4号线。

市域铁路,远距离通勤者的福音

市域铁路(市域线)是介于地铁与城际铁路、普速铁路之间的一种轨道交通模式,站间距、行车速度一般都在地铁与普速铁路之间。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优化城市格局,减轻人口较多城镇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往小了说,它的运营模式趋近于地铁,乘客进出站更轻便简单,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上下客。但运行速度和载客量又比地铁更快,尤其对于远距离出行的乘客来说,市域铁路更具优势。

金山铁路、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示意图(©网络图片,嘉闵线站点不准确,已延伸至银都路)

在前几年,上海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相当是上海市域铁路的“元年计划”,这两条市域铁路的建设,也拉开了上海轨道交通的另外一种形式。
虽然上海市已经有了“类似”市域铁路的金山铁路,但是这条线路的轨道不是专用的、站台也是类似火车站,它并不是真正的市域铁路。上海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嘉闵线才是上海第一代的真正市域铁路,它们除了使用动车组的列车之外,其他的方式都与上海地铁非常类似。

奉贤到青浦,原本2024年可以提速

回到前文的丁小姐的通行模式,其实5号线一条在建的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只是因为种种原因,5号线的春申路站无法与过而无站的机场联络线实现换乘。
而在机场联络线的另外一端,虹桥站与17号线虹桥火车站距离并不远,将来可以实现5分钟内的换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场联络线是上海外环轨交的南半环与西半环。
如果将来有住南闵行或奉贤的市民是乘坐15号线通勤,前往青浦工作,则可以通过15号线的华泾西站换乘机场联络线抵达虹桥站,再乘坐前往青浦的列车。
还有一种就是等嘉闵线在银都路与5号线的换乘,然后接着在虹桥换乘17号线以及更远期的示范区线(沪苏嘉线)前往青浦,这个要比机场联络线通车再晚几年。

机场联络线可以视作外环轨交廊道的一部分(©网络图片)

五个新城之间,更远期的蓝图

再往远期看,五个新城之间其实也未必要接近外环或通过虹桥枢纽来换乘。
南枫线可以连接南汇新城与奉贤新城以及金山北部三镇(亭林、朱泾、枫泾),而嘉青松金线可以纵贯嘉定、青浦、松江三个新城以及金山滨海地区,这样的话,五个新城其实可以通过南枫线+嘉青松金线实现“郊环”区域的联络,无需再接近外环,更无需像新闻中所述的那样进入内环。

上海的市域线将在外环之外发力(©网络图片)

写在最后

市域线的逐步推进,将使得上海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更短的时间维度上的联络,站点周边的综合开发将更加有助于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也许,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深入贯彻,未来的通勤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是以
人为本的,也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最终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需要为人民服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