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海松 | 潮汕乡土建筑品读系列之一·下山虎

蔡海松工作室 蔡海松工作室 2024-04-11



▲  成片下山虎民居.普宁


      在过去,潮汕以家庭、家族为本是世人皆知的事实。自家庭、家族的观念发展了伦理的观念,在我国早就有了,国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为了维持家庭、家族的明确、完整的秩序而设计出来的。这些在潮汕向来也是受到人们所推崇的。由于家庭、家族的本质是以家内族内的独立与完整为最高原则,家庭、家族集居是潮人的理想。它反映在具体的建筑空间上,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建筑空间的内向性、封闭性。它以“天井”为中心,建筑沿四周围合,外封闭、内开放;希望不受外界干扰,也希望不去干扰他人,所以,不论其家庭、家族之规模大小,建筑是何种形式,均有一院墙围合,独立门户形成独特的院落型(天井型)居住建筑形态。潮人这些以院落(天井)为主的民居,院落不但齐正,而且铺砌整齐,其四周之建筑均面向此空间,并且开敞着。在这些居住建筑中,通常为三间之宽度,也有五间,通常不会超过五间之宽度,如果家族较大时,房间需要量大,则宁建第二院落,以保持空间之向心性和封闭性,与之适于居住之人间尺度。不但如此,建筑大多进深为一间,以便使所有空间均有与院落(天井)相连结。第二,建筑空间的秩序性,在过去,潮人家庭家族特别重视礼教、伦理观念,它们的具体反映就是秩序性,伦理的秩序是什么?是尊卑长幼之序。反映在建筑上讲究主从分明,正偏分明,内外分明,向背分明;主体建筑主要厅堂位于中轴、中央,特别高大或富丽,次要的建筑分别列于两旁和前后,人们一般能从居住的厅房,推断家庭、家族之各成员应该居住之位置,也能从建筑与位分之关系表明了各人在家庭、家族中之地位,从这些我们可知道儒家的伦理观念终是潮人居住环境秩序的最高原则。


▲  二落式公厅.澄海


▲  潮阳.下山虎


▲  普宁.下山虎


▲  普宁.大下山虎


      潮汕乡土民居建筑,民居有“竹竿厝”、“下山虎”、“四点金”、“五间过”,规模较大的有“二落二从厝”、“三座落”、“三落四从厝”(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百间厝)等形式。


      民居建筑形式都是以“四点金”为基本形式而变化。“四点金”的平面格局是以方型为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天井庭院,四正为厅堂,四维为正房,形成“”形中心对称格局。它的最大特点是以中庭(天井)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与相类似的北方“四合院”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许多专家学者称,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建筑形式乃中原建筑古老形制之遗存。


“四点金”这种模式减少前进是“下山虎”,纵向扩展是“三座落”,也称“三厅亘”,横向扩展是“五间过”,左右加二条厝巷从厝是“二落二从厝”,以此为基本型式,可以组合出多种平面形式。但无论如何扩展,均保持平面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来组织空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并以此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总的特点是以厅堂为建筑中心,厅大房小,光厅暗房,厅中房偏。厅堂是最主要的地方,崇天敬祖,接客请客,家庭团聚,休闲娱乐,红白礼仪等都在厅堂进行。               


▲  下山虎平面图


      “下山虎”俗称三间二伸手,主座三开间,中间为大厅,左右为房间,开间也较小,前有天井,两侧为“伸手”也称“厝手”,一般做为厨房和贮物房间,天井前面为大门,有的将大门设置在两侧的“伸手”——行侧门,行侧门俗称“爬狮”,是一种三合天井式建筑。


      民间说法,该宅院其形状如虎如狮,两个“伸手”就是虎和狮的两只前脚,因而得名。下山虎的平面格局,以大厅为重心,祭礼祖先,接待亲朋戚友、家人的聚会,用餐都在这里进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功能厅”,两侧房间一般作卧室与“伸手”的厨房和贮物房间,围在高墙里的小小院落,充满着一种稳定安静的气氛。非常适合小户人家生活居住,是潮汕各地兴建数量最多的乡土民居。 


▲  普宁.下山虎


▲  潮南成片下山虎


▲  成片下山虎.普宁






—本篇终—





 




国宝级文物 从熙公祠 赏  | 石雕篇


国宝级文物 从熙公祠 赏 | 木雕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