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桐笔记03 | 纪念霍金
☁️
这是临时增加的一期暄桐笔记,为着霍金先生离世的缘故。他的《大设计》是暄桐教室的必读书目,我们受益于他,也分享给你。
■
你会怎样面对“未知”呢?
推荐一本书,是斯蒂芬•霍金与列纳德•蒙洛迪合著的《大设计》,出版于2011年。
它是霍金在《时间简史》之后,很重要的一本著作。因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在诠释世界上出现了不一致,而科学的发展,也一直基于一系列不断改善和更新的理论模型,于是人们希望找到一个“大一统”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承载和解释所有。包括霍金在内的许多专业人士看来,在目前,M理论是最好的候选者。(关于M理论,下文会有简单的介绍)
根据M理论,在书中,两位作者尝试着理解和解释了宇宙、万物和生命的存在。其中提出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客观”和“真实”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宇宙的起始和可能,而这样的理解,也关乎人生。
虽然涉及科学和哲学领域,但这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专业范围以外的读者,也可以理解。
因为有着与东方哲学不谋而合的本质性的洞见,暄桐教室曾经讲读过《大设计》。这个三月,霍金先生离去。再智慧再闪光的人,在时间中都不可追留,而他的贡献与留存却是确凿的实有,其中的思索与论证,惠及着他人,在因此而来的启发、共鸣与思索中,总有新生。实在是又理性又感性,犹如这世间和其中万物自有的完整。
所以整理了这篇课堂记录,小林老师给这堂读书课的设定的主题是,“人如何面对未知”,摘取一些,继续分享给你。
画作_林曦
此处我们分享相对简单的摘录和解读,是书中涉及的少量内容,有兴趣的大家可以阅读原书,会很受益。
先分享一些书中提到的案例和观点:
1|我们的金鱼缸
金鱼图局部 虚谷 清代
书中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个鱼缸,里头的金鱼透过弧形的玻璃观察世界,之于缸外的我们来说,它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比如我们看到的直线运动,在它们的眼里是曲线的。
对于它们而言,这种真实却十分的确凿。于是金鱼们根据它们所见的世界来建立一些定律,发展相关的技术和科学,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到它们在缸内世界中的生活,也可以对世界和未来进行分析和预言——就如同我们现在做的一样。
书中的第三章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它的标题是:何为真实?
它说:“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金鱼的实在图像固然与我们的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
2|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仙女座星云
所以书中提出了“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与金鱼缸那个案例如出一辙。这表达了一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样子。
宇宙的样子,就来源于我们从我们可以感知的信息中,总结而出的各种模型。而在人类中,那些科技与发明,可以被看作为我们感知的外延,眼睛的,耳朵的,嘴巴的,心的。
比如天文望远镜,搜集信息并创造出的太空的照片,比如把冥王星呈现为带有一个心形的圆球,让仙女座大星系有着淡紫浅金色的绚烂,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样的视觉模式,但并不能说宇宙的模样“客观”、“绝对”如此——就像书中所说:如果是蜘蛛来设计天文望远镜,它反馈回的世界,势必与人类所认同的样子完全迥异。
所谓“实在”、“真实”,其实是基于不同的模型而存在的,于是不同的生命体、不同的角度形成的“模型”们各有不同,换言之,并没有一个绝对唯一的正确答案,譬如蜜糖和砒霜,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样子之一。
3|M理论:一张地图
丰子恺 民国
所以这本书的背景,是基于M理论的。M理论是一“族”理论,意味着是一群理论在一起对事物进行解释和呈现,是物理学中了不起的一个进展。书里通俗易懂地把它解释为一组地图——我们需要把许多张范围有限的地图叠加到一起,才能完整地绘制整个地球的地图。
所以“真实”是被每一个部分组成的,只有相叠加的部分有相同的风景。以及气象的,海洋的,地质的,山脉的,河流的,到哲学、艺术、科学的……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些可见不可见的全部认知拼接叠加起来,才会趋近于我们作为人的有限的感官和心识中,那一个真相的样子。
4|观测点
画作_林曦
用来解释M理论的那张地图就好像一个大杂烩,它在说的一点是,没有脱离开观测点的真实。因为观测点的不同,于是“真实”是多重的,且有不可确定性。
比如在不同弧度的鱼缸中,正在高兴,对古典音乐有着很深的研究和共鸣,出生教师家庭,身体不适,在社交,在学习,在山脚下,在飞机上——这些都可以成为观测点,并且看到的景象都完全不同。
简单理解,因此它也可以等于“自我”和“现有经验”。
■
一些启发
*
未知与自在
画作_林曦
我们在证明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常常否定我们不熟悉、不知道以及不认同的,或者经验里没有的东西。
我们都倾向于站在自我的角度,默认为我们的观测点是全知的,但其实不存在这种东西,就像一朵花对你而言代表着美,对于一只蚊子来说未必。
海洋其实是分层的,我们也如同海洋里的鱼,生活在不同的深度里,在人生中,与很多人很多事都没有交集也无从了解,但不论在哪一个层面中生活,我们所知的,都只是组成大地图的那一块很小局部的真实。
实际上,面对未知便是人类必然命运,已知的人类文明已经出现了几千年,而对于宇宙的探知,犹如芥子一粒。比如物理科学这件事,我们的节奏,一直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更新,衍生甚至颠覆,从而得以往未知之处,多走一点点。
生活的进阶之路也如此。
对未来保持着开放的态度,看到和认同更多可能性和维度存在的时候,人才会谦卑,而谦卑令人得到自在。就像芒格那句有名的话,当你手上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全世界都是钉子。当我们知晓并非如此,不用已知的经验套用未知,不通过否定未知和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也便从狂妄、搏杀、抵抗以及从外界寻求认同中,把自己放松了出来。
而也是这样的态度,令我们愿意尽力当下之后,去尝试感受更多的观测点,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视角,在山间也在云中,看见更多一点的图景,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进步。
*
此刻的确凿
画作_林曦
我们所知的、可控的东西很少,但在我们的那一个观测点上,此刻的感受,是真实且唯一的。好比买了一枝花装饰书桌,不知道它的历史、它的培育故事,并不影响好好地享受它带来的快乐。
于是在没有交集可能的时候,也不贪图掌控更多的角度,不为自己设计战场和对手戏,基于自己的观测点,把力气收回到可控的当下来,不消耗和逸散的人,能量会足一些,可能性也会更多。
如M理论,真实是多重的,那个可爱的我们,热情的我们,能干的我们,好好做功课的我们,不慌不忙的我们,都存在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观测点,去提取自己的可能性。佛经中说,心能转物。其实心不能转物,心能转的是心,而物是在心中所呈现的,改变其实发生于我们的内在。
它说的也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于是看到和得到了什么。
作为暄桐的必读书目,有同学在读书的时候问起,这本书和学艺术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管是外在世界,还是内在心识,艺术和科学,还有生活,都面对着太多美妙未知和可能,只是感知的方式不同,其实殊途同归。
而仅仅是了解“人的所知有限”这件事情,已经令人受益了。
文字节选编撰自小林老师在暄桐教室的讲读内容
愿你有开放的心和笃定的当下
再见,霍金先生,谢谢
-E N D-
内容为 Lstudio 原创,皆为过心爱惜之物
合作转载等事宜,可以联系我们
Lstudi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