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聚焦 | 让“健康第一”真正成为教育界共识




全国两会期间,为中小学生“减负”、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受到代表委员高度关注。近日,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委员们指出,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能问题较为突出,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委员们认为,面对陈旧的育才观念、对体育科目重视不够等现象,是时候适度调整一下教育指挥棒的方向了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时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在我国,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校体育。“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近日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93.54%,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6.56%;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91.62%,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4.20%。2019年底,云南省率先将中考体育分值提到了100分,与语数外等主科等值。应当说,重视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在我国已凝聚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广泛共识。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现实中,开不齐体育课、挤占体育课成了个别学校的常态;一些地方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质量不高、形同虚设;中考体育存在“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在升学压力下,学校体育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视力不良和体质健康水平依然是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短板。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面临过重的课业负担、运动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减负增效上下功夫。在去年举行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提出将以“一增一减一保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即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加强制度保障及师资、场馆设施等条件保障,这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指明了方向。


学校体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应努力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积极发挥评价作用,把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二是做好保障,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足体育教师、按照标准配备体育场馆设施,同时落实好校方责任险等制度。三是改进体育教学,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是通过体育等手段,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借助全国两会这个平台,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鼓与呼,让“健康第一”的理念真正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来        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主      编 | 崔小小
编      辑 | 王   垚   潘永璐(实习)   
值班编委 | 朱   哲
审      核 | 羌   洲





官方公众号征稿邮箱 : XYZQ20190101@163.com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官方通知


官方通知丨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官方通知 |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的通知

官方通知 |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广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之《让我们全家动起来》系列视频的通知



权威发布


教育部:努力实现最严标准防控 最大限度复学

最全实录 | 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同台指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完整视频+文字】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战“疫”情 高校担责有为 智慧助力

热点推荐


返校后体育课怎么上?要不要戴口罩?这场发布会都说清楚了(附答记者问完整视频)

详解|全国超1亿学生已返校,校园疫情防控如何做?

《校园足球——看我的》主题征集活动开始啦




点击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