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曾多次游览径山,在《游径山》中写道:“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一年后再游径山,写下:“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而后其弟苏辙在《次韵子瞻再游径山》中回应道:“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
“竹色自可爱,无如此径深。”(《径山看竹》明·黄汝亨) 散发着翠竹香的竹林、依旧热闹的径山茶园、正在为结果做准备的植物、几场春雨后冒出来的小昆虫,都是山野春末的场景。
所谓去远行,你也可以戏称它为“要走一段很远的路”,毕竟第一站要走的路就有10km+。锻炼身体?上网搜攻略?提前买好食物?在减少垃圾产生的前提下,又该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正式出行前,我们会安排一次行前准备分享,探讨一日出行的准备,规划出行当日的午餐。没错,听起来很麻烦,自制午餐不如带个自热饭简单,这些“绕了个远路”行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生活即教育,去“远”行计划,是想为更远的未来做准备。当然,我们也要准备好,这可能是一次“手忙脚乱”的出行。径山距离杭州城区40多公里,是东天目山的余脉,除了东坡先生爱来此地,茶圣陆羽也多次登山,只为那香气清馥的径山茶。本次徒步过程中,有植被丰富的路段,也有植被单一的路段,我们会体验到石路、土路等不同的路,会看到竹林、水库、茶园等不同的场景。五月的径山,还有些果子正在为繁衍努力着。走进自然的大多是热爱自然的人,但“无心之举”也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冲击。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进山还有意思吗?照顾山林的同时,又该如何照顾自己的需求?一些无痕山林的理念,也许能支持我们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还有大自然这位老师在等着我们。
设计一份美味的午餐、我的背包我做主
08:30 黄龙体育中心集合,大巴统一前往
09:30-10:00 认识彼此、热身
10:00-15:00 径山徒步,观赏春末的山野,体验无痕山林
12:00-13:00 野餐
15:00-15:30 总结分享
15:30 返程
时间:2024.5.3地点:径山环线(11km)集合:开营当天8:30黄龙体育中心集合,大巴统一前往招募对象:8周岁以上亲子家庭,木目老营员可独立出行(有徒步经验的7岁儿童可咨询联系人报名)招募人数:10-25人费用:首发价398元/人,大小同价;2人同行750元包含课程设计费、导师费、保险、教具等,不包含午餐、不包含出发地至集合点的来回交通。报名方式: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报名后添加联络人微信
本次联络人:金丝桃(15068883148)或
屎壳郎(17826876782)*添加前请备注“径山“,因常在活动中不便接听电话,咨询请先发短信/微信
*请认真阅读活动安排后慎重报名;如需请假或退出,需提前48小时;若自行转让课程参与权,请提前24小时并告知联络人。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在思考,当初是什么吸引了我,让我爬了一次山后就决定转行了。
2017年的冬天,在大学生涯接近尾声时,我打算去爬爬学校附近的山。本来只是一次爬山的活动,不知道是谁开始捡起了垃圾,捡着捡着着,“爬山”变成了“净山”。
下山后的环节是给自己起一个自然名,我毫不犹豫地说,那就叫屎壳郎吧。因为提着两袋垃圾下山的我被人说:“你好像一只屎壳郎”。那是我接触的自然教育最初的样子,是让我义无反顾向前的理由。后来在自然之友·盖娅自然体验师培训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无痕山林的理念以及“身体力行”的行为,我开始有了一些幻想:
难吗?坚持确实不容易。前行路漫漫,上路很突然,可以说是边走边学,而行走的路上,希望有更多同行者,于是这场“远行”的计划就从脑海里冒出来了。当然,能够为真正的远行做好准备,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去远行”的目标之一。 远行是一条很远的路,也是一个遥远的梦,但希望总是要有的。《像山一样思考》的作者徐铭谦老师在《无痕山林》的序言中写道:“当我们可以不带功利地欣赏自然的美与完整,我们才能成为负责任的地球旅人,缩小我们的占有与宰制,在我们离开地球的时候,也才能尽量不留痕迹,保留给世世代代其他人与万物自我发现与成长发展的乐趣。”在此分享给大家。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图|金丝桃、屎壳郎的朋友们
成人培训
四月基础培训「杭州·自然教育与博物学」|线上自然观察·物种篇
五一春假「厦门岛·海岛奇缘」
周三成人卡|周末亲子卡
文章推荐
盖娅研修日记|学员观察笔记|自然课学什么|藏在语文课本里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