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算法工程师也会遇到35岁这道坎么?

(给算法爱好者加星标,修炼编程内功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

现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开发工程师(包括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等等传统意义上的“码农”)会遇到35岁这道坎,那么对于算法工程师这种非常规、非传统的码农(侧重以数学模型技能为主,而不是写代码),也会遇到35岁的坎么?


霍华德:


我对这个问题很谨慎


一方面,近几年的算法不断自我革命,随着框架的发展,其实门槛是越来越低了。十年前,需要自己实现反向传播,能拦住不少人。现如今BERT出现后,很多任务的难度都大幅下降。这方面利空年迈的算法工程师。


另一方面,对算法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综合,算法工程师也逐渐向多面手发展,做nlp的算法工程师只会nlp领域是不够的,随着多模态技术的发展,视觉、语音、强化学习等技术也统统都要掌握。所以,年迈的算法工程师对新萌的优势在于技能的宽度上。与资本家的博弈中,依靠“技多不压身”,来维持相对高一些的待遇”。


另外,只能寄希望于中国教育改革迟缓,为年迈的算法工程师多争取一些时间。


吴海波:


@霍华德 讲的很好了,纯从技术发展的本身,一定是门槛越来越低,所谓的经验经不起新技术的冲击,但这一套逻辑更适用于基础技术,我来补充另一方面的信息。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技术人员独有的,而是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只是网上技术的同学发声比较多,而且技术同学相对单纯,容易一条路走到黑,遇到困难不容易变通,很少去看看那些其他行业的人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回到职业规划,我觉得远见这本书里面提了三个标准挺有意思的。分别是可迁移的技能、有意义的经验、持久的人际关系。


可迁移的技能不多说,简单说下我对有意义的经验的理解,有意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这个经验对别人有门槛,另一个是这个经验是有拿到结果。对很多在工业界做算法应用的同学来讲,无论是线上abtest的资源还是公司算力的资源,对后来者都是有很大的门槛的,即很难在学生时代就对算法和业务结合理解的特别好,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再谈下持久的人际关系,很多技术同学都会忽视持久的人际关系。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非常宝贵的,大家应该重视起来。机器学习发展起来后,在工业界普遍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和非机器学习的同事解释,如何和他们更有效的合作。而机器学习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大投入的项目,这个时候长期的信任关系就变的特别的重要,这个也是新人并不具备的。


总结起来,题主特别问了算法和程序员的对比,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算法面对的巨大不确定性,而且这个不确定性是和业务本身相关的。业务变化万千,很多经验都是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门槛很高。因此,这方面我又偏乐观一些。


PS:这个行业最受人瞩目的当然是哪些世纪难题,如果你从事的和这些问题相关,那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逻辑了。


鱼罐头啊:


当然会了。


我甚至觉得,现在算法工程师的前景远差于后端/前端开发。


就以我所从事的推荐系统这个算法工程师的分支举例子。若一家公司没有几百万DAU,根本不需要推荐系统,搜索+热榜就能覆盖大部分需求,所以,推荐系统工程师大概只能生活在三,四线以上互联网公司以及少部分国企中。但是前后端开发的去向就宽广多了,小公司也需要网页呀,也需要小程序啊,也需要开发app呀…


有一个研发同学所在部门的老板(p8)就从杭州跳去了一家武汉公司,据说是做cto。算法想要得到同样的机会会难很多。


但换一个角度,我觉得算法(可能更狭窄的说是推荐算法),转行的可能性会比开发高很多。1.首先可以转开发,大家都是学cs过来的,并不是学不会。2.算法对数据的感知要比开发高很多,我们通常都说用数据说话,这个习惯不是每个职业都有的,转行产品等职业会比一般的开发有优势。


最后,把自己打造成T字型人才,有算法的深度,也有更广泛领域知识的宽度。查理芒格经常说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咱们学了那么多数学,学了那么多算法,搞了这么久大数据,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解决问题的人,就算不搞算法了,也不至于找不到工作的:)


辛俊波:













- EOF -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跳转

1、10 个常用机器学习算法

2、算法题447:双指针解旋转链表

3、「手撕算法」锁定大厂看这就可


觉得本文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人

关注「算法爱好者」加星标,修炼编程内功

好文章,我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