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想是怎么想的,全面开怼是新的公关手法?

姚素馨 在公关 2019-06-05

我是早上看评论笑醒的姚素馨

来自想找联想LOGO当头图都找不到的啊嘿哒公关


先来做个预告,因为前阵子脱更严重,为了填坑,准备做个直播弥补一下。


今天晚上20:00开播,主题是“新闻稿的撰写”,在“一直播”平台搜索“是姚素馨呀”可以找到我们。


今天早上7点多看到的联想集团官方微信的《“联想撤出中国”谣言诞生始末》,整个人刷一下就醒了。


强烈建议还没看过原文的先看原文,仿佛字字都在诉说“我头多铁你们没点数吗?”

 


把别人家的报道都叫“所谓新闻”,把看了报道的人都叫“吃瓜群众”。


 

然后再次强调,没什么可道歉的。



联想把整个事情归结为:在CNBC的片面理解下,国内KOL(意见领袖)的错误翻译的引导下,在流量红利的诱惑下,又一次把联想硬生生地造成了汉奸。


总体意思就是:总有奸臣要害朕,谁信谁眼瞎。


发了推文还不算,评论区更是猛,全面开怼。


 怼路过群众:你个键盘侠


怼自家CFO和品牌部:flop到什么程度啦!


怼高管:没有意识

 

狠起来,自己也怼


(上下晃动图片可滚动查看)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什么公关操作。以前没见过啊?


会不会是新媒体小编或者供应商自说自话的操作?我觉得以联想这种规模的企业,以及这种危机处理的敏感时期,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也不大。


讲真,从看到官微到现在,我还是没弄明白这种操作要干嘛?


我假设了几种情况,都又觉得不怎么行得通。



情绪性回应,效果更好?假设一



本质上,联想的这篇内容是“辟谣”,属于危机公关范畴的事情。


一般来说,“辟谣”、“回应”的准则是清晰、客观、有可信度。


去年8月,一家叫做“前沿数据”公司控诉腾讯云把他们的数据搞丢了,引起广泛关注。对于安全性至上的公司来说,这是高度危机时间。


腾讯云公开做了2次回应,说明事实。其中第二次回应《关于客户“前沿数控”数据完整性受损的技术复盘》(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可以说是范本级,整体节奏按照“过程”-“原因”-“措施”-“建议”排布,完整清晰。1097个字的回应正文中,90%为客观性内容,也就是“事实陈述”,而且是没有相应只是储备的公众也能看懂的解释。


我们也写过《公关复盘腾讯云"前沿数控”数据完整性受损事件》


事实性说明,一直都是被动性公关处理中绝对的“高级方法”,特别是对于大型公司来说。


而联想的这篇回应,充满情绪性。有媒体评论说这是“强势回应”,我看哪里是强势,简直是小媳妇式委屈。


那么,情绪性回应为什么不是公关的通常选择?


1、情绪会削弱事实。


举个简单例子。


“我昨天在家,所以不可能出去杀人。”这是纯事实回应。


“我天天晚上都在家里,都3年了你不知道啊,怎么可能偏偏昨天跑出去杀人。”这是情绪性叙述。


情绪会妨碍事实的传递,影响信息度。危机处理时候,最重要的是“说明白”,越明白越好。


2、情绪会导致不同解读。


带有情绪的内容,更容易产生信息折损导致被“二次误解”。


评论区现在高点赞的,都不是顺着联想思路下来的内容,而是其他各种“发散”。


3、情绪不是公众关心的。


联想因为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委屈,到底什么情绪,不是公众在这个阶段最关心的。


公众最想知道的是,你撤不撤,美国人的话你们听不听。


当然,通常选择并不意味着是“最好选择”和“唯一选择”。


但是,除了这个文风与官方微信其他文风一致之外,想破头也没想出这么做的好处啊?


而且,请注意,这篇内容只有微信发了,微博没发,其他渠道也没发。应该能够说明,联想是特意选择的这种方式。


这是怎么想的?



怼人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沟通形式?假设二


“互怼”是很多新媒体现在会选择的传播形式。与一本正经相比,是新一代年轻人更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


国社新华社的微信号,除了“刚刚体”,最有名的就是萌出天际的新媒体小编了。这也使得新华社摆脱“说教”,成功让90后心甘情愿的加了关注。


联想的微信号,是有“怼人”传统的,经常还有人来求怼。

 


这些,放在新媒体运营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是,不管联想的新媒体部门归不归PR部门管,在这个时候,官方微信就是代表官方身份,是不可能偏离公关处理方式的。


如果仔细翻新华社微信号,在正经说事儿的文章下面,是很少有“怼人”、“卖萌”这种情况的。


分场合,懂轻重,有手法,才是公关应该做到的。拿着一个人设走天下的,是娱乐圈明星,不是行业龙头企业该有的行为。


再退一步,即便不管身份,就从实际效果来看,要是真的怼得心服口服,一片叫好也就算了。


结果咧?


除了前面已经发过的联想自家评论截图,微博上联想没发,我们去看了其他媒体转发这条内容的情况。


环球网“只发不评”,而下面的评论其实是这样的。

 


呃,这是联想想要的结果?



理清源头是最有用的说明方式?假设三


联想这篇文章,很大篇幅在跟CNBC死磕。


联想想说事件起因是联想财报发布会后美国CNBC电视网对联想CFO的一次采访,CNBC故意混淆了一个KEY POINTS(关键点)。但是CNBC现在已经更正了。

 

 


然后,联想还出动了3个高级翻译,来说明,他们被误解了。

 


我觉得联想不是被误解,是华为误解了公众想要看到他们表现的是什么。


CNBC报道的5月24日,已经是中美贸易战升级之后了,也已经为“联想断供华为”辟谣过了。这个源头怎么理,都是会引发更多“联想”的。


更重要的是:


1、公众并不想知道联想的CFO在CNBC讲话的英文原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是你们联想到底对美国是什么态度。


2、这些颠来倒去的句子,怎么看都还是从中国移走,有必要再三强调吗?


3、在中国20亿建厂,这种与祖国站在统一战线的行为,要大说特说啊,丢一条历史文章超链接算什么?


4、我们看了半天股权结构,没有看出美国有多大控制力。以前那么喜欢用的“国资背景”、“民族骄傲”之类,都彻底放弃不说了?


如果想要转回舆论风向,表态可能比追源头更有用。


最后再说一次

今晚20:00点

我们将直播

“新闻稿的撰写”

在“一直播”平台搜索“是姚素馨呀”

就能来听课咯

等你来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