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禮學先賢 | 淩廷堪
淩次仲先生
淩廷堪,字次仲,歙縣人。六歲而孤,冠後始讀書,慕其鄉江永、戴震之學。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改教職,選寧國府學教授。奉母之官,畢力著述者十餘年。嘉慶十四年卒,年五十三。
廷堪之學,無所不窺,於六書、曆算以迄古今疆域之沿革、職官之異同,靡不條貫。尤專禮學,謂:“古聖使人復性者學也,所學者卽禮也。顏淵問仁,孔子告之者惟禮焉爾,顏子歎道之高堅前後。迨‘博文約禮’,然後‘如有所立’,即‘立於禮’之立也。禮有節文度數,非空言理者可託。”著《禮經釋例》十三卷,謂:“禮儀委曲繁重,必須會通其例。如鄉飲酒、鄉射、燕禮、大射不同,而其為獻酢酬旅、酬無算爵之例則同;聘禮、覲禮不同,而其為郊勞執玉、行享庭實之例則同;特性饋食、少牢饋食不同,而其為尸飯主人初獻、主婦亞獻、賓長三獻、祭畢飲酒之例則同。”乃區為八例,以明同中之異,異中之同:曰通例,曰飲食例,曰賓客例,曰射例,曰變例,曰祭例,曰器服例,曰雜例。《禮經》第十一篇,自漢以來說者雖多,由不明尊尊之旨,故罕得經意,乃為《封建尊尊服制考》一篇,附於變例之後。大興朱珪讀其書,贈詩推重之。
廷堪《禮經》而外,復潛心於樂,謂今世俗樂與古雅樂中隔唐人燕樂一關,蔡季通、鄭世子輩俱未之知。因以隋沛公鄭譯五旦、七調之說為燕樂之本,又參考段安節《琵琶錄》、張叔夏《詞源》《遼史樂志》諸書,著《燕樂考原》六卷。江都江藩歎以為“思通鬼神”。
他著有《元遺山年譜》二卷,《校禮堂文集》三十六卷、《詩集》十四卷。儀徵阮元常命子常生從廷堪授《士禮》,又稱其《鄉射五物考》《九拜解》《九祭解》《釋牲》《詩楚茨考》諸說經之文,多發古人所未發。其尤卓然者,則《復禮》三篇云。
見《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八·儒林二·淩廷堪》。
編輯:伊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