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徐锦江:对一条路的路史式研究,为了回家
Yuyuan Rd.
愚园路
一条成熟的路会是一种文明
而一种路的文明 能够滋养一种人
对我来说
愚园路已经成为一种记忆中的风景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我都在这片风景中成长
——徐锦江
人的一生 有的时候就是那么奇妙 我在愚园路生活了一辈子
到了老了退休了 才发现我们都还在这儿
聊起来才发现我们原来有那么深的缘分
——网友
我常常觉得愚园路就是我心目中上海的样子
老的梧桐树 老的房子 老的居民
——网友
1860年,为应对太平军进攻上海,清政府于静安寺北面开了一条军路(后划入租界),1911年,愚园路以路东端赫德路口的私人花园“愚园”命名,在公共租界的大规模越界筑路过程中,愚园路渐渐西拓,1918年正式成路,全长2775米。恒历一个世纪的不辍建设,从一个郊野水乡,变成了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街区。在一个世纪的光阴里,愚园路上的建筑慢慢变成了一部“石头的书”。
愚园路华山路拐角处,路口有地图上显示的五洲大药房、花店等
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愚园路是打开这座城市的一个密码。这里不仅有弄堂里亲切的儿时记忆,更有着百年建筑所掩蔽的历史风云。5月24日,由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联合主办专题文化讲座《愚园路:打开上海的方式》,著名作家、上海历史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徐锦江在文艺会堂带领数百位听众翻开了愚园路这部大书……
愚园路——打开上海的方式
Q
愚园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徐锦江
概括地讲就是: 一条道走东西,两边路故事多,警权常常三分,弄堂四通八达,人员五方杂处。或换一种说法,愚园路是这样一条路:一条从未易名的路,一条上海滩的传奇之路,一条市民社会的样本之路,一条折射城市变迁的阅读之路,一条见证了近现代史的风云之路。
Q
上海有那么多条路,为什么对愚园路那么情有独钟?
徐锦江
因为我生于此,长于此。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到后来工作了一段时间,跟愚园路有30多年的交情,到现在还经常回去看看。说到底还是因为有感情,加上我对上海史长期研究的兴趣。我过去工作的《申江服务导报》,专门设了一个版面,叫“发现上海”,实际上也是对上海历史文化的一种挖掘。这个渊源很深,包括我更早的时候在《解放日报》工作,那时候就写“上海马路随想系列”,写了十条马路,那时关注到上海马路的人很少,我算是最早的书写者之一吧。现在回到《解放日报》,我又重操旧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始上海历史研究,所幸的是,我找到了一条确实有料的马路作为入口。
愚园路的研究一直在路上
现在有很多志愿者都以互联网互动的方式来参与上海城市的历史研究。徐锦江表示,人人都可以成为上海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他希望以这种过去历史学家不太运用的方式让市民一起参与“众筹”式研究,邀请更多的人回忆,讲故事,考证史实,接近历史的真相。不仅如此,他又进一步介绍了自己“三文一野”的研究方法。
1
文物
上海近现代史的文物不在地下而在地上,就是那些货真价实的优秀历史建筑。愚园路上有很多百年建筑,马路、弄堂、建筑就是打开愚园路历史的钥匙。
2
文献
寻找关于愚园路点点滴滴的史料,除了大量从图书馆、地方志、档案馆、文史馆,以及旧的报刊书籍中收集到的资料,接下来还要打通英文的,甚至外文的资料库。国外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上海史,甚至还出了丛书,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档案资料。有很多原始的档案现在流失在海外,而原始档案对于学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3
文化老人
如今健在的、思路比较清晰的文化老人,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要抓紧时间访谈。江苏路街道“百位长者口述史”,虽不是很精准,但对我们的研究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4
“一野”
在愚园路的研究中,徐锦江引进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没有局限在农村,城市里照样可以进行,那便是穿街走巷,跟当地的原住民接触,了解一些真实的信息。
最后,将这“三文一野”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比对,加上专业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就会有比较精准的发现。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这是最近流行的温情话语。可如何才能读通,读出味道来,有所收获呢?徐锦江根据自己长期的研究经验,分享了阅读愚园路的五步法:
长宁区少年宫
严家花园
新华邨
百老汇
洛公寓
荡马路
像很早以前轧朋友谈恋爱一样扫大街,看见的可能是愚园路有些杂乱无章的街景,烟火气、市井气比较浓厚。过去,几乎每条弄堂口都有小摊讨生活,成为街头一景。当然也不乏好的建筑——比如百乐门、百老汇、王伯群住宅、市西中学、西园公寓、严家花园、新华邨、卜内门高级职员住宅、洛公馆等。
1015号
西园公寓
卜内门高级职员住宅
百乐门
市西中学
02
穿弄堂
只有穿到弄堂里去才能感受到愚园路上的弄堂文化、市民文化。事实上,就算是愚园路上的老居民也未必熟知这些四通八达的弄堂。上海人重规矩,一般不让小孩跑到隔壁的弄堂里去,倒是一些调皮的孩子对此熟悉得很。徐锦江回忆:“小时候跟着那些调皮鬼,从沪西别墅穿到宏业花园,再穿到岐山村,从江苏路傅雷家的安定坊出去,到市三女中去看一场露天电影,是最让人兴奋的事了。想要占到位子,穿弄堂自然比走马路直角快得多。”穿弄堂,才能真正感受到上海里弄生活的味道。
文元坊弄口
749弄内侧弄
愚谷邨
十样景(419弄)弄堂
03
入堂奥
如果有机会进入花园住宅的内里,登堂入室,那就更是气象万千,感慨万千,不仅建筑风格多样,重要的是人物变迁充满故事和人生况味。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宣传报道和研究,也推动政府把一些空间变成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进去看看,可以了解建筑结构,了解主人的真实生活。
涌泉坊
四明别墅
中实新邨
1136弄
岐山邨弄景
04
听故事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如果不把愚园路上的建筑当作一本大书打开看,不了解这条路的前世今生,不了解建筑里面的历史人文和故事,就感知不到建筑的温度,欣赏不了这条路的特殊气质。武康路、思南路上的建筑确实都很漂亮,但要论起故事的丰富性来可能未必及得上愚园路,因为愚园路是新式里弄为主的居住区,进进出出的人多,传奇的故事自然也多。
徐锦江在现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四明别墅(576弄43号)里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由绚烂归于平淡的传奇一生,写尽上海金粉幽怨的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与愚园路的关系,还有国民党少将邓葆光为东方经济图书馆(523弄5号)的七万册善本差点搭上性命的坎坷一生。
当然愚园路的故事远远不限于此,这些均被记录于《愚园路》一书中。
05
有感悟
(1)感悟上海城市自东而西的发展史
愚园路在东西中轴线上。原来的上海老城,是南市城隍庙,但上海的第二城是从外滩开始的,慢慢自东向西发展,外滩建筑是门面,象征的是地位实力,从江西路福州路九江路北京路的功能区,到南京东路四大公司的商业区,到南京西路(原来的静安寺路)的娱乐消费区,再到愚园路一直往长宁路虹桥路方向发展的社区商业和居住区,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条龙脉,也是现代上海的一条发展路径。
(2)领悟上海住宅建筑脉络演变史
从最早的绞圈房到平房、木板房、广式里弄房、老式石库门房子、新式石库门房子、新式里弄房子、公寓楼、花园洋房、新工房,到现在的高层建筑和小区住宅,上海的里弄住宅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变过程。愚园路便是新式里弄、花园住宅交织的弄堂生活的典型。
摄影 | 张国樑
(3)觉悟上海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史
这是一条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的道路。从第一届“中国国会”在愚园召开,到孙中山先生在愚园路上散步痛斥军阀,从中国共产党的《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到民主人士邓演达、杜重远的鲜血追求,再到潘汉年、刘晓、刘长胜等地下党的情报工作,都和愚园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了解这条路,可以较为完整地寻找到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
(4)体悟上海现代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
上海比较典型的小市民生活,或曰小资生活,愚园路是非常典型的样板。尽管上海有很多高档的花园住宅,也有棚户区,但真正中间一段小市民、小白领的生活,愚园路是最典型的,这是上海一个主要的群体。
(5)了悟历史人物的大开大阖求得自身的超脱
徐锦江告诉大家,讲愚园路的故事,打开愚园路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从愚园路上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中,从这里特别丰富的社会阶层中,通过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和生命传奇,获得一种超越历史岁月的豁达和顿悟。
徐锦江认为这“三文一野”和“五步法”,在道路史研究的领域,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如果每一位上海市民都有这种热诚,去研究身边的马路、街道、弄堂、建筑,都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那么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可以真正精耕细作出来。
在讲座的最后,徐锦江说:“咫尺弄堂走到底,百年市井皆成戏”,希望大家有这样一个人生境界来看待生活。一切向历史的致敬都是为未来壮行,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
向上滑动阅览
《愚园路》是徐锦江多年来探寻愚园路的结晶,也是他对这条百年马路不懈寻访后的解读。他以儿时的生活记忆以及多年来深入研究所形成的细腻真挚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愚园路,回望其历史变迁,感受历久弥新的弄堂风情,品味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锦江之追觅这个城市留存的经典,读取其阅尽人间的通透与度尽劫波的洒脱,还有以世界为舞台、随大时代浮沉起落的自信与从容,当然也包括它曾经历过的种种彷徨与迷乱,并非出于骸骨迷恋,或衣食无忧后自尚来历、自矜身份的怀旧。他是想藉此透着错杂纷繁的世相,更彻底地了解自己从何处来,往哪里去,由此在动荡流转的人生中不致摇摇无着,有更远大的趋赴,更坚定的方向。他认为,只有珍视所处身的这座城市,珍视城市中那些曾经有过并已经典化的人事,体味其中流宕的岁月以及留下的教训,人才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茫然无所适从。因为经由这番梳理,他真知道自己是什么了,自己的前身是谁,将来又会怎样。
——汪涌豪《经典的城市——徐锦江<愚园路上>序》
文编 | 张志明
美编 | 何亦平
往期回顾
上海文联
公众号ID:shwenlian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