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舞翩跹六十载,《梁祝》声中数轮回,第36届“上海之春”圆满落幕
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回顾
4月28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东方广播中心联合承办的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画下完美的句号。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顾金山、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以及本届音乐节组委会、艺委会成员,各主承办单位、参演院团领导,沪苏浙皖文艺界代表、著名艺术家等出席了闭幕仪式和演出。
在闭幕仪式现场播放了纪念《梁祝》诞生六十周年的视频,现场观众报以热烈鼓掌。向所有为《梁祝》的诞生而呕心沥血的新中国音乐人致敬!
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陈钢,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代表六十年前《梁祝》首演创作及演出团队上台,领取了由上海之春组委会特别颁发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特别荣誉奖”。
本次音乐节的闭幕演出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纪念〈梁祝〉60周年音乐会》。首先演奏的是《怀旧》序曲,这是我国理论家、作曲家以及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在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时的毕业作品,完成于1929年3月,是中国人创作的最早一首交响乐作品。
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合作演绎了何占豪的第四二胡协奏曲《英雄泪》,又名《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不仅寄托了自己对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妻子的哀思,也深深打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
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是作曲家陈钢继《梁祝》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它以《长恨歌》与《长生殿》的故事与结构为背景,通过昆曲与交响乐的有机融合和相映交辉,表现了杨贵妃荡气回肠的悲剧命运。上海昆剧团当家闺门旦、国家一级演员沈昳丽助阵演出。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优美旋律是几代华人最耳熟能详的共同记忆。此次演出由首演者俞丽拿教授的学生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奖者陈家怡担纲独奏,指挥林大叶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共同礼赞这支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
4月8日至28日,在为期21天的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数万名中外观众走进各大艺术场馆。近百万市民通过线上、线下艺术活动参与联动,近距离参观、体验、交流、互动,感受“上海之春”的艺术魅力。本届音乐节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力推新人新作”“弘扬传统文化”“鼓励艺术交流”“推动跨界融合”“促进艺术惠民”等主题推出了37台主体演出项目;此外还举办了精彩纷呈的创作、展演、惠民、研讨等系列活动,包括长宁“手风琴艺术周”、“黄浦(春季)草坪音乐节”、杨浦管乐艺术节、第二届上海二胡艺术周、音乐剧发展论坛、艺术院校开放周等。
老品牌,新活力,“上海之春”的魅力不止舞台之上,下面小艺就用一组数字,带您“解码”上海之春——
“60”年品牌 谋求新发展
“60”年品牌 谋求新发展
上海之春
阝 勹
今年是“上海之春”举办的第60个年头。60年来,“上海之春”已推出近千部原创作品,一首首作品由新作沉淀为经典,一位位音乐人从新人成长为名家。在走过了60年后,“上海之春”仍葆有旺盛的活力,“码头”能级进一步提升,“源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品牌,面向新时代转型升级,重新擦亮、焕发活力。
本届音乐节不仅汇聚了多国杰出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来沪交流汇演,推出了7台国际交流演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打开了长三角音乐、舞蹈发展的崭新格局。首次集结了长三角地区音乐、舞蹈的最强阵容,沪苏浙皖四地艺术家联合策划、联合采风、联合创作、联合展示、联合推广,既显现了融合交流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又充分体现了每个地域所特有的艺术特色,让江南文化的魅力在海派文化的平台上绽放得更加精彩。
今年也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这部作品是用音乐语言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在“上海之春”舞台上首演,并在60年间在世界各个角落不断被奏响,已经成为国际音乐之林中经久不衰的中国符号。近几年来,“上海之春”在打造“码头”功能的同时不断提升“源头”作用,多部原创新作品在“上海之春”舞台上首发、首演、首创,并通过“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70”年华诞 再续新辉煌
“70”年华诞 再续新辉煌
上海之春
阝 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本届音乐节特别策划了《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主题音乐会》作为开幕演出,并推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版块,包括《“祖国,我亲爱的母亲”——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声乐新作品音乐会》《70华诞——长三角优秀舞剧片段集萃》及音乐剧《九九艳阳天》等,展演了一批具有持久生命力、深受人民喜爱的音乐舞蹈作品。
开幕音乐会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从历届“上海之春”曲目中精心遴选了一批红色经典,展示70年来由“上海之春”舞台推出的,由上海和全国著名的老一辈音乐家谱写的优秀音乐作品。尤其激动人心的是,当描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招展的动人场景的经典作品《红旗颂》,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再一次奏响时,89岁高龄的作曲家吕其明热泪盈眶。吕老表示,这部作品近年来一直在反复修改、推敲细节,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创作的时间太过仓促,但更主要的是经过多年生活经历尤其是感受到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之后,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80”“90”崭露头角
新人新作挑起大梁
“80”“90”崭露头角 新人新作挑起大梁
上海之春
阝 勹
“上海之春”历来秉承助推“新人新作”为宗旨和办节方针,本届音乐节推出的37部作品中,新人新作占比超过40%,尤其值得欣喜的是一大批“80”和“90”后成为创作和表演的中坚力量,挑起了新生代音乐舞蹈事业的大梁。
上海民族乐团“90后”二胡演奏家卢璐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带来《弦歌·心路》二胡专场音乐会,展现出当代青年民乐演奏家的风采;“90后”中提琴演奏家沈子钰在本届“上海之春”带来一场独奏会;“90后”作曲家龚天鹏上演了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互通为创作灵感的《第八交响曲》;上海歌舞团舞剧新作《永不消逝的电波》参与舞者均是“80”“90”后,主演朱洁静、王佳俊用精湛的舞艺表现了70年前他们同龄人的崇高信仰和壮烈牺牲;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首次带着一帮“90后”登场,他说:“我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舞台的时候,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这个舞台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如今,希望能借‘上海之春’的舞台让更多观众认识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也鼓励他们接过接力棒,加入到推广、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行列中。”
“00”后小荷渐露
艺术传承后继有人
“00”后小荷渐露 艺术传承后继有人
上海之春
阝 勹
为了培育更多音乐爱好者,尤其是更多“00”后学生群体关注高雅音乐,音乐节组委会探索尝试了新的思路和举措。本届音乐节开放了更多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除了已有的上海音乐学院以外,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师大音乐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纷纷加入,一大批“00”后音乐系学生走近“上海之春”,感受高雅音乐的独特魅力。
本届音乐节还特别为少年儿童小观众准备了更为规范化、体系化、品牌化的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了《巴黎圣母院》《成长的快乐》《很久很久以后的仓颉造字》等多台儿童剧,以及《青少年音乐精品(器乐)专场》《小星球音悦会第三季》等少儿音乐专场演出,为艺术普及和少儿美育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本届音乐节还推出了更受“00”后欢迎的网络宣传传播方式,进行网络直播、微视频互动、开设公益票和抢票,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到“上海之春”的演出和活动中来。
数字有限,音乐无极。意犹未尽?我们明年再见!
文编 | 刘莉娜
美编 | 何亦平 金玲
摄影 | 祖忠人 蔡晴
上海文联艺术促进中心提供视频
往期回顾
现场 | 长三角民乐精英聚首“上海之春”,奏响“最忆是江南”
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