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述 | 梁伟平:演“武训”总让我“不知何故涌两行”

梁伟平 上海文联 2019-06-20


4月19日,经过推荐、评选、公示等环节,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的十位得主揭晓。凭着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中的武训一角,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的殊荣。



五一小长假,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两个多小时的戏,饰演武训的梁伟平几乎全程不下场,为观众演绎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乞丐武训行乞办学的故事,剧情大开大合,人物大喜大悲。作为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戏剧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得主,今年梁伟平又凭借《武训先生》中的武训一角的出色表演,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近五十年来,梁伟平坚守淮剧事业,恰如故事里的武训先生“当信仰成为一种生活”,那就“用一辈子的时间践行一件事”。《武训先生》的剧本是剧作家罗怀臻为梁伟平度身打造的,也是他给梁伟平的60岁生日礼物。梁伟平说,其实他一直都很想演武训这个人物。“武训的可敬,在于选择了就坚定不移。他不一定懂得信仰,可是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剧中武训的年龄跨度很大,已是花甲之年的梁伟平则要挑战将这一角色从年轻时代一直演到花甲之年。为了演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感和精神状态,梁伟平提前一年多开始锻炼,增强体能,他的方法就是去人民广场夜跑,绕着喷水池跑圈。从两圈就气喘吁吁,到后来慢慢地,他能跑八圈、十圈、二十圈。就在2017年夏天,在为《武训先生》接下来的演出准备期间,梁伟平还不幸遭遇马路杀手——被骑电动车的快递撞倒,当场开放性骨折(后诊断为工伤十级)。他一面要养伤,一面还要着急演出,躺在床上坐在轮椅上他还在琢磨表演。医生叮嘱他至少要休养一百天才能下地走路,可他身体一好转,又开始去人民广场绕圈走路了,八十多天即登台完成高难度演出。

 

我们常说,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演员也莫不如此,梁伟平说,他深深被武训这个人物所感动;因为动情,这些感动的记忆点点滴滴地化到了梁伟平的表演中,而在排练的过程中,创作的煎熬,身体的考验,艺术的参悟,常常盘旋在梁伟平的心中。他说,每当《武训先生》演完,当其他人都开始整理清场的时候,他会找个地方独自咀嚼这个落幕时的心境,这一刻舞台和生活交织在一起,他说知道戏已经结束了,可是心还是台上。


梁伟平说:“‘眼中本来没泪水,不知何故涌两行’,‘武训’是我创作中最感动的戏。”




短视频《走进梁伟平的艺术人生》



卑微与崇高——我演武训的创作体会

文/梁伟平


为武训所感动



武训,一则奇特的生命故事。为了穷人孩子能读书识字,武训讨饭行乞39年,积攒钱财,兴办义学,59岁那年义塾办成,武训积劳成疾,病入膏肓,安详逝去。他以最卑微的行为,做了最崇高的事情。


十多年前剧作家罗怀臻意欲为我度身定制武训题材剧本,七年前再叙此事,2016年我们同赴山东省冠县柳林镇采风,以求得到创作灵感。踏进武家庄武训先生纪念馆,我抬头看天,低头闻香,感受属于那片土地特有的泥土芳香和书香,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面对碑林、面对季羡林手书的“高山仰止,千古奇人”,我肃然起敬。


 梁伟平采风


武训纪念堂内墙壁上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都激荡着我的心灵,我静静仰望武训先生塑像,以顶礼之心虔诚躬身行拜。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庭院深处远远传来朗朗读书声,我仿佛看到了武训矢志办学行乞39年吃蜈蚣吃蝎子风风雨雨中的执着苦行,仿佛见到了武训忍受欺凌挨打挨骂一拳一脚换一个铜钱一枚小钱的辛酸的身影。他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看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的心在颤抖,血流加速不能自制。


千百年来办学故事很多,但讨饭办学堪称奇人奇乞奇事,可谓人类旷世奇闻。武训倾其一生一世,不娶妻、不荫子,积钱万贯却不舍得为自己用一枚铜钱,一心想着为穷人的孩子兴办义学,这种公德义举是何等的高尚。我心中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让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能认识到读书如此重要?我想,这是文化的力量,更是武训生活的信念,当信念化为行动时必定动力无穷!

 


60岁的我要挑战从20岁演到59岁



我愿意接受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挑战自己,武训这个题材无疑又一次给我提供了机遇。起初我选择武训这个题材时,几乎所有人都认可认同我能演好,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可是再度面对文本时,我发现如何让武训在舞台上鲜活起来难度不小,反复阅读剧本,越读越发感到难度超乎想象。武训题材本身就有一定局限性,加上武训的真实存在使创作上受制程度更加显而易见。但创作往往就是挑战,而挑战意味着突破和机遇。突破,必在挑战之后,但挑战意义应排在胜算之前。


首先我仔细分析剧本。主角武训的讨饭行为直接围绕和表达了“当信仰成为一种生活”这样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关系。对剧本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习惯再从人物心路历程上梳理出几个阶段。

《武训先生》造型照


前两场武训年仅20岁,是憨厚老实、淳厚质朴、健壮活泼的青年。这时武训没有经受过人生磨难,一言一行率真直白,举手投足不谙世事。他为自己规划了美好的未来,准备结算工钱携未婚妻梨花回家种地,娶妻生子,情状十分天真可爱。随后他的人生磨难就开始了。


《武训先生》剧照


他的工钱被骗,心爱的女人又被抢走,武训万念俱灰,决意乞讨办学。在柳林集市卖艺讨钱时引人围观,众人从开始拳打脚踢取乐武训,到渐渐收手可怜武训,最后同情武训并陆续扔下铜钱相继低头悄然离开。武训忍受暴打后木讷缓慢地擦着嘴角鲜血,仍喃喃自语“打一拳一个钱,踢一脚两个钱”,他毫无表情拣起地上一枚枚小铜钱,而这一枚枚铜钱却都沾满了血迹与泪痕,此时的武训倍受凌辱万分悲凉,其状况极为可怜。后来武训十年乞讨的钱财一夜之间被盗,他悲痛欲绝生不如死。当所有人都以为武训万念俱灰时,武训却矢志不渝选择了继续乞讨,并在29年之后完成心愿办成义学。


 梁伟平在排练中


在理顺人物的心路历程后,我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将人物心理外化。


对我来说另一个挑战是,剧中武训的年龄是从20岁到59岁,我已步入花甲之年,怎么演?花甲之年再演20岁青年,观众会不会接受?怎样让自己不觉得别扭?更何况如此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的人物年龄状态变化,需要智力、体能、速度(节奏)的支撑。对我而言,这些都是严峻考验。好在形式上导演韩剑英采用了表现主义手法,这是绝妙的选择,这种可夸张、可变形、民俗感极强的形式与内容是紧贴着的,在表演上我也能够有更多的手法去表现。为此,表演中我努力寻找内心情感支点和外部表现手法。



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新表演方式



为了表现青年武训的憨实可爱,前两场我主要借助特殊的小动作如小碎步、耸肩、甩头、憨笑,这些小动作都用明快的节奏。根据导演要求,前两场要表演出富有农耕时代的民俗感,及农民质朴的生命活力与生活质感。我紧紧抓住“憨”这个特征,同时民俗化的表演也让观众忘记我本身的年龄。舞台上以各种造型构成一幅幅形态各异的画面,喜气、快乐、天真、轻松,富有意韵。这样的表演以前从未有过,对我而言既新鲜又特别。

《武训先生》造型照和剧照


武训人物塑造的重头戏是“可怜”的部分。武训自幼丧父丧母,孤身一人,只有与梨花在一起时才能感受温暖。梨花被抢走后武训梦想破灭,在遭受地主张老辫戏谑与凌辱之后,他无奈无助,昏死三天在破庙醒来后,武训突然从心底迸发出血性与倔犟,他对自己说:“不就是不识字才屡受讹诈欺凌吗?我要办义学!”从此,武训踏上了乞讨之路。


乞讨的戏又是重中之重。一片裢褡子和一个破铜勺是武训的“乞讨符号”。如何准确地将道具运用得恰到好处十分重要。我在排练时经常跳出规则自由发挥,任由自己的感觉去捕捉灵感。往往有些不经意间激发出来的灵感恰恰就是精彩美妙的。


譬如,第四场武训乞讨出场内唱导板:“太阳出来把路上,身穿着百衲装、裢褡子挂肩膀,手持着破铜勺,半痴呆半癫狂。”此时的武训就像刚出笼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集市上没有人在乎他,而他自己给自己寻开心,摇头晃脑嬉皮笑脸,跳跳蹦蹦,让人觉得既可爱又可怜。排练中我自己拿着裢褡子尽情舞蹈,拿着破铜勺,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琢磨、体悟。在唱到最后一句“满脸微笑喜洋洋”时,我融在音乐节拍里,由慢到快直至突然停下,这时满台静默,我从喉咙深处发出调侃的笑声后猛然大声再次重复唱完,在音乐、情绪、形体、节奏的强弱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众观者会意地大笑,这笑声一直延续至遭拳打脚踢后武训晕倒在地,众人从对武训取乐到同情可怜,整场气氛很快得以调动渲染。

《武训先生》剧照

武训的可怜不仅仅是受欺凌、受打骂的可怜,更有孤独的可怜。每当夜幕降临武训回到破庙,他孤独、寂寞,唯有铜钱成了他的“寂寞知音”,只有铜钱天天在黑暗中陪伴他,所以武训特别欢喜天黑。天黑了,武训心里就踏实了,就可以到地窖里一遍遍数着自己讨来的铜钱,或与铜钱说说话。可是因为孤独,说着说着会想起病逝的母亲,还越想越伤心。


此处的表演我分三个段落,孤独的茫然心境,数钱时的神闲气定,想到有朝一日能盖房子办学的得意忘形。通过三个不同的情绪变化来表达和释放武训在特定情境下内心深处的酸楚与快乐。紧接着是全剧的核心唱段,是全剧情节的高潮,充满悲凉感的淮剧大悲调在此运用自然恰到好处。当武训酒醉醒来发现十年乞讨的钱财被盗时呼天抢地嚎啕大哭。“我真混呀!”一句我用连续上行11度的爬音来渲泻悲愤悲伤到极致的情感,让人看着伤心,听着揪心。

《武训先生》剧照


当武训行乞十年积攒的钱财被盗后与了征和尚见面时,了征和尚的“一番教诲”深深触动了武训,武训并不一定懂得佛法、懂得信仰的含义,可是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武训一句“从头再来”在彼此心中回荡,他们互勉互励,相拥道别无语凝噎,笑着——哭了。从此武训毅然决然地再次走上茫茫乞讨之路。


 

武训是我创作中最感动的戏



“眼中本来没泪水,不知何故涌两行”。武训是我创作中最受感动的戏,因为他最平凡,最真实,最卑微,最高尚,最传奇,是最富有色彩性的历史人物。所以,我对塑造武训艺术形象的付出也最多,离武训情感也最近,我真爱武训,真诚接受,真心感悟,真情演绎,崇敬崇尚。武训自创的乞讨叫卖声是最美的韵律,武训走过的乞讨之路是最美的曲弯弧线,它是生命触发通往崇高的人生轨迹。


常说,演员每创作一个人物就是一次人生感悟,演武训这样的作品,在流泪之后会给人以力量!


每当全剧演出结束时,每次当我走进武训心里再从武训内心走出时,每当我若即若离缓缓的离开舞台时我的心似乎进入了另一种情境。每每感觉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心中充满崇敬之情!大幕落下,曲终人散,可我的心依旧留在舞台上,留在武训的心里……


怀臻说淮剧《武训先生》是献给我六十岁的生日礼物,至此,我们完成了约定,同时怀臻也完成了他心中的淮剧三部曲。如今,对怀臻对我对淮剧可谓“功德圆满”,然而武训先生历经苦难坚守信念的故事一直萦梦牵绕,武训的一句台词一直回响在耳边:就当“劫数”未尽,缘分未尽,从头再来!

梁伟平在排练中

 

《武训先生》剧照





梁伟平

淮剧表演艺术家

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


代表作:

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韩非》《武训先生》

在新创剧目《武训先生》中,他驾驭了“小生”“老生”“丑行”等多个行当的演艺技巧,艺术地展现了武训从青少年到老年的一生,形神兼备,为中华戏曲的艺术人物长廊增添了一个新的艺术形象,也呈现了梁伟平作为当下淮剧领军人物的新的艺术境界。


编辑 | 忻颖

美编 | 金玲

图片来源 | 上海淮剧团

《武训先生》定妆照&剧照摄影 | 尹雪峰



往期回顾


现场 | 你知道“梁祝”是如何被越剧、电影、音乐串成世纪大IP链的吗?

上海独白 | “小开”是一句洋泾浜,而“上海小开”却是一段故事

张瑞芳、孙道临、秦怡、舒适……当他们一同唱起青春的歌

独家视频探班!俞丽拿是这样教陈家怡拉《梁祝》的

进门有戏,出门有景,上海这些时髦的新老剧院等你去“打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