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难?
圣路易斯的一家中餐馆内满屋的留学生,外面停着他们的Porsche (国内叫保时捷)。
2017年的美国财政年度,在美国找到第一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是15,165人,印度留学生则是67,815人。从找到工作的总数来看,印度学生是中国学生的大约4.5倍。如果考虑到百分比,那么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差别更大,因为中国留学生远比印度留学生多。
我们当年来美国的留学生或访问学者,虽然找好的工作也不容易,但是回过头来看,大家都办到绿卡并且在美国安居乐业,怎么轮到题目中的“现代留学生”就变成这么难了呢?他们还是在父母花费至少20万美元学费的情况下,并且是从本科甚至更早就接受的西方教育。
我以前有个智力稀释论,今天不谈这个,谈点别的。
首先的原因是眼高手低,他们远沒有我们当年务实,这可能是因为受山寨大国文化的影响,以为在西方也可以蒙混过关。我们当年没有这些奢望,好多人来美国前是准备了牛仔裤以备在美国的中餐馆打工用的。这是我的美国执业律师朋友的评述:“2017年中国留学生有48.9万,印度24.5万,刚好一半。但进入STEM-OPT印度学生有5万多(占总数20%),中国学生只有1万(占总数2%)。H-1B工作签证的90%是被IT类工作获取。中国留学生多数是学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也从不工作,基本是来坑爹的,怨谁呢。”。STEM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OPT为毕业后如果找到工作的12月左右的实习期。
印度人开了大量的ICC咨询公司,所谓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Company,美国不少大公司委托这些ICC招人,使得ICC本身手上就有工作的机会。他们然后去印度国内找人,这样他们垄断了H1签证。现在印度人玩美国H1漏洞的时代可能会被川普堵上,这理应为华裔留学生的未来职场创造宽松些的空间。
华裔学生学了太多没有用的所谓商科的专业,谁会找说破粹英文的人当经理?他们又在华人堆里混,反正以后可以借找工作难为说词,在完全不努力的情况下告诉父母“我要回国”。即使从纯粹自然选择的原理来看,也是更强的群体能够走天下,看现在世界上被什么种族主导就知道了。我知道好多学生的父母是希望孩子首先留在美国的,但是学生不愿吃苦,只好回国。其实美国学术机构的H1签证是不受名额限制的,刚好过渡办到绿卡,老中在实验室里还占有不少优势,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但是这条路因为收入相对低,小留们不愿意,父母也觉得脸上无光,我接触的很多人是被动回国的。
从我接触的不少美国高中生看,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比印度裔强很多;至少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是如此,从各类获奖情况看。我自己就有印度裔学生,整体而言我现在仍然对美国华裔强过印度裔持乐观态度。中国现在的发展也远超印度,为什么涉及到留学生找工作,中国留学生就差这么远呢?律师朋友和我上面的分析,给出了部分的原因,但是还有更深刻的社会与文化的因素。首先印度人开的是咨询公司,而我们大量的老中开的是餐馆;开咨询公司谈何容易,哈佛耶鲁的不少毕业生首选往那里跑。咨询业务需要对美国社会有精深的了解,印度与英国的百年磨合使他们在文化上占有部分的优势。中国人可以说出很好的英语,文化上印度人更适应于西方,这从很多大会小会上可以看出来。
让我试图用这些我亲历的人与事,以比较在美国的华裔和印度裔:
首先的例子涉及一位在加州的台湾裔儿科医生,他自己在南加州行了一辈子的医,尝到甜头,他便迫使自己的四个孩子学医。虽然他如愿让所有孩子都学了医,但是代价却不小。一个孩子在做内科专科时与我是同事,现在加州公司里工作,不喜欢做临床。她的哥哥斯坦福毕业后学医,也不当医生,现在开公司而不看病人。她的小妹妹十分不喜欢学医,但是仍然不能抗拒父命,最后妥协去了医学院,中途还休了一段时间的学,才在毕业后以精神科医师为职业。
再谈另一个例子。一位身为HHMI研究员的华大教授所带的博士生中有位来自复旦,这位学生曾经日夜在实验室刻苦努力,他极具研究天分,沒用几年就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免疫细胞信号转导蛋白,文章发在Immunity上。毕业之前导师帮助他找到哈佛大牌教授Fred Alt实验室的博士后位置。这是前程似锦的布局,在美国当个教授应该沒有问题。结果他决定不去哈佛,而是不做博士后直接去一个小生物公司工作,这在学术上几乎是自绝的路。应该让他的华大教授大失所望,学术界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将来有出息,但是又不会强迫学生做决定。不出我们的预料,他后来离开了那个小公司去读了法学院。
第三个人生故事。我们这里有位印度裔的PhD学生,她进研究生院之前,从康乃尔本科毕业后在新泽西医学院拿到MD,并且做完住院医训练, 可以直接赚钱。她的这个选择所造成的年收入对比是:主治医师至少15万美元对2.5万博士生助学金。这在华裔父母看来简直是疯子才有的行为,但是人家一读就是5-6年的博士,还在这期间连生三个孩子。不过她通过父母包办,与来自斯里兰卡的美国执业医生结婚。
第四个现象。我认识两位来自印度的专科医生,一个肾科,一个呼吸科,做完专科训练后不去做临床主治医生,而是在实验室做5-6年的全职研究,从拿加样器开始学做科学,现在都成为或即将成为华大或其他大学能够经营实验室的教授。钱的损失沒法比,老中早到小诊所赚快钱去了。我们理解华裔的第一代医生,因为穷怕了,做完临床训练后赶紧去挣钱可以原谅,但是华裔土生土长的后代学医的不少,他们也很少在实验室做到某个领域的知名医生科学家,他们受华裔父母的影响太深了。其实挣20万和50万在生活品质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选择纯临床相当于放弃了对人类生物医学的探索。这样的趋势持续的话,领袖级的人物以前多为白人和犹太人,以后为印度人,我们也就不应该奇怪了。世界上有些事情毫无掌控的可能,但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你如果把你钟爱的东西做好,名利这些所谓的身外之物自然会惠顾你的。
最后使用群里的言论举证。在湾区的耶鲁家长透露,印度人那些做到谷歌或微软总裁或中上层经理的人,大部分是老婆带孩子住公寓好多年,丈夫全力在公司打拼。相反清华或科大毕业的老中,早就在赚了点小钱以后去炒房子或辅导孩子读耶鲁了。这就是印度文化,好好学学他们,不要动不动就瞧不起别人。
中国留学生可能会为学费参加抗议加州大学的游行,天朝的访问学者也可能为了取悦国内甚至在美国做违法的GCD活动,他们只会为毛衣战添砖加瓦。但是他们很少有兴趣去深入接触美国文化,留学生找不到工作最根本的原因是对美国文化缺乏了解,这个趋势我在七年前就看到了。现在有统计数据证明坏的情况确实被我言中,我曾于2012年在博文中这样忠告:
“一位北京的学生在完成申请后,写来新年祝福同时也表达对最终被那所学校录取的担心。下面是我的回信。因信谈及一般感触也勿涉及隐私,所以放此当作年终或新年感言。
美国曾经被称为The land of opportunity, 我想美国現在对于像你这样拥有抱负的如此年轻的学生,同样应该是机会之地。当然诚恳和刻苦努力是在这里生存的基石,这个你在国内家里也是父母经常教诲的。而我要强调的则是要多与美国社会交流,多参加学校里的活动并多交美国朋友。课堂上更应慎密思考后多提有智力水准的问题,在美国沉默的少数族裔是最没有出息的。开始你会觉得孤单或不适,但美国是一个相对包容的社会。这一点能很好地从美国选出一个能耐确实有限的黑人总统看出。虽然欧洲自认比美国更左更自由派,但北非裔成为法国总统或土耳奇裔当选德国总理,这还是不可想像的。
我们见到中国人自然亲切,你刚来時更会觉得如此,但是如果全扎在中国学生堆里自成封闭的一体。这样不但连最基本的英语都无法进步,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或核心文化也不会关心,没有美国知心朋友就更谈不上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了。我这里说的美国核心文化有些并不是你在电视或好莱坞电影里看到的。试想想如果这样度过大学四年,将来找工作时如何了解来自美国主流的面试官的想法或心理?
我们到中国超市或餐馆看见新来的中国学生总是有些感慨,特别是在你的停车处看見他们开的奔馳宝马或林肯休闲车的时候。他们二十出头而有些人的头发己经变得比瑞典后裔或德国后裔更金发。他们这些花費全部来自父母,我就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就是为炫富,国内父母也看不見他们的孩子在美国的风光啊!
写这么多,只可能发生在普通申请表都基本完成的时侯,也預祝新年好运气!"。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c9524450100zazq.html?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