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Fine x 王小慧|用生活之轻回应生命之重
MEFine人物旨在分享前沿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犀利观点,第一时间曝光时代下闪光的观点之美,近距离感受在场灵感的碰撞与交融。
王小慧:旅德艺术家、同济大学教授
王小慧生活艺术馆创始人
"德国设计实用同时兼顾美观,这也是包豪斯的基本原则,我很欣赏。以实用铸就的经典我觉得不会过时。”王小慧说。
今年8月20号,在“洞见非凡”美兹非凡2020盛典现场,德国老牌电视机品牌美兹(METZ)邀请了一位神秘嘉宾前来现场助阵,并举办了“洞见非凡之美,王小慧和纳米摄影”的摄影展览。她是谁?除了摄影师的身份以外,缘何这个有着将近百年历史的德国品牌会邀请她来举办展览?
MEFine 人物-王小慧
旅德华人、跨界艺术家王小慧在同济大学留校后公派赴德国留学,现生活在上海和慕尼黑。她早期创作以摄影为主,十年前开始跨界艺术实践,创作横跨摄影、影像、雕塑、设计、新媒体艺术与写作等领域。
她曾于多国举办过数十次个人作品展,作品被国际著名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在国内外出版过五十余部画册和书籍,是权威出版社Prestel在英、美、德出版的《摄影150年大师作品集》中唯一收入的华人艺术家。她出版物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自传《我的视觉日记》,曾获三个文学奖,畅销十余年,再版近五十次。近期将拍摄为电影。
她还成功主持了一些颇具影响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大型艺术项目。德国政府授予她“德中友谊奖”,香港《凤凰周刊》将她列为50位影响世界未来的华人之一。2017年底她荣获雅典娜大奖,成为这个全球杰出女性奖项35年来获奖的第一位中国女性。此外她还和国际许多著名的品牌有过不同形式的合作,成为非常受国际品牌青睐的中国艺术家。
生命之果:雕塑“生命之果”是花的延生。生命之果的“果”有成熟、成果、收获之意。生命果的造型又可以视为人体的造型。人体尤其是女人体是最美的生命,抽象的人体与抽象的果实在王小慧的艺术造型中浑然一体,让人感觉到生命之美。
本质之光:这个系列作品命名为“本质之光”,曾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被海内外著名收藏家收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专题画册《本质之光》。“本质之光”系列的抽象作品特别适合现代设计的室内装饰风格。
10000个梦: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主题馆之总设计师,王小慧做了一个“2010梦想计划”的大型行为艺术。
王小慧喜欢莲,常创作莲,因为她觉得莲花的生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莲花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莲的每一个新的生命阶段都是代表一次新生。”王小慧如此说到。
几年前,她开始尝试用琉璃制作莲蓬艺术装置来表现莲的精神,传统古法手工制作的琉璃莲蓬每一支都不相同,每一支都各具神态,从底部透出灯光,晶莹剔透,充满生命力。
王小慧选择的不是盛开时的莲花,而是它孕育新生命时的莲蓬,莲蓬从“水”里升起,连成一片,在镜面反射中形成一个无边莲池的意象。莲的生命过程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过程,从旧生命里生长出新生命,也是一种永恒。
琉璃莲池
爱也是王小慧永恒的创作主题。“爱也是我的特别重要的主题,希望和爱是这个世界最需要的。”对于曾经亲近的德国朋友自杀以及在意外中失去丈夫,再加之王小慧本人也遭受了车祸重伤,连连经历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这些挫折引发了她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在痛苦过后涅槃重生。 “艺术之吻”是王小慧雕塑作品系列“生命之果”之一,她以两个扁桃的抽象形态象征两个正在热吻的咀唇,成为王小慧雕塑的代表作。被誉为“国王的银器”的法国著名品牌昆庭,他们享有法国国家大师荣誉称号的银匠,第一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将王小慧的“艺术之吻”制作成昆庭100年来最大的雕塑作品,为上海大剧院所收藏,在上海大剧院大厅里与法国国宝级艺术大师阿曼的雕塑“游吟诗人”遥相呼应。
王小慧是昆庭银器摆件作品中唯一的中国艺术家。王小慧将“艺术之吻”制作成红色雕塑,曾经在上海世博会中展出,之后又作为标志性作品,陈列在她每一个个人艺术馆前厅里。银摆件全球限量66件,每一件都是法国国家级银器大师工匠亲手制作,需提前预定。
艺术之吻
“我觉得写一个自传如果不真实没什么意义,虽然我这种真实也许会得罪一些人,但会赢得更多的人。” 有人问王小慧她的自传里面有多少虚构部分,又有多少真实的部分。王小慧答:“我觉得99%都是真实的,如果有1%的不真实那也许是我记不清了。”她的现实生活已经很精彩和丰富了,甚至一部15年间经历的自传无法将她整个生命的精彩程度全盘呈现。建筑曾是她求学时期的专业,但后来她却在摄影、雕塑、设计、新媒体、写作、电影、灯光艺术等领域建树颇丰,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跨界艺术家。现在她的自传即将改编成电影,剧本已经好几版了,有时候他们去虚构一些情节她都觉得是很多余的,真实的素材已经比很多虚构的故事要好。更重要的是不真实没有什么意义,王小慧称自传不是小说,更何况自己的经历已足够传奇,小说都没有这来的精彩。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拥有一个可以值得回忆与骄傲的经历足矣,可是对王小慧来说,她的生命注定就是为精彩而生,她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成为整个女性群体中永恒的精神偶像。
她先后成立了王小慧艺术机构有“王小慧艺术中心”、“王小慧艺术馆”还创立了“跨界学院”。东方与西方、当代与传统、多种艺术文化的相融共生,充实了王小慧的艺术思想和美学思想,孕育出她绵延不绝的创造力,反映了她作品的审美张力,也成就了一些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
王小慧艺术馆
王小慧生活艺术馆
王小慧“走进赫本时代”展览预告片
MEFINE=M / 王小慧=W
M:作为电影、摄影、写作、雕塑的跨界艺术家,您曾经说您的一生就是就是一场行为艺术,您是怎么在创作中通融这几种艺术形式达到内在表达的统一?
对于跨界,我确实走得比较远,也是性格使然。每个人有自己适合的方式,有些人选择在一条道上走到黑,这不是我的选择。这里有一张30多年前拍摄的一张照片,它就像我的人生,有很多交叉的铁轨,每一条都发亮,前面有很多树杈挡着,就像我的人生一样。你不知道这个路会通向哪里,我自传第一章就叫“路伸向何方”,题图就是这张照片。很多变化和可能性对我来说是好事,如果一眼看到死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无聊,我也不会去做我觉得没有兴趣的事情。我一定跟着感觉走,跟着心走,顺其自然地前行。是不是达到最终的目标也不很重要。
关于跨界的问题,我从小就是兴趣广泛,什么都喜欢。后来学了建筑学,学了室内设计,但我的创作不光是设计,即便是设计我的涉猎范围也很广。小到珠宝首饰,包括这边商店里的艺术衍生品,丝巾、服装到建筑、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做到大地艺术,这些都是设计的领域。另外还有装置、雕塑、新媒体、电影,我也拍纪录片包括写书,一切都是因为兴趣使然,而且从来没有强制自己或是设立目标。
M:您的摄影作品《我的视觉日记》付梓印刷以来重新再版50余次,成为当代摄影的经典之作,最近还要改编成电影,最开始做这本影集的初衷是什么,是否会想到有这样的反响?
没有想到,出书对我来说是个特别随缘的事,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我当时周游世界的时候,没想到要写自传,最初拒绝过德国的出版家,说70岁以后再写。后来遇到中国的出版家我也这样说的。他说你不用写一辈子啊,只写出国15年的事情就好啊,而且你是摄影家可以用很多摄影作品。我一想,这倒是蛮好玩的。他当时提出这是一个“读图时代”,他做了一个系列丛书“新视觉书坊”,里面有很多名人,但他觉得我是最适合做这个系列的人。最后这本书也是他最成功的几本出版书目之一。
M:看到您的一些经历之后,我是震撼的。所以想问您您的作品是不是代表了东方女性的柔美和刚毅,您看上去也是一个柔软知性的女性,精神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其实是个双子座的人,所以兼具理性和感性。而且柔和刚都是综合在一起的,而且我觉得性格里面既有父亲的一面也有母亲的一面。母亲是音乐家,父亲是工程师,我的性格小的时候是很感性的,后来就越来越理性。这种结合也挺好的,包括你问我在德国受到过什么影响,我觉得德国给过我很多理性的约束,对我这种过于感性的人来说是好事。
M:您曾不遗余力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您可以评价一下德国文化对您艺术的滋养吗?
我说过,我的性格融合了父亲和母亲性格各自一半,对我来说在德国生活的那些年确实对我有很大程度的塑造,对于我这种太感性的人来说,德国的理性约束就像把液体放到一个容器中去,它才会有形状。是好事。
M: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您在疫情期间有着怎样的思考,是否有相关的艺术作品。
疫情让我们都慢下来了,当然我这个人慢下来了也很忙。但是总的状态比较慢,一下子好像停摆了一样,比如说我不能很多旅行,不能回德国或是欧洲。疫情期间我在上海K11艺术馆举办了“赫本时代”的大展,那个展非常火爆。可惜中断了三个月。其间也做了跟公益有关的项目,今后也会更多地参与到公益有关的活动中去。
M:您怎么评价自己的国际上的影响力?
这个我就别自己评价了,我比较相信我妈妈的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享受创作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左右结果。你尽可能地付出,不要太计较付出多少,到时候就会有回报。即便这个回报不一定和你的预期值是的一样,但人生就是这样的,不可能都是圆满的。
M:在后疫情时代,您的艺术创作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其实做很多跨界的事情,就是我会在这个道路上走的越来越宽。不一定是艺术领域,可能设计其他行业,我们现在也在做。我觉得符合自己内心需求,并且对社会有益的我就会去做。
M:对于中国新一代90后艺术家您有怎样的建议与期许。
就像你问到我对年轻人要说点什么,我不太喜欢各种各样比的心态,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啊...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啊。我不反对名牌大学,我从国内到国外一直在名牌大学学习工作,但我不觉得这是必须的。如果要牺牲健康或压力把自己搞成抑郁症,那么不值得。人生就是活着,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一种舒舒服服的方式活着。
跨界艺术家:王小慧 MEFine创始人:白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