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长式学习|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贯通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了各种基本图形的面积算法,可是知道计算公式不一定代表真正理解了面积的算法原理。

什么叫理解?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两点:

一是从直观上能解释接受,觉得符合事实应该如此。人的主观直觉就包含着对事物理性的、直接的把握。

二是从逻辑上能推导关联,弄清知识间的和谐统一。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是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

在小学我们先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把长方形分割成单位小正方形,用乘法计算小正方形的个数,从而导出面积公式:面积=长×宽(S=ab)。

变换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认识对象,这里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来看:一维的线是零维的点的集合,二维的面是一维的线的集合。如图,矩形看成很多条水平线段的集合,水平线段的长度与a相关,水平线段的条数与高b相关,所有线段的长度总和为a×b就可以代表面积的数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是其内部所有线段的平均值,因此它们的面积=中位线×高。

为什么同底等高的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小学老师用面积公式解释,实际上是用结论来解释结论,无助于真正理解。

如下图,用一条任意水平线截两个图形,得到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而面积是所有线段的总和,因此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这实际上是平面版的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为:界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

如下图,每个硬币看成一个面,每个横截面完全相同,所以虽然摆放的两个几何体形状不一样,但体积相等。

把祖暅原理的维度降一级改成平面版为:界于两条平行线间的两个图形,被任一平行于这两条线的直线所截,如果两条截线段的长度恒相等,则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就是这么奇妙,不同知识间能高度相容,可以相互类比。

下面我们再来看最完美、最神奇的图形:圆。

把圆的内部看成很多同心圆周的集合,沿半径将圆周切开,放平,按次序叠放,得到一个三角形,如下图。易得三角形的底边为最外侧的圆周 2πR,高为半径R,得S=1/2×2πR×R=πR^2

如下图,两线之间修建宽度为a的小路,尽管形状不同,但我们用平行线去截每一个图形得到的每条线段都相等,由以上原理可知它们的面积都为ah

综上,我们把面积公式总结为:(1)若图形被每条平行于底的直线截得的线段相等,则面积等于底乘高;(2)若图形被每条平行于底的直线截得的线段不相等,则求其平均值,用此平均值乘高;(3)若底边为曲线则转化为直线计算。

再从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关系来看,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可以互相推导。

转化为矩形:

转化为三角形:

其它图形都套用梯形面积公式:S(a+b)×h/2

正方形看成是上、下底、高相等的梯形:S正方形=(a+a)×a/2a^2

矩形看成是上、下底相等的梯形:S矩形=(a+a)×b/2ab

平行四边形看成是上、下底相等的梯形:S平行四边形=(a+a)×h/2ah

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0的梯形:S三角形=(a+0)×h/2ah/2


奇妙的雪花曲线:周长无限,面积有限!

由图1那样的等边三角形开始。然后把三角形的每条边三等分,并在每条边三分后的中段向外作新的等边三角形,但要像图2那样去掉与原三角形叠合的边。接着对每个小等边三角形继续上述过程,便产生了雪花曲线。

雪花曲线令惊异的性质是:它具有有限的面积,但却有着无限的周长!

雪花曲线的周长持续增加,每次都变为原来的4/3倍,因而没有界限,但整条曲线却可以画在一张有限的纸上,所以它的面积是有限的,可以用等比数列求和得其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8/5倍。

雪花曲线又称为“科克曲线”,它的特征有:

1.它是一条连续的回线,永远不会自我相交。

2.每次变化面积都会增加,但是总面积是有限的,不会超过初始三角形的外接圆。

3.曲线是无限长的,即在有限空间里的无限长度。

4.把它分成若干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和原来一样(只是大小不同)。这样的图形叫做“自相似”图形,它是分形图形最主要的特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野蛮数学”助你野蛮生长】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作者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