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欢迎扩散 | 极地出品《读诗》第1辑面市(精选本 + 全面修订),现可订购

制作团队 鲸鱼艺术生活 2019-07-16

《读诗》第1辑(精选本 + 全面修订)面市

极地文化工作室  出品:《读诗》第1辑(精选本 + 全面修订)面市(光明出版社,香港),现可订购。


❑  精选 60 首当代诗作,集作品、读诗音频、音乐、翻译、解读的多层次作品

❑  全面修订,全新版本;为你呈现更精致的声音(高清)、翻译(每首均配有可信赖的英译),及解读文本(校对、修订)

❑  近 30 名读诗人来自各行各业(也有诗人们的亲自读诗),用自己的独特声音传递他/她们对于诗作的独立理解

❑  10 余名专业/非专业评论人,分享作品本身之外的延伸思索


大部分的艺术形式现在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让作品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怎样让传播变得不那么生硬与冰冷。我们一直在尝试。


极地读诗不是一个简单的读诗和推广平台,我们试图打造的是一个集作品推介、分享视/听/读、自我发现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复合型文学艺术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从艺术与生活中发现美、分享美。


—— 极地读诗   联合监制人   西楠、鲁鱼



点击此处,阅读《读诗》(第1辑)序言:《从 “西楠读诗” 到 “极地读诗”: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文 | 西楠、鲁鱼)


点击此处,查看《读诗》(第1辑)目录



极地丛书《读诗》第1辑,封面/封底设计:游水女郎


▎订购《读诗》第 1 辑 


订购《读诗》第1辑的办法

极地出品《读诗》第1辑(精选本 + 全面修订)面市(光明出版社,香港),呈现集作品、读诗音频、音乐、翻译、解读的多层次作品


可直接从极地购买,请搜索微信号 Xinan1215 或 识别右图二维码,添加负责人,微信转账;普通本:98元/本,两位节目监制人共同签名本:128元/本。(价格均包邮)


出版有成本,恕不赠送。

望朋友们理解。




▎内容试听/读 


▾  点击收听  ▾


诗作:张玉明《1984 年精神病院实习生活》

配乐:Otomakas《梦境》,音频制作:李叶俊


| 1984 年精神病院实习生活 


作者:张玉明

极地 · 读诗:九口莫辩


1984年,我在县城的

精神病院实习

遇见了许多

奇怪的病人

张映红

张开瘦弱的双臂

一天到晚

贴着地面

踉跄地飞,

大雨中跳

狂热的拉丁舞

李青英

每天撕自己的

衣服。每天

不停的撕啊撕

她的父亲

每月看她一次

给她送来

一包袱

花花绿绿的

好看衣服

萧小薇拿着老式海鸥相机

不停地拍照

萧小薇偷拍

精神病院

男大夫小便

拍自己掌心的痣

拍女病房窗口的闪电

1984年

张映红

李青英

萧小薇

同时爱上一个英俊冷漠的人

我目睹

粗大的针管

抽尽她们青春的

血液。实习结束

我逃离精神病院

脸色苍白

从那以后

成为一个终生患忧郁症的人


(英译:西楠)



| Internship Life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1984

 

Written by Zhang Yuming

Read by Jiu Kou Mo Bian

 

In 1984, I was doing my internship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the county

Met many

Strange patients

Zhang Yinghong

Opened her thin and weak arms

From day to night

Stayed close to the ground

Flew unsteadily

In heavy rains

Stepped fanatic Latin dance

Li Qingying

Every day tore her own

Clothes. Every day

Kept tearing and tearing

Her father

Visited her once a month

And sent her

One pack of

Colorful

Good-looking clothes

Xiao Xiaowei held a vintage Seagull camera

Kept taking photos

Xiao Xiaowei sneak-shot

Male doctors pissing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Shot the mole on her own palm

Shot the lightning in front of the window of the female ward

In 1984

Zhang Yinghong

Li Qingying

Xiao Xiaowei

Fell in love with a handsome and phlegmatic person at the same time

I witnessed

Huge needle-tubes

Exhausted their young

Blood. The internship ended

I fled from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Face paled

Since then

Became a person suffering from lifelong depression

 

(Translated by Xi Nan)



小镇上的精神病人


文 | 鲁鱼


1984年我在一个小镇上。小镇上有几个精神病人。在中国。几乎每个小镇上都有几个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散布各处田野上的乡村。每个乡村里也都有自己的精神病人。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村子。也有自己的精神病人。这些精神病人有的流落街头。有的在自己的家里。这些奇怪的人们毫不例外。都是他(她)们那里的名人。虽然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精神病人。精神病院却是鲜见的。即使县城也不一定有精神病院。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最有名的精神病人是一个姓穆的年轻人。他其实不是我们村的。那是一个有着马克思一样浓密胡须。和一头卷发的精神病人。不知道他的头发是真的卷发。还是只是由于长时间没有打理。而乱糟糟看上去像是卷发。我几乎从没见过他穿过上衣。即使冬天下半身穿一条黑的发亮的棉裤。他也仍旧裸露着上半身。马克思精神病人几乎从不说话。至少我看到是这样的。


我们村另一个有名的精神病人是一个婆婆。大家都叫她老疯子。最开始我知道她是精神病人的时候。她家里还有一个留花白山羊胡子的老爷爷。后来老爷爷去世了。只剩下精神病人老婆婆和她的儿子。和马克思不同。老婆婆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说话。有时候是站在院门口指指点点骂路过的行人。有时候是嘴巴哆嗦着自言自语。奇怪的是老婆婆从不骂我。听妈妈说小时候她还总给我饭吃。老婆婆很爱干净。夏天总穿一件洗的很白的对襟土布上衣。


小镇上的精神病人。和村里的多少有些不同。有一些是来自外地的精神病人。没有人确切的知道。他(她)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他(她)们除了是精神病人。还是流浪汉和乞丐。所以你看到的他(她)们总是脏乎乎的。甚至经常衣不蔽体。他(她)们几乎毫无例外都会成为。街头坏小孩们戏弄的对象。朝他(她)丢石子。点火烧了他(她)们的行李也是常有的。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怪人。有时间也会聚在一起。好像他(她)们知道。他(她)们和别人不一样。他(她)们是同一类人。


我对精神病院全部的了解。则来自一部叫《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电影。那是些优雅的病人。穿着优雅的带条纹的病号服。有的哭有的笑。有的一个人在发表演说。有的在用剪刀。不停把一些用过的纸剪成碎屑。直到后来离开小镇。我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精神病院。那些流落在广袤乡间的精神病人。似乎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她)们的精神病院。他(她)们是一群灵魂出窍。没有了故乡的人。


诗人:张玉明,1966年6月出生,山东人。作品入选《诗参考》《葵》《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新世纪诗典》等民刊及诗歌选本。


英译:西楠,写诗、小说、随笔等,译者。极地文化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出品人。有各类作品近十部出版。曾旅居英国十余年,现居深圳和伦敦。


延伸阅读撰文:鲁鱼,为多种平台撰稿,现任极地文化工作室主编。


读诗人:九口莫辩,旅居瑞士留学生。游游荡荡在这里那里。喜欢电影,喜欢聊天,喜欢艳阳天。


音频制作:李叶俊,独立音乐创作人,录音、母带工程师。



订购《读诗》第1辑的办法

极地出品《读诗》第1辑(精选本 + 全面修订)面市(光明出版社,香港),呈现集作品、读诗音频、音乐、翻译、解读的多层次作品


可直接从极地购买,请搜索微信号 Xinan1215 或 识别右图二维码,添加负责人,微信转账;普通本:98元/本,两位节目监制人共同签名本:128元/本。(价格均包邮)


出版有成本,恕不赠送。

望朋友们理解。





极地文化工作室


从艺术与生活中

认知自我,感知美



识别二维码

关注极地



极地签名配图 |

Wondering Aloud: Philosophy With Young Peopl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