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安格是谁

制作团队 鲸鱼艺术生活 2019-07-16





读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平时非常吵闹的一个人,有一天对我说歌手程琳是他初中的同班同学。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他对我说过,我是他见过的最安静的人。我们没有成为朋友,几年之后又见过一次,当时他喝得烂醉,对我说他忘不了我,就走了。他的初中在一个叫洛阳的城市度过。


—— 题记



「 我不认识童安格 」



我不认识童安格。


这至少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我没见过童安格,其次我跟童安格也不熟。没见过童安格这一层好理解,就是没看见过他真人;跟童安格不熟这句话,主要是放在现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才成立。如果是在网络出现之前,没见过一个人就肯定跟这个人不会熟悉,最多就是对这个人比较了解。比如读过一个作家所有的作品,知道几乎所有关于他的轶闻趣事,即使这样也只能说对这个作家非常了解。自从开始有了网络事情就变得不太一样了,一个人我们认识可能十年了,几乎每天都在网上看到,有时还会打声招呼,甚至聊上几句,不但认识而且可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已经成为朋友的人,但我们并没有见过面。这是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事。



这就是网络时代和非网络时代的差异。童安格出名主要是在网络时代以前,我接触网络也主要是近十年的事情。小c不一样,小c几乎就是和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你知道童安格吗”,我问小c,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小c就在我身边。“童安格是谁?”在我的想象中小c对童安格不可能太熟悉,会这样反问。是呀,童安格是谁,除了知道他是一个歌手,听过他的几首歌,知道他好像是台湾人之外,童安格是谁我也说不清楚。这些问题在我脑子里快速的转了一下。“你是说那个台湾歌手吗?” 小c 说着马上哼起了一首歌,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熟悉,一下又想不起是谁的歌。小c说这就是童安格的歌。没有想到小c对童安格这么熟悉。差一点忘了,小c非常喜欢唱歌,许多歌我根本没有听说过。



小c喜欢唱歌,喜欢去KTV。这一点和我不太一样,我很少唱歌,更没有完整的唱完过一首歌。小时候还有点喜欢,甚至幻想过自己成为一个歌手站在台上受人瞩目的样子。但也仅仅停留在想象的享受中,并没有为这个理想付出过多少努力。或许连理想都算不上,只是喜欢那样的虚荣罢了。所以除了有时听一下,我唱歌最高的水平,也就停留在走路时偶尔不小心哼出的某一段旋律。有一次在KTV,小c说你唱一首歌吧,我说我不会唱。我确实没有完整的唱完过一首歌。小c点了一首童安格的《把根留住》,小c说前几天好像听见我哼过这首歌。那是前几天晚上小c一起散步的时候,中间有一会儿我们都停下来没有说话,不知怎么就哼起了这首歌。



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想不起童安格什么样子,我从来没看到过他。没去现场看过他演唱会,就连在电视上好像也没有很少看到过他。关于演唱会,在电视机还没有完全普及之前的中原农村,绝对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人们完全没有办法理解,一个人怎么会花很多钱去看一个人在那里唱歌。我的一个年轻的亲戚,因为花两千块钱和朋友一起去上海看一个明星的演唱会,这件事曾经一度成为亲戚间闲聊时的谈资。


有几年市面上流行港台明星的卡片,类似于人物照片和明信片,似乎也没有见过童安格的。只记得好像他很帅,声音跟很多人都不一样。关于帅的定义我和别人还不太一样,不只是说相貌长得好看,还要有区别于大部分人的特点和气质。也就是那种在很多人里面一眼就能认出来的那种。也许时间真的已经过去的太久了,我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只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到现在还能想起他来,主要还是因为他那与众不同的声音,真诚里带着一点悲伤。这么说的话好像还真想不起来他唱过什么欢乐的歌曲,他(童安格)是那种即使很欢乐的曲子都能唱出伤感来的音乐人。


图为童安格,1959年生,台湾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演员,毕业于国立高雄大学;在1985至1999年间,与齐秦、周华健、王杰并称 “台湾四大天王”。


和小c一起唱《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这首歌是小c找出来的,如果不是小c说唱这一首歌我根本想不起来童安格还唱过这么一首歌。我能想起来的只有《把根留住》。很多歌包括很多其他事情,平时蛰伏在一个人的大脑里,只有在有人提起来的时候才会浮现出来,即使是很熟悉的。很久都没有想起过童安格,也没有想起过他唱的歌。有很多年这个人就跟不存在一样,或者虽然存在但跟我并不在一个世界。也确实不在一个世界。如果不是偶然有人提起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想起来了。既然现在有人提起来了,于是这个人就又回到我的世界,有关这个人的信息也一点一点多了起来。好像一个老朋友,在大家已经决定要把他忘记的时候,又回来了。


和童安格当然不是朋友,按现在的说法,连粉丝都算不上。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候流行的是追星,我似乎也没有追过。虽然喜欢的音乐和歌手还是挺多,但也只是喜欢而已。我有一只袖珍收音机,在周末放学回家的路上可以收听台湾或香港的电台。有很多那时候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就是这样听来的。我们学校一个教体育和音乐的老师认为我身体很灵活,适合练体操,又很想让我跟他学音乐。其实学校并没有许练体操的基本条件,倒是跟他学了一段时间口琴。那时候《童年》这首歌刚开始大陆流行。有一天这个音乐老师说,晚自习后到他办公室来一下。他有一台录音机,想让我来唱这首歌然后录下来,上课的时候放给同学们听,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录。音乐老师的办公室同时也是他的宿舍,去他办公室的路上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唱的时候能不能开得了口。



现在想起来我从来没有完全放开口唱出来过一首歌。大多时候只是在心里唱一下,所以根本成不了歌手。也许那时候就知道这并不是我能过的生活。相比这样的热闹,还是喜欢安静更多一点。童安格在普遍显得热闹的歌手里面,算得上是一个安静的歌手。或许这也是我喜欢他比别的歌手多一点的原因。小c唱歌的声音很好听。另外我发现不跟小c一起唱的时候根本无法开口。所以只要小c一停下来,我嗓子里就只能发出一种难以言状的奇怪的呜噜呜噜的声音。我住的地方对面就有一家歌厅,经常有歌声从那里传出来。很难想象我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基本不嘲笑任何人,这么多年也早已失去了嘲笑另一个人的动机和勇气。但听到这样的声音还是难免保证不会难受。和小c从KTV出来,经过桌游区两个正在玩桌游两个年轻人时,内心充满了深深地歉意。


我不确定有一天会不会突然碰见童安格。网络上有关他的消息并不算多,多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一次没有碰到。这么说童安格确实是一个安静的人,安静得有点寂寞。可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依然不认识童安格。不只是童安格,换成王杰,侯德健一样可以成立。侯德健多少有点例外,侯德健曾经有个搭档叫程琳,这两个人我在电视上见过,见的还比较多。读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平时非常吵闹的一个人,有一天对我说程琳是他初中的同班同学。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他对我说过,我是他见过的最安静的人。我们没有成为朋友,几年之后又见过一次,当时他喝得烂醉,对我说忘不了你的,就走了。他的初中在一个叫洛阳的城市度过。



很难说我完全不认识童安格。与童安格有关的记忆也明显比一些见过的人多。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说我是认识童安格的,在台北街头碰到他也不会认出来。他看似已经回来,实际上也可能是离我越来越远。那天在KTV,也许是其他时间,小c突然问,这首歌为什么叫把根留住?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其实我也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这也算一个问题的话。也想不起来为什么会喜欢这一首歌。我又看了一遍歌词,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小c,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叫把根留住,也确实想不起为什么喜欢过这一首歌。原因肯定是有的,只是时间太久,已经和许多记忆一起被淹没了。可能和某个特定的场景有关吧,我说。




撰文:鲁鱼,2009 年写作至今。现为多种平台撰稿,编者。鲸鱼主创。



- 艺术生活 · 第 157 期  完 -




回顾上期《我25岁,读着硕士,

被时间、空间、意义这些事烦扰着》:



人之所以渴望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自己当成了自己的作品吧,希望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成为“成功”的作品。想达成“活着比作品重要”,真是需要好好平衡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


—— @龙眠



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我就是一首行走的诗。很喜欢这几句话。


—— @老聂



生活的哲理,也就是艺术的哲理,理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生活的磨砺,与对艺术感受的提升。这方面的处理能力是没有止境的,愿每一个人都能不断的领悟生活的真谛。


—— @ML



写的太实际了。有意义。


—— @关延平



@鲸鱼艺术生活 不定期选取互动朋友,赠送「保真植物 · 诗歌卡片」一枚(鲸鱼出品),实物图点此 。上次获赠礼的朋友是 @帆 。欢迎转发留言,或点击 文末右下角「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 副版广告由广告商提供,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自行辨别。@童安格 照片来自网络,作者未知;其余图作者均为 @Mankichi Shinshi


本平台作品及采用作品均受著作权法保护;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 polar.culture@vip.163.com


监制:西楠,鲁鱼 | 音频人:李叶俊 | 行政:麦子 | 法律顾问:广东天胜律师事务所 |

出品:鲸鱼 · 艺术生活


点击 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至「我们的网站」查看往期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我什么都不是,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Wisława Szymborska | 艺术生活 · 总第 157 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