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害怕孤独

制作团队 鲸鱼艺术生活 2019-07-16





在和小费的谈话中,我们说到最好的状态是使自己舒服,同时也让别人感到舒服。但很快我们认为这很难办到,大约是对人类(也包括自己)的期望太高了些吧。假设,一些人就是热衷在与他人的比较(把别人比下去)中寻找快乐怎么办?假设一些人并不自觉、时刻见缝插针地得寸进尺,怎么办?等等。指望人类在运用理智以及道德的标尺上整齐划一,这根本无法实现也显得十分幼稚。


—— 题记



××



人为什么害怕孤独,为什么需要“朋友”?在曾经的一些友谊逐渐变得淡漠后,我开始不确定,当时选择和对方做朋友,是因为真正的志同道合、还是仅仅害怕被孤立。我知道,人总是喜欢自己是被喜欢着的,有时我也不例外;一些人或许更加贪心:他们希望自己自始至终 “被许多人所爱着”。


据说在心理学上,科学家们将社交划分成两种常态:“共情社交”与“功利社交”。因为共同的兴趣和体感体验所建立的亲密关系,是共情社交;那么功利社交呢?除去普遍所见的为 “钱权色”,很难说仅仅为了 “不被孤立” 或是 “使更多人爱我” 所进行的社交,是否应当包括其中。



写到这里我想起 “疯狂英语” 创始人李阳对其外籍妻子 Kim 的家暴事件。事后,Kim 对媒体说起那个她所了解的李阳:“……(他)喜欢在上飞机时晚一步上,好让人知道他是李阳,好让别人注视他……李阳和陌生人关系最亲密,因为这种关系短暂、安全,不会有任何负担。他享受演讲,享受上电视节目,因为在学生与观众面前,他就像一个完美无缺的偶像。他不喜欢教一个班太长时间,也不会每天出现……如果哪一天没有崇拜者们的赞扬与崇拜,李阳就倒塌了。” 现实生活中,李阳却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和父母的关系亦不好,非常害怕与人深交。甚至对于自己的亲生孩子及涉外婚姻家庭,李阳亦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这些都只是他研究中美教育的“实验品”。纵然 “被许多人爱着”,却和最真实、亲密的家庭成员关系恶劣至极。这是一种分裂,当然也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寂寞是一种对别人的饥渴……因此每个人都想在群众中,在自己周围编织各种人际关系,只是为了欺骗自己、忘记自己是寂寞的。但……没有一种人际关系能够隐藏它。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如此的薄弱、脆弱。你在内心深处很清楚即使你身在人群之中,你也是跟一群陌生人在一起…… 寂寞是一种心的疾病。孤独是一种治疗。” 尼采这样说。


尼采认为,孤独是一种正面的感觉,使人感觉到自己的本质,感觉到 “你对你自己来说是足够的——你不需要任何人”。所以这是在说,人们不需要情感和友谊、不需要被外部认可被爱,也可以活得很好吗?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十八世纪出版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中产家庭出身的主人公 “鲁滨逊”,在一次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小说中,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28年2个月零19天后,返回故乡。显然这是作者笛福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后的作品,使 “鲁宾逊” 一度成为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不过,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 一名叫做亚历山大·赛尔柯克(Alexander Selcraig)的苏格兰水手,境遇却不尽相同。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 年 4 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 900 多公里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中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 年零 4 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获救时,赛尔柯克已经忘记人类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即使是在小说中,“鲁滨逊” 救出的食人族男孩 “星期五”,这个与自己不同种族、宗教及文化的族类,他与鲁滨逊的朝夕相处、以及两人逐渐发展出的亦父亦友的情谊,亦成为鲁滨逊后来经历20多年荒岛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



人类或许根本无法承受完完全全的孤独。我们需要情感和友谊,需要相互认可与被爱。只是话说回来,被 “许多人”爱着,才真的是重要的吗?假设对于爱与被爱也可援引物理学中的 “能力守恒定律”,我们究竟更希望被许多人浅浅地爱着(更可能他们所爱的只是想象中的对象,那根本都不是你),还是被有限的几个人真实、深刻的爱着(爱与被爱同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认知。


假如无法遇见彼此心意相通的朋友,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感受幸福的“自处”也很美好。我眼下最好的朋友小费这样和我说。更加广阔的世界中藏有无尽的爱与生命力,只需要我们多一些的发现;比如给予一个陌生人或者邻居阿姨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又比如,观察一片树叶的落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当然还有海浪拍打礁石,山间的昆虫齐鸣又大音希声…… 一个孤独的、沉默的人,在外人看来或许相当无趣,但他 / 她的内心未必无趣,说不定相当丰富绚烂呢。小费说。



谈话中我们说到,最好的状态是使自己舒服,同时也让别人感到舒服。但很快我们意识到这很难办到,大约是对人类(也包括自己)的期望太高了些吧。假设,一些人就是热衷在与他人的比较(把别人比下去)中寻找快感怎么办?假设一些人并不自觉、时刻见缝插针地得寸进尺,怎么办?等等。指望人类在运用理智以及道德的标尺上整齐划一,这根本无法实现也显得十分幼稚。所以我们的谈话落在了 “交友的取舍” 上。


也许在当今时代,最伟大的人类发展之一,是人们基本拥有了迁徙和选择的自由。那么你喜欢过上怎样的一种生活、活跃在一个怎样的圈子中,做出那个选择就是了,与此同时当然也可以选择离开那个你或许并不适合 / 气场不投的圈子,毕竟日常的社交圈直接影响着每天自己的快乐。丰富的,也是平等、而有界限感的 —— 这大概会是人类世界生机勃勃的样子吧,也会是我所喜欢的样子。




撰文:西楠,有多种作品出版,也编书译书。曾旅居英国十余年,现游走写作于一些地方。鲸鱼主创。



- 艺术生活 · 第 159 期  完 -




回顾上期《我们为什么不安于现状》:



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人们都不得不或清醒或糊涂地做出选择,希望这次我是清醒和正确的。人性一个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程,希望我自己活得烈马青葱,不为他人的目光所累。


—— @Terry



当放下面子,放下得失,遵从内心——人生的选择一下子变得简单。


—— @黑瞳



生命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所有的梦境和道路都在玻璃窗外的阳光下,徐徐展开……只有无愧于美丽生命的勇敢者,撞破这层玻璃,才会在每一个路段、每一个景点,达成自己的梦想,收获绚丽的人生。


—— @观沧海



@鲸鱼艺术生活 不定期选取互动朋友,赠送「保真植物 · 诗歌卡片」一枚(鲸鱼出品),实物图点此 。欢迎转发留言,或点击 文末右下角「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 副版广告由广告商提供,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自行辨别。本文图片作者均为 @Giulio Di Sturco



本平台作品及采用作品均受著作权法保护;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 polar.culture@vip.163.com


监制:西楠,鲁鱼 | 音频人:李叶俊 | 行政:麦子 | 法律顾问:广东天胜律师事务所 |

出品:鲸鱼 · 艺术生活


点击 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至「我们的网站」查看往期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我什么都不是,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Wisława Szymborska | 艺术生活 · 总第 159 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