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纪实摄影介入环境报道和传播

空气侠 2023-08-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解困影像调查 Author 陈杰

图释:2019年9月7日,广西省德保县,一处废弃的铅锌矿,排放出的伴有重金属严重超标的强酸水,10年来一直污染着周边的农田和河流。 陈杰 摄
人们在谈论环境污染时,常使用“触目惊心”来表达感受,是因为人们通常是通过视觉传播获得的经验,所以,影像一直是环境报道与传播的利器。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出台,环保部门从此有了“钢牙利齿”。
2014到2018年我先后发表了大约20多篇涉及环境问题的纪实摄影报道,其中《沙漠之殇》等16篇报道得到了高层批示,促进问题解决。纪实摄影如何介入环境报道和传播,我个人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线索和甄别

线索的丰富性是作出优秀环境报道的基础。

我的线索来源渠道:环境研究领域的专家、环保领域的律师群体、环境法修订的机构、环境科学考察活动的发现、及对一些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进行的自主调研等。
我报道的《沙漠之殇》信源来自一个环境问题的专家;我报道的《被工业污染侵蚀的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信源来自一个微博粉丝;我报道的《海岸线的”疮疤“》信源来自一位律师;我报道的《三江源伤迹》是一次科学考察中的发现;我的《金沙江危机》系列报道是我对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的自主调研。

图释:2015年10月29日,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腹地,科学家和律师在一处当地化工企业埋在沙漠底下的排污点,挖出被污染的沙子,为环境公益诉讼收集证据。 陈杰 摄

除了对线索的价值的判断,还要注意到,一些环境事件,适合以影像表现,而有些不适宜影像表达。
比如《被工业污染侵蚀的自然保护区》选题,企业大量非法倾倒危险废弃物,造成土壤、水污染,侵蚀自然保护区,可供拍摄的有正在进行排污的现场、被毁掉的大量植被、化工污水排放形成的巨大坑塘、频繁在污水坑经过的野生动物等,这些都非常适合影像记录。
如果是关于某个电厂没有采取脱硫脱硝措施,实施非法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物,这个显然很难用影像呈现。
所以,在面对大量的信息中,要准确甄别所选择的环境事件影像介入的可行性。
比如《沙漠之殇》报道。在此之前,我重点了解了企业排污的方法,存在怎样的违法事实。抵达现场后,我通过3天的观察和走访,掌握了分属两个省的两个工业园区一些非法企业排污的诸多事实,无论从影像表达,和事件的典型性,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
报道发出后,详尽的调查,触目惊心的大量影像细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得到了总书记先后三次批示,遏止了腾格里沙漠继续被破坏。

图释:2014年11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只狐狸在不断向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纵深延伸的工业废渣上行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将工业固废直接倾倒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陈杰 摄


二、深耕专业领域知识
环境专业领域的知识,可帮助摄影师练就辨识环境问题的 “火眼金睛”。
长期以来,我对环境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款密切关注,适时对相关条款的出台和对照的案例进行研究。
比如新《环保法》中的“按日计罚”的规定,《侵权责任法》在环境侵权诉讼案件中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都是环境立法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在环境纪实摄影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另外,在新《环保法》配套的相关法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环评法》,以及相关典型环境问题的司法解释,行业最新推出的污染控制标准等,也在不断完善。一些条款的修订,均是对照目前中国环境存在的重要问题,并逐渐与国际接轨而补充。

图释:2019年10月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一家造纸企业将造纸黑液排放在城市边缘的防护林深处,这是无人机在80米高空拍摄的污染面局部。陈杰 摄

这些与时俱进的法规,给环境监督和对受害者的保护,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同时,给纪实摄影提供了更多获得铁证如山影像证据的机会。
除了熟知法规及行业规范,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所涉及环境污染事件的具体情况,这也需要在专业上做足功课。
对所监督的一些企业,对其生产专业领域的工艺和环保重点要做好必要的研究。
比如电解铝生产的污染物种类,处理方法,和企业常见的违法行为;比如煤矿、铜矿的开采,产生的污染物处置的方法,相关企业在环保上容易铤而走险的环节;比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生态困境。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每个具体案例中,要尽可能多收集相关案例的资料,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污染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些污染源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为后续如何展开调查和拍摄做好规划。
这些知识储备都是做好纪实摄影环境报道的基础,让纪实摄影在环境问题上能够“洞察秋毫”,并且能够对环境违法问题“击中要害”。

图释:2014年9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召镇,在沙漠深处湖泊的沙滩上,一只反嘴鹬死亡多日后的遗骸。  陈杰 摄


三、影像表现与证据意识

影像即证据,这是环境纪实摄影的要义。

影像的记录主要从适宜影像表达的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其二,重要的环境污染场景的记载;其三:对周边河流、水源地、植被、自然保护区等威胁;其四:对人群及动物的影响。
这些,都是可通过影像形象化呈现。
2017年刊发的《被有毒废渣围困村庄》,报道的是位于某省国有大型企业,将大量固体危险废弃物倾倒村落附近,而且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边缘。
在一周的采访中,我成功的拍摄到了企业趁天黑正在偷埋上千吨固体危险废弃物的现场,做实了足以让污染违法者入刑的最重要的证据。

图释:2017年12月7日,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平安镇岗子村撒拉沟,一家大型电解铝企业,违法将大量混杂有少量废阴极炭块的耐火砖堆、灰渣等。  陈杰 摄

接着,我在走访中,拍摄了更多此前被偷埋的固体危险废弃物,使用无人机拍摄了污染物偷埋点与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之间的关联,还拍摄了企业厂区与居民区之间没有按环评法设置有效的安全距离,拍摄了空气污染、粉尘污染给居民带来的诸多困扰。
报道当天,国务院派出调查组,会同当地监管机构,根据报道的线索对企业偷埋危废等违法行为展开调查。
国务院对该污染事件进行挂牌督办,不久有关监管机构失职公职人员、企业责任人等,受到处理,一些涉嫌违法的人员被移交司法机关。
影像的证据价值,不仅让报道无懈可击,也为职能部门介入调查提供突破口。

图释:2017年12月8日,空中俯拍的中铝兰州分公司两个厂区和周边村落的关系。有的村民房屋离厂区围墙不过十几米。其周边主要分布的是平安镇村落,涉及约2万居民。小镇上空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当地居民表示,他们常年生活在废气和粉尘的笼罩之下。 陈杰 摄


四、传播与解惑
环境纪实摄影报道,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的高效传播,引发最广泛的关注,为推进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2017年以来,我开始尝试深度文字、纪实影像、视频,三种表现形态来展开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
比如,2017年初,我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非法开矿带来的生态遗害,最终形成了一篇6000字的特稿、24张图片、10分钟的视频短片,然后附加了图表、地图等,在报纸版面上是以特稿和一组图片呈现,而同时在新京报网站、微信公号、微博及与新京报合作的各大网络媒介,以组图、视频、特稿、图表和地图同时呈现,仅腾讯客户端当天阅读量达到2000多万。

图释:2017年8月2日,青海省治多县,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4600多米青藏高原上,非法盗采的煤矿毁掉大量的绿地,其选矿产生的污水,污染着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陈杰 摄

传播即影响力,三江源生态危机报道不仅让公众知晓,也触动了高层,推动了青海和西藏两地展开调查,叫停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试验区的一切矿山开采,并对造成植被破坏的44处矿山进行修复。
那么,纪实摄影在环境报道中体现的专业,严谨的表现,不仅起到报道事实,揭露真相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鲜明的解困新闻特色,为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思路和借鉴。
2018年8月23日,我和同事报道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濒临资源枯竭的碱矿,存在着大量污染环境的事实。
该企业随意倾倒工业固废包括危废,生活垃圾,没有按环保法对生产产生的粉尘进行有效处置等。但,更严重的是,企业把化工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没有采取防渗处理的渗坑,并进入生产流程,给草原生态带来巨大危机。

图释:2018年8月4日,内蒙古,一家化工厂将有毒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碱湖里。 陈杰 摄

如果按传统的环境报道思路出发,从牧民的损害、哪怕是更严重的职工身体伤害等来讲,还不足以代表其危害的严重性,重点是我们把这个产能落后、资源枯竭的企业作为目前许许多多类似企业的一个典型,来剖析,力求推动决策层面对类似产业的重视和清理。
报道以图片、视频、特稿、等形式通过各种平台广泛发布,尤其影像中令人震惊的场景,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当天,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就污染事实展开调查,就报道提出的“化工废水直接进入生产流程是“循环利用还是非法排污”这一问题会同行业专家进行研讨,探讨解决方案。
将纪实摄影和解困新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多元化报道方式,持续报道追踪,关注后续发展,最终提高新闻的传播价值。 
纪实摄影报道聚焦于环境保护这样的国计民生之大事件,其外在表现,是以令人震惊的影像来传播事实,在内涵上应该体现解惑先行,解困为主,推动改变。


环保投资1亿+,空气侠收到中铝兰州来信

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背后:一直没“消停”的志愿者

工具《大气污染物观察图鉴(公众版)》|空气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