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合乡帕连,一个红岩子下的村庄

杨家寿 腾冲文创 2022-07-24





仲夏的腾冲,是迷彩的,是一首淳朴的诗。在五合乡有个叫“帕连”的傣族村落静静地坐落在陇川江畔。“帕连”傣语,意为“红色的岩子”。顾名思义,“帕连”就是红岩子下面的村庄。




村庄隶属于联盟社区,地处五合乡北面,东邻花寨村,南接丙弄村,西邻腊勐村,北邻芒棒镇。国土面积0.52平方公里,属龙川江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带,海拔1234米,年均气温16.5℃,全村99户398人均为杨姓。帕连寨的傣家人借助龙川江气候优势,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



登上村里古老的营盘坡,纵观整个帕连村,四周绿树成荫,竹影婆娑,与村寨相互掩映。寨前奔流不息的龙川江,村后高高矗立的红岩;村南两公里古老的三甲街,村北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梯田。这里因竹木特别多,环村流淌的溪水特别清;由于远离城镇,寨子特别静;只有鸟儿的喳喳声,才显得人与自然的和谐。感谢造物主,在江山之中,造化出了这样一处佳境。




据村人杨文选所撰《杨思孝老祖公定居帕连寨时间考查》一文记载:“其祖为汉族,大概于明万历年间(1580年前后)到龙江刀土司家任书办之职,土司赠与田庄……”




相传,在500年前的某一天,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杨思孝与傣族少女雷氏在这里相遇,俩人一见钟情,就停留在这里,入乡随俗,繁衍生息。因杨思孝十分疼爱妻子雷氏,子女出生后全部归依傣族。而贤良的雷氏对丈夫只有一个要求,子女必须姓杨,杨思孝答应了。时光飞逝,桑田巨变,帕连寨像是冬眠的“桃花源”;随着岁月的积淀,逐渐发展形成如今的村庄格局。2013年被列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




走进丛林翠竹环绕的帕连村,几棵高大苍劲、枝繁叶茂的樟树映入眼帘,民居有序分布。帕连虽为傣寨,但受汉族建筑风格的影响较大,其建筑样式与汉族相差无几。它集山川风水之灵气,融汉傣民俗文化之特点,将皖南徽派建筑与边地少数民族杆栏式建筑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民居结构严谨,由正房、厢房、照壁、天井四大要元素构成。正房多为三开间(架)、五开间(架)、七开间(架)、四合院等格局的土木结构楼房,系合院院落内的主体建筑,其面宽多为三开间,前面带走廊,明间为“堂庑”;“堂庑”是家庭议事和进行重要活动的核心空间,其功能和作用在全宅中最大,处在全宅的中心位置,故称“堂庑心”。




堂庑心是家中老辈寿辰,儿孙结婚娶媳、行拜、举行新婚之礼,设寿、喜之席,宴请亲朋好友、举办红白喜事,操办祭典、婚丧喜庆仪式的场所。如:老辈人去世,除在堂庑里行丧礼之外,还要将棺木停放在堂庑里,按习俗做道场……




正房两侧多为卧房。厢房建于正房前两侧,左边相对较高(左青龙),右边相对较低(右白虎),民间有“硬给青龙高万丈,不让百虎抬头望”的说法。厢房开间进深小于正房,功能为厨房、卧房或仓库、牲畜圈舍等。正房的正前方是与房屋、院落、厢房相辅相成的照壁(影壁、萧墙),既增加了房屋的气势,又烘托了住宅气氛。院落一般用火山石块铺筑,亦有鹅卵石铺就。




在古老的穑树(神树)下,在风中摇曳的竹林里,在古村落群中,曲曲折折布着许多条相互贯通的巷道,巷道幽深逼仄,保留着昔日的淳朴和静谧。沿着鹅卵石与青石板铺就的巷道,在错综复杂、犹如九宫八卦的巷道里穿行,在一片散集着土基黑瓦的建筑群中,就如进入迷宫一般。在这偏居一隅的乡村傣寨,建筑如此幽深的巷道,让人感觉穿行于浮生流年。巷道的尽头(村头)隐藏着一口古井,潺潺的泉水沿着寨子不慌不忙的流淌,滋润着帕连的子子孙孙。




在幽深的巷道里慢悠悠地行走,触摸着历史留下的痕迹,会让人发出思索的疑问,这布满沧桑的巷道,什么是它的载体?那些已然远去岁月,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无从得知。沿着巷道的脉络探寻,时光仿佛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咸丰之乱(杜文秀起义)。




据说,村民们为抵御外敌入侵,筑起了两道雄伟牢固的寨门,沿着寨边砌起了高高的寨墙,建起了营盘。因战争突发,打个措手不及,寨墙被毁,战况惨烈可想而知。而坚固的寨门一直保留到2010年前,后因村寨道路改造被拆除。抚摸着曾经的寨墙断壁,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着周遭的一切,臆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记忆的时光深处,数百年光阴就在巷道中消失。



阳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上,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和睦安宁的邻里关系,热情好客的傣家汉子……不管你是本地口音还是外乡客人,只要你走在寨子中间,和善的傣家人定会邀你去家中喝上一杯茶;到家便是客,性格温和的傣家人会让你享受很高的礼仪,定要和你喝上几杯交心酒,但并不强求。喝到高兴处,傣家人还会唱起敬酒歌,跳起嘎光嘎秧舞,直至深夜,不醉不归。若是4月中旬前来帕连,赶上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看到穿着盛装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隆重庆祝节日的时候,你会忘掉一切烦恼,与这里的人们一起狂欢,过一个最原汁原味的泼水节;吃原汁原味的撒撇、火烧猪、豌豆粉等特色小吃;看最原始的精美竹编、织锦和龙川江奇石展。



时光在静静地沉淀,唯有经年不变、孕育了文化、承载了乡愁的帕连村在默默注视我们。每次走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村,宛如行走在画中的诗意,而从未省略其内涵和历史。人文荟萃的帕连,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的村民,他们崇尚礼仪,诗书处世,重视教育,很早便开办学校,让孩子们就近上学读书;杨文举老人为让村民学到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呕心沥血,首创读书阅览室,捐赠大量图书。帕连傣族文化展室里,陈列着非遗传承人劝自美的作品——“织锦”和生产生活用品,这些藏品,见证了帕连寨的发展过程。




文/杨家寿

图/陈以晓  杨耿耿

责任编辑:杨耿耿 杨荣华

主       编:张婷婷

总       编:李成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