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心”语丨黄浩勇:音乐和科研都是沟通世界的桥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所云,师道传承。珠海校区官微推出“师说‘心’语”专栏,通过邀请在珠海校区工作的教师分享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以期学子们汲取学术智慧和修身之道,承师之期许,走脚下之路,做堂堂正正北师大人。



白天在实验室鼓捣精密仪器,夜晚在音乐厅演奏竹笛,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珠海人黄浩勇行程紧凑的一天。2022年,这位吹了40多年竹笛、做了30多年科研的“斜杠院士”从新加坡来到珠海,在新的城市开启了自己的“双面人生”



人物简介



黄浩勇,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水科学期刊《Water Research》副主编、国际水协《Water Reuse》主编,《npj Clean Water-Nature》编委,并担任多个SCI期刊编委工作。美国环境工程师与科学家委员会杰出会员、国际水协会(IWA)会士、国际水协膜技术专家委员会常务主席、国际水协会出版委员会会员以及新加坡环境工程学会前主席。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胜科-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实验室主任。获国际水协亚太区项目创新奖、新加坡工程院著名工程成就奖、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领导力奖等国际大奖。长期从事废水处理和回用领域理论研究与技术转化工作,近年来主持各级科研课题近40项,总经费折合人民币逾4亿元。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20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7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授权国际PCT专利8项。



学霸不是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



为何是“斜杠院士”?正如许多兴趣爱好广泛的年轻人一样,黄浩勇教授从小便热爱竹笛、足球、跑步等等,对科学世界的好奇也从未改变。于是,“工程院院士/笛子演奏家/跑步爱好者……”一系列头衔便产生了这一系列“斜杠”符号。

黄浩勇教授和中国竹笛的缘分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彼时还在上初中的他,在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华乐团被笛子深深地吸引了。黄浩勇教授读书时每一天都要练习竹笛至少两小时。正如他在采访中提到的:“正是对乐器本身的喜爱,使我最终能够在漫长的练习过程中坚持下来。”5年时间过去,在高中毕业后,黄浩勇教授又特地来到中国拜师学习,师从赵松庭、詹永明等竹笛名家,渐渐地将自己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了专业水平。



当被问到如何平衡科研与练笛子时,黄浩勇用一句话解答了疑问:“就算学霸,也不是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的。”对于黄浩勇来说,几重身份的切换,其实是时间分配和平衡的问题。对他来说,吹笛子和运动就是学习之外最好玩的事情。

在上大学之前,黄浩勇教授也一直在考虑自己主要的职业道路方向。每天坚持练的笛子也吹得不错,跑步和篮球也很喜欢,科学研究也有趣并且做得下去,究竟要以哪个为职业?就这么一直思考着,黄浩勇完成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本科、研究生学业,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博士学位,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了这么远,成为了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20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7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授权国际PCT专利8项的水科学家。

至于笛子的梦想,则在新加坡狮城华乐团继续,40余年来,虽然练习频率没有小时候那么高了,但只要一有演出,黄浩勇教授就会提前开始加倍练习,保证舞台上的演出质量。



做一个会跳出来想一想的人


不论是吹竹笛还是做科研,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黄浩勇总结出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严谨、自由。“笛子很容易吹错的,和科学研究一样,一个数据就能起决定性影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但同时他们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黄浩勇说,“所以有时候做科研的人会很痛苦,明明细致入微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却好像还是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黄浩勇为了课题,常常在实验室睡觉,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守着一些需要24小时才能跑出来的数据。而科学的客观性决定了实验结果并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努力的结果,有可能是与自己的设想完全相反的。

“而我的心态非常好,我觉得乐观积极一点,有助于做科研。”黄浩勇说。曾经有一次,他的课题研究是“生物燃料电池”,希望用微生物来进行发电。而经过了大量的实验,投入了高额的成本,却发现生物燃料电池确实可以发电,只不过发电量极其微小,根本“毫无用处”。

在一般人看来,这个研究可能就“破产”了,但是黄浩勇却发现了它不一样的可能性。“我们跳出来想一想,换一种应用场景,这个研究是不是可以发挥大作用?”黄浩勇利用这个研究结果,设计了一套重金属监测系统——已知微生物在重金属环境下会停止发电,那么就可以利用微生物发电的强弱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了。



谈到在科研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黄浩勇教授告诉我们,在他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活中,有些科研概念从原则从机理上面来讲都是非常好的,难在如何把这些概念转化为现实,经常会碰到“卡脖子”的问题,甚至影响到前期大量的十几二十年的投入——直面失败,是科研人非常非常深刻的体验。

“人生的道路都会碰到很多挑战和失败,不过我们跌倒要爬起来,要吸取经验再重新出发,再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要保持乐观,继续努力,因为每一份努力都是一份积累,如果你完全不努力,那就是完全放弃了,那就是所谓的躺平了。所以心态是非常重要的。”黄浩勇教授鼓励同学们直面科研道路上的失败,强调探讨怎样去学习失败的经验是最重要且最有意义的。



珠海让我实现理想,也给了我“诗和远方”


一边发展着专业水平的兴趣爱好,一边做着科研,“斜杠院士”学术讨论、学术演讲、竹笛演奏的足迹遍布了世界各地,最终,却选择在珠海的港湾停靠。

“珠海给我的感觉跟新加坡很像,空气质量非常好。”黄浩勇说,“当然,要选择定居,光是空气好还不行,还需要适合发展事业。”

珠海有众多离岛,海岸线绵长,水环境研究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珠海的产业发展快速,水污染的监测、处理,样样都是北师大水科学研究中心的课题。在此背景下,北师大引才、留才,引来了精英,留住了人才的心。



黄浩勇教授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任教、科研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当被问到这里的科研氛围和教学氛围时,他谈到在南国北师工作感到非常开心,北师大的学生们对自己的工作学习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整个珠海校区的科研氛围非常好,各个机构都鼓励师生们去创新去开发。

“要有毅力,有决心,要想清楚,要先思考,最重要的是思考清晰,目标清晰,再去有毅力、有耐心地去努力、坚持。”采访行至尾声,黄浩勇教授向北师大同学们暖心赠言,鼓励同学们朝着学术科研的热爱,乐观坚毅,踔厉奋发,实现自我价值。


乐观与坚毅

是黄浩勇斜杠人生的秘诀

音乐和科研

是黄浩勇沟通世界的桥梁



往期精彩


叶锦添:艺术与生命的无限探索

吴灵芬:让音乐“得诸社会,还诸社会”

张强:要做引领者,而非追随者


文字丨金璐

图片丨陈佳哲

媒体报道|珠海特区报

学生采写丨陈亿 孙冬烨 王丽苹 向杨

编辑丨胡海燕

统筹丨王薇

主编丨贾文昌 陶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